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春:歌声中的历史之一:在歌声中回忆新中国

来源: pandal 2012-11-18 12:07: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769 bytes)
从“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到“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来了” 

 ——歌声中的历史之一:在歌声中回忆新中国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天,在光棍节与商家促销的喧嚣中,乌有之乡举办了一期《歌声中的历史:在歌声中回忆新中国之一》的讲座,主讲是北京旅游学院的郭京春老师。20多位朋友,大伙围坐在一起,在一个小天地中,聆听了古风中夹杂的民国哀怨,唱响了红歌过后的“冬天的故事”,上演了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触及了歌曲背后的价值判断、意识形态和立场抉择。

  郭老师言辞犀利,在极为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隐藏在歌词背后的理性本质;大伙听得也是专心致志,在获得大量知识性材料后,更在艺术魅力的感染下灵魂深处经受了一场暴风骤雨似的洗礼!郭老师幽默风趣,朋友们兴致勃勃,室内外充满着快乐的空气。3个小时转瞬即逝,讲座取得极大成功!  郭老师首先高屋建瓴,引用中国最重要的古典艺术批评著作《毛诗序》中的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歌曲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诗、文、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无可匹及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从来就被古今中外的统治阶级所重视,成为“教化”的重要工具,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传播的有力手段。所谓“礼乐教化”,竟在不言中。当您反复歌唱的时候,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润物无声的情况下占据了您的头脑——地主阶级通过《读书郎》让您好好读书往上爬“不受人欺负,不做牛和羊”;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日战争期间通过《何日君再来》让您“人生能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则通过《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让您“爱祖国,爱人民”;改革开放的修正主义集团则通过《重头再来》让下岗工人的您“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这就是歌曲背后的意识形态,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纯歌曲”、“纯艺术”,喊着取消阶级斗争最厉害的美国,恰恰是最讲意识形态的国家,最重视“好莱坞”的国家,是要把中国列为“潜在战略敌对国”的国家!

  毛主席教导我们:“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下面,跟随着郭老师精选的一首首音乐,让我们体会一下这句教导的伟大意义吧!

  一、歌声中的精神风貌对比

  《送别》中的“今宵别梦寒”;《我们走在大路上》(1963)中的“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小草》(1984)里的“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这些歌词和曲调中,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三种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郭老师特别提醒我们注意歌曲的创作时间,第一首哀怨虚妄,第二首昂扬向上,第三首孤独无助。

  人到底是为一己之私奋斗更能调动积极性,还是为集体国家努力更能焕发激情呢?歌曲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毛时代,人民胸怀崇高的理想,要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开展地轰轰烈烈,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一个雄伟创业的年代——“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  无限幸福无上荣光”。而到改革开放后邓时代呢,宣扬的是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抛弃,集体主义成为专制的代名词,结果就是人民公社被解散,国有企业被整垮,社会主义国家团结的人民被变成一个个孤零零的互相撕咬的个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被变成了封建时代的“屁民”、民国时代的“暴民”、日伪时期的“良民”,“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一只轻易就能被碾死的蚂蚁,一堆毫无反抗能力的肉体。哪个时代更平等合理,哪个时代更公平公正,哪个时代更能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哪个时代更能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答案不是不言自明吗?

  二、歌声中反映巨大的社会变迁

  在1950年国庆节前夕,出差到北京的天津音乐家王莘,在看到排练游行队列中的群众队伍和少年儿童,想到新中国的朝气蓬勃,心中充满了创作激情。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回到天津后的王莘,再也停不下创作的步伐,经过反复修改之后,终于创作出这首《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可以说,这首歌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异曲同工之妙,经历百年的灾难磨砺和苦苦探索,中国人民终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程万丈光芒”,我们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她的名字叫——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进行了三大改造,建立了人民公社,《社员都是向阳花》(1962)就是用形象的比喻传达了社员与公社的瓜藤关系:“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不管风吹和雨打,我们永远不离开她。”“家家爱公社,人人听党的话。”《众手浇开幸福花》也是表达了相同的主题,“毛主席栽花咱们来浇水,众手浇开幸福花。”这些歌曲曲调是明快的,昂扬的,向上的,激情四射的,处处透露出干净。从这些歌词中,我们能非常容易的感到她在宣传一种集体主义写作的价值观。人人爱公社,公社爱社员,社员离不开公社,公社要靠社员建设,这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年代,是团结互助“众手浇开幸福花”的时代,是真正充满着人性温暖的时代。

  而歌曲《太阳的光辉》(张藜词、张永春曲)则完全是另外一种世界观。该曲首先哀叹个人的漂浮不定,说:“命运的归宿,从无定位”,接着告诉人们不要埋怨上级,不要埋怨公司,不要埋怨社会,不要埋怨政府“花要自己栽,土要自己培”。“要怪就怪自己没本事”,成为他们扩大贫富差距的理由,成为他们推卸责任的理由。这首歌,一是宣传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一切都要靠自己,不相信团结协作,更不要提集体主义了;二是让人们放弃思考,放弃反抗,把自己的穷苦,把自己受剥削收压迫的阶级地位看成自然而然的事情,看成自己没本事的事情,从而不能走向自我阶级的觉悟,更不会去反抗这个黑暗的社会,而毛时代是号召人民起来造反,“造反有理”,来捍卫自己的阶级利益的。我们可以这样说,自那个“冬天的故事”开始“中国人民又跪下去了”!对外,我们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整体跪下去了,对内我们每一个孤立的中国人民面对作为一个集团的反动派又跪下去了。

  三、这是新中国还是旧中国?

  在真正的新中国,人民唱的《社会主义好》(1957)是这样的歌词:“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歌词里写着:“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而现实中确实也是这样,人民都以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自居,把自己每一天的普普通通的工作都化作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人民为国家工作,国家为人民解忧。

  而在改革开放后,人民则要告别家乡,要告别亲人,要唱起《祝你平安》(1995):“你的心情现在还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为什么没有微笑了?“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付出那么多,所得为什么那样少,是谁在占有我们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面对这个不合理的现实,歌曲给出的回答是:“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要人民洒脱一点了事,让辛苦一年还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看开一点,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呀!最后,歌曲只能在重复念叨“祝你平安!哦,祝你平安!”,单纯的祝福是没有用处的,不解释和改造“多劳少得”的剥削本质,祝福只是口头上抚平心里的愧疚,社会的巨变对已解体的人民公社社员人来讲是无法应对的! 

  而在今天“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来了”,红色的歌词由“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被恶搞成“掀起了原始社会的性高潮”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何勇在《垃圾场(1994)》这首歌中的场景:“我们生活的世界,就象个垃圾场。人们就像虫子一样,在这里边你争我抢。吃的都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没粮。有没有希望?”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新中国还是旧中国。何勇在20年前的就喊出了“有没有希望”;今天2012年了,他们依然在提倡“改革中的问题在改革中解决”,我们不禁要再次呐喊:“还有没有希望?!”

  四、截然相反的人生观

  三十年代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引起全国人民强烈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情绪,聂耳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冼星海写了《黄河大合唱》等的许多抗日歌曲,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起了鼓舞全国人民抗日愈坚的作用。但在同一时代,也出现了像《何日君再来》等情绪颓废,曲调轻挑浅薄,“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人生能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这在国破家亡的年代,完全可以称为汉奸作品。这首歌即使在台湾也被禁唱过。而改革开放后,经过一次规模巨大的讨论,人民出版社还出过《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将此歌列入“黄色歌曲”,最终宣传享乐主义的邓丽君版《何日君再来》胜出,在大陆唱红,以致今天很多人还在悼念邓丽君。既然人生无常,青春不长,那就要及时享乐,哪管其他什么礼义廉耻,道德品质,国破家亡?!

  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歌则是另外一种人生观:“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在革命者眼中,在理想主义者的心里,其实没有死亡,每一次肉体的消失都是理想的延续,生命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得以延续,永生!《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表现了共产主义者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歌颂了他们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星火必定可以燎原的伟大气魄,理想终将实现的坚定信念!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 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接着郭老师又列举了钱钟书夫人杨绛老年的信和从井冈山过来的老革命曾志老人的信,在这两封老人的信中,我们看到杨老把家庭幸福当信仰,人一个个老去,最后的家就剩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苦闷中过完已经不长的一生,而曾老的信则恰恰相反,给人一种忧国忧民的沧桑之感,给人一种活到老战斗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的革命家的精神,而面对死亡曾老表现的是如此大度,如此坦然!这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为己还是为人?! 

 五、不同时代的军歌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1962)是战士业余创作的一首歌曲,真实再现了边防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这种军人的作风和状态,只有在有信仰的军人身上才能出现,只有明确了自己为谁站岗的人才能做到“哪里艰苦哪安家”!

  当这首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不断被现代人翻唱,并成为流行的怀旧金曲时,它的词曲作者李之金向我们讲述了歌曲创作的往事。1962年,中国正处于紧张的国际形势,使新疆军区必须迅速加强边防。由于当时新疆军区人员不足,中央军委从全国各军区向新疆军区调防,驻守在青海、甘肃、浙江、福建等地的指战员在一夜间接到了调防命令,便立即向新疆出发。当时,身为新疆军区伊犁军分区宣传处宣传干事的李之金亲身感受到部队接到命令后,扛起背包就出发的场景。而令他更加难忘的是,这些来自天南海北操着不同口音的指战员,从原驻防地来到新疆一下火车,未等喘息,就骑上骆驼背上一口锅上了边防站。那时的边防站,其实就是一个山头或是一片山林,没有住的房子、没有人烟。所有的驻防战士都是白手起家,没有房子自己盖,没有吃的自己想办法,“祖国要我守边卡,石头缝里把根扎”,李之金创作的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战士们就真的是在石头缝里扎下根来,盖起哨卡、建起边防站。新疆的边防的条件非常恶劣,歌曲《毛主席吔毛主席》这样描述:“喀喇昆仑冰雪封,哨卡设在云雾中。山当书桌月当灯,盖着蓝天铺着地”。“青石板上烙饼,罐头盒里煮大米。身上热汗烈日晒,满面泥土雨水洗。”,但战士的心里却是这样想的:“哎!只要想起您,毛主席!红太阳升在心窝里。”“哎!只要想起您,毛主席!雪拌炒面甜如蜜。”只要想起毛主席,想起亿万与我们的战士一样为了祖国,为了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的人民,我们的战士还会有什么怨言呢,还又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

  同样是军歌,改开之后的《什么也不说》则给人一种表面的大度和虚伪的爱国——“你下你的海,我趟我的河”,这说明社会的价值导向已经出现问题,有钱人才是社会吹捧的英雄。“你坐你的车,我爬我的坡”;“你喝你的酒,我嚼我的馍”,说明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扩大,我们的战士在边疆受苦受难,保卫国家安全,而有钱人却在风花雪月,醉生梦死!什么也不说了,因为“祖国知道我”,祖国知道我又能怎么样呢?这种境况丝毫没有改变!“当兵的爬冰卧雪算什么”,“当兵的吃苦受累算什么”,这样没有信仰的吃苦是不能长久的,而且确实把苦当成了苦。什么也不说,用歌声委婉唱出了军人们的怨气,唱出了社会导向的问题。

  六、启蒙之歌

  传统童谣《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干嘛?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早上起来梳小辫儿。”新中国的童谣则是这样的:“小汽车呀真漂亮,嘟嘟嘟嘟喇叭响。我是汽车小司机,我为革命运输忙。车轮快如飞,马达放声唱。运了大庆高产油,又运大寨丰收粮。嘟嘟嘟嘟——嘀嘀”。(《小司机》)这种启蒙之歌,虽然表意很少,但却在灵魂最深层跟随每个人的一生。

  七、童年之歌

  《读书郎》对读书意义的引导是:“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做人要争气,不受人欺负不做牛和羊。”这与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是同样的道理,首先我们要问,读书真得能改变命运吗?有几个通过读书改变了?研究生跳楼,博士生跳楼,早就打破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其次,有几个人读得起书呢?古时候,贫下中农的孩子读不起书,改革开放后搞教育产业化改革,多少穷人的孩子要贷款上学,又有多少穷人的孩子贷款也上不起学呢?

  而在毛时代,不仅全民教育保证了每个孩子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在为什么读书的引导上,更加积极向上!传唱很广的《上学歌》由北京市小学唱歌教研组集体创作:“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曲调欢快优美,内容清新健康。爱学习,爱劳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读书的目的是要“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1961年公映的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则更加明确指出,我们是革命的接班人,要为着共产主义理想,勇敢前进! 

  台湾罗大佑的《童年》则是另外一种景象,不是爱学习而是逃避学习,不是爱劳动而是逃避劳动,不是欢乐的童年而是孤单的童年。“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吱吱嘎嘎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上学的状态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请问还能怎么学好呢?“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早操歌》则展现了学生们锻炼身体的场景:“冬天我们不怕大雪和风霜。夏天里不怕火热的太阳。我们游泳我们滑冰,看我的身体多么壮”,“我们是未来保卫祖国的战士”、“未来的工程师”、“未来的农业家”。战士、工程师、农业家,每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都被当成受人尊敬的职业,成为学生心中的理想——“那时候我的理想就是能成为一名纺织女工。”文革歌曲《大家来做广播操》:“晨风吹,阳光照,红小兵,起得早。整整齐齐排好队,大家来做广播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认真锻炼身体好,长大要把祖国保。”只有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仅身体好,思想也好,而不是现在的孩子一个个成了病怏怏,学习也搞不好了。而同样是号召儿童锻炼的歌曲,《健康歌》只把锻炼当成“学爷爷唱唱跳跳我也不会老”,完全没有了磨砺品格和激发理想的功能。

  八、少年之歌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1963):“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在这阳光灿烂的春天。高举鲜红的旗帜,立下伟大的革命志愿。热爱集体,毫不利己,专做好事,不怕困难,毛主席的教导永不忘,雷锋叔叔活在我们心间。”在这种集体主义的氛围中,哪还有个人主义的私心杂念呢?同学们团结互助,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在老师身边》:“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从一个爱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少年。虽然离开了妈妈的怀抱,红领巾却抱着我们的双肩………记得有多少晴朗的白天,我们和老师漫步在校园。我们谈生活,谈理想,也谈那无限美好的明天。”和老师一起漫步校园,谈生活,谈理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的时刻,而只有在毛时代才能成为遍布在个个校园的普遍状态,当学生被老师当成赚钱的工具,当老师被学生当成雇佣的教员,那么一切就只能按照所谓的市场规律办事了,谁还会给您去谈理想,去谈未来呢?歌曲《水木年华》就是这样:“我羞涩的你何时变孤寂?躲在墙角里偷偷地哭泣,我忧郁的你,有谁会懂你?不需谁懂你。爱是什么?我不知道。”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孤寂,一个不知道也不该知道什么是爱的少年,这不就是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人性吗? 

  九、青春之歌

  清醒乐队的《好极了》,大声叫出了:“星期一和星期二我给了谁?星期三和星期四我给了谁?星期五和星期六我给了谁?星期天,给了谁?”好极了,还是坏极了?像机器一样,从周一忙到周六,那唯一的休息日,只能是“我要睡觉,别打扰”,这就是现代年轻人的幸福生活。我们到底为谁而活,谁抢走了我们的时间,谁阻挡了我们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谁让我们成为异化的人类,这难道不知道思考一下吗?

  而与之相对比的,则是毛时代的青年人朝气蓬勃的工作场景,《高举革命大旗》中这样唱:“不怕千难万险,不怕山高海深,高举革命的大旗,巨浪滚滚永不停……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要为真理来斗争。爱憎最分明,敢于担重任,发愤图强干革命。”就像《毛主席语录歌》唱得那样:“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是有信仰的一代,他们目光远大,理想坚定,脚踏实地,激情飞扬,在那个年代工作即是娱乐,奉献就是所得。

  而当“寄托”的一代变成“GRE,托福”的一代的时候,《同桌的你》也应运而生了:“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屌丝们,在一个价值取向钉在钱上的年代,您们怎么可能竞争过“高富帅”呢?  郭老师最后总结到,不论从艺术表现技巧还是思想价值高度上,毛时代的歌曲都有着其他时代无可匹敌的成就!内容相近的歌曲,风格却是大异,其深层次中更是渗透着两个时代截然不同主流价值取向。《让我们荡起双桨》最后一段:“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同样是风,张蔷的《凉啊凉》则是这样唱的:“凉呀凉,那么凉!阵阵凉风吹得喔, 看阵阵凉风迎面在吹。吹呀吹呀,吹入心扉。”前者,人们感受的“凉爽的风”是完全脱离自然界中感官刺激的风,这种“风”成为了“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的象征性回答——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是新中国的劳动人民,是毛主席带来的“凉爽的风”,是共产党建设的“幸福生活”。而张蔷的《凉啊凉》则完全是生硬的凉风,啊这个风凉啊凉,还是凉!郭老师解释到,现代的这些歌曲他们越是没有思想,越是要求口语化,口水话,而这种口水话也只能退化到反反复复的念叨到了。

  最后,郭老师回答了朋友们提出的一些问题。郭老师认为,社会主流的思想向来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大部分老百姓不到那个历史的关节点是不会觉悟的,但同时人民群众又是最聪明的,社会的问题他们体悟得更加深切。而作为历史的先觉者我们要自觉地融入历史的大潮之中,并对有朋友能够深入打工群体中去深表赞扬。郭老师提到新工人艺术团时说,孙恒他们的工作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历史的车轮将推动着知识分子与最基层的劳苦大众结合,表现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心声,指引觉悟的大方向,开启美好的新未来!郭老师说,左翼文艺的方向在新而不在旧,毛时代的经典歌曲只能是我们借鉴的素材,而创作更适合当下的艺术作品则是摆在左翼艺术家面前的艰巨任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要做得更好,更加优秀。郭老师还就艺术批评理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强调我们欣赏一部艺术作品要学会阶级分析法,分析他的立场到底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说话,还是站在资产阶级和反动派的立场上说话。郭老师认为现在流行的《江南style》,其实反映的就是当今韩国上流社会的风格,通俗的说就是高富帅的奢靡生活。他舞蹈动作更多的是“丑”——生疏,僵硬但这恰恰迎合了人们的某些心理需要。提到恶搞,我们左翼也可以采取“正搞”的形式,将流行歌曲革命化,像《我为祖国喝茅台》、《北京欢迎您(奥巴马版)》等“正搞”歌曲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人民的呼声,正如历史上“左联”所做的那样。

  郭老师还就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等大伙关心的其他问题,做了精彩精辟精深地回答。

  讲座结束后,大伙久久不肯离去。有的朋友忙着用U盘复制郭老师的讲座课件,有的朋友则继续向郭老师发问,有的朋友想了解现在一些歌星的历史轨迹,有的朋友则希望得到某些红歌原版资料(因为改革开放后某些人出于险恶用心竟然大肆篡改了歌词)。

  2012年11月12日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小说《刘志丹》冤案始末
  • 祝东力:毛泽东对世界会产生更大影响!
  • 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20分钟明白中国真相
  • 张文木:改革不能丢掉人民的利益
  • 钱学森:此生惟愿长报国,我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