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yanghui 网友,周末太忙没能及时回复,请原谅

来源: 萤火虫17pdr 2012-03-18 23:54: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4426 bytes)

关于你提到的苏军高层对近卫第2集团军的使用的问题,我所掌握的资料与你基本相同。华西列夫斯基的回忆录也清楚地记载了罗科索夫斯基与 他的分歧,罗科索夫斯基主张先用近卫第2集团军消灭被围的第6集团军,他不太担心Kotelnikovo防线德军的攻势.而华西列夫斯基认为该方向 应优先考虑,建议暂缓进攻第6集团军,先对付第57装甲军的突破.斯大林当时支持罗科索夫斯基,12月12日德军在Kotelnikovo发动进攻,12曰14 日晚斯大林才发出命令指示暂停“指环”行动,调近卫第2集团军向南进攻第57军,挫败其解围行动。朱可夫曾经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斯大林还有 大本营的其他将领综合情报和分析,认为第6集团军突围意图不强,这个结论看来非常准确,所以苏军才能从内线抽调不断兵力,集中精力对付 解围的德军。苏军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进入反攻阶段后占有兵力上的优势,人员多于德军约40%,火炮数量多约30%,飞机数量多约40%,但坦 克数量两倍于德军,所以苏军的攻击力量具有强大的机动力。而且攻守易势,德军想守住既得土地,不得不分散兵力,苏军则从容选择最弱的 地点,在短时间内集中强大的突击力量,胜负之数便没有了悬念。如果当时德军在战场上的首要任务不是四处救火,而是大幅后退收缩防线, 让距离消耗掉苏军的进攻锋芒,同时使自己的部队能够保持高度的机动力,待苏军进攻势尽再转入反击,也许还可以与苏军相持几年。但是当 总体战略攻防态势发生根本转变时,一般人的心理是不会马上适应的。

12月12日的战场态势是德军第6集团军东靠伏尔加河占据斯大林格勒,防御圈大约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大体呈椭圆形,司令部应 该在Karpovka。防御圈的最西点大约在从斯大林格勒向西的铁路分叉去往Kalach的地方,而这里的顿河有一个Y型的向东的分支,所以应该说第 6集团军的防御圈基本上割断了位于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南北通道。从Kalach沿顿河向南约25公里顿河变得很窄,这里有一座铁路桥,从斯大 林格勒向西的铁路从这里过,顿河西岸是Rychkovo,德军第48坦克军在这里占据chir河东岸到顿河西岸之间的地带,而从这里到第6集团军防御 圈的最西点只有40公里,并且有铁路。这就是为什么苏军方面将防御重点放在这里,专门成立突击第5集团军试图清除这个威胁,断绝德军解围 企图。从Kotelnikovo到第6集团军则有近150公里,所以苏军认为这个方向问题不大。而且如果要将近卫第6集团军从原属的顿河方面军调往南 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只能从第6集团军与顿河之间的狭小走廊硬挤过去,在防御圈的最西点恐怕还要冲过第6集团军的防御阵地,所以说苏 军南北两个战场之间的机动在12月12日的时候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你所说的近卫第2集团军在很多地点一下火车就投入战斗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第6集团军在此时如果倾全力由最西面向西南方向沿顿河突围,同时第48和57装甲军各自同时行动,那么位于这3支力量之间的苏军突击第5集团 军和第51集团军的形势就非常危险了。遗憾的是第6集团军没有行动,从12月12日到12月14日这短短的3天是第6集团军最后的突围希望。12月16 日苏军及时修改原定的目标Rostov的土星行动计划转而向东南,直接威胁的解围的第48和57坦克军的侧翼,而12月18日近卫第2集团军陆续抵达 Myshkova河,第6集团军的突围希望也就破灭了。

有关德军第17装甲师是否得到第502/503重坦克营的加强: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回忆录均提到进攻的德军得到Tiger 1坦克的加强,而西 方资料给出的在这个战场上Tiger 1在第17坦克师参战的时间是在1943年1月7日,地点是在Rostov附近.在这点上我倾向于相信西方的资料, 苏军将领回忆录有时会夸大德军的力量.另外将具有强大突击力的Tiger 1配给当时力量较弱的第17坦克师,而且是在4天后投入战斗不符合常 识.

关于德军油料补给的问题:德军坦克和其他车辆均使用汽油发动机,而苏军坦克使用的是柴油发动机,所以坦克燃料德军较难从缴获获取,尽 管苏军卡车和其他轻型车量也许使用的是汽油发动机,而苏军坦克则不可能从缴获获得柴油,第24坦克军奇袭Tatsinskaya机场时因为自己的 燃油耗尽而补给被切断,尽管守着偌大的德军补给基地却无油可用,据说当时苏军试图用汽油混合润滑油充当柴油使用,但不知结果如何.坦 克的耗油量是十分惊人的,以德军Panzer III&IV为例,其使用的Maybach 300HP汽油发动机公路行驶每百公里耗油220升,越野行使则达到330升,而Tiger 1的700hp发动机行驶每百公里耗油410升,越野行使则达到670升.所以即便侥幸缴获一些汽油,对于这些油老虎也是杯水车薪. 坦克机动能力的比较:Panzer III公路最大行程155公里,公路最大速度40公里每小时,越野最大行程90公里,越野最大速度20公里 每小时,Panzer IV基本相同,只是公路行程达到200公里.而T-34/76公路最大行程450公里,公路最大速度54公里每小时,越野最大行程 360公里,越野最大速度40公里每小时.可见T-34/76的机动性远优于Panzer III/IV.柴油发动机由于柴油热值高于汽油所以省油,且柴油 中弹后不易燃烧,但低温启动性能不佳(低温时柴油会稠化),体积大,扭矩范围小.而汽油机单位体积燃油效率低,低速时耗油量大,中弹后易燃,但低温启动相对容易,体积小,扭矩范围大,对于德军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德国缺油,汽油可以人工合成而柴油不行.后期的T-34 系列坦克还有一个重要优点,就是机械可靠性极高,曾经有一个坦克军行军300公里后T-34的完好率仍有9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