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艇装备水声识别器辨目标,不再靠耳朵

来源: crn2005 2012-05-06 23:58:5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5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crn2005 ] 在 2012-05-07 20:02:2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程玉胜实地测试水声装备,为潜艇擦亮“眼睛”。
  中评社北京5月7日电/解放军画报报道,东海某海域,暗流涌动。游猎海底的某潜艇此刻正用它的“眼睛”和“耳朵”——声呐,捕捉着水面战场的蛛丝马迹。“发现不明目标!”声呐兵的报告,使狭小舱室内的空气骤然凝固。   就在声呐兵全神贯注判别目标性质时,一位面容清瘦的海军大校将视线从一台设备上移开,沉稳而坚定地说:“是商船。”   片刻之后,声呐兵确认“目标是商船”。众人不禁将钦佩的目光投向这位海军大校——我军著名水声专家、海军潜艇学院教授程玉胜。经过程玉胜和同事们10多年的不懈攻关,我国在水声目标识别这一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出某型水声设备,使游弋在深海的中国潜艇,从此有了“智能耳”“千里眼”。   潜艇部队有一种说法,“大海航行靠声呐”。在水下,声音是潜艇识别目标的唯一媒介。传统识别手段主要依靠声呐兵进行人工判听,凭的是经验,而这种经验要靠多年的岗位积累。某潜艇支队的一位老声呐兵曾这样形容他过去的尴尬:有时报了心发虚,判断不出目标到底是什么,无法给指挥员准确的信息。   面对潜艇部队信息化作战的需要,面对潜艇官兵对技术变革的盼望,风华正茂的程玉胜走上了一条“苦行僧”般的科研路。   当时,水声识别问题已引起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进行研究,海军潜艇学院作为一所指挥院校,并无优势可言。有领导善意地提醒程玉胜:“做这个项目风险大,可能做了没结果。”   “既然是制约海军战斗力建设的‘瓶颈’,就要潜下心来攻克。”程玉胜怀着对潜艇部队的大爱,接过了这一搁置多年的研究课题。   然而,事实却在不断印证着大家的担心。自从这项研究开展以后,程玉胜一直没获奖成果出现,原本在学院知名度较高的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程玉胜却是废寝忘食,沉浸在复杂的课题研究中。   这一沉寂就是10年,程玉胜带领课题组在科学的峭壁上默默攀缘直上,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2007年11月,潜艇识别装备的型号研制工作完成,成为国内第一型水声目标识别装备。   程玉胜有一个习惯,每次到潜艇部队出差,都会带上一批未知目标的噪音信号,腾出时间和声呐技师切磋交流。他说:“搞科研不仅要授人以鱼,更需授人以渔。”   “同样的CT片子,有时只有高明的医生才能看出病症。”这是程玉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设备安装到潜艇上,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只有官兵用好了,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潜艇远航归来,他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询问设备使用情况。   始终以部队需求为宗旨,程玉胜带动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影响和培养了一批人:10多名教员人人拥有教学科研成果,个个立足本职成为水声界的名人,水声中心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标兵单位,并带动了潜艇部队的训法改革。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