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2012年11月15日

来源: tianyi 2012-11-15 12:34:2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373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tianyi ] 在 2012-11-16 12:51:2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东方时事2012年11月15日 2012-11-15 12:31:11

以色列媒体报道:叙利亚3枚炮弹8日落入戈兰高地以色列控制地区
  
  【综合消息】据以色列媒体报道,来自叙利亚的3枚迫击炮弹8日落在戈兰高地以色列控制区内,这是近几天来发生的第三起叙利亚交火,双方子弹或炮弹落入戈兰高地非军事缓冲区或以控区事件。
  
  据媒体报道.这3枚迫击炮弹都落在了离非军事区很近的以色列控制区之内,其中2枚落在无人地带.1枚落在一个居民区,但均未造成伤亡。以军认为,迫击炮弹源于叙利亚安全部队与反对派武装分子在缓冲区发生的零星交火,并非针对以方的袭击。
  
  本月7日.4枚来自叙利亚的子弹落入戈兰高地中部以色列一个军事哨所内。6日,几枚来自叙利亚方向的子弹击中了一俩以军军车。两起事件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联合国6日对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在戈兰高地非军事缓冲区发生的零星交火表示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内西尔基说,交火已导致几次子弹或炮弹落在以色列占领区内的情况,有可能造成以叙紧张关系升级.危及两国之间的停火和地区稳定.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的一块狭长地带.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这一高地,但不被国际社会承认。
  
  以色列和叙利亚份73年爆发战争后,以叙双方于1974年5月达成《部队脱离接触协议》,以色列撤出戈兰高地东部的一个狭长地带作为缓冲区.联合国观察员部队随后驻扎在该地带,并在叙以控制区之间设置非军事区,禁止双方在这一区域内驻军.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一这段文字,原文是:
  
  据媒体报道.这3枚迫击炮弹都落在了离非军事区很近的以色列控制区之内.其中2枚落在无人地带.1枚落在一个居民区,但均未造成伤亡.以军认为,迫击炮弹源于叙利亚安全部队与反对派武装分子在缓冲区发生的零星交火,并非叙方针对以方的袭击。
  
  ●又是一桩“没有真相”的“炮击事件”
  
  显然,按以色列媒体的“公开描述”与以色列军方的“正式认为”,就其内容而言,毫无疑问,这一幕给人一种强烈的“似曾相识感”:
  
  一方面,来自叙利亚方向的“炮击”是既成事实,且落入居民区;
  
  二方面,叙利亚方面并没有就此“否认或承认”;
  
  三方面,也没有叙和哑反对派a予以认领”。也就是说,这是又一桩“没有真相”的“炮击事件”。
  
  不难看出,它与叙利亚和土耳其之间的那场“至今没有真相(叙利亚政府承诺调查,但没有结论,也没有承认是叙利亚政府军主动所为,而土耳其也没有一口咬定是叙利亚政府军有意所为)”的“炮击事件”,起“部分相像”。
  
  ●针对“炮击事件”及衍生而出的“客机事件”,我们向来极其重视
  
  众所周如,之前,针对叙利亚与土耳其之间“炮击事件”,结合衍生而出的“客机事件(土耳其,欧盟等以此为由,或禁止叙利亚飞机经过其领空.或禁止在成员国起降)".我们向来是“极其重视”,并曾经在讨论中给出这样一组观点,即:
  
  第一个观点:土耳其与叙利亚之间的“客机事件”正在向“金融防火墙”的方向演化,对此,叙利亚政府应该做出的反应绝不应是单纯地、被动地“禁止土耳其民航客机进入叙利亚领空”。因为,这在客观上反而是“西方资本”所期望的。
  
  而是应首先“主动说明”越境炮击事件“是否叙利亚政府军所为.特别是否主动所为.或者是否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所为”;
  
  ●我们始终强调,“炮击事件”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敢于给出一个真相”
  
  事实上.我们始终强调,在“炮击”成为既成事实之后,“炮击事件”的“真相”反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是否敢于”给出一个真相,也就是一个说法”---即:要么“正式认领”,要么“正式否认”。
  
  因为“是否认领”或者“是否正式否认”的实质,其实都指向一个间题,那就是:叙利亚欢府“是否具有”敢于“将叙利亚引暴冲击波有效导引出境”的决心。
  
  否则,即便这些“炮击”均是叙利亚军方主动所为,但如果“始终没有真相”,也就是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始终不能下定最后决心,那么,这些本质不过仅具“试探性质”的“有限军事行动”,最终是起不到对“方方面面”的威慑作用的.特别是,虽然对“中东大乱”极其恐惧,但又从未真实地感受到恐惧,从而至今不肯放下自己的小九九,至今仍在配合美国利益(西方资本)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而言,更是“警告”作用都不会有!
  
  其次,就是在“首先”,也就是展示“决心”的基础上,再将“至今仍被成功堵截在叙利亚境内的引爆冲击波有效导引出境.且主要是向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特别是以色列方向(进出加沙的第三条通道)进行导引”
  
  ●“再谈”一且如此……“引爆冲击波”或从“另一种方式”全面导出到整个中东地区
  
  第二个观点,从“土叙炮击事件(有限军事冲突)”慢慢向“土叙客机事件(金融防火墙)”方向演化的情况来看,留给“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时间已经非常少了,如果其仍然不敢下决心“有效导出”,在长期封锁的压力下,其下台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第三个观点,在“第二个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认为,对“巴沙尔之后的,不再有强势领导人”的叙利亚而言.如果最终无法“立刻(如果巴沙尔下台的话)有效导出”.则叙利亚将因“权力真空”而迅速陷入分裂,爆发全面内战将成为必然.一旦如此,当时被邪恶势力以非人类手段悍然引爆叙利亚局势的冲击波极可能以“另一种方式”全面导出到整个中东地区.
  
  ●它根本就是“国际社会”“必须果断执行的止损方案之一”所“必然面对”的“止损结果”
  
  而值得强调的是,这所谓的“另一种导出方式”,对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之“中东共同利益”而言,是有着“不得已之时而必须面对”之特性的,换句话说,基于我们之前的大量讨论,它恨本就是“国际社会”“必须果断执行的止损方案之一”所‘必然面对”的“止损结果”.也就是说,与力争的“中东全面破局”相比,这一局面虽不是“最优”,但也算得上“可以接受”。
  
  ●对“美国利益(西方资本)”而言,面对这一“止损结果”时恐将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显然,这一“止损结果”对“美国利益(西方资本)”的中东核心利益而言,一旦这个所谓的“另一种导出方式”成为现实,则上述“国际社会”所“必然面对的止损局面”,“美国利益(西方资本)”也是“必然面对”,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后者”在面对这个局面时,其心头恐怕会另有一番滋味!至于如何理解这一描述?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站在“美国利益(西方资本)”的角度,由于“有效击穿(直接军事介入推翻叙利亚现政府)”叙利亚这个止损点的“选择项”,已经被“中,俄”以连续“双否”,特别是以“上合”名义宣示“绝不允许军事解决伊朗问题”,及“联合国安理会不同意在叙利亚设置禁飞区”并且““中,俄”坚决反对外部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等一系列言与行,多次证明不可行,即:该“选择项”一旦全面实施则必然立刻受到“中,俄”为核心之“国际社会”的“强硬止损”,因比,其被迫“微调”之后的叙利亚欢策.“要点”就是以“叙利亚的长期混乱”为支点,展开“金融防火墙”的“全力构建”进程,直至该“金融防火墙”最终完成,“或者”在“全力构建”的进程中,伺机促进“欧洲尽快正式加入量化宽松”并伺机实现“欧美联手水淹南方”,从而在“欧美联手水淹南方”的进程中,反过去在“金融防火墙”上“铆上”最关键的一颗“铆钉”
  
  ●“技巧”外加“精确”地给“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决策层”留下那么一点点儿的幻想
  
  因此,非常清楚,真实的情况就是:由于“全力构建”那道“金融防火墙”的战略需要,“美国利益(西方资本)”目前在做的一切,以其对叙利亚反对派的“公开态度”为例,不论它是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此时满意”,还是“彼时的不满意”,如果撇除表面的东西,本质上就是在“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继续搞乱叙利亚”与“对叙利亚政府施加最少限度,且又最精巧的压力”之间“搞一种动态平衡”,以达到一种“复合目的”---“既”能长期维持叙利亚之乱,“又”能迫使叙利亚政府“不敢”将引爆冲击波向外有效导引,特别是向美国中东安全框架的政治与军事支点---以色列,及美国中东安全框架的经济与金融支点---沙特阿拉伯有效导出,“还”能“技巧”外加“精确”地给“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决策层”留下那么一点点儿的幻想,令“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一面承受着最大的压力,一面又迟迟不能下最后决心将引爆冲击波向外进行“有效导引”,从而令在“国际社会”的角度不能再无限拖延的“叙利亚之乱”,给尽可能长时间地继续拖下去,直到“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被拖得精疲力竭并倒下,直到“叙利亚阿萨德势力”最终屈服并放弃治权,直到“叙利亚”成为“西方资本”全力构建之“金融防火墙”的“关键一环”,并对伊朗(其实是中,俄的中东利益)反戈一击!
  
  ●再谈“可能的”两种“止损方案”
  
  如果您一直在阅读《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那么.相信您对“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一旦被“有效击穿”,则“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必须果断止损的观点,及可能的两种“止损方案”的相关讨论,应该有深刻印象,即:
  
  第一种可能方案,如果“叙利亚政府”被“美国利益(西方资本)”推翻,那么,在得到“国际社会”之“不得军事解决伊朗问题”之“安全背书”的伊朗之“坚定军事支撑”下,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叙利亚阿萨德势力”或在叙利亚与伊朗边境一带(其实就是库尔德人区)建立“流亡政府”并参与叙利亚全面内战,直到中东出现“美以(美国资本)”控制之外的,直接冲击“美以(美国资本)”核心利益的“中东大乱”。
  
  值得再改强调的两个问题是:
  
  ●什么是“形势一旦必要,则伊朗可及时核武装以自保”的能力?
  
  其一,在我们看来,伊朗敢于“坚定地军事支撑”叙利亚的前提,或者,伊朗敢于去做“国际社会”期望伊朗去“做”的,且伊朗基于自身核心利益,它也愿意去做的任何事情之“前提条件”,在于:“国际社会”继续放手伊朗“切实推进悍然核爆的一切准备工作”,且这种放手要满足这样的条件,即:伊朗届时(形势极为必要时)“及时拥有”---当“国际社会”默认其“随时可以跨进核门”,且伊朗也有能力随时跨入核门槛---这种“形势一旦必要,则伊朗可及时核武装以自保”的能力!  
  请大家仔细体会上述这段描述!
  
  ●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国际社会”之核心的“军事威摄,特别是核威慑战略”的基础上的
  
  其二,就伊朗而言,这种所谓的“形势一旦必要,则伊朗可及时核武装以自保的能力”,在核大国的层面上去看,它是完全虚拟的,但是,对沙特阿拉伯等在叙利亚问题上仍在打小算盘的阿拉伯国家,甚至土耳其而言,则随时可转化为真实的;而对中东另一个“核问题国家(以色列)”,“这种能力”届时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拟”的,则完全取决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大国在中东,特别是全球角力(包括东亚,南美,非洲)的“战略必要”或者“战略取态”,因为,它绝对是建立在“国际社会”之核心---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威慑,特别是核威摄战略”的基础上的。
  
  这种情况.就如同“以色列核武”对中东国家的威慑力相类似:对中东国家,包括“核问题国家”---伊朗而言,以色列那“至今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核武器”,其核威慑力的确“既虚拟,又真实”,即:在核大国层面,尽管以色列始终不肯否认,尽管“美以”是军事同盟,
  
  但以色列核武器的核威慑力连带“美以军事同盟”,根本就是两片浮云!然而,在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国家层面,由于美国(西方资本)“事实的军事保护”,尽管以色列始终没有承认拥有核武器,但“以色列始终没有否认拥有核武”所形成的核威慑,也是极其真实的!
  
  ●“伊核”与“以核”之间的“异曲同工”性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从很本上去明了四点:
  
  第一点,不难明了“国际社会”手中的“伊核”与“美国利益(西方资本)”手中的“以核”,两者之间的“异曲同工”性!
  
  第二点,在“第一点”的基础上,不难明了:所谓“国际社会”,或在某个具体问题上,或在某个阶段上,也是包括了“欧洲利益(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的。
  
  而在这个问题上,最具化表性的,莫过于两件事:
  
  1,就是在“韩国天安号事件”后突然发生的“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效援船队”及“后续发展”;
  
  2,就是在“利比亚之乱(欧美利益撕裂点)”与“叙利亚之乱(国际社会中东共同利益的止损点)”和利益切换之间“横空出世”的“阿拉法特之死因调查”;
  
  ●一般而言,对对方核心战略节点,是只能“常规有效折磨”而不能“常规有效打击”
  
  第三点,依据“大国核威摄理论”,对以色列或伊朗这类彼此间“攸关对方核心利益安全状态”的“核心战略节点”,本质上,作为主动攻击一方,总是相对主动的,是为了先手达成某一战略目的,因此,为了不立刻触及招致对方“立刻对等打击已方核心战略节点”的“战略平衡点”,从而反而“先手且迅速失去已方核心战略节点”,继而让“相对主动的局面”迅速,彻底失去控制并丧失主动,因此,一般而言,作为一条潜规则,对对方核心战略节点,是只能“常规(军事.包括政治与经济)有效析磨”而不能是“立杆见影”式的“常规(军事)有效打击”的,更别提什么核打击的。否则,将立刻招致对方对自己核心战略节点的“有效军事打击”,甚至是核突击,直至形成新的战略平衡!
  
  第四点,对以色列或伊朗这类彼此间“攸关对方核心利益安全状态”的“核心战略节点”,在挑衅“核大国之核心利益”的层面.要非常小心,否则,一旦形势需要,对“被挑衅的核大国”而言,是很难遏制于第一时间就迅速解决“该核心战略节点”之“冲动”的,能常规手段迅速解决的就常规解决,不能常规手段迅速解决的,就“非常规手段解决”,根本不会顾忌什么“军事同盟”与“核保护伞”!
  
  值得补充的两个问题是:
  
  第一个问题,在上述讨论中,所谓的“核大国层面”,并不包括英国在内!甚至不包括“核战争能力与常规战争能力”均非常有限的法国(欧盟)在内!尽管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几年前曾经扬言在中东方向动用核武器!
  
  第二个问题,除了伊朗与以色列这两个核心战略节点之外,巴基斯坦与日本,也是两个类似的,彼关“核大国”之全球核心利益之安全态势的“核心战略节点”。
  
  因此,在钓鱼岛间题上,不论是出面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日本,还是站在日本背后的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在“钓鱼岛方向的风高浪急不过是表面文章”的背景下,在中东局势随时可能失控的背景下,其实就时刻面临着上述这种“一不小心,该核心战略节点就会被迅速解决”的巨大危险。
  
  这也正是日本(其实是美国)在关健时刻---中国舰队准备将跟踪至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日本自卫队军事目标“钓进”入钓鱼岛领海之内---突然取消准备在钓鱼岛附近举行的,公开针对中国的所谓夺岛演习,并让“在钓鱼岛问题上拒绝任何让步”,从而非常强硬的日本,最终“不顾脸面地”扯上一个“因为中共举行18大,所以取消……”的主要原因。
  
  显然,之所以“突然取消”,一是怕中东局势彻底失控,二是怕“日本问题”被提前解决了。至于“日本问题”被提前解决之于美国利益,特别是之于“西方资本利益”的后果,在之前点评中已经详细论证,在此不再重复!
  
  另外,万不得已,提前解决“日本问题”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需要极力避免的,其原因在之前点评中已经详细论证,在此不再重复!
  
  也正是如此,在中国“准备”在钓鱼岛方向“钓鱼执法”,但“日美”突然取消“在钓鱼岛附近举行挑衅与测试意味十足的联合夺岛演习”,从而意味看“中美”暂时达成“均不寻求东亚提前破局”的“战略默契”之后,“方方面面”的焦点重回“真正主战场”的中东,从而令中东局势立刻因“突然注入”了许多“新的重大变量(如:以色列受到来自叙利亚方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枪击与炮击,特别是伊朗主动攻击美国无人机)”,或者因许多“固有的重大变量(比如:土耳其与叙利亚之间的炮击,巴以之间的突)”被“突然赋予新的参数”而突然显得山雨欲来风满楼.也就是理所当然地了。
  
  另外,作为“美国之核心战略节点”的以色列,在其频频以“不能,却示之为能”的“姿态”动辄扬言军事打击伊朗的背后,除去“平时”那种“替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出力”,一方面通过“军事威慑”军事支撑着叙利亚的伊朗,以全力打击“伊朗支撑”的可信度,并支撑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继续从叙利亚之乱中找寻利益,从而间接干扰“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决策层”的“决断力”,协助美国将“引爆冲击波”实质性封堵在叙利亚境内,从而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叙利亚之乱”,尽可能帮助“西方资本”全力构建那条“金融防火墙”之外,另一方面,就是在“目前”这种“关键时刻”,也可起到一种“捆绑测试作用”。
  
  前面说了,就伊朗而言,这种所谓的“形势一旦必要,则伊朗可及时核武装以自保的能力”,在核大国的层面上去看,它是完全虚拟的,但是,对沙特阿拉伯等在叙利亚问题上仍在打小算盘的阿拉伯国家,甚至土耳其而言,则随时可转化为真实的;而对中东另一个“核问题国家(以色列)",“这种能力”届时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拟”的,则完全取决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大国在中东,特别是全球角力(包括东亚,南美,非洲)的“战略必要”或者“战略取态”,因为,它绝对是建立在“国际社会”之核心---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威摄,特别是核威慑战略”的基础上的。
  
  因此,这种所谓的“捆绑测试作用”,是指:因“以色列核威摄”之于伊朗,叙利亚之类的中东国家是“真实的”,因此,一旦基于“美以军事同盟”,或“美国核保护伞”作威慑基础的以色列,在“目前”这种“关键时刻(由于钓鱼岛方向角力的阶段性结果,证明美国利益---西方资本并没有决心在东亚方向提前摊牌,从而不得不重新回到真正的主战场中东方向去面对国际社会所施加的影响力,甚至或将面对诸如伊朗的挑战,叙利亚将引爆冲击波向境外有效导引的变化)",假如以一种“最贴近真实的方式”对伊朗进行军事威慑(实际上就是核威慑),如果伊朗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的话,那么,也就等同于原本“之于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需要一定条件才能从“虚拟”转化为“真实””的“伊朗核威慑”,目前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转化条件”。
  
  显然,基于上面的讨论,这一所谓“转化条件”,在当前这一关键时刻,其实就是以“中俄”为核心之“国际社会”的“战略必要性”或“即时战略取态”。
  
  这里,我们想再次谈谈所谓“战略必要”以及“即时的国际局势”。
  
  事实上,恰恰是在10月底的点评中,我们曾经援引“中国外交部:中国同包括日本在内国家相处是有原则.有底线的”这篇新闻素材,并结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于10月份向“中外记者”给出的一份“态度”,给出这样两组的观点,即:
  
  第一组观点:
  
  第一要点:中国愿同(注:原文中有“包括日本在内的”文字描述)所有国家友好相处.但是有原则,有底线的(注:原文中还有“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间题上绝不会退让”的文字描述)。
  
  而在“第一要点”的基础上去观察包含了“第一要点”的整句话…即---“中国愿同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国家友好相处,但我们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绝不会退让”,那么,我们就不难看出:在“局势已经发展至今(注:再次提请大家注意这一前提条件)”的情况下,这一“整句话”其实有看极其丰富的内涵。  
  请大家注意,……就……这一整句话中的“……包括日本在内的……”特别是“……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绝不会退让”……的描述……而言,如果我们在全球层面上去观察并处理问题,那么,它其实只是为了“抛砖引玉”而做出的“抛砖”动作,至于其意“引”之“玉”,或者其“真正内涵”,正是我们想看重强调的“第二要点”,即:
  
  第二要点:中国将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显然,从中国全球战略的“综合层面”去观察,中国将致力维护的“…,亚洲与世界和平发展”,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亚洲与世界”之“和平”,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基于“亚洲与世界和平”的“进一步发展”。
  
  显然,由于“局势已经发展至今”,基于“伊核问题(中东方向)”才是当今全球风云的“真正暴风眼”的事实,不论作为“亚洲主要政治与经济实体”之中国,还是作为“世界主要政治与经济实体”之中国,之所以致力于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特别是发展”,其实也就是致力于维护中国自己的和平与发展!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去深一层体味“……但如果有人在主权问题上挑战中方的底线,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做出强有力的反应,为走稳和平发展道路排除干扰和障碍……”,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明了,“内嵌”在第二段文字之中的,或者,内嵌在“中国全球战略”之中的所谓“第二要点”,其实就是:如果有人在“主权问题(中国安全空间与发展空间)”上挑战中方的底线,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做出强有力的反应,为走稳和平发展道路排除干扰和障碍。
  
  通过上面的内容,其实我们想强调的两层意思就是:
  
  第一层意思,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的这篇讲话中,其“内嵌”的所谓“第二要点”,“虽”是针对日本而“言”的,但又绝不仅仅是针对日本而“言”的,它是针对包括日本在内的“某些国家”特别是“势力”而言的,另外,它虽是针对“国家领土主权问题”而言的,但又绝不仅仅是针对“国家领土主权问题”而“言”的,它是包括“国家领土主权问题”在内的,任何“根本上关乎”中国国家安全空间,尤其是“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空间”的所有“核心问题(底线)”而言的!
  
  请大家仔细体味这段描述!
  
  第二层意思,在“第一要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经由中国此次发出的信号,一切真诚爱好和平的人们,也包括日本当局在内的试图挑战“中方的底线”的“某些国家”尤其是“邪恶势力”,“均”务必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一旦如此,也就意味着“中国没有退路”可言,意味着“必须做出强有力的反应”,还意味着“比任何国家都期望和平的中国,比任何民族都期望共同发展的中华民族”将不得不“为走稳和平发展道路”而坚决地“排除干扰和障碍”。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至少在10月26日起,“国际局势”已经严峻到何种程度了!
  
  第二组观点:
  
  由于中东局势(南亚局势)的战略需要,面对日本“购岛”这一“对中国国家主权的挑衅”,中国只能以“军事解决”为支撑下进行“全方位的反击(包括划出钓鱼岛的领海基线,日本自卫队不得进入,施展经济手段,特别是瞄着硫球群岛的归属问题说事)",因此,中国的态度,已经让日本自卫队,甚至日本整个国家,随时可能因中东局势(南亚局势)的战略需要而“遭”遇“或源于中国因素.或源干美国因素”的“擦枪走火”。
  
  ●可以避免随时“被”“擦枪走火”的巨大风险
  
  显然,由干中东局势即将巨变,如(日本)不搞“实兵”而改玩“军棋”,即便“中东局势(南亚局势)”在长达“数天”的演习时间段内,因“某一方的战略必要(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而“突然恶化”,那么,至少在技术层面,仍然可以避免随时“被”“擦枪走火”的巨大风险:
  
  在这里,对“某一方的战略必要”想补充两点,一,所谓“某一方的战略必要”的“某一方”,并不特指一个国家.它可能是“涉及钓鱼岛风高浪急”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美国,俄罗斯,或者其它具体国家的“国家形式”;也可能是“西方资本”势力的“利益形式”,包括“西方资本(美国利益)”控制下之日本国内“一切唯美国利益(西方资本)”马首是瞻”的亲美势力(类似韩国李明博利益集团),以及“急于激化并裹挟日本民意上台执政”的日本国内的极端右翼势力。
  
  ●所谓“某一方的战略必要”之“战略必要”
  
  二,所谓“某一方的战略必要”之“战略必要”,其实是一种选择:选择“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手段”去面对一种“因点及线,最终成面”的结局。
  
  如何理解?……,由于“方方面面”均明了,且事实也已经再次证明了“钓鱼岛的风高浪急”是“表面的文章”(相关讨论见之前点评),近段“国际风云”的真正“暴风眼”仍然是中东方向,且表象是政治,特别是军事斗争.深层却是经济,特别是金融角力.更深一层则是:在“自己尽可能准备好”之后,借助“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甚至硬看陆”对“未准备好者”在经济,特别是金融上的强烈冲击,去实现“在当今世界(大国间在外交上相互有效制衡,军事上彼此有效威摄)通过政治,特别是军事手段根本无从顺利实现”的核心利益!因此,所谓“战略必要”是指“上述某一方”中的“大国(中,俄,美)”因应自己全球核心利益的需要,或主动,或被动,或先,或后,但“最终”“却”“或”分别以叙利亚之乱,印度或巴基斯坦之乱,利比亚之乱,沙待阿拉伯之乱,巴西之乱,及触发钓鱼岛,朝鲜半岛方向的“军事冲突”,或全面激化欧洲,美国债务危机等等可能方式,令中东,南亚,西非,南美,直至东亚局势,甚至欧洲,美国,俄罗斯,中国的经济问题,社会危机等“一处激化便多处同时激化”,从而令“全球经济”因“多方出手”,从而“以多种方式”.诡异地,虽在“多方均希望避免(至少在表面如此)”的“强烈期望”之中,却也在“各自努力”之中,或慢,或快地“反向”走向一个的“已经不可避免的结局”---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甚至“全球经济硬看陆”!如果仅局限在“经济后果”的层面去观察问题的话!
  
  ●整个局势“极其诡异”
  
  从上述描述中不难看出整个局势的“极其诡异”,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诡异在于如下几点:
  
  第一点:由干“方方面面”均明了“钓鱼岛的风高浪急”是“表面的文章”,近段“国际风云”的真正“暴风眼”仍然是中东方向,且表象是政治,特别是军事斗争(比如:叙利亚之乱仍在持续,利比亚之乱随时可能再起,巴以冲突重新激化,黎巴嫩也被卷入),深层是经济,特别是金融角力(比如:西方资本至今在致力于更加严厉制裁叙利亚,特别是伊朗),因比,“方方面面”之“大国国家利益的层面”,也就是“中俄欧美”,也均知道:如果自己“今天”用于参与角力的“政治,特别是军事手段”,在“实质性投入”之后,却最终不仅不能有助于自己在必然的“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甚至是硬着陆”中“尽可能处于经济.特别是金融主动地位,或者相对主动地位”,反而“助益”于它方去更快地获取主动,或相对主动,则自己就必然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甚至“硬着陆”的“整个过程”之中“率先落入金融绝境,经济绝境,从而最终在外交与内政上,悉数遭遇战略绝境”。
  
  ●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这个问题眼下已经显得极其突出
  
  值得强调的是,经“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被定点清除”及“钓鱼岛”这篇“表面文章”---“美国利益(西方资本)”最终选择取消针对中国,且可能于“美国利益(西方资本的代言者一美国资本)”的计划之外“被”提前“擦枪走火”的“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的相互印证,在“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矛盾”及“欧美资本之间很难调和矛盾”的层面上,站在正被“西方资本”借力(中俄欧)进行战略挤压之“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这个问题眼下已经显得极其突出。而从“欧洲利益(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的角度去看:既然“西方资本(欧洲利益)”借助,'钓鱼岛”这篇表面文章测试出中国虽在极力避免,但也不怕钓鱼岛局势全面失控,从而摆出一个“万不得已”就以提前解决日本问题为切入点,启动提前解决美国问题,或提前解决“西方资本”问题之进程的战略决心,且“美国国家利益”也绝不愿意为“西方资本”转进“欧洲利益”去做嫁衣裳(美国议会,美国主流媒体均有声音强烈质疑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便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钓鱼岛问题上,“欧洲利益(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就不可能公开表态支持日本,以防止总体上仍在“远未结束的利比亚之乱(欧美利益撕裂点)”问题上“静观”的“国际社会”,特别是核心之一的中国,以“极不利于欧洲利益的方式与手段”加大介入度!比如,在不肯为“欧洲国家利益”做嫁衣裳之“美国国家利益”的,基于其自身核心利益(防止被西方资本所抛弃)必然做出的战略策应下,瞄着“科索沃问题”呼吁国际社会追究对利比亚人民生活水平造成重大破坏,并导致种族对立的利比亚战争,在联合国授权之外扩大化的责任人,甚至彻底调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之死”!  
  ●看似复杂,但其实“较之现实”而言“仍然过于简化”
  
  事实上,上面的这些讨论,看似复杂,但其实“较之现实”而言“仍然过于简化(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一说法),但即便这种“过于简化”的描述,也足以让我们更加看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一开始就定性“钓鱼岛的风高浪急”是一篇“表面文章”?显然,这还是一筑“多方”均准备“最大限度利用”的文章!
  
  而站在“西方资本”的角度,所谓“准备最大限度利用”的主要打算,在于,用“钓鱼岛局势可能失控”迫使“仍然强调维持经济基本稳定”的中国在真正的战略焦点---中东方向做出实质性让步(首先是叙利亚问题),从而慢慢分化“中俄”之叙利亚政策,伊朗政策,直到中东政策,以至全球战略。换句话说,就是指望中国,以至俄罗斯在“应对”的过程中先后出错,出大错,特别是犯下不可逆转之重大战略错误,从而:
  
  一,可为那条“金融防火墙”的“全力构建”进程扫清最大障碍!
  
  二,在“一”的基础上,虽“公开表现出游离于欧美两个平台之间”,但“目前仍以美国为主要战略平台”的“西方资本”,就可在“分化中俄”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欧美国家利益”展示“只要欧美联手进行水淹南方,就可----控制住中国,俄罗斯等制约西方的主要南方经济,就可从根本上解决欧美经济,社会当前困境”的“美好远景”,去最大限度缓解“欧美框架内”不可调和,或者很难调和的矛盾。
  
  ●再谈“国际社会”要想避免犯下“西方资本”期望的“不可逆转之重大战略错误”,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做好的一条
  
  而基于我们之前的讨论,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要想避免犯下“西方资本(欧,美国家利益)”期望的“不可逆转之重大战略错误”,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做好的一条,就是务必要将“主要战略注意力”集中于中东方向而绝不动摇。具体而言,就是以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力求“全力破坏”上述“全力构建”进程。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所谓“万不得已”时中国将面对钓鱼岛局势的全面失控,而“西方资本(也包括欧美国家利益)”也得面对因“提前解决日本问题”而启动的“提前解决西方资本”问题之进程的“战略风险”正是“一切可用手段”中的“重要一项”,而由于“局势已经发展至今(叙利亚引爆冲击波仍然被实质性封堵在叙利亚境内,而钓鱼岛却已经风高浪急)”,因此,它已经与“万不得已时,国际社会放手伊朗悍然核试,从而让“西方资本(欧美利益)”面对中东最爆力破局”一样重要。
  
  ●由于“局势已经发展至今”……它们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工具组和”
  
  可以这样说,由于“局势已经发展至今”,“万不得已”时,“西方资本”或将面对“钓鱼岛局势的全面失控”,或将面对“中东最易力破局”…,实际上已经成为“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或在维护“中东共同利益”层面上已经面临“两种危险(详细内容,请参阅上期点评)”的“国际社会”的一个缺一不可的“工具组和”,一个尽一切方式激化“欧美矛盾”,并迫使“欧洲利益(特别是欧洲资本利益)”认真考虑“其可承受之”“中东全面破局”之“可行性”,从而在“欧美国家利益”特别是“欧美资本利益”两个层面去分化“欧美”,继而“全力玻坏”上述之“西方资本”所谓……“准备最大限度利用”的主要打算。
  
  通过上述内容回顾,我们也不难看出,至少在10月26日起,“国际局势”已经诡异到了何种程度了!
  
  而在“两段回顾”分别“再谈”了所谓“战略必要”以及“局势已经发展到今”的主要内容之后,我们还不难看出,对“伊朗核威慑”从“虚拟”到“真实”之间的所谓“转化条件”是什么?同样,我们也不难看出,美国与以色列分别于11月1日(美国无人机进入伊朗领空)与11月5日(以色列媒体5日披露说“以色列政府曾接近于对伊朗动武”)进行了“两次最贴近真实的试探”的“试探目的”又是什么?
  
  显然,在当前这一关键时刻,它们就是想拿到“伊朗核威慑(相对中东国家而言)”是否已经取得从“虚拟性”随时向“真实性”转换的“转换条件”。
  
  而从美国与伊朗均证实伊朗“主动攻击美国无人机”,特别是11月6日以色列军车受到来自叙利亚方向的枪击,及之后以控戈兰高地目标又连续受到来自叙利亚方向的炮击,且尽管叙利亚方面仍然没有“正式说法”,但以色列“至今也保持着伶静”的综合情况来看,以“中俄”为核心之“国际社会”在中东方向的“战略必要”是明确的,与之相对应的“即时战略取态”也是坚定的,伊朗向叙利亚提供的军事支撑也是有效的,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不论“土耳其受到的炮击”还是“以色列受到的炮击”,至今仍然没有“真相”,不仅没有,还被以色列“先入为主”设置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所有这些,都不是叙利亚军方主动所为”.这样,尽管得到伊朗方面的军事支撑,且也做了“伊朗期望它做,基于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及巴沙尔个人利益,它也原意做的事情”,但至今不敢给出一个“真相”的“巴沙尔总统”,也明显地对“自己的命运”表现出一丝幻想,那就是“系”在英国首相访问中东时隔墙扔出的那个“时间圈套”---“愿意为巴沙尔提供出路,只要他下台”---上面的一丝幻想,即:英国人(西方)的态度似乎表现出一丝焦急,因此,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局势就会有转机。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巴沙尔事后在接受俄罗斯媒体访问时“誓言绝不离开叙利亚,且警告或将战火扩散至境外”,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在如此关头,仍然不敢“承认或者否认”,总之是不敢主动给出一个“炮击真相”的巴沙尔,其所谓的誓官---“绝不离开,并发出将战火导出的警告”---对“他所渴望的尽快实质性结束叙利亚之乱,是毫无助益的”!
  
  不仅如此,在拿到巴沙尔的最新态度之后,暂无“战火蔓延至境内之忧”的沙恃阿拉伯,土耳其等国,自然就有充分配合“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去筹划“叙利亚反对党重组工作”,从而正式启动将“叙利亚之乱”按“利比亚模式”进行“翻拍”的“进程”。
  
  而“大力协助沙特阿拉伯等”进行“翻拍”的“西方资本”,也就继续有机会“全力构建”那条与“水淹南方”相辅相成的“金融防火墙”了。显然,在这一“翻拍进程”中,他们似乎都能获得各自想要的东西,但是也不要忘了,局势还有其它的演化可能。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也曾经强调:
  
  所谓“局势已经发展至今”的核心,其实就是:在“中东破局进程已经不可逆转”的现实下,且在“中东旧有格局”已经开始打破,但“新的中东格局”还未成型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经历了“将近四波排列与组合”,从而“方方面面”的“利益取向”与“相关决心”已经“最大限度地摆放出来”的情况下,“已经不可逆转的中东破局进程”最终是走向“中东全面破局”,还是形成一条“金融防火墙”继而“水淹南方”,显然,它与“叙利亚之乱”,当然,本质是“伊核问题”的“后续发展”直接相关!
  
  而“后续发展”的发展方向,又与“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的战略决心与战略取向息息相关!
  
  另外,是否最终将“不可逆转的中东破局进程”全力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对“中欧俄美”而言,其实都已经是个“攸关大国国家利益,民族命运”的“生死攸关问题”!对中国而言,也是个“根本上关乎”中国国家安全空间,尤其是“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空间”的所有“核心问题(底线)”!
  
  因此,一旦“叙利亚与土耳其之间炮击事件”及“客机事件”最终向“金融防火墙”继而“水淹南方”方向有任何实质性移动,或者,叙利亚引爆冲击波继续有效封闭在叙利亚境内(比如一个月左右为限).那么,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就有必要考虑“上移止损线”,而“如何移动”的间题上,我们的建议仍然是:不妨“制造机会,强行介入”,方法就是:
  
  一面提供军事保护,一面放手伊朗在叙利亚问题.巴以问题,甚至黎巴嫩问题上,基于其本能与核心利益,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以促进叙利亚政府或选择以色列方向,或选择沙恃阿拉伯方向“果断行动”。在这个问题上,“以色列上空的无人机事件”就是一个值得“后续发展”的办法!
  
  同样.在这个问题上,以色列空军这次对苏丹境内目标的空袭.已经足以让中国将这一原本为“西方资本”对中国中东利益的“公开警告”挪用作“主动出击”的借口!
  
  最后,我们也注意到,据报道,叙利亚库尔德人也卷入了叙利亚境内军事冲突,而“东突”恐怖组织也卷入了叙利亚军事冲突。
  
  而在之前的点评中,我门曾经强调,库尔德人问题可以是一个让“伊朗,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等四国”一起“商量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直到“形成一个区域性组织”的话题,因此,在“炮击事件至今没有真相”的情况下,叙利亚库尔德人卷入了叙利亚境内军事冲突,特别是“东突”恐怖组织也卷入了叙利亚军事冲突,其实也都为“国际社会”强行介入提供了切入点。
  
  ●那或是“确保战略主动”的最后时间!
  
  在中国外交部一个星期之内,连续两次放出“态度”的“最新发展”下,东方评论员认为:
  
  看眼于“全力破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如果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叙利亚局势仍然呈现为“时间陷阱”的“既有状态”,考虑到“南亚方向(印度经济,特别是金融)”可能的变化,那么,那就是“国际社会”或主动出手,或间接出手,总之“果断上移止损线.坚决铲除“时间陷阱”",从而“确保全局战略主动”的最后时间了!
  
  否则,一旦过了这段“确保主动”的“最后时间”,随着“西方资本”计划围绕美国所谓“财政悬崖”上演的“一部大悲大喜”的“金融悲喜剧”,结合“叙利亚的利比亚化”进程“或顺利展开”的“金融防火墙”,中国,俄罗斯等主要南方经济的主要战略资源,将极有可能迅速暴露在“一边内耗于南方经济,一边外遭北方经济联合围剿”的巨大危险之下。
  
  显然,如果几个星期之内,叙利亚巴沙尔仍然没有将“引暴冲击波向以色列方向有效导引”,那么,“国际社会”在“果断上移止损线,坚决铲除“时间陷阱””的层面上,只要“欧美(西方资本)”与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不在几个星期内“实质性中止将叙利亚问题利比亚化”的进程,从而执意触及国际社会之中东共同利益的“新的止损线”,那么,视情况的不同,上述“可能的止损两方案”都可以立刻执行,从而强行跳出这一“时间陷阱”,继而从根本上打破“西方资本”的节奏与计划。
  
  如果我们在这一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我们对“相对亲欧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要求欧盟(瑞士)于月底“开棺验明阿拉法特死因”一事也就不奇怪了,显然,在“西方资本”已经开始游离于“欧美平台”之间的情况下,这一举动,主要意图是借“国际社会”的,“欧洲利益”可以承受的“止损方案”之……中东全面破局……去继续挤压“美国利益”,以迫使“美国利益(更多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中东政策”向“国际社会”的“中东共同利益”做出实质性让步,以争取时间与空间,但前提是不得实质性损害“金融防火墙”的“全力构建”进程,从而“帮助”“西方资本”抢在美国“财政悬崖”这一“假命题”的大限到来之前,对“欧洲国家利益”进行最后的“威逼利诱”,迫使欧盟尽早正式加入新一轮量化宽松,从而在“大限”到来之后“金融悲喜剧”中,择机定向在某些南方经济体内(比如:巴西,印度)制造全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为“欧美联手水淹南方”,特别是“金融防火墙”的“最后成型”彻底打开空间。
  
  而从此届珠海航展的准备情况观察,不论是被动止损(不移动止损线),还是强行跳出“时间陷阱”(移动止损线),更或者是放手伊朗去中东最暴力破局,总之,是“在中东率先破局的前提下”,或再“转身”夺取具锦州效应的南海绝对控制权,亦或是被迫提前解决“日本问题”,最后启动中国经济最低内循环,等等,所需要的“军事手段”,已经露面的大量依托“业已覆盖亚太的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尖,近,中,远程打击手段,公开证明了一段文字:如果有人在中国国家安全与进一步发展空间的问题上挑战中方的底线,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做出强有力的反应,为走稳和平发展道路排除干扰和障碍!

所有跟帖: 

无论以色列帮谁,在阿拉伯国家应该不是好事,似乎以色列对伊朗动武可能性小了 -参谋总长- 给 参谋总长 发送悄悄话 参谋总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2 postreply 13:58:48

外围油价往疯?上,欲向和平不容易?...... -小刘在51- 给 小刘在51 发送悄悄话 小刘在5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2 postreply 14:04:30

战争可以闻闻味儿,油价的事情太专业,超出我的嗅觉能力太多了...... -参谋总长- 给 参谋总长 发送悄悄话 参谋总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2 postreply 14:08:30

中东的内战来到 -小刘在51- 给 小刘在51 发送悄悄话 小刘在5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2 postreply 14:05: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