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文艺-江青也曾干涉过忠字舞 zt

来源: und 2012-02-26 09:41:3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441 bytes)

大概在九大召开的1969年4月,电台上突然停播了语录歌等大部分歌曲。不久后,人们也跟着电台的停播不唱那些歌了,似乎一切都是自然的:造反运动早过去了,忠字舞不跳了,这些歌也唱腻了。大家似乎没觉得不对劲儿,也不知道还有江青的干涉。


这个月的1至24日,九大召开。15和16日,江青在审查歌颂九大的工农兵文艺节目和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突然斥骂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歌曲是用“唱情郎、妹子的”“下流”“民间小调”谱的“黄色歌曲”,而舞蹈是“音乐无节奏”“像爵士乐”的“摇摆舞”,说这些实际上是在丑化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


不久后,经毛主席同意,6月12日,中央发出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注意:不能再制作毛主席像章,禁止在瓷器上制毛主席像,不要搞“忠字化”运动,不要搞早请示晚汇报(1967年11月始,在毛主席像前对他和林彪说祝福语,我记得的是1968年的家庭版仪式),等等。此后这些行为基本上消失了,据说到林彪倒台才彻底绝迹。


我记得最晚从这年下半年开始,所有的语录歌和诗词歌从广播电台永远地消失了,忠字舞不跳了,很多人不再戴胸章了。当然,文革末期广播了两首新谱曲的诗词歌,文革前的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在文革过后恢复,文革中一直停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只有少数歌曲在文革时可以听到)中有三首曲谱异于文革版的同名诗词歌也在文革后播放,都是另外的事了。


所以这个阶段的歌曲是很少的(我因此在1970年学会了《国际歌》并能唱全三段词):超过十首未被禁的,十首“革命历史民歌”,五首陕甘宁革命民歌,似乎只有两首新创作的歌曲。


未被禁的歌曲中有《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国际歌》,另外,我记得1970年从广播里听到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最响亮的歌是东方红)、《歌唱社会主义祖国》(1968年版的《歌唱祖国》)及它的吹奏乐,《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由《毛主席是革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修改而成)《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东风浩荡红旗飘扬)《歌唱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1971年从广播里听到了《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哎)(作于1968年)《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很可能用的是刚出版的一张新唱片(其中还有《万岁毛主席》和1964年创作、1967年12月改词的《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但两首歌我是分别听到的。


1970年,电台播放了经江青同意的十首改了词(其中三首连歌名也改得面目全非)的民国时期的歌曲,称为“革命历史歌曲”,还有一首《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毛主席发表5·20声明后中央乐团创作的),这些都是高快硬响的歌曲。1970年7月上旬,我在火车上听到的都是“十首革命历史歌曲”,而此前村里就在教唱《战斗进行曲》和《毕业歌》。7月10日到8月20日,我在佳木斯,广播里和我头脑里回荡的也是这些(如《到敌人后方去》、《大路歌》和原名《开路先锋》的《工农革命歌》),并不知道什么是样板戏。


1971年电台里播出了优美欢快的儿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不知是不是因为无意中被夹带走了或是被排挤掉了,除了《东方红》以外,我记得文革初期就没有革命民歌,更不用说在整个文革中停唱的纯抒情民歌《乌苏里船歌》了。林彪倒台后,周恩来在公开场合说老根据地的民歌很好听,有心的文艺工作者闻风而动。不久后的1971年12月25日,电台里突然播出了五首陕甘宁革命民歌。其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其实是用两首民歌的曲调填词组成的。


在我印象中,老百姓不知道江青在九大禁歌的事,也没有把那些歌当禁歌。我记得1970年小学生列队齐唱红卫兵作词李劫夫作曲的造反歌《红卫兵战歌》;还记得1973年清明节,全校一百多人祭扫两座“八路坟”(应该是日本投降后最早进入东北的八路军留下的)时,唱语录歌《成千成万的先烈》,这首歌的旋律象是李劫夫的。另外李劫夫(创作了130多首毛主席语录歌和35首毛主席诗词歌)被冤为林彪的人因而他的歌被禁始于林彪倒台之说,是不准确的。包括《敬爱的毛主席》在内的歌都在九大后就不唱了,一般人也并不清楚有一些歌跟林彪扯上了关系。


在文革头几年,没有样板戏电影,普及样板戏主要靠群众和艺术团体的演出。我清楚地记得看不到家家张贴的样板戏剧照,广播里很少听到样板戏(我倒是记得在语录歌阶段,曾听过应该是舞台演出现场的录音)。记得从1970年9月才开始,唱腔选段、片断、选场、全剧、教唱,轮番在广播电台播放(尤其是经常集中播放唱腔),在歌曲荒的日子里,自然是不绝于耳,很为特别。我记得这个阶段先后开始普及了六个戏剧和三个音乐(三个音乐在1972年拍成电影):京剧《智取威虎山》(1970年10月1日公映正式彩色影片,但我先看到舞台画面的黑白影片后看到正式影片)、京剧《红灯记》(影片于1971年春节公映)、钢琴伴唱《红灯记》(这个作品播放得较少)、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1971年初公映电影)、钢琴协奏曲《黄河》(1971年上电台)、京剧《沙家浜》(1971年9月拍出影片)、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芭蕾舞剧《白毛女》(1972年春节公映正式彩色影片,但我最先看到的芭蕾舞剧是它的黑白舞台片)、京剧《海港》(1973年8月公映电影)。至少,《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海港》在彩色影片公映前就先上了电台。电台很少播放山东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它可能是受地域性歧视而遭到冷遇。


此后,繁荣阶段的样板戏也听得比较多,但想想文革过后电台里常播放歌剧《洪湖赤卫队》,再想想后来“我的热情好象一把火”“我每天都在期待,快赶走爱的寂寞”“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之类听得老头儿老太太还有娃娃们都会唱了(难保后人不说成“男女老幼齐叫春”),我们楼下老太太们跳健身舞时用歌曲《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来伴舞,以及各个时期所有听熟的曲子,这未必有什么特别。


繁荣阶段(1972年5月初至1976年9月)


1971年9月13日林彪摔死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批评了歌曲的喊尖快,鼓励创作新歌曲,尤其是抒情歌曲。同时毛主席对文艺创作的贫乏现状也提出了批评。在这种新形势下,各级文艺团体纷纷恢复建制。


1972年这一年,从五一开始,电台播出了大量新歌曲(包括抒情歌曲)和抒情器乐曲。


在我印象里,这个阶段最早听到的歌曲有:女高音领唱齐唱《歌唱咱们解放军》(陆青霜,1972年),领唱齐唱《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辽宁董军工、顾企兰,1972年),女声小合唱《解放军野营到山村》(1972年),男声领唱齐唱《扬鞭催马送公粮》(河南王殿才,1973年),等等。


我最爱听的抒情歌曲是:《渔家姑娘在海边》(陆青霜,1975年电影《海霞》)《赤脚医生向阳花》(郭兰英,1975年电影《红雨》)《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卞小贞、梁长喜,1976年电影《南海风云》)。


其它优秀的抒情歌曲有:男高音《我为伟大祖国站岗》(董振厚,1972年)《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胡宝善,1973年)《雄伟的天安门》(张振富,1973年)《北京颂歌》(1973年同时为李双江等三人录音)《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李双江,1973年),花腔女高音《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湖北孙家馨,1972年,歌中所唱的针灸治愈耳聋不是科学结论,成为样板歌曲后又有一个以花腔开头的似乎不受欢迎的版本),女中音《打起手鼓唱起歌》(罗天婵,1972年,文革后关牧村版的改了“大寨花”“毛主席”等词)和女高音《老房东查铺》(马玉涛,1973年)等两首不久后被禁的歌,女声三重唱《医疗队员到坦桑》(1972年4月电影纪录片《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女高音领唱合唱《一花引来万花开》(湖北刘家宜),二重唱《祖国一片新面貌》《普及大寨县》(张振富、耿莲凤,1976年),等等。


这个阶段每年一集的《战地新歌》里收录了五十多首大多数是优美欢快的儿童歌曲,很多上了电台,我会唱约二十首。我最喜爱的是《火车向着韶山跑》《大庆花开遍地红》和《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


大众喜爱的旋律简单的歌曲有:《阿佤人民唱新歌》(现在听不到含有“学大寨”“人民公社好”的原版了)《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电影《青松岭》)等欢快的歌曲,《北风吹》(芭蕾舞剧《白毛女》)《大红枣儿甜又香》(同前)《愿亲人早日养好伤》(芭蕾舞剧《沂蒙颂》)《牧歌》(马评,芭蕾舞剧《草原儿女》)等轻柔的歌曲。另外朝鲜电影《一个护士的故事》(1973年译制)中的《护士之歌》也为大众喜爱。


我记得1972年听到了《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作于1967年)《伟大的北京》《工农兵,革命路上打先锋》《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员恩凤,比1969年的《延安儿女想念毛主席》多了一段歌词),1973年听到了《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不敬青稞酒哇不打酥油茶呀也不献哈达)(作于1967年),这些少量的语录歌阶段的歌曲也许是1972年才恢复播出的。


一些文革前的歌曲(包括少量革命民歌)也趁机复播:男中音马国光诙谐的《一壶水》(1973年)《两个小伙一般高》(约同前)《真是乐死人》,被当作湖南民歌的《浏阳河》,军歌《打靶归来》(原词“胸前的红花”不真实,作曲时改为“风展红旗”),民歌手郭兰英唱的《社员都是向阳花》,等等。


歌曲《我是一个兵》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电台里没有复播,但它们先后在彩色剪纸片《东海小哨兵》(1973年底,由当时温州的瓯剧改编)和彩色故事片《海霞》等电影中复出后,也能经常听到了。


器乐曲(大部分是民乐)多是喜气洋洋的,而且作为无文字的艺术,很多曲目都脱离了政治。我印象中最早听到的有:根据唢呐曲《满堂红》(北方秧歌用曲)和东北唢呐曲《银凤锁》(我觉得是那首东北地秧歌曲)创作的笛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刚刚听到这首描写当时我熟悉的场景的乐曲,我就听懂并入了迷;根据东北民歌曲调创作的唢呐曲《山村来了售货员》;二胡曲《子弟兵与老百姓》。我最喜爱的民乐是首播于1972年9月30日的笛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魏显忠创作并演奏)和唢呐曲《山村来了售货员》(张晓峰创作、郝玉岐演奏)。我最喜爱的用西洋乐器演奏的乐曲是:电影纪录片《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中一段欢快的曲子,小提琴曲(小提琴曲的数量相对不多,但它们在质量上超过文革以前的艺术水平)《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1976年,不过这是一首改编作品)。其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民乐合奏《丰收锣鼓》《大寨红花遍地开》,二胡曲《红旗渠水绕太行》(闵惠芬奏,1974年)《奔驰在千里草原上》(王国潼奏),柳琴曲《春到沂河》,等等。


这时有一首优秀的笛子独奏《牧民新歌》被解禁(它曾于1966年6月在中央电台播出,当时立刻红遍大江南北),在笛子曲里与《扬鞭催马运粮忙》平分秋色。


1973年6月24日,江青观看了一场文艺晚会,其中有一些中国传统和民间曲目(如江青点的阳春白雪、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从她的讲话记录(“唢呐曲百鸟朝凤可以演奏,老百姓喜欢的东西不要轻易丢掉,传统的东西不要随便去动它”、“晚会很好,搞个录音给我”等等)看,江青情绪很好并给予了肯定。其中闵惠芬演奏了几首电台上没有的二胡曲:《江河水》(原曲为描述孟姜女哭长城的辽南民间笙管乐)、《二泉映月》(民国时期的二胡曲)(一年前中央乐团的同名弦乐合奏却被江青压制)、《赛马》(文革前创作,文革中被修改)。但是直到1976年5月,才有随代琵琶曲《十面埋伏》、民间唢呐曲《百鸟朝凤》和二胡曲《江河水》上了电影《百花争艳》,这部电影还是江青为回应邓小平说“样板戏是一花独放”才授意拍摄的。总之,文革时电台上没有原曲目的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


在1972年(包括前四个月),舞台上就有了不少样板戏以外的京剧。从此开始到文革结束,这些京剧有《铁流战士》、《芦花淀》、《瑶山春》、《苗岭风雷》、《孔雀岭》(《黛诺》)、《五把钥匙》、《草原银河》、《红色少年》、《三斤化肥》、《难忘的战斗》等等,它们可能也至少在省级电台播放过。


前两个阶段,没有中长篇小说出版,几乎没有文学期刊(1966年7月起,只保留了《解放军文艺》)。鲁迅被视为马列主义者(事实也是这样),他的语录更爱被人引用,中学课本里有他的文章,和长篇小说一样,此时没有出版他的作品。


到了这个阶段,文学期刊开始复刊,鲁迅的所有作品都不在被禁之列。这个阶段公开出版了至少几十位作家的约一百多部中长篇小说,主要是新创作的现代革命题材的(其中当代现实题材的约占五分之四,革命战争题材的约占五分之一),还有古典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文革前的作品《欧阳海之歌》(不久后又因作者金敬迈“有问题”而被禁)《艳阳天》和古代题材的新作品《陈胜》《李自成》。1972年出版了浩然的《艳阳天》全三部和《金光大道》第一部(“高大全”这个词可能就源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高大泉的姓名)、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前涉执笔的《桐柏英雄》等等中长篇小说,1973年出版了郭先红的《征途》等等中长篇小说。头两年我在电台里听过《闪闪的红星》和《艳阳天》。这几部和更多的小说被拍成电影,其中《大刀记》和《桐柏英雄》是在文革后的1977年和1979年被拍成电影的(与后者相应的电影为《小花》)。


公开出版的译作则贫乏。虽然1972年就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连环画,但这些苏联长篇小说却几乎没有。1972年12月到1975年10月,出版了5部苏联小说(最后有《在人间》)。从1972年9月出版越南南方、老挝和柬埔寨的作品开始,出版了9部社会主义和准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集。从1973年5月起出版了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5部文学作品。除了公开出版物,还有“供批判用”的内部发行的“苏联修正主义”及日美等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为长篇小说的44部文学作品和《外国文艺摘译》期刊。


作家(前文化部部长)茅盾曾把文革中的文艺概括为“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这显然是很情绪化的一句话,经历过文革的人稍微认真想一下应当知道这话远离事实。所以有人解释这是茅盾说的一个比喻句,有人则指责说他造谣。如果我们普遍认识到人其实很难客观描述他所看到的事物(尤其带着情绪时),以及实际上世间绝大多数假话都是无意生出的,就不会这样解释或指责了。依茅盾的人品,他不会造谣,依他的智慧,他不会说这样露骨的谎言,依他的文学知识,他不会把这当作比喻句。问题在于他自己认为这是真话,或是一句跟真话“差不多”的话(这种思维是不严肃的)。另外,“一个作家”指的是样板作家浩然,很多人公平地指出他“不是帮派分子(指不是江青一伙的人)”、“没有借此踹别人”、“还能把握住自己”、“是个好人”。


类似的还有说文革时“只有鲁迅和浩然的作品”并形容为“鲁迅走在金光大道上”。


爱做事后诸葛亮,也是一种思维习惯。例如爱说文革时群众的文化生活多贫乏,却不闻当今遍地麻将牌声,不见一台电视晚会专制了多少人的除夕。我不得不怀疑:这只是跟风的话而非内心感叹,是无视不同人有不同欲求。我无意褒昔贬今,只是向往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并且人人由衷热爱科学和艺术的时代

所有跟帖: 

记忆力真好,好多歌都忘了词,现在也就能哼个调。 -钢铁妈妈- 给 钢铁妈妈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6/2012 postreply 11:12:22

当时还出版过五册《战地新歌》,爆发式的创作。 -telljoke- 给 telljok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6/2012 postreply 11:59:00

在歌颂文革文艺-成就的同时是否也该顺便提一下蔡楚生 郑君里 石挥马连良尚小云周信方裘盛戎严凤英等是怎么死的? -杨乃武- 给 杨乃武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6/2012 postreply 13:38:09

68-70年时出过不少根据当时的革命歌曲改编的西洋乐曲,如钢琴和小提琴《快乐的女站士》,小提琴齐奏《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毛主席》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6/2012 postreply 17:50:24

76/77年有出过2个弦乐四重奏《白毛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还是唐韵拉的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6/2012 postreply 17:56:36

我记得唐韵拉的是迎来春色换人间,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141 bytes) () 02/27/2012 postreply 05:47:34

有传说企事业大门口的雕像都拆除掉是因为 -just4fun2007- 给 just4fun2007 发送悄悄话 (47 bytes) () 02/26/2012 postreply 23:51:54

谁还记得“诗词组歌”?有总政和三军两个版本,后来都绝迹了。 -anon888- 给 anon888 发送悄悄话 (27 bytes) () 02/27/2012 postreply 12:35: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