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北京人的“食”(一)粮食供应

来源: dudaan 2011-12-06 06:44:5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751 bytes)

我当时是“壮工”,拿最高粮食定量,每个月45斤。分类非常详细,机修工定量就只有40斤。后来我“以工代干”了,粮食就减少到每个月38斤。

面、米、粗粮按照一定的比例供应。文革中期以后北京人的口味已经发生变化,爱吃米的逐渐增加,所以开始有农民骑自行车来用大米和城里人换白面。当时没有人敢用粮票换东西(文革结束后非常盛行),因为那是政治性的错误。

切面和制成品都是严格按照其中的面粉含量来收粮票。

特别白的富强粉每年只供应一次,顶级的好米是两毛一分三一斤,平常只能买到差一些的的一毛八分九一斤。而北京人所说的“鸡米”(字不知道怎么写,就是南方的籼米)大概是一毛四分一斤,普通面粉是一毛八分五一斤。棒子面好像是一毛一分钱左右。这些价格整个文革期间绝对不变。

白薯一年只卖一次,大家都推着小车去粮店买。

所有跟帖: 

真的是最高定量? -滚子刀肉- 给 滚子刀肉 发送悄悄话 (62 bytes) () 12/06/2011 postreply 12:13:30

没有听说过比45斤多的,你可以问问老人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6/2011 postreply 12:15:54

2毛1分3的是特级,2毛05是一级。味道差不少。 -fouquets- 给 fouquet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6/2011 postreply 20:38: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