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性恋占10%人口数量的说法出自“性心理学”一书

来源: westshore 2011-07-06 16:19:5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070 bytes)

这是瑞典人在100多年前关于性学方面的比较权威的著作,世界流行,有潘什么翻译的中译本。瑞典人在性有关的研究上远远早于其他各国,比如认为女人没有性高潮属于对身体有害,因此女人需要通过看医生来解决性高潮问题(对绝大多数正常女人来说,自然性交基本无法达到性高潮,更不可能有多重性高潮,一般认为世界上的女人中只有极少部分人一生中体验过两次以上的性高潮,最大的可能是在偷情的时候。女性性高潮是个心理行为为主的过程,不像男性是生理为主),医生因此发明了至今普遍的。。。和解释了产生多重性高潮的秘密,至今无论美国还是中国或是世界多数国家在关于性的书籍上仍然在瞎掰关于女性多种性高潮的方式的问题(比如什么G点之类的crap),明显是没有任何实践基础的。

此书有一章关于同性恋,认为男性同性恋是100%的器质型,就是生理上的原因,即先天产生,而不是心理上的因素,但女性同性恋是100%的心理型,即后天因素,这是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但男性同性恋绝不可能被改变。人口数量明确指明根据统计规律是10%左右。

因为同性恋原因的不同,真正意义上的男性双性恋是不存在的,如果现实中有,不过就是社会压力的结果。但女性则可能。

这个看法似乎是太绝对,尤其是对女性同性恋的原因。这个观点后来被金赛报告打破,但金赛使用的实验方式至今也是被认为不是太严谨,一两次的同性性行为并不能认为就是双性恋或同性恋。

在同性恋问题上西方国家主流舆论一般比较偏向认可和同情,因为这是关于政治正确的问题,因此表现上似乎具有话语权。但从政治角度,即法律规范上,仍然是落后,比如同性恋婚姻问题的争论。即公开说的和实际做的是不一样的,反映了社会的真正看法。

当不具备政治权利的时候,就永远是社会弱势,因为法律提供了压迫你的理由,并不在于你是否有话语权。

这就是同性恋婚姻问题尽管实际涉及极少数人的经济利益,但卷入了整个社会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性问题涉及了人的最大的自然隐私,本来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但人们却有试图最大限度的社会趋同。这个现象本身体现了人们还是把性问题看作是肮脏,因此潜意识里通过趋同的方式来寻求认同的心理。

就是你丫实际上是缺乏自信的啦,否则为什么会对同性恋婚姻那么敏感。影片“Philadelpfia”里明确指出了这个潜意识,就是华盛顿演的那个律师问的,你丫是否害怕被人看作是gay?

人们在乎的不是自己的看法,而是他人或社会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

 

所有跟帖: 

为什么同性恋们一定非要用“婚姻”这个词汇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919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20:57: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