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剩山图》

来源: 水里 2010-03-15 21:42:0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20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水里 ] 在 2011-01-08 08:1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剩山图》

水里 2010 3 15

去年底回到杭州。一日下午,天气一扫南方连日的阴冷,风和日丽。虽说杭州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亮堂的天顶仍叫人心情大好。转步间来到武林广场,就去看看运河边新落成的杭州文化中心。凭心而论,贴着古运河耸立的玻璃钢铁高楼群有些突兀,造型亦忒上世纪。走进其中的浙江博物馆武林新(分)馆,却有不少的惊喜。

惊喜一,博物馆是免费的,尽管你得去门外的小桌领得一票,再经过检票方得入内。大约不是周末,观者廖廖,可从容漫游驻足,又一喜。最惊喜的是“发现“了三楼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展厅。 浙博新馆门口有大幅广告宣传诸如宁绍婚嫁习俗,古琴展等,却未见黄公望。 当然,当地媒体是有广而告之的:浙博“祭”出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将盛展三月。要知道,《剩山图》卷公开亮相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也只区区几天时间。鄙人初来乍到,歪打正着。因此,初入展厅,不敢相信玻璃后边的国宝是真迹。墙上的电视机来回播放着中央台《国宝档案》的一个相关节目, 讲的是《富春山居图》曲折传奇的身世。配套展出的还有历代大家对《富春山居图》的临摹。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作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七十九岁时,历3年始成, 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
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年过八旬。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长卷(六接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 描写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曾说,他在长安看这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赠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第一位藏主。此后600多年《山居图》多有坎坷。 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清顺治年间,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吴病危,嘱家人将收藏付之一炬,“焚以为殉”。“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还卧内。” 这幅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就在国画将付之一炬时,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把画抢了出来。 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偷梁换柱,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画虽被救下,中间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之,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于是,这一部分被称做《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一段,损坏严重,修补较多。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值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剩山图》和《富春图》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前半卷《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在康熙八年(1669年)让与王廷宾,后来就辗转于诸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苏州人吴湖帆所得。吴湖帆曾用古铜器商彝与人换得《剩山图》残卷,十分珍惜,从此自称其居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 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思,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椎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孟海感动,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 。成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于1949年随其他故宫文物‘播迁‘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至今。 无用师卷在台湾每4年有一展,下一次在2012年。传两岸在努力促成《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在台湾的合展。

《富春山居图》最近因温家宝而走红媒体,也让我想起了几个月前的意外收获。是为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