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中东大洗牌,未必是美国期待的

来源: crn2005 2012-01-16 21:11:1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552 bytes)

席卷整个地区的“阿拉伯之春”为海湾国家实现其提升政治地位的抱负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中评社上海1月17日电(作者 金良祥)历史将记住,2011年对于中东地区来说,是一个极其不平常的年份。一位名叫布阿吉吉的突尼斯年轻人所用以表达无奈的火焰,点燃了自己一度赖以装载其愤怒的物质躯壳,也点燃了一场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大火。这场政治危机不仅打破了众多阿拉伯国家内部统治秩序,而且引起了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   第一,传统大国地位进一步下降,海湾国家影响继续扩大。传统地区大国,包括埃及以及某种程度上叙利亚、伊拉克等,一度凭借其具有较高组织纪律性的军队而执中东政治之牛耳。然而,伊拉克由于2003年的战争至今仍然没有确立其基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埃及自穆巴拉克下台以后亦开始陷入国内纷争,将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不得不将其主要政治经济资源集中于安定国内;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虽尚未垮台,但已经成为西方和阿盟所锁定的干涉目标。国内纷乱直接导致其地区影响力的急剧下降。诸国不仅无法引领地区政治的发展方向,反而其自身国内政治成为外部力量指手画脚的对象。传统地区大国政治影响力的下降为沙特等海湾产油扩大影响提供了空间。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坐拥石油财富的海湾国家开始不甘于充当中东地区的二等公民。2002年沙特提出的中东和平倡议,后来成为今日各种关于中东和平前景设想的阿拉伯版本,并成为阿拉伯国家协调立场的共同基础;弹丸小国卡塔尔成为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即多哈回合的出发点,且举办过亚运会,2018年还将举行世界杯,卡塔尔精心打造的半岛电视台也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CNN。海湾国家还积极斡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内部和解进程,并取得了一些成功。   席卷整个地区的“阿拉伯之春”无疑为海湾国家实现其提升政治地位的抱负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一方面,海湾国家因为美国的庇护和宽裕的财政而暂时度过了危机;另一方面,它们得以利用地区国家内部的政治危机迅速提升其地区影响力。卡塔尔和阿联酋积极鼓吹针对利比亚的战争,成为阿拉伯国家“倒卡”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两国还直接派遣飞机直接参加打击卡扎菲政权的多国军事力量。   第二,亲美亲西方力量增强,反美反西方势力进一步削弱。美国以自己为中心,按照各国所推行的政策不同,将中东地区划分为两种力量:一是温和亲美力量,包括埃及、沙特等海湾国家、约旦、部分北非国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等;二是激进力量,包括伊朗、叙利亚、卡扎菲的利比亚、萨达姆的伊拉克以及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黎巴嫩的真主党等。支持一方、打击另一方故而成为上述分类方法合乎逻辑的结果。   尽管亲美国家国内也出现了小规模的反政府运动,但并没有动摇其统治基础。部分由于海湾和约旦等国实施亲美政策,部分由于美国难以承受石油供应中断的巨大代价,或由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巴林),美国不但没有支持这些国家内部反政府运动,反而默认、甚至鼓励海合会国家镇压某些国家(巴林)的反政府运动。经历危机之后,这些国家国内继续保持稳定,其地区影响不降反升。比如,海湾国家已经成为阿拉伯联盟这一重要地区组织的实际控制者,并积极利用阿盟机制实施制裁和孤立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政策。   另一方面,激进反美国家则进一步遭到打压。尽管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和2011年利比亚战争,时间上相距甚远,战争的缘由也各不相同,但两者之间并非不存在共同的内在逻辑。无论是伊拉克,还是利比亚,都既是美国民主推广运动的目标,也都是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目的,需要消灭的对象。从2003年到2011年,从伊拉克到利比亚,中东地区两大激进政权陆续倒下,而叙利亚的局势也不容乐观。随着政府与反政府运动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军事或非军事干涉叙利亚事务的时机似乎逐渐成熟,巴沙尔领导的政权似乎也已经即将成为端上西方餐桌的煮熟的鸭子。如此,伊朗将成为中东地区激进势力的最后堡垒。   当然,从长期来看,经历了内乱和动荡之后,中东地区是否一定会产生美国所希望看到的地缘政治版图,仍将是未定之天。萨达姆垮台之后,什叶派掌权的伊拉克不但未出现亲美的迹象,反而与伊朗关系日益密切;穆巴拉克和本•阿里之后,埃及和突尼斯相继通过大选将伊斯兰政党直接推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卡扎菲的垮台却迎来了一个声称要实行伊斯兰教法的利比亚新政权。   第三,逊尼派和什叶派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之一。什叶派人口主要分布在伊朗,其人口90%以上是什叶派;伊拉克,其人口60-70%为什叶派;黎巴嫩的真主党;巴林的什叶派也占人口的60%以上;其他也门和叙利亚也有少量的什叶派。其他国家均为逊尼派。总体而言,逊尼派人口占大多数,什叶派处于少数派的地位。   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宗教矛盾。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随着萨达姆政权的垮台,伊拉克一夜之间由一个逊尼派少数人控制的政权转变为一个什叶派掌握政权的国家。由于和伊朗的什叶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拉克最终实施亲伊朗的政策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学者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地造就了一个地区大国,那就是伊朗。伊朗成为大国,并不是伊朗发展成为了大国,而是因为伊朗不仅失去了一个劲敌,而且获得了一个联盟。而随着伊朗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的改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上升。   举一个例子,2010年应该是伊拉克举行阿盟峰会,但是阿盟却拒绝了伊拉克的要求,借口是伊拉克不具备保障安全的条件,但专家分析,最根本的原因是阿盟认为伊拉克已经成为一个什叶派国家;再有一个例子,美国深陷伊拉克乱局以后,周边国家,包括沙特等袖手旁观,不肯施以援手,原因便是,它们认为伊拉克和伊朗的关系非常暧昧。   “阿拉伯之春”中,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巴林发生街头运动以后,沙特等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不仅为逊尼派王室提供资金,而且直接派遣军队前往巴林镇压主要由什叶派穆斯林组成的反政府力量。海湾国家的行为引起了伊朗强烈不满,为此,伊朗多次发表声明,谴责巴林王室和海合会国家践踏人权的行为。还有也门的反政府力量是由几部分组织,其中就包括什叶派胡塞族武装力量。沙特曾经为也门政府提供支持以打击胡塞族反政府武装。   另外,阿拉伯联盟通过决议暂停叙利亚的成员资格,其原因也是在于表达对叙利亚实施亲伊朗的政策不满。阿盟认为,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应该和逊尼派站在一起,而不是和什叶派的伊朗结盟。    (作者金良祥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博士)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