美国反恐十年与传媒的表现:国家利益与专业精神 ZT

来源: luxh007 2013-08-03 14:43: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63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luxh007 ] 在 2013-08-04 16:43:5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冷战造就了美国的独霸。“9·11”事件突然发生,让美国人非常恼火。为了向民众作满意交代,小布什于是立即发动了两场反恐战争———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对于“9·11”的基地首领本·拉丹,布什用美国西部片中警长的腔调,声明“死要见尸、生要见人”。

根据当时美国精英和五角大楼的评估,反恐“最长6个月,最多500亿美元”就能解决问题,可以速战速决。

但是,出兵伊拉克要合理合法,给个说法。为此,小布什政府进行了一场宣传战,宣传恐怖主义的威胁,为反恐寻找合法性和正义性。小布什政府宣传战的焦点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

小布什政府能够在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坐拥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情况下打伊拉克,是美国传媒的失职。揭弊和质疑政府的政策,是美国传媒 的光荣传统。从历史上的《华盛顿邮报》水门事件,到《纽约时报》的国防部文件曝光事件,记者曾经是反越战的推动者,做记者是英雄。

然而,在“9·11”后的同仇敌忾,反恐就是爱国的舆论氛围下,美国传媒对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报道,非常有争议。大致上讲,美国传媒在报道大规模杀伤武器上,犯有两宗罪:(1)夸大恐怖主义的威胁;(2)为政府打伊拉克的假情报做宣传。

首先,媒体专业与责任体现在新闻报道要本着真实、准确、平衡和全面等原则。但有传播学者分析了《纽约时报》的报道发现,美国主流传媒对小布什政府声 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因此必须有美国出兵,将他赶下台的版本,几乎照单全收。主流传媒报道的框架(fram e)是非打伊拉克不可,对欧洲反战的声音完全没有报道。

其中最卖力的记者非《纽约时 报 》的 女 记 者 米 勒(Ju d ithM iller)莫属。从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报道对伊拉克战争是她的专长。她对大规模杀伤武器所做的一系列独家报道常常上《纽约时报》的头版,但也最有争 议。有媒体批评者说,米勒的大量报道,把大规模杀伤武器和全球圣战组织完美连接在一起,与小布什政府的打伊拉克议题相呼应。

其次,出兵论:为政府出兵伊拉克的借口背书,变为了政府的宣传机器(喉舌)。在见到铁证和基本事实之前,记者习惯上使用前置词如“据称”“怀疑”等 字来报道。但是,这些技术上保证“客观、公正”的前置词在大规模杀伤武器报道中,都不见了。例如:全国电视新闻网(N B C )的记者问道“伊拉克和它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对美国的确实威胁是什么?”《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写道:美国有计划来对付伊拉克被禁开发的武器。把伊拉克拥有被 禁武器作为事实来报。

传媒学者的研究表明,到了对伊拉克开战之际,主流传媒已经“完全”无条件地相信萨达姆政府藏有生物武器。开战之后,传媒的报道,仍然是如此。

总之:传媒受美国政府的利用,先入为主,有了结论,再找证据,不自觉地沦为小布什政府的宣传机器。被批评者形容为:美国传媒陷入政府的公关,他们促 成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对打伊拉克的报道,是美国传媒的耻辱、传媒背弃传统,偏离专业。传媒的整体信义度受损。盖勒普在2006年底,访问了1000多个 人,其中56%认为对伊拉克的报道不准确。

在大规模杀伤武器报道上,美国传媒赔上了专业,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也没有尽到监督政府的责任,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传媒和记者害怕被骂“不爱国”。“9·11”以后,美国人热血沸腾,对被恐怖袭击而伤亡的3000人,非常动感情。小布什总统说:“你要么站 在我们这一边,或者站在恐怖分子的一边。在爱国的旗帜下,表达不同意见,困难重重。根据传播学者的研究,在1167个上电视出镜受访的专家中,仅有3%的 人反对出兵伊拉克。

其次,在报道的技术层面上,传媒对伊拉克战争报道的消息来源,几乎全部来自美国政府官员和军方。特别是有关大规模杀伤武器报道的来源的那些专家,而 这些专家多重复政府的说法。有两位专家最有代表性:前伊拉克武器 检 查 员 奥 布 莱 特( Da v idA lbrigh t)和 智 库 学 者 波 勒 克(K ennethPollack)。波勒克曾任职C IA,担任情报分析员。这两人是传媒的大热门,为打伊拉克背书。

最后,由五角大楼公关总监克拉克(V ictoriaC larke)所设计的记者随军这样一个安排,也限制了记者的独立和采访的自由。有的记者整天和美国大兵吃住在一起,几乎像个当兵的,难以独立和客观地观察和调研。

反恐报道为政府出兵宣传

冷战造就了美国的独霸。“9·11”事件突然发生,让美国人非常恼火。为了向民众作满意交代,小布什于是立即发动了两场反恐战争———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对于“9·11”的基地首领本·拉丹,布什用美国西部片中警长的腔调,声明“死要见尸、生要见人”。

根据当时美国精英和五角大楼的评估,反恐“最长6个月,最多500亿美元”就能解决问题,可以速战速决。

但是,出兵伊拉克要合理合法,给个说法。为此,小布什政府进行了一场宣传战,宣传恐怖主义的威胁,为反恐寻找合法性和正义性。小布什政府宣传战的焦点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

小布什政府能够在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坐拥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情况下打伊拉克,是美国传媒的失职。揭弊和质疑政府的政策,是美国传媒 的光荣传统。从历史上的《华盛顿邮报》水门事件,到《纽约时报》的国防部文件曝光事件,记者曾经是反越战的推动者,做记者是英雄。

然而,在“9·11”后的同仇敌忾,反恐就是爱国的舆论氛围下,美国传媒对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报道,非常有争议。大致上讲,美国传媒在报道大规模杀伤武器上,犯有两宗罪:(1)夸大恐怖主义的威胁;(2)为政府打伊拉克的假情报做宣传。

首先,媒体专业与责任体现在新闻报道要本着真实、准确、平衡和全面等原则。但有传播学者分析了《纽约时报》的报道发现,美国主流传媒对小布什政府声 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因此必须有美国出兵,将他赶下台的版本,几乎照单全收。主流传媒报道的框架(fram e)是非打伊拉克不可,对欧洲反战的声音完全没有报道。

其中最卖力的记者非《纽约时 报 》的 女 记 者 米 勒(Ju d ithM iller)莫属。从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报道对伊拉克战争是她的专长。她对大规模杀伤武器所做的一系列独家报道常常上《纽约时报》的头版,但也最有争 议。有媒体批评者说,米勒的大量报道,把大规模杀伤武器和全球圣战组织完美连接在一起,与小布什政府的打伊拉克议题相呼应。

其次,出兵论:为政府出兵伊拉克的借口背书,变为了政府的宣传机器(喉舌)。在见到铁证和基本事实之前,记者习惯上使用前置词如“据称”“怀疑”等 字来报道。但是,这些技术上保证“客观、公正”的前置词在大规模杀伤武器报道中,都不见了。例如:全国电视新闻网(N B C )的记者问道“伊拉克和它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对美国的确实威胁是什么?”《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写道:美国有计划来对付伊拉克被禁开发的武器。把伊拉克拥有被 禁武器作为事实来报。

传媒学者的研究表明,到了对伊拉克开战之际,主流传媒已经“完全”无条件地相信萨达姆政府藏有生物武器。开战之后,传媒的报道,仍然是如此。

总之:传媒受美国政府的利用,先入为主,有了结论,再找证据,不自觉地沦为小布什政府的宣传机器。被批评者形容为:美国传媒陷入政府的公关,他们促 成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对打伊拉克的报道,是美国传媒的耻辱、传媒背弃传统,偏离专业。传媒的整体信义度受损。盖勒普在2006年底,访问了1000多个 人,其中56%认为对伊拉克的报道不准确。

在大规模杀伤武器报道上,美国传媒赔上了专业,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也没有尽到监督政府的责任,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传媒和记者害怕被骂“不爱国”。“9·11”以后,美国人热血沸腾,对被恐怖袭击而伤亡的3000人,非常动感情。小布什总统说:“你要么站 在我们这一边,或者站在恐怖分子的一边。在爱国的旗帜下,表达不同意见,困难重重。根据传播学者的研究,在1167个上电视出镜受访的专家中,仅有3%的 人反对出兵伊拉克。

其次,在报道的技术层面上,传媒对伊拉克战争报道的消息来源,几乎全部来自美国政府官员和军方。特别是有关大规模杀伤武器报道的来源的那些专家,而 这些专家多重复政府的说法。有两位专家最有代表性:前伊拉克武器 检 查 员 奥 布 莱 特( Da v idA lbrigh t)和 智 库 学 者 波 勒 克(K ennethPollack)。波勒克曾任职C IA,担任情报分析员。这两人是传媒的大热门,为打伊拉克背书。

最后,由五角大楼公关总监克拉克(V ictoriaC larke)所设计的记者随军这样一个安排,也限制了记者的独立和采访的自由。有的记者整天和美国大兵吃住在一起,几乎像个当兵的,难以独立和客观地观察和调研。

传媒报道的失误,误导民众

有传媒批评人尖锐地指出,美国打伊拉克的依据(大规模杀伤武器)不是政策的失误,也不是情报的失误,而是传媒的失误!为什么呢?因为传媒为打伊拉克 制造舆论,而报道失误的后果是误导民众。《纽约时报》的女记者米勒(JudithM iller),曾获得普利策奖,她的可信度高,因而,误导民众也严重。

据美联社2006年8月7日的报道,在已经宣布伊拉克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三年之后,在民调的问题:“你认为萨达姆在2003年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武器?”有一半的美国人仍然相信伊拉克有,要找,一定能找到大规模杀伤武器。

马里兰州大学的学者研究了7个民调中受访的9611人,结果发现,大部分美国人对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存在着错误的认知,特别是那些常看右派有线电视福克斯有线电视新闻的人,尤其如此。具体的数据如下:

有48%的受访者错误地认为伊拉克和基地组织存在关系的证据已经找到;

有22%的人认为大规模杀伤武器也找到了;

有20%-25%的民众认为伊拉克直接和“9·11”袭击有关;

另外有33%-36%的美国人相信伊拉克支持基地恐怖组织。难怪,这些人最支持打伊拉克。

反恐对美国传媒的深远影响

由于反恐战争,美国民意分裂。十年的民意从由三分之二的支持下降到三分之一;而反战的人从三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二。据C N N今年六月所做的民调,65%的受访者反对继续在阿富汗打下去,而支持者仅有36%。《华盛顿邮报》和美国电视网(A B C )联合做的民调发现,54%的受访者认为反恐战不值得打,应该马上撤军。

同样,美国传媒媒体分裂,在反战与打下去的问题上,左派和保守的右派媒体,一直在打口水战。自由派的媒体不再支持反恐战。在2004年,由麦克—摩 尔所制作 的 纪 录 片《 华 氏9 / 1 1》(Fahrenheit 9/11),是反战的代表作,影响很大。以福克斯有线电视为代表的保守派传媒,则支持继续反恐,为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保驾护航,继续打下去。

现在美国传媒走红的传媒,拥有高收视率的电视新闻,是以意识形态当道的保守的福克斯有线电视新闻和自由派的有线新闻频道MSN B C和C N N。福克斯有线电视新闻台的新闻节目,平时有330万,最高时有近800万人收看,但多为保守的共和党支持者。而两台最叫座的节目是新闻分析节目,即所谓 的“新闻秀”。“新闻秀”主持人即名嘴,扮演的是意见领袖的角色,而非中立的节目主持人。他们声称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新闻分析节目,实际上毫不掩饰鲜明的政 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偏见,带有预设立场,分析天下大事。两台每天对着批评,除了批评,还是批评。

新闻客观报道是美国新闻业的根基,没有客观报道,就没有现代的美国传媒业。传统客观性报道形成美国近代传媒业专业化的文化传统和职业信仰。新闻客观 报道应以事实为本,不偏不倚,不党不私,让事实说话。但“新闻秀”却偏离了客观报道寻求真理的传统。难怪,老一辈的美国记者非常不满,说客观性报道在美国 已死。美国传媒界去年有一场“新闻客观性论战。”

反恐之战是美国历史上打得最长的战争,至今还看不到何时结束。美国的影响源泉正在逐渐萎缩。面对现实,美国独霸的霸气,有所收敛(例如:对利比亚战争的介入)。在国内,左派和右派,对立尖锐,政务经常陷入僵局。

同时,美国传媒也为十年反恐付出了代价。通过美国传媒在反恐中的表现,揭示了在平衡国家利益与专业精神上,传媒的两难局面。处在一个“反恐等于爱 国”的政治正确的舆论氛围下,传媒没有对政府反恐政策作批评,丧失了批评监督政府的责任。如果,传媒畅所欲言,反恐的代价可能就不会那么大。美国传媒对政 府的说法照单全收,看上去好像国家利益至上,事实上是误国,同时损害传媒的专业操守,记者的信誉。而受损的信誉,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修复。

 

所有跟帖: 

英美真正致命的自杀是新自由经济,反恐只是战役级行动,早期确实带来了经济实惠。 -武工大队长- 给 武工大队长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03/2013 postreply 15:03:4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