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以来,结婚那点儿事 by 李英杰

来源: und 2012-03-24 16:18:5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764 bytes)

婚礼,至今仍是现代人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幕。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急剧的社会变化,战争、疾病、军阀混战、直至新中国成立……其中,中国人的婚礼经历了由封建传统旧形式向西式婚纱新形式的过渡,发展到现在多种形式共存的巨大变化过程。
  我有幸收藏到几幅中国早期特殊婚礼的照片,一幅大约拍摄于 1910 年左右的童养婚照,未成年女子,养于男家,待成年后纳为男子妻妾即为童养婚。童养婚会造成男女年龄上的巨大差异,会形成“小媳妇”或“小女婿”的现象。这样不合理的婚姻,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明令禁止。
  辛亥革命之后,西式婚礼首先在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流行起来,后又波及内地、传入京城。1949 年解放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城镇中旧式婚礼已不多见,豪华的西式婚礼也被冷落下来,简单节俭成为时尚。
  “大跃进”时代是个特殊的时代,人们思想激进,经济进入非常困难时期,我曾记得在农村上小学时,村里每逢有人结婚,绝摆不起酒席,就连一个窝头也供不起,但形式还是要有,于是会听到村头大喇叭中叫喊:“今晚某某家办喜事,请大家自带饭碗到公社食堂去喝汤!”凡参加婚礼的,都可以喝到一碗找不到油滴的白菜汤。但大家都很快乐,几乎全村社员都会出席捧场。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婚礼也很有特点,亲朋好友送礼讲革命性,红宝书、语录画、带语录的镜子会堆满房间。我的婚礼恰在“文革”后期,送礼开始讲究实用,于是收到几十个肥皂盒、十多个脸盆、七八个热水瓶。如今已过去了三十多个春秋,但这些物品至今还未用完。
  真正的思想解放式自由婚礼,还是进入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五花八门的婚礼之花竞相开放,不但西式婚礼越搞越豪华,就连多年未见的中式旧婚礼也因个人喜好重新风行起来,无论乘高级轿车,还是骑马乘花轿,都已让众人见怪不怪。当然,也有不少年轻人思想更为“开放”,采取独身主义,或同居而不婚、结婚不举行仪式的方式,到时拿几块糖请大家吃就算声明已婚了;还有的不声不响,到时候抱出个大胖儿子来,才知道他早结婚了。
  结婚毕竟是人生中一件大事,在条件允许的今天,办得热闹些并不是错误,只要是合法挣来的钱,把婚礼办得热闹些,把快乐与大家分享,总比在高楼中关起门各过各的日子、老死不相往来好得多。因为人毕竟生活在社会中,相互之间还要保持一些友好的联系,而结婚恰是这种加强联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我们摄影人,用相机不断地记录下这些难忘而有意义的瞬间,把不同时代的婚礼影像留给后人、留给历史,也是对完善人类发展史的一项重要贡献。

结婚那点儿事

  1937 年,中外结合的新婚照。西式婚礼最初传入中国,与旧式婚礼风俗发生了激烈撞击,在倡导与形成过程中又各取所好,于是出现五花八门的方案,显示出各种版本的婚礼大全,结果搞得新旧参半、不伦不类。主要表现为乘花轿、坐汽车、骑马各取所爱;中乐、西乐混杂齐奏;新郎新娘中式西式服装混穿。当时有诗讥讽: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半新半旧分不清,活像北京耍老鼠。

结婚那点儿事

  约1935年,标准的西式婚礼照,由于新式婚礼简化了很多繁杂的程序,又去除了封建迷信色彩,所以首先在上层知识分子及政界一些知名人士中受到欢迎

结婚那点儿事

  约 1910 年,中国封建童养婚照,照片中女方不像男方的妻子,反而像一幅父女合影照。但在封建社会,女儿是不能与父亲平起平坐的,只能站立在一侧

结婚那点儿事

  约 1920 年,中国封建社会娃娃亲照,从形象上看,新郎新郎均是未成年的孩童,虽衣穿新婚礼服,但脸上却充满孩童的稚气,还有一丝迷茫的神情

结婚那点儿事

  约 1955 年,人工上色的结婚照。解放后,简单节俭成为时尚,新人穿上新衣拍幅半身合影照就满足了,且多为二英寸黑白照片,也有的追求色彩,采用人工上色技术使照片更艳丽,那时彩色照片还没有在中国市场上流行。

结婚那点儿事

  1966 年,“文革”期间的结婚照。“文革”时无论旧式,还是西式婚礼都被批判为封、资、修的产物,被彻底否定,因而结婚双方穿上中山服,拍张半身照就是完成重要使命了,有的在拍照时还要手握“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本,胸前佩戴毛主席纪念章。

结婚那点儿事

  如今流行的外拍婚纱照

结婚那点儿事

  古轿与奔驰车,承载着古与今婚礼上对对新人的美好理想

结婚那点儿事

  李英杰
  1947 年生人
  1979 年参加创办“四月影会”
  1980 年加入北京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任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联理事、北京函授学院分院院长、教授
  1981 年任《无线电》杂志摄影记者、美术副编审
  1986 年参加创办中国当代摄影学会,任副主席、执行主席
  1985年参加创办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任执行工作委员
  2006 年第八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2010 年北京国际摄影季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
  曾任《中国摄影》、《人像摄影》编委,并担任国青年摄影十佳”、“全国人像摄影十佳”以及第16、第 17 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总评委。2006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 50 年来发展中国摄影事业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
  四月风 - 实名制摄影圈联合创始人
  如今的中老年人见年轻人这么幸福,在悲叹自己没赶上好年华的同时,有不少夫妇采取“补照”的方式,重新进入婚纱影楼,巧梳打扮,让摄影师为自己拍上一组婚纱礼服照,以圆年轻时未能实现之梦。图为 2002 年 12 月 2 日作者结婚 30 周年与夫人补拍的纪念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