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文專欄-肯楠曾主張迫使蔣介石撤離台灣 - 2011-11-30 00:58 中國時報 【林博文】

来源: xyz@wxc 2011-11-30 08:09:4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396 bytes)

     二次大戰結束直至雷根當政的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軸是遏阻蘇聯共黨集團和中共向外擴張,外交史上稱之為圍堵(containment,大陸譯為遏制)政策。圍堵政策的發明者就是二○○五年以一○一歲高齡辭世的外交家、普立茲傳記將得主兼史家喬治.肯楠(George F. Kennan)。最近推出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傳》的傳記作家華特.艾薩克森和伊凡.湯瑪斯,二十五年前合撰一部描述六位外交界智慧人物塑造美國戰後外交的經典著作,書名就稱《智者》(Wise Men),這六位智者中最凸出的就是肯楠。

     耶魯大學教授約翰.陸易士.蓋迪斯(John Lewis Gaddis)被認為是當今美國學界數一數二的冷戰史權威,他在一九八一年肯楠七十七歲時,當面向肯楠表示要為他寫傳。肯楠欣然答應,並願意把全部日記、筆記、信件和個人檔案供他參考。條件是要等到傳主去世後,傳記才能出版。沒想到,肯楠相當長壽,而蓋迪斯又在傳主死後六年才推出將近八百頁的傳記,前前後後花了三十年時間,而被書評界稱為「讓讀者等待最久的一部傳記」。

     等著看《肯楠傳》的人也許都是中年以上而又對近代美國外交史有興趣的知識分子。非常推崇肯楠的季辛吉應〈紐約時報書評周刊〉主編之邀,寫了一篇很長的《肯楠傳》書評。執筆之前,老季特地問一批年輕男女知不知道肯楠是何許人,結果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這種情況如同兩度敗給艾森豪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史蒂文生的「歷史下場」一樣。史蒂文生的兒子(曾做過參議員)最近在電視上透露他有一次購物付信用卡,售貨小姐手拿信用卡看名字看了很久。這個史蒂文生和其父同名,皆為艾迪拉.史蒂文生(Adlai E. Stevenson),一個是三世,一個是四世。史蒂文生四世問那位售貨小姐:「這個姓是不是讓你想到什麼?」小姐答道:「沒有,一點都沒有!」

     肯楠一生沒有做過大官,在華府官僚機構中最高只做到國務院政策計畫局局長,駐外職務亦僅擔任過幾個月的駐蘇大使(被史達林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物」而離職)和兩年多的駐南斯拉夫大使,他待得最久的地方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與普大無關),是該院院長、主持原子彈製造的物理學家歐本海默邀他去埋首著述。肯楠留名外交史主要是兩件大事,一是一九四六年任職美國駐蘇大使館時發回一封長達五千字的所謂〈長電報〉,二是一九四七年以筆名「X」在〈外交事務〉季刊發表長文論美蘇關係。肯楠在這兩篇畫時代的文件裡提出幾個論點,一是從蘇聯的歷史和建國意識形態來看,克里姆林宮只會永遠把資本主義的美國當敵人;二是蘇共將追求擴張主義;三是美國不必驚慌,只要堅持民主自由原則,維持強大經濟力量,並強化圍堵政策,蘇聯及其衛星國家就會自我瓦解。肯楠建構的圍堵政策即成為主導冷戰外交最高原則兼理論基礎。

     肯楠是個錯綜複雜的外交家,也是極為矛盾的思想家。他倡導圍堵,卻極度不滿美國政府擴充軍備;他要保護自由世界,卻痛恨民主,厭惡美國文化,特別是好萊塢文化,因此連帶地看不起雷根。他反對人權外交,他說外交就是外交,不要摻雜人權。他形象極佳,但婚外情不斷;他反對美國整年經武、海外用兵,蘇聯於一九六八年入侵捷克以破除「布拉格之春」時,他卻主張美國派遣十萬部隊至西德以嚇阻莫斯科。右翼蘇聯作家索忍尼辛於人一九七八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發表演說時,指名道姓譴責肯楠的外交主張欠缺道德原則。

     中國與台灣問題不是肯楠的專長,他在國務院政策計畫局長任內,正值中國大陸變色,蔣介石遷台。肯楠曾提出美國應迫使已撤至台灣的蔣介石及其三十萬軍隊離開台灣,使台灣既不會被中共占領,亦不要被蔣政權統治的構想。但這種不切實際想法,在肯楠提出當天,就被他自己撤回。肯楠後來承認這些構想乃是出自國務院「中國通」戴維斯(John Paton Davis)建議。當時國務院、中情局、國防部和麥帥東京總部曾多次密集討論台灣情勢,其時擔任遠東事務助卿的魯斯克說,美國沒有力量把蔣介石趕出台灣,而美國國內政治對「驅蔣」的反應,將會令人承受不住。生於四川一個美國傳教士家庭的戴維斯,力主美國與中共建交以防中共倒向蘇聯。五○年代美國右翼追究「失去中國」的責任,戴維斯在白色恐怖浪潮中被國務卿杜勒斯撤職,一九六九年獲平反,一九九九年去世,終年九十一。

     蓋迪斯為什麼會耗時三十年撰寫《肯楠傳》,最主要的原因是肯楠答應讓他寫傳後,發現蓋迪斯對美國外交的許多看法不一樣,他心裡有點懊惱。而蓋迪斯本人亦發現肯楠的很多觀點,他不能苟同。寫傳的人越寫越感到與傳主的意識形態和心境相隔千里,下筆就變成千斤重!原來蓋迪斯和季辛吉一樣都是大右派,他們欣賞肯楠的冷戰圍堵政策,但極不贊成肯楠堅決反對越戰的態度,因此,《肯楠傳》對越戰問題僅稍稍提及。二○○二年,小布希準備侵略伊拉克前夕,九十八歲的肯楠到華府拜訪他的老友,一九六八年曾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尤金.麥卡錫,肯楠痛斥小布希的黷武行徑,這是他最後一次接受記者訪問。蓋迪斯在書亦僅略微提到。儘管如此,內容、材料、結構和文筆俱屬一流的《肯楠傳》,將是明春普立茲傳記獎的有力問鼎者。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