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年青左派梅兆赞本来亲华 却成了安东尼奥尼

来源: ddwwdzg 2012-03-02 12:10:3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243 bytes)

美国年青左派梅兆赞本来亲华 却成了安东尼奥尼

  
    1972年,中共曾邀请了十几位美国年青的左派人士来华,梅兆赞是成员之一。

那个年代能到中国来的美国人,除了尼克松、基辛格等美国政府官员,不知得“左”成啥样?梅兆赞当时就是美国的一个激进派团体,“美国关注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成员。这个团体当时一是激烈反对越战,二是要求美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的美国人中共当然欢迎。

    便像邀请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一样,将人家邀请来了。

    然而,事与愿违,百闻和一见有时相差的太大了!

    梅兆赞回忆说:“跨过罗湖桥,从香港进入中国,大家激动得互相拥抱……”

进入中国至于这么激动吗?那个年代,有多少中国人豁出命都想离开中国。请别忘了梅兆赞当时的身份。就像孔庆东亲朝一样,当时的梅兆赞绝对亲华。

    美国朋友到中国来,得让他们到处走走呀。然而,当时的中国怎么可以让这些美国人到处走呀!虽然嘴上说你们最想看什么呀?

    “第 二天,一帮年轻的美国人被带到广州一个住宅楼,走进一个“典型”的中国工人家庭:一对夫妇,两个孩子,一个老奶奶,两室一厅,有单独的厨房、厕所,电视 机、收音机、好几辆崭新的自行车都摆在那里;床上的被褥都是新的。那位工人为大家介绍工厂里有多少工人、工资多少、多少人有手表、自行车,等等。”

    美国人就是美国人,不一会儿就有人问:“不是说中国现在没有任何犯罪现象吗?那为什么窗户外面要安铁栅栏?自行车上为什么要安锁?”中国官员的回答是:“这栋楼是解放前建的,那时候,社会上犯罪很多;自行车嘛,也是按照旧社会的样式造的。”

    中国官员的回答逻辑极其混乱,楼是解放前建的,1949到1972多少年了,铁栅栏拆了不就完了嘛,国民党还不让吗?尽管如此,但也许真能将美国人糊弄过去,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来中国。

    但中国官员没想到的是:梅兆赞第二天一早五点钟就起床了,而且一兴奋就走出旅店,上了大街。

    也真是巧了,走着走着,梅兆赞竟又看见昨天去过的那栋楼,而且还看见了昨天见过的那位年青的工人。年青的工人也看见他了,并邀请他再到家里坐坐。

    这一再坐坐,露馅了。

    梅兆赞的“眼前没有了电视,崭新的自行车也不见了,只有一辆很旧的自行车摆在那儿;床上的被褥看上去也有年头了;厨房、厕所,也是跟很多家合用的,两室一厅变成了一室一厅。”

    梅兆赞问这位工人:“昨天看到的都哪儿去了?”他说:“昨天你们看到的,都是上面安排好,专门给外国朋友参观用的。”〔这个工人一定要遭罪了〕

    往回走时,梅兆赞的心情很不好。中国,怎么会是这样?

    按理说,梅兆赞是亲华派,你应该站在中共的角度上替中国想,你心情不好干什么?今日中国北大的孔庆东去朝鲜,遇到这种情况,会心情不好吗?

    一回到下榻的酒店,中方负责人已经在大堂里等候多时了。

    “你上哪儿去了?”

    “到外面随便走走。”

    “擅自出去走,你得写检讨。”

    “这有什么可检讨的?”

    盘问已经很不礼貌了。更让梅兆赞没想到的是:他被人架起胳膊上了电梯,之后,被反锁在房间里。

    “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再出来。”

    梅兆赞懵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随行的十几个人当中,大多数都说,中方做得没有什么不对的;就像你到谁家吃饭,人家会拿出最好的饭菜来招待一样;还有两个人甚至说:那个工人,你敢肯定他不是台湾派来的特务?”

    你看,别说今日中国有孔庆东,昨日美国也有孔庆东。

    “梅兆赞想离开,但随行的人说,“你要是提前回去,这不是给那些反动派们以口实吗?”

    在 中国的日子里,尽管周恩来接见了他们,姚文元也见了他们,并合过影。但梅兆赞和也是1972年来华的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一样,没有让文化大革命的盛 情灌迷糊了。安东尼奥尼坚持自已的良知,拍了《中国》,让中共好顿骂。梅兆赞虽然没《中国》,但对中国有了新的了解。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