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名英雄”到“英雄无名”—中国对朝鲜谍战电影的翻译与重写

来源: f1234567 2012-12-07 17:37:5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036 bytes)

ZT

我们今天讨论谍战剧的时候经常忽略两个重要的脉络、事实:一是间谍片是朝鲜电影当中最重要的类型;二是朝鲜间谍片曾在很长时间内风靡中国大陆,吸引并培育了大批的观众。有一句顺口溜叫“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搂搂抱抱”。对今天的观众来说这可能很难想象,朝鲜电影曾经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更年轻的观众甚至无法想象朝鲜还有电影。

事实上朝鲜从1946年就开始拍摄电影,而且电影在朝鲜是最重要的社会动员与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们译制了近百部长影电影。其中最多的是70年代以《卖花姑娘》、《火车司机的儿子》、《鲜花盛开的村庄》、《在阴谋者中间》、《原形毕露》、《游击队的姑娘》还有《高山之鹰》、《永生的战士》为代表的38部电影。80年代以《无名英雄》、《春香传》为代表的有25部,90年代有两部,《他们的一天》和《虽然岁月流逝》。1993年以后,几乎没有朝鲜电影代被译制过来,并不是朝鲜不拍电影了,而是我们不关注了。2006年朝鲜最流行的一部电影《一个女学生的日记》,甚至出口到了法国,女主演在西方被称为“朝鲜的章子怡”。

 

即使在朝鲜间谍片的脉络当中,《无名英雄》也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文本。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70年代译制过来的朝鲜谍战片,比如说《看不见的战线》、《在阴谋者中间》、《原形毕露》。但是《无名英雄》它的独特性我觉得虽然对于当前的朝鲜而言是一个相当国际化的文本,导演是留学捷克的海归,主演之一是朝鲜战争时期投降的美国士兵,他主要的模仿对象是苏联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因为据说金正日看了《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以后非常喜欢,所以就组织人马,要求朝鲜也拍出来一部。

 

影片从1978年到1981年共拍摄了三年,一共20集。《无名英雄》相对于朝鲜经典的间谍片,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一、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第二、抒情性,非常注重人物内心与情感的刻画;第三、故事主要描写两个朝鲜地下谍战工作者之间的爱情故事。第四、有大量的画外音;第五、因为电影当中主人翁是从英国回来的北朝鲜地下工作者,所以整部影片充满了朝鲜电影前所未有的欧洲情调;最后一点,较多地避免了朝鲜间谍片对人物塑造的脸谱化范式,及强调个人改变历史的逻辑。

 

我们很早就开始译制《无名英雄》这部影片。后来又出版了12集的连环画,在2003年的时候广州俏佳人重新请长影译配《无名英雄》。有趣的是重新译配和发行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潜伏》热播之后,对他的DVD销售量大幅上升,有大批的网友开始在网上讨论,一个是讨论新的译制版本和老版本的区别,另外一个讨论《潜伏》对《无名英雄》的模仿。

 

《潜伏》对《无名英雄》的翻译,或者说重写,或者说借鉴,在很多细节的方面都有体现,但这些都让我们看到所谓“冷战之后”,间谍片这一经典的冷战准类型片在本土获得种种变化与改写。同时在后冷战、全球化的语境中当中,作为新崛起的大国,作为全面市场化、资本主义化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在重写、重译冷战历史故事的时候,虽然叙事的立场、结构、历史逻辑都极大地不同甚至相反于冷战进行时中的书写,但却极大地借鉴、沿用了此前时代的文化遗产与文化积累。

 

我们今天谈到中国电视剧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其生产的共时语境,比如与美剧、韩剧、日剧甚至港台剧的联系。但对其历史脉络的梳理时,往往忽视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影视文化的影响。我试图补充出另外一部分视野,另外一部分图景,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思考甚至回答,中国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所有跟帖: 

偶硬盘里有《卖花姑娘》. 想复习哈, 一直没心思 -haobuhao- 给 haobuhao 发送悄悄话 haobuhao 的博客首页 (46 bytes) () 12/07/2012 postreply 18:08:07

回复:从“无名英雄”到“英雄无名”—中国对朝鲜谍战电影的翻译与重写 -龙飞虎- 给 龙飞虎 发送悄悄话 (414 bytes) () 12/07/2012 postreply 20:49:3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