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香港左翼电影公司几位电影演员

来源: und 2012-03-10 19:46: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580 bytes)

最近我整理了一些香港六十年代的老影片放在了收藏里,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喜欢看的一些香港老影片,印象还较深的影片像〈画皮〉、〈三笑〉、〈屈原〉、〈马陵道〉、〈红蝙蝠公寓〉,有些则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看过这部影片,记得片名,像〈湖山盟〉、〈三看御妹刘金定〉、〈生死牌〉、〈王老虎抢亲〉、〈喜怒哀乐〉。我记得那时候电视里还总是播放这些影片,但现在电视里好像没有再播出过了,在碟市中也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只是前些时候收了一张D9的〈三笑〉,很希望电视台再播放一些这样的老影片。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一些古装片,那时候国内有几部老影片同样很出重,像〈乔老爷上轿〉、〈追鱼〉,因为这些影片的故事性都比较强,它们大都是黑白片,取材于中国传统小说或历史故事,这也是我喜欢看这些老影片的原因。影片中的主演像高远、朱虹、鲍方、夏梦也都是我喜爱的香港演员,他们的演技使人感觉自然、流畅,<屈原>中鲍方饰演的屈原这一历史人物非常成功,感觉历史上的屈原就是这样,高远在〈红蝙蝠公寓〉扮演的反面角色,记忆也很深刻。我从网上摘了一些他们的资料,记录在下。

 

 

高远 
     高远1933年出生,是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著名的“英俊小生”。他原名蒋家琪,江苏苏州人。他的母亲是中国默片时代的电影演员,父亲、叔叔、姑姑都是京剧爱好者。在这样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里,高远从小受到熏陶,跟着家人学唱京剧,成为家里当然的“童星”和“家庭戏校”的高材生。少时就读于哈尔滨体育学校,高远是学校里著名的戏剧爱好者,经常与同学们一起演出话剧。。1953年到香港,先后在“龙马”、“凤凰”、“邵氏”、“国泰”等影业公司任演员,曾与长城三公主之一的陈思思结婚。
       一九五三年,十八岁的高远从上海来到香港,探望当电影摄影师的叔叔蒋仕和当导演的婶婶任意之(已故三十年代著名武侠片导演任彭年、武侠女星邬丽珠的女儿)。任意之认为相貌英俊、爱好运动的高远,很适合当电影演员。于是,便要他参加新人考试——试镜头。当导演要他与一个女演员表演一段谈情说爱的戏时,他面红耳赤,窘迫难堪,直到那位女演员说,你就当我是个木头人,只管演吧,他才稍稍解除了紧张情绪。演完戏后,高远很快就躲在一边,心想电影演员是当不成了。不料,他却从此进入了电影界,开始了电影演员生涯。
       一九五四年,高远拍摄了从影后的第一部影片《阖第光临》。在这部影片中,他扮演某洋行的小会计。为了接待岳父母,小会计与妻子大讲排场,弄得笑话百出。真相揭穿后,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
    此后,在与朱虹合演的《人海微波》里,他扮演一个因贪图虚荣,受到富家女玩弄,最后遭到遗弃的小职员。在与陈思思合演的《金美人》、《飞燕迎春》里,他分别扮演忠厚朴实的年轻经理和敢于向剥削、压榨穷苦艺人的剧院老板作斗争的杂技演员。高远在饰演这些角色的时候,都能掌握剧中人的性格特点,并不失分寸地将其表现出来,做到恰到好处。
       一九六三年,在凤凰影业公司拍摄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金鹰》中,与朱虹合作,高远饰演一位能骑善射的摔跤高手、在蒙古草原有着“金鹰”之称的青年布尔固德。影片中,布尔固德忽而跨着骏马驰骋在茫茫无边的绿色草原和金色沙滩,忽而纵马跃过险峻而陡峭的山涧,以敏捷而熟练的动作,用绳索套回脱缰奔驰的野马。可以想见,为了拍好这些惊险而紧张的镜头,高远要付出多少汗水,留下多少摔打的伤痕!《金鹰》公映后,成为香港突破百万大关卖座纪录的影片。高远也随之成为香港第一位“百万小生”。 
     除“正派小生”外,高远也演过反派,在与石慧合演的《豆蔻年华》一片中,他扮演一个阿飞——彼利。在《有女初长成》一片中,他扮演一个花花公子。在《雷雨》一片中,他扮演周萍。为了演好这些角色,高远读了很多书,并反复深入地研究剧本,细心琢磨剧中人的外型与心理,尽力使自己深入其中,将其刻画得恰到好处。当这些影片公映后,高远收到一些观众、特别是过去崇拜他的影迷们的来信。信中竟然骂他、怨恨他。高远对来自观众的“反感”,一方面担心是否会从此失去观众,但另一方面他也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自己平日的辛勤劳动有了成效,他庆幸自己开拓出了更宽阔的戏路。 
     高远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彩色古装故事片,是与夏梦合演的《抢新郎》(1957)。在这部影片中,他扮演一位清俊、儒雅的古代书生李玉。他那飘逸、倜傥不群的翩翩风度,以及潇洒自如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高远主演的第一部黑白古装故事片,是根据关汉卿的《救风尘》改编的《风尘尤物》。在这部影片中,他扮演与歌妓宋引章(乐蒂饰演)相爱的贫穷的青年书生。此外,在《画皮》里,他扮演追求功名、迷信神仙卜卦、受变成美女的厉鬼梅娘迷惑,险些丧生的年轻举人王崇文。在《审妻》里,他主审自己的爱妻素娘,后用智谋双双逃走,投奔瓦岗寨义军的刑部尚书王日成。在《三凤求凰》里,他扮演与尚书之女蔡兰英相爱,经过曲折,终于成婚的明代解元徐文秀。在《假婿乘龙》里,他扮演文武双全的青年公子薛玫庭。在《生死牌》里,他扮演明代青年农民张金生等。在这些古装影片里,高远饰演的角色,多是文质彬彬、才貌双全的多情书生、公子。他的台步、身段,以及一举手、一投足都娴熟自如,于是,许多观众都认为高远是古装戏小生的最适当的人选。 
     高远曾是香港影坛著名的运动健将。他受过体育专业训练,擅长球类。“长城男子篮球队”早期的主力,有刘球、舒适、岑范等,后来的主力则是傅奇、鲍方、高远、金沙箩。高远和金沙还兼任“长城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在影片《小月亮》里,高远饰演学校女子篮球队的教练,他那精湛的球艺、不凡的身手,使表演获得十分理想的效果。高远打篮球,弹跳能力极强,篮下夺球很有一手。高远对足球、排球、游泳、骑马等运动,也都十分喜爱。这些活动对他成为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演员帮助很大。
       高远已在七十年代后期弃影从商。只是在余暇偶然拍点影片。近几年,他曾在《可怜花》、《风风雨雨》等影片里作客串演出。

参与影片
审妻  (1966)
画皮  (1965)
金鹰  (1964)
假婿乘龙  (1963)
董小宛  (1963)
三凤求凰  (1962)
红蝙蝠公寓  (1962)
雷雨  (1961)
豆蔻年华  (1959)
小月亮  (1959)
抢新郎  (1957)
太太传奇  (1955)
阖第光临  (1954)

 

 

夏梦  

    
 
何为夏梦?“人生有梦,生命?走,重在寻梦。” ——夏梦 
   
      夏梦(1932-),原名杨蒙,江苏苏州人,生於上海。1947年移居香港,1967年退出影坛,移居加拿大。 夏梦,这个名字,毫无夸张地说,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电影观众中几乎无人不晓。她在银幕上塑造的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至今依稀留在观众的记忆里。 
     
      夏梦十四岁到香港就读于玛利诺修女学院,从小爱看京剧,是家庭戏班的旦角。课余时间爱看电影,喜欢唱歌、跳舞、演话剧。校园里她是初露锋芒的文艺骨干,深得大家的赞赏。   
 

    风吹年华的梦

    十七岁那年夏梦怀着好奇之心,和一些同学到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观看著名电影演员李丽华拍“红楼梦”,在场的一大群女生中数她最高,身高1.70米。身材修长,清纯亮丽,楚楚动人,加上有一对古典美人的丹凤眼,浑身散发著东方美女的韵味。在场演职人员窃窃私语,“哇!天上掉下个辣妹。”她没有经过精心包装,也没有进“造星工厂”打造,完全依靠自己的纯雅、自然、真实,被大导演李萍倩慧眼看中。于是,她以无法掩饰的喜悦带着一丝羞涩走进长城电影公司。

    “长城”喜获春苗,敏锐地洞察到夏天的田野将是生机勃勃,对她寄托希冀之梦。于是经导演和专家研究,在“梦”上做文章,为她起个艺名——夏梦。接过这个带有诗味的名字,她嘴角上扬笑微微,坦然自信地投入梦幻形象世界。

    当时,正逢李丽华退出长城公司,老板让她将李丽华饰演的角色都接过来。就这样,她以少女演少妇,从首演《禁婚记》一炮打响。1950~1956年,夏梦在长城公司拍片18部,包括《孽海花》、《绝代佳人》、《日出》、《新寡》等优秀影片。其中《绝代佳人》荣获国务院文化部颁发中国最佳电影奖。此后,夏梦被借聘到凤凰影业公司,同时为这两家公司拍片,先后主演了《新婚第一夜》、《甜甜蜜蜜》、《满园春色》、《抢新郎》、《故园春梦》、《同命鸳鸯》、《三看御妹刘金定》、《王老虎抢亲》等。

    1954年夏梦结婚,至1967年演完《迎春花》(1968)后退出影坛移居加拿大。1979年又在香港创办青鸟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自己任制片人。该公司一共拍摄3部影片,其中《投奔怒海》、《似水流年》获香港第二、第四届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夏梦曾参加中国第四届文代会,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塑照的角色,都是真实情感的倾泻。她将各种喜、怒、哀、乐的女性,刻划得淋漓尽致,以至让那个年代的观众一直追逐到今天。

    夏梦的银幕辉煌,无疑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梦,对人的诱惑和滋养是永恒的,人生不能没有梦。

    “上帝的杰作”

    夏梦,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立刻让人们联想起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

    她,就是长城电影公司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与石慧及陈思思合称“长城三公主”的“大公主”夏梦。在中国内地观众最早看到的香港电影中,夏梦主演的《抢新郎》《董小婉》和《故园春梦》无疑成为了代表作。气质高雅、仪态端庄、拥有成熟女性风韵的“美丽少妇”形象的外貌,而且多才多艺的夏梦,至今无人能敌,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人们从夏梦的美貌中,才真正知道了什么是一个标准的女人,而从她细腻婉约的演技上,更懂得了什么叫做“才貌双全”。所以,《绝代佳人》、《佳人有约》、《金枝玉叶》、《董小宛》、《抢新郎》、《王老虎抢亲》、《三看御妹刘金定》、《新寡》、《孽海花》、《故园春梦》、《绿天鹅夜总会》、《白领丽人》……都是夏梦电影的精品。

    夏梦从影十七年来,共主演了四十二部影片,塑造了一系列纯真善良、美貌动人的年轻妇女形象,她扮演典雅端庄的大家闺秀、幽荣华贵的宫廷少女、沦落风尘的多情女郎、活泼可爱的居家姑娘、屡遭不幸的哀怨少妇,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塑造一系列古今少妇的形象,更使观众沉湎其中。更可贵是,夏梦始终认为外在的美是重要的,但内在的美则更重要。一个人的风度、气质,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集中体现。美丽的心灵,光明的心底,也会使一个人的外貌更加光彩照人。

    【部分作品】
1.故园春梦(1964)
2.金枝玉叶(1964)
3.三看御妹刘金定(1962)
4.同命鸳鸯(1960)
5.王老虎抢亲(1960)
6.抢新郎(1958)
7.新婚第一夜(1956)
8.日出(1956)
9.欢喜冤家(1954)
 10.绝代佳人(1953)
11.孽海花(1953)
12.新红楼梦(1952)
 13.禁婚记(1951)

 

朱虹

 

 

  

原名朱圆圆。云南昆明人。1938生。17 岁随家到香港。著名电影大师朱石麟看到她试拍的镜头十分喜欢,给她起了艺名叫朱虹,祝愿她很快红起来。她勤奋敬业,果然不负重望。她演戏宜古宜今,每片必火。18岁时,一天参观凤凰影业公司摄影场,引起女导演任意之的注意,让她化妆上镜,一些老编导们,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她成了凤凰影业公司的演员,到1958年毕业前拍了四部影片。一九五九年,在长城画报举办的明星选举活动中,朱虹被选为十大明星之一。60年代初在大陆拍片不忘学艺,曾拜杨春霞等人为师。1978年大陆开放,朱虹多年的影片翻出来在各城市反复放映,连续四年多未曾间断,应该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吧!她主演的《情窦初开》,在港、九连续放映四十多天,在新加坡和马来亚也打破当时的卖座最高纪录。拍摄影片《金鹰》时苦练三个多月,练就一身矫健的骑术。《金鹰》公映后,曾轰动一时,成为一九六三年首部卖座突破百万大关的香港影片。朱虹被称为“朱百万”。拍摄《三凤求凰》,她拜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演员为师,跟蔡正仁学小生,跟杨春霞学花旦。在《父子情》中他不计较身份地位演一个配角,塑造了这个朴实无华、蓬头垢面的低下阶层的中年妇女。一九八一年二月参加西德的“柏林影展”,此片在影展期间多次放映,座无虚席。西德国家第一电视台,还以二十万元港市高价争购了该片的电视播映权。
 
主要影片:
1989 布洛陀河
1981 父子情 
1979 泰山屠龙 怪客
1977 风头人物
1975 屈原
1970 大学生
1969 沙家浜歼敌记
1968 屋 
1967 烽火孤鸿 周末传奇
1966  审妻
1965  画皮
1964  金鹰 珊丹 未婚夫妻
1964  假婿乘龙
1964  男男女女
1964 风雪一枝梅 八人度蜜月
1963 四美图 余圆圆
1962 乱点鸳鸯 爱梅 三凤求凰
1960 五姑娘 兰闺阴影 有女初长成
1959  野玫瑰 青春幻想曲 小月亮
1958 情窦初开 夜夜盼郎归
1957 男大当婚
 
鲍方
 
 
  鲍方先生原籍安徽歙县,192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广西大学法律系毕业后,1942年在桂林加入广西省立艺术馆,开始参与话剧演出。1948年南下至香港,先后在永华、泰山、艺文、长城、凤凰等影片公司拍摄的五十余部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
  鲍方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在香港电影界也一直以左翼电影演员著称。1954年鲍方先生加入了凤凰影业公司,并担任该公司及长城制片公司的主要演员。
  在香港电影历史上,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新联影业公司这三家电影公司,以及后来由三家公司合并而成的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在香港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下,对推广发扬新中国的电影及文化事业,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在凤凰影业公司期间,鲍方先生除了担任演员职务外,还在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介入编剧和导演工作。直至八十年代初期从凤凰影业退休,三十多年间,鲍方先生担任主创的影片多达五十余部,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著名影片,如《新寡》、《三凤求凰》、《生死牌》、《屈原》等。
  在改编自郭沫若同名话剧的电影《屈原》中,鲍方先生担任了编剧、导演和主演。《屈原》作为一部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彩色故事片,是文革后第一部在内地上映的香港电影,当年曾在内地引起强烈反响。
  在这部影片中,鲍方先生的女儿鲍起静扮演了屈原的学生婵娟。这也是她与父亲在电影方面唯一一次的合作。时至今日,许多观众都仍然会将屈原的形象和鲍方先生联系在一起。这部影片生动地揭示了屈原在爱国斗争中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铮铮侠骨,歌颂了他眷恋祖国、热爱人民、渴望统一进步的赤诚之心。作品时而庄严肃穆、时而瑰丽炽热、时而悲愤雄壮,在影片《屈原》中,鲍方先生已经和屈原这个电影形象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鲍方先生1983年自凤凰影业公司退休后,又加入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了一大批当时极具影响力的电视连续剧,同时也参加了《白发魔女传》、《夜半歌声》等影片的拍摄,继续活跃在香港及海内外电视屏幕及电影银幕上,深受同行敬重及广大观众推崇。
  鲍方先生渊博的才学,造就了他气宇轩昂的不凡风貌和神韵,尤其是他的古装扮相,只能用仙风道骨来形容。很多内地年轻观众正是通过这一时期的香港电视剧,再次认识到了鲍方先生的风采。
  但当时内地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还是鲍方先生在李少红导演首次执导的电视剧《雷雨》中饰演的周朴园。
  对于《雷雨》,鲍方先生可谓是渊源颇深,早在1961年他就执导过电影《雷雨》,30多年后重拾旧路,自然驾轻就熟。正是在香港影坛三十年的丰富经验,使得鲍方先生在晚年的电视剧演出生涯中,塑造了大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影视角色。李少红导演在多年后,仍然能清晰地回忆起鲍方先生留给她的深刻印象。
  1999年,鲍方先生在内地拍摄电视剧时不幸中风,回到香港进行疗养。2002年,《世界电影之旅》剧组还专程前往香港看望了正在疗养的鲍方先生。
  鲍方先生的身影逐渐离我们远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努力奋进,他坚持不懈追求进步的一生,一定会长久地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并化做这个时代的记忆,留驻在历史的长河中。
  鲍方先生的一生,见证了香港电影由弱渐强的发展历程,同时他作为导演和演员,也亲自参与创作了大批香港电影中的经典作品,给观众们带来了无数欢娱的时光。而他的儿子和女儿女婿,也都投身到香港电影行业,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更是为鲍方先生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5年9月22日,香港著名爱国导演、演员鲍方先生在香港病逝,享年八十四岁。在鲍方先生六十余年的演艺生涯中,他作为导演、编剧和演员,电影作品近百部,对香港电影乃至中国电影贡献良多,也屡获殊荣。
  1993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颁发《特别荣誉奖》
  1994年,获《全港杰出年长雇员奖》
  1995年,当选为《中华影星》,荣获《表演艺术成就杯》
  2000年,获第五届香港电影金紫荆终身成就奖
  2005年,当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香港优秀演员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