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四个不能变”

来源: ddwwdzg 2012-05-18 08:08: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36 bytes)

慈禧太后的“四个不能变”


前不久吴国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慈禧太后的“四个不能变”,读来感触颇深。 满清末年,王朝内外交困、统治岌岌可危。为保住爱新觉罗的江山社稷不丢,慈禧太后在改革派大臣李鸿章、张之洞的推动下实行改革。改革之初,慈禧太后首先定 下了“四个不能变”:即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大清朝的统治不能变;自己的最高皇权不能变。

   这“四个不能变”把改革牢牢限定在经济领域,不能在政治领域越雷池一步,损害当权者任何既得利益。于是中国只能搞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也就有 了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当 时有话语权的人们认为,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西方社会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只能用他们的器物,不能借鉴他们的思想文化。也就是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可 以利用外国的硬件,但必须使用中国的软件。只能让外国的硬件适应中国的软件,绝不允许改变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洋务运动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成长,也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的中国社会的进步。然而,由于没有与之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腐朽的专制体制成了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与其它国家的竞争中每况愈下。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制度变革,可是顽固不化的满清王朝统治者为了保住极权,拒不接受政治体制改革,残酷镇压提出变法改革的维新派。当权的顽固分子固 然保住了眼前的既得利益,却坐失了改革机会,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此 前,日本国已经为清王朝做出了榜样。日本执政者经过激烈辩论,终于接受了学者提出的“脱亚入欧”理论。即摆脱中国儒家文化和社会体制的影响,学习接受西方 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用西方先进的制度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进而驾驭来自西方的硬件——这就是有名的“明治维新”。先进的社会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和社会进步,日本很快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并在甲午海战、日俄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 慈禧太后的所谓“四个不能变”说到底就是保护专制独裁特权,这正是东西方文明的根本区别。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而平等,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权 利神圣不可侵犯,在法律、道德面前人人平等。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社会价值观的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制度。君主有予杀予夺的至高无上特权,官员是君主的奴才,草民是君主的奴隶。国家的 一切制度设计都是为了维护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形态。 如 果中国能够独立于世界之外,能够永久闭关锁国,那么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在严酷的专制压制下,清王朝延续的时间也许会长一些。可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已经打 开了中国国门。西方的文化思想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社会各界,觉醒了的国民不可能忍受这种极不合理、极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长期存在。 然而执迷不悟的慈禧太后看不到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依然把自己的“四个不能变”奉为金科玉律,当成谁也不能触犯的高压线。这种一厢情愿的倒行逆使注定了满 清王朝的灭亡——他的敌人是所有被统治者——因为说到底,没有谁心甘情愿当奴才、当奴隶。 世 界上许多帝王能够审时度势,通过出让权力换得社会改革平稳进行,也保住了王室的延续。那些不肯拔一毛利天下的君主,最终只能与自己的腐朽王朝一同覆灭—— 你不允许社会制度变,社会制度就要改变你,这就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只不过,这样的结果往往需要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但愿一千年前诗人杜牧的名言能给我们以启示

所有跟帖: 

现在比较耳熟的是:坚持XXX 不动摇。 -Hollyhog- 给 Hollyhog 发送悄悄话 Hollyho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8/2012 postreply 13:06:48

也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8/2012 postreply 15:23: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