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暗哨》与“广州第一大案”zt

来源: und 2011-10-06 17:51:5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213 bytes)

建国后,反特片作为故事片题材的一种形式,以其情节曲折、紧张、惊险、充满悬念,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1957年初,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决定筹拍反特故事片《羊城暗哨》,该片由广东著名剧作家陈残云根据建国初“广州第一大案”的真实事件和另一敌特案件综合改编而成。

“麻脸青年”密报惊天大案

1952年5月间的广州,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当时的大东公安分局突然收到了一封没有注明发信人地址、仅写有“原址”字样的特殊信件。

来信这样写道:“我是一个脸上长着麻痘、个子不高、年龄二十出头的男青年,我在这里向你们报告一项重要的情况。我们这里有一伙人计划想要从本地的黄沙码头上船,劫持广州到海南岛的客货轮船,准备驶出公海去到联合国告状,然后再投奔台湾。我现在生活困难,没有工作,我因为是误上贼船,想早日弃暗投明,如果你们想了解和知道更具体的详细情况,请在接到信后的第二天中午,到东山庙前路的北方面食馆去找我……”

当时新政权刚刚建立,广州又是解放不久,突然面对这么一宗关系到我国国际声誉的政治案件,大东公安分局(后改为东山分局)感到事情严重,立刻把这一情况上报广州市公安局。市局连夜召开会议,迅速组成由二十余人参加的专案组,开始立案侦查。

侦察员们找到了这个“麻脸青年”,一方面听取他的讲述,一方面调查他详细的个人材料,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麻脸青年”本是湖北长江航运局的职工,因为贪污了一些公款和财物,怕东窗事发逃到了广州。到广州后,一直没找到工作,他只好节衣缩食,每天到价格最便宜的“北方面食馆”吃阳春面填饱肚子。时间一长,他便和经常坐在对面的一个外形干瘦的“算命佬”认识了。两人慢慢熟悉后,“算命佬”知道“麻脸青年”原来是船员,也认识广州到海南岛的一些船上人员,认为他大有利用价值。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算命佬”开始露出“庐山真面目”。

原来,这个“算命佬”真名吕薄冰,解放前原是国民党政府田粮处的处长。国民党溃逃后,他没有跑成,只好留在山城重庆。解放后,他隐瞒个人历史和真实身份,在重庆市橡胶厂当上了一名普通采购员,此番来广州是因为购买货物而暂时留住。吕薄冰向“麻脸青年”透露了自己的设想:想方设法劫持一艘客船,在当年10月份联合国召开大会的时候赶到那里,并要求政治避难,以造成轰动全世界的政治影响。如能配合台湾的国民党一起“反攻大陆”,那将是最大的成功之举。吕薄冰提供给“麻脸青年”一定的经济资助和活动经费。随后,“麻脸青年”开始主动接近以前在黄沙码头认识的一些船员。

当时,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国拉-开了序幕,广州的社会治安状况迅速好转。“麻脸青年”感到在强大的政权面前,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为好,于是向公安局主动举报。

七天七夜破获重案

专案组反复核查“麻脸青年”坦白材料并慎重鉴别其真伪后,继续让他不动声色地与吕薄冰混在一起,以观察事态发展。

蒙在鼓里的吕薄冰继续走街串巷,不断发展人员、壮大势力。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许多国民党残余分子及地方反革命分子南逃广州。短短一个星期,吕薄冰已暗地里搜罗到38个反动分子。更令他窃喜的是,竟拉拢到云南省原国民党电台台长等人作为这次行动的骨干力量。吕薄冰认为人员已召集得差不多,便加紧制订下一步计划:武装劫持10月3日由广州开往海南岛的客轮。船到手后,先开向菲律宾港口,再给台湾方面发电报,以争取支持协助。如计划失败,就引爆事先带上船的炸药包。

“麻脸青年”把这一计划及时反馈到专案组。专案组密切注视着吕薄冰的一举一动。

日子一天天临近。这时,专案组突然觉得,如果在船上将这些人抓获归案,他们定会负隅顽抗,势必伤害船上无辜乘客,但若提前缉拿,又恐有“漏网之鱼”。经过群策群力,终于制订出一个万全之策。

当吕薄冰再次和电台台长接头并离开后,埋伏在周围的侦察员立刻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跟踪吕薄冰,另一路把电台台长抓获,进行突击审讯。电台台长供出手下所有成员。专案组随后以电台台长名义,守株待兔般“收网”,不明就里的犯罪分子一个个自投罗网,束手就擒。而另一路侦察员则继续让吕薄冰作为诱饵,使“鱼儿”自动上钩。

就这样,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专案组终于将38个犯罪分子尽收网中,待最后去逮捕吕薄冰的时候,毫无察觉的吕竟还在藏身之地睡大觉。

经过庄严审判,一干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麻脸青年”因主动检举揭发,不但没有被判刑,还被重新安排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

卧底英雄蒙冤五十载

这一真实生活中的反特故事触动了作家陈残云的创作神经。为了写好这一题材,有关方面特意安排他出任广州市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在大半年时间里,陈残云与公安干警朝夕相处,创作出了电影文学剧本《羊城暗哨》。

完成剧本后不久,陈残云又被上级委任为宝安县县委书记,主要负责边境检查工作。在这里,他接触了“罗定山等25人美蒋特务特大阴谋、刺探情报反革命案”。陈残云把这起案件融入已完成的剧本中,使情节更加复杂。

原来,深圳解放之后,美蒋特务机关不甘心失败,经常从境外派遣特务通过深圳潜入广州等地,进行破坏活动。深圳边防公安侦察参谋徐展发展和物色了多名打入敌特内部的“卧底”,以全面掌握敌情动态。

当时的深圳是一个既偏僻又荒凉的边陲小镇,最为繁华的地点是罗湖火车站与香港新界一桥之隔的罗湖桥,两站之间有一批搬运工人从事过境搬运。经过多方观察和深入了解,一个名叫梁初的青年搬运工人被秘密单线发展为“特情人员”。1953年,梁初向徐展报告,罗湖火车站西侧“得意楼”赌场承包伙食的张福智有国民党潜伏特务的重大嫌疑。于是,徐展让梁初通过卖走私照相机为由与之接触,迅速打入敌特内部组织。梁初很快取得了张福智等人的信任,负责张福智同广州市潜伏特务组织“国防部保密局”联络员陈二妹之间的情报传递。

张福智等特务一直梦想在祖国南大门广州制造一起具有国际影响的“惊天大爆炸”。广州所有的繁华地点——火车站、海珠桥、中山路、北京路、岭南文化宫、新华戏院、发电厂、飞机场和市公安局等处都是重要目标。广州市公安局为此成立“02号专案”,张福智等特务的所有行动都在我公安人员的掌握之中。

1954年,国庆五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张福智等人认为时机已到,指令梁初利用过境搬运作掩护,用平时搬运作披肩用的草袋做包装,分为两次,每次3枚,把美制TNT黄色烈性炸药、银灰色燃烧弹6枚秘密运送过境,送交陈二妹家中。为了掩人耳目,张福智竟然让梁初带上自己的老婆和正在吃奶的儿子一起护送。梁初将这两批炸药和燃烧弹转交深圳边防公安30团侦察参谋刘衍昌,并在徐展的护卫下送至广州市公安局,由专业技术人员排除了爆破燃烧功能并还原复制后不动声色地交到陈二妹手里。广州市潜伏多时的两个特务头子罗定山、屈金汉分别到旅馆取炸弹,暴露了真实身份。广州市公安局最终将该敌特组织共25人全部抓获。

梁初被我公安高层领导暗授机宜,为了继续从事“卧底”工作,在表面上连同敌特一起被定罪,进行了公开宣判。此后,梁初虽然继续担任“卧底”,协助公安人员破获了许多大小案件,但一纸公开的刑事判决竟“弄假成真”,使这位“卧底英雄”在后来历次运动中九死一生,蒙冤长达48年,直到2003年才彻底平反。当然,这些都是陈残云2002年去世之前根本不知道也不会想到的。

当初,为了故事更富戏剧性冲突,作家把梁初协助破获的“罗定山等25人反革命案”予以艺术化。贯穿剧情的孤胆英雄王炼就是以梁初作为原型的。真实案件里的主犯吕薄冰则分解出两个人物,一个是以算命作掩护的特务“小神仙”,另一个是自称为特务头目的“马老板”。真实案件中的两个坏女人和陈二妹,一个是电影中的女特务“八姑”,另一个则被作家巧妙扩延为更隐蔽的在“八姑”家当佣人的真正的特务头目“梅姨”,给观众一种始料不及的观看效果和深刻记忆。真实案件中的原国民党电台台长在电影里则以原国民党军医主任陈柏之的形象出现。陈残云在原剧本创作的基础上,再以此为素材重新组合,构思出了一部情节更为曲折、紧张,且充满悬念的电影剧本。这部优秀国产反特影片《羊城暗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考验,已成为新中国的经典名片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