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达成 ; 我所知道的批判《苦恋》始未

来源: f1234567 2012-08-04 17:20:1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93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f1234567 ] 在 2012-08-05 12:43:2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当年的政治风气非常恶劣,很多艺术家都不满意我的批判文章其实是很多人合写而成,已非我的作品

我们写这篇文章的意思,要和《解放军报》的文章有区别,更有说理性、更以理服人。和《解放军报》文章一样,也不符合小平、耀邦同志的精神。

最后的结果,为了加强政治性,只好把小平同志的原话加上去。文章一开始实际上是小平的原话,但没有用引号。这样的文章送上去以后,有人还是不满意。但耀邦同志比较满意,说我看写得可以。听说两位同志写了很多遍,很辛苦,是不是眼都熬红啦?就这样发吧。

国内的《百年潮》双月刊今年第一期在“文坛风雨”栏刊出《张光年日记选》和丁东的《唐达成访谈录》一文,披露了一九八一年在中国掀起轩然大波的《苦恋》批判活动中,《文艺报》发表、《人民日报》转载的唐因、唐达成《论〈苦恋〉的错误倾向》一文写作内情。

这是当年文艺界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限于篇幅,这里主要摘录《唐达成访谈录》的部分内容。

八十年代初,白桦创作的剧本《苦恋》,由长春电影制厂导演彭宁执导,拍成了电影《太阳和人》。当时影片并没有公演,只是内部观摩。

当时,《解放军报》登了黄钢一篇文章,用“以阶级半争为纲”的观点,批判作者反党、反社会主义。

对此,文化、思想界都很受震动。

文艺界的不少同志看了很不满意。《苦恋》与《太阳和人》虽然水平不高、有重大的缺陷,但不能使用这种批判法。大家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惊恐感,好像“文革”又来了,大批判又来了,言谈之中,都很不以为然。

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这件事情的发展我被摊派到写《苦恋》的批判文章

当时党的总书记是胡耀邦同志,他也很注意艺术界的事,提出要看片子。

邓小平同志也要看,看了之后很不满意,说了很尖锐的话,这话已经收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关于思想战线上问题的谈话》里。

当时耀邦说,文艺界对《解放军报》的批评有意见。邓小平说,那就让《文艺报》再来写一篇。

小平同志说了话,《文艺报》不能不写。

当时主编是冯牧,他不愿意写,因为白桦在云南时是他的部下,他说我写不合适。

我和唐因是副主编,我们就推不掉了。张光年当时是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他决定让我和唐因写。

文章很难写。第一稿是我写的。

当时电影没有公映,老百姓没看过,写影评不行,因为大家会莫名其妙,于是只好评剧本。最重要的是作品的最后一部分。黄钢的文章是一棍子打死,按他的调子,反党、反社会主义,白桦就不能再写作了。

小平、耀邦同志他们从大局出发,认为对于有错误倾向的作品要展开正常的批评,同时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艺界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文艺报》写一篇更加有分析、更加以理服人,不至于使作家手足无措的文章,用意是积极而深远的。

当时唐因和我的思路不完全一致。我写完第一稿后,他又写了第二稿。

经过反复的修改,写出第五稿后,请韦君宜、秦兆阳、葛洛几个文艺界的老同志看了,韦君宜动手改了一些字句。

大家都知道小平同志的意见,我们围绕这些意见进一步对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

这一稿指出毛泽东晚年有错误,对毛泽东的分析符合六中全会决议,比较客观,大家认为基本可以,让我在此基础上再整理成第六稿。

光年、我、唐因拿上这稿送到中宣部审查,王任重、赵守一、朱穆之等人看了以后,说文章分量不够,《苦恋》对毛主席的评价很不对,是全盘否定的态度,文章在政治上还要加强。

我很为难,还怎么个加强呢?

坦白地说,如果他们意见全采纳,我们的文章和《解放军报》的文章就没有什么区别了,那文艺界就很难接受了。

我们写这篇文章的意思,要和《解放军报》的文章有区别,更有说理性、更以理服人。和《解放军报》文章一样,也不符合小平、耀邦同志的精神。

文章最后其实已经是很多人合写的东西了但我们一直是采行宽容态度的

最后的结果,为了加强政治性,只好把小平同志的原话加上去。

文章一开始实际上是小平的原话,但没有用引号。

这样的文章送上去以后,有人还是不满意。

但耀邦同志比较满意,说我看写得可以。听说两位同志写了很多遍,很辛苦,是不是眼都熬红啦?就这样发吧。

文章就这样反复修改了七、八遍,前后大概两个月,最后以《论〈苦恋〉的错误倾向》为题发表在《文艺报》和《人民日报》上。

这篇文章应当说是在小平同志的提议下,耀邦同志关心下,光年同志和文艺界一些老同志的指导和参与下写成的。实际上已经不单纯是我们两个署名人的文章了。

从当时的背景看,文艺界大体上还能接受,认为这篇文章不再采用把作者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在政治上和艺术上都是有分析的,也是与人为善的,是希望白桦吸取教训,继续写出好作品。在这一点上与黄钢的文章有区别。

现在看起来,文章还可以写得更周到、更细致,但那时很难做到。

经过这么多年,人们对文艺的态度更开明了,对作家应该有一个客观态度,不可能篇篇作品都非常精彩,非常符合社会需要。

作家也可能写出一些思想上有缺点、有毛病的作品。对这些情况不宜过于夸大,更不应当无限上纲。

作家的作品有偏差,可以展开说理批评;作家如果不接受,也可以写文章讨论。

文艺批评是不能取消的。

没有批评,光说好话,或不理不睬,对文艺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把批评弄成政治判决,以势压人,使文艺家无法创作,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一九九七年初,我们在某刊物上又看到这种政治判决式的东西出现,给人以“似曾相识”的印象,但是已经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这反映时代大大前进了,要想返回到二、三十年前的那种状态,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了

所有跟帖: 

想像那时的荒谬事情 -滚子刀肉- 给 滚子刀肉 发送悄悄话 (275 bytes) () 08/05/2012 postreply 05:29:1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