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走访贵州乡村小学纪实(附记)

来源: dztang 2011-05-31 23:01: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0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dztang ] 在 2011-06-02 22:23:0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今日中国走访贵州乡村小学纪实(附记)

当我把这张照片放在网上不久,我看到了一个留言,“Somehow this image made me very emotional”

贵州省织金县绮佰乡中山小学

这张旅行中的照片,始终让我牵挂着那个女孩。上个星期OCEFhttp://ww.*****)的一位义工又去中山小学帮助老师培训图书管理,我可以想像着她坐在摩托车后在颠簸的山路上去学校访问的情景。我让她给我找些那个女孩的家庭情况。她去了一次家访,给我捎来了这个录像。

"爱跳皮筋的小女孩"(有音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xMDc0MDky.html
我看了好几遍,这里和大家分享。任何更多的语言对我来说都是多余的。

今日中国走访贵州乡村小学纪实(上)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5&postID=27

今日中国
走访贵州乡村小学纪实(下)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5&postID=12396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哥伦比亚风情:走在贩毒的小道上
  • 叙利亚风情(1):时光在这里停滞
  • 伊朗风情(4),德黑兰为什么需要核电站?
  • 黎巴嫩风情: 枪林弹雨后的文化碰撞
  • 伊朗风情(2): 假如她们没有了头巾?
  • 所有跟帖: 

    拜读了你的两篇“走访贵州乡村小学纪实”,很感人, -freshview- 给 freshview 发送悄悄话 freshview 的博客首页 (41 bytes) () 05/31/2011 postreply 23:48:13

    巨大的贫富差距令人担忧! -嘉崚子- 给 嘉崚子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31/2011 postreply 23:59:24

    同感.每次回国我眼中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些进城打工家庭的生活.看着心酸想帮一把, -la-vie- 给 la-vie 发送悄悄话 la-vie 的博客首页 (68 bytes) () 06/01/2011 postreply 07:30:14

    好文!好角度! -DUMARTINI- 给 DUMARTINI 发送悄悄话 DUMARTINI 的博客首页 (209 bytes) () 06/01/2011 postreply 10:36:21

    拜读了这两篇文章,仔细看了每一张照片,有两点体会: -focus2000- 给 focus2000 发送悄悄话 (312 bytes) () 06/01/2011 postreply 11:00:24

    谢点评,谢谢所有回帖的。关于健康问题 -dztang- 给 dztang 发送悄悄话 dztang 的博客首页 (322 bytes) () 06/01/2011 postreply 17:46:56

    在乡村,女孩失学的问题恐怕要比男孩严重得多。谢谢分享,继续关注! -wunderlust- 给 wunderlust 发送悄悄话 wunderlus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1/2011 postreply 13:43:39

    看着难受呐。。。 -py11- 给 py11 发送悄悄话 py1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1/2011 postreply 14:41:53

    不知道为什么,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mizi- 给 mizi 发送悄悄话 mizi 的博客首页 (216 bytes) () 06/01/2011 postreply 20:27:5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