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方正縣拆碑:還欠人民一個說法

来源: Bluelight涨停突击队 2011-08-08 20:47:4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218 bytes)
媒體評方正縣拆碑:還欠人民一個說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9  



日軍當年在東北屠殺中國人,1991年作家方軍在日本採訪侵華日軍關東軍老兵時,老兵送給他的照片。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據北京晨報報道,8月6日上午,據多家媒體證實,引發巨大爭議的“日本開拓團”碑已被推倒,消息傳來,網友們鳴鞭炮慶祝。

  短短一周時間,“開拓團碑”悄無聲息地立起,又絕無說法地拆去,50萬人民幣就這樣打了水漂。面對影響如此巨大的公共事件,公共部門竟顧左右而言他,相關責任人神龍不見首尾,人們不禁懷疑:類似的荒唐,是不是將來還會發生?納稅人的錢,難道就這樣白白浪費了? 

  “在整個事件中,本來有很多選擇機會,可每次都選擇了最壞的解決方案,所以蠢事一件接著一件。”著名抗戰作家余戈表示。

  耐人尋味的是,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各方表現不一,既有奮起“砸碑”的網友,又有左右派在網上的激烈對罵,更有公共知識分子的一片啞默,甚至還出現了“有愛就是娘”的高論……種種亂象,喻示著我們社會在多元化進程中,共識基礎正發生著令人驚訝的鬆動,當愛國之情被簡單等同於憤青、狹隘民族主義時,我們是否有必要進行更深刻地反省呢? 
 
  著名抗戰作家方軍表示,不論結果如何,這一事件都將成為一個里程碑,它將被載入史冊,未來的20年,學者們將會不斷提起這一事件。
侵華日軍關東軍和“開拓團”一起追殺我國東北反抗農民。

  中日情感底線很接近 
  
  對於“開拓團碑”的下場,方軍表示不出意料,他閱讀了近期日本媒體的相關報道,初期略有欣喜之情,對於結果,僅僅表示遺憾,並沒因此感到受傷害。“日本是民主國家,已經習慣了不同意見,不習慣只有一個聲音”。

  “其實中日情感底線很接近,都有民族尊嚴的考量。”方軍說,最典型的例證是,日本人從沒給中國抗戰將士建過紀念碑。網友們對“開拓團碑”表示憤怒,是最正常不過的情感,不應妄自菲薄。

  對於批評意見,方軍表示:首先,有人說“開拓團”成員也是受害者,應該寬容,如果這個邏輯成立,東條英機也可以算成“受害者”,那麼當年為什麼還要審判他呢?第二,在日本,確實有30多個“中國勞工受難碑”,但其中的潛台詞依然是日本強大,才能讓中國勞工受難,立碑體現的是自命為強者的高姿態,在抗戰中,薛岳將軍率領的部隊共消滅了5萬多日軍,日本人為什麼不給他立碑呢?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尊嚴,試想,騰沖‘倭’的碑文如果改成‘日軍玉碎紀念碑’,我們能接受嗎?”方軍表示,在原則問題上,在情感底線上,我們不應動搖。

  青年人應瞭解國家的歷史 

  在過去20多年中,作家方軍一直默默無聞地在收集抗戰口述史,許多抗戰老兵是他最早報道出來的,為此,他付出了艱苦的勞動,放棄了許多榮譽、地位與金錢。然而,在“開拓團碑”事件中,他卻遭到了許多網友的辱罵。

  “現在許多青年人,不瞭解國家和民族的歷史,這很不好。”方軍說,“罵我的網友,回去問問自己的爺爺奶奶,他們當年是怎麼挺過來的?在日本人佔領期間,他們敢罵日本人嗎?在《四世同堂》中,中國警察帶著鬼子兵到中國人家裡搜查,一會兒工夫,警察出來,自己扇自己大嘴巴,為什麼?日本人在裡面強姦中國人,他卻管不了。這是多大的苦難?這些事實,為什麼我們就這樣忘掉了?” 

  “開拓團”當年在中國為非作歹,中國人不能吃大米,否則就要殺全家,今天我們卻給他們樹碑立傳,這是怎樣的背叛? 

  “拆碑體現了民意,它不是領導意志,而是發自人們內心,它將被載入史冊,未來的20年,學者們將會不斷提起這一事件。”方軍說,“因為,它傳達了這樣一個聲音:中國人是有情感底線的。” 
著名抗戰作家方軍在雲南騰沖的日寇埋葬地。

  為何拆得如此鬼鬼祟祟? 

  “開拓團碑”雖然拆掉了,但公共部門的表現,卻令人遺憾。作家余戈表示:“拆固然是正確的,但拆的方式,可以做得更好。” 

  余戈認為,“開拓團碑”事件中,最大問題是歷史認知問題,在我們歷史教育不足的前提下,類似誤會帶有普遍性,如果能坦蕩地面對,通過發佈會向大家做一個解釋,不僅可以挽回形象,贏得喝彩,而且能促使大家深入瞭解那段歷史,成為一堂傳播正確歷史知識的補習課,這樣,壞事反而變成了好事。

  “這個碑最大問題在於表述錯誤,它的牆體是無辜的,如果請歷史專家重新書寫,則50萬的投入還可以繼續利用,不會變成一堆垃圾。”余戈說。

  遺憾的是,因為怕承擔責任,相關部門蠢事一件接著一件,永遠選擇的是最差的解決方案。

  余戈認為,“如此糟蹋納稅人的錢,不解釋,不道歉,這就開了一個惡例。如此鬼鬼祟祟,無非是只看到自己的責任,沒看到更大的責任,對此不深刻地去檢討,那麼,類似的蠢行還會被重複,在今天,權力機構最終要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最終要放下身段來和普通民眾交流,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不能苛責砸碑志願者 

  在“開拓團碑”事件中,5名志願者砸碑的行為引起了巨大爭議,余戈認為,不應苛責。

  首先,5人的“度”把握得非常好,使用的是油漆和小號釘錘,對牆體無法造成破壞,這不過是一個象徵性舉動,表達否定的含義。

  第二,在相關機構不作為的前提下,老百姓用行動表達意見,也屬無可奈何。

  第三,不能誇大5人行為,不能和“文革”中的“打砸搶”混為一談,“打砸搶”是無目的、面對平民、自上而下的,而5人表現得既不狂熱,也不激進,他們沒有破壞近在咫尺的其他墓碑。

  “如果大家都坐而論道,又能改變什麼?”讓余戈驚訝的是,許多網友質問這5人為什麼不去劫郭美美,偏偏要對墓碑下手,認為這是一種投機行為。

  “如果你對現實情況不滿,你為什麼要逼別人出面?你自己在做什麼?”余戈反問,“這是一種劣根性,我們自己不敢見義勇為,看見別人做了,反而說三道四,別人站出來,卻說那是他的義務,還要讓他負擔更多的東西。我們都在批評公共部門不作為,他人不作為,可你自己作為了嗎?” 

  相比之下,日本普通公民卻有著強烈的作為意識,比如松崗環,退休前是小學教師,她無意中瞭解了“南京大屠殺”,以後多次往返中日之間,一直在做相關研究,成為專家。在“開拓團碑”附近,是日本巖手縣一位老人的墓地,他是個普通農民,因“開拓團”遺孤中巖手縣人頗多,老人知道中國人當年的義舉後,志願到中國來種菜,傳播農業技術,最終長眠於中國。在內蒙古,日本公民幫助中國人種樹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

  “所謂的公民,就是要能站出來,勇於作為,可我們很多人正好相反,看見別人受關注,馬上冷嘲熱諷。”余戈說。
抗戰中被俘的國軍娃娃兵。(本圖摘自網友博客)

  對公共知識分子感到失望 

  “開拓團碑”事件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公共知識分子群體一片沉默,少數肯站出來的,卻罔顧事實,為“開拓團”辯護。在新浪微博上,一名自稱吳祚來的“學者”甚至發出了“有愛就是娘”的高論,言外之意,只要有愛,國族認同便不再重要。引來網友質疑:難道奶奶、夫人、爸爸不愛你嗎?他們都是娘? 

  余戈表示,在此次事件中,對公共知識分子們的表現,感到痛心。

  首先,他們混同了國家與政府的區別,為了和政府之間保持批評的距離,便不顧國家利益受傷害,刻意疏遠對國家的情感。

  第二,愛惜羽毛,怕被人看成是不理性,便故意躲避相關話題,總之,他們永遠理性,永遠正義。

  “許多教育程度不高的網友,國家認同感反而強烈,而所謂的話語領袖,卻各有各的小算盤,如果不是這一事件,我也沒想到我們的共識基礎已經動搖到了這種地步,實在讓人擔憂。”余戈說。

  更值得擔憂的是,網上意見的激烈對立,表達越來越情緒化,矛盾越來越尖銳。余戈認為,在今天,只要智商能認識三以上數字的人,就應該知道這世界不僅僅是“民  逗”和“五  毛”組成的,不能非此即彼。

  “我們應憑著良心、理性去判斷,對於錯的,要有勇氣去批評,但對於正確的,也應該有勇氣去肯定。”余戈說,“我們常說,歷史不能選擇性記憶,不能功利性認知,在現實中,我們也應堅持這個基本原則。”

所有跟帖: 

囨歪 囨(音偏)意为不方。歪意为不正。囨歪意为不方不正 -少数民族- 给 少数民族 发送悄悄话 少数民族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9/2011 postreply 17:35: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