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篇解释共军武器之迷:抗日英烈赵侗兄妹究竟被谁伏击牺牲?

来源: ddwwdzg 2012-04-27 09:06:4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577 bytes)

抗日英烈赵侗兄妹究竟被谁伏击牺牲?

本文试图分析当年抗日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儿子赵侗被伏击背后的真相.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相关的资料并不容易找到。目前的资料全来自于网上的信息,且文章出处和内容真实性有待查证。仅供政治历史和军事爱好者探讨之用。希望从事相关领域的人士加 以讨论和指正。

1. 关于赵侗

赵侗(1912年-1939年),原名赵连秀,一作赵同,满族,中华民国时期抗日将领,辽宁岫岩人。 1931年考入东北大学物理系,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参加学生运动,南下南京,参与反对不抵抗政策的游行。珍珠桥惨案发生后对国民政府失去信心,与苗 可秀等人前往北平组织“东北学生军”。

1932年,赵在母亲赵洪文国的支持下,毁家纾难,参加邓铁梅部义勇军,成功说服李子融、刘景文等人同邓合作。1934年2月1日,与苗可秀等离开邓部, 独立成立少年铁血军。不久,在日军的围剿下,邓铁梅牺牲,少年铁血军遂成为辽宁南部主要抗日力量。1934年,日军抓捕了赵的父母,威逼其投降,被拒绝, 后赵以手中的汉奸姜人杰与其交换。1935年7月25日,苗可秀被捕牺牲。

1936年1月25日,赵组织“辽南临时政府”,被公推为政府总裁,并与朝鲜革命军开展合作。其后,赵赴北平为铁血军寻求内地支援。不久,铁血军在辽南运 转困难,其骨干纷纷南下北平。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北平,赵遂决定在北平西山起义,计划以五台山为根据地打击日军。7月20日,赵及高鹏、纪亭榭等24人 在清华大学起出藏匿武器,在昌平起义。9月5日,定军队名称为国民抗日军,在北京南郊开展游击战。

1937年12月25日,在杨成武等人的牵线搭桥下,国民抗日军宣布加入八路军,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出任司令员。但是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 展其副手高鹏、纪亭榭成为党员,却拒绝了赵的申请,赵遂对共产党产生猜疑之心。1938年秋,赵率10余人离队,另起炉灶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队伍,但 不久即垮掉。

年底,赵自天津潜往香港与其母赵洪文国会合,取道广西、云南至重庆,沿途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欢迎。1939年1月,受到蒋介石接见,入国民党第一期将官训练班学习。毕业后被委任为“华北国民抗日军司令”,奉命返回华北重新组织游击队。

1939年秋,赵同率300余人,配长短武器和2部电台,不顾威胁北上敌后,途中遭到伏击,在河北新富[来源请求]、灵寿两县交界的陈庄附近战死。关于伏击者的身份一直并不清楚,但近年来有材料显示,极可能是八路军的部队。

2. 身死之谜

多年来赵侗身死原因一直成谜。根据现有所知的信息, 赵侗领导的抗日武装国民抗日军受八路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书信邀请,收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侗任司令。这时赵洪文国赵 侗两母子与中共的关系无疑是密切和良好的。 为何到了后来,双方的关系却变成了 "1949年4月,赵老太太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蒋介石委托,组织冀热辽边区游 击第二路绥靖纵队,四子赵连中任总司令,驻足重庆,以“总统府留守”自任。策划“反征粮”暴动,提出“赶走共产党,三年不纳粮”等口号,建立大陆游击区, 抵抗进川的解放军,阻止国民党十六兵团起义,枪杀解放军谈判代表,围攻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  相关文章并没有分析两方面关系转变的过程.在现在能找到的对赵洪文国事迹描述最详细的网文 <<揭秘中国游击队祖母:传说中的双枪老太 婆>> 中是这样写的: "1939年12月下旬至1940年1月间,赵侗率部北进途中,于河北新富、灵寿两县交界处的陈庄,突遭偷袭壮烈牺牲, 时年仅28岁,国府追授中将军衔。同时牺牲的还有赵老太太的三女儿赵理智,年仅20岁,她曾在抗日战场上死里逃生,被誉为少年巾帼英雄,轰动武汉三镇"。

但据1983年出版的《聂荣臻回忆录》记载:赵侗这个人很狂妄,一直想要脱离游击队,他同国民党的关系拉得很紧。聂荣臻多次做过赵侗的工作,但是赵侗总有 二心。他本人后来还带了10来个人逃跑,后来跑到重庆,国民党政府好不容易在敌后找到这样一个一心投靠他们的人物,于是大肆吹嘘他,又是给他下“委任状 ”,又是给他配电台、密码和各种新式武器,派他回华北来,同共产党争地盘,搞摩擦,破坏我党建立的敌后根据地。1940年初,他回来的时候,走到石家庄以 北的一个地方,正好踫上从冀中回晋西北的一二〇师部队,就在那里打了一仗,战斗中把他连同他带的队伍全部消灭了。 [1]

另外2005年出版的《八路军老战士口述实录》有一篇史进前的回忆文章,对前文做了印证,并且介绍了消灭赵侗的经过。其中有几处重点:1、消灭赵侗前,贺 龙征求了聂的意见,聂的意见是彻底消灭。2、参战部队不仅有贺龙部,也有晋察冀部队。3、确定了一个不留的原则,打完后一个一个检查。4、后来发现仍有一 人逃掉,跑回东北。[2]
注释

   1. 《聂荣臻回忆录》,战士出版社(1983)
   2. 王海平,《八路军老战士口述实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所有跟帖: 

土共屠杀抗日英烈事出有因: -doublev- 给 doublev 发送悄悄话 (108 bytes) () 04/27/2012 postreply 09:35:24

别的不说,优待日军,虐待伪军,可是真正的昏招!要么一视同仁,要么对日军更狠。 -jameslovesjennifer- 给 jameslovesjennife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27/2012 postreply 19:12: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