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巨流河(下)

来源: cherryqq06 2010-06-16 21:47: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429 bytes)
巨流河畔的故乡,作者齐邦媛只住过短短的六年,但是她却以此作为讲述漫长人生和沉重历史的传记之名,醒目而打动人心。也许是为了生命的源头,也许是为了童年的回忆,也许是为了纪念她一生刻骨怀念故乡的父亲母亲,也许是因为巨流河这个名字,代表着无数其他语言难以诉说的含义。


巨流河之城,历时千余年;巨流河之战,血泪斑斑。民国十四年的巨流河之战,影响了东北,甚至全中国的命运;巨流河功败垂成,郭松龄夫妇陨命,齐世英全家流亡,从此开始了东北直至整个中国的近代苦难。那遥远的巨流河水,夜夜拍打着多少人的梦?



其实,还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因巨流河遇难,他的女儿,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一代才女林徽因;他的堂弟,是“肝肠如铁,心地如雪”,浩气如云,而又儿女情长的黄花岗烈士林觉民;他的孙女,是我刚刚写过的林璎;他就是当时闻名士林的文人逸士和书法家,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林长民。斯人魂断巨流河,而他身上超凡脱俗的品性才华,却还世代闪耀着光芒。



言归正传,上次读到抗战胜利,举国欢腾;然而少女的心里充满了永失所爱的痛苦,政局中人更面临着逐鹿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知鹿死谁手的纷扰。



“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八年血泪坚持奋战得来,但由于原子弹而骤然来临,使政府措手不及,“胜利”二字所带来的期待未能立即实现,前线后方共患难的日子一去不返。” 在失落和虚空的困苦中,她选择了受洗成为基督徒,再读《启示录》,甚至在离开四川,到上海,回南京之后,在“不知是不是死者的灵魂引领”下,信步走到了纪念张大飞殉国周年的礼拜堂!



大学毕业的1947年,工作、爱情皆无着落之下,她渡海去刚发生二二八动乱的台湾,在台大做助教,“爸爸给我买的是来回双程票,但我竟将埋骨台湾。”



在台湾,从一片陌生“灰扑扑的小城”台北,齐邦媛真正开始了她一生的事业和家庭,象一棵顽强而繁茂的树,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她从一个瘦弱单纯的小姑娘,成长为博学多才,建树颇封的台湾文学研究者,作家和无数人敬仰感激的“齐老师”。当然,她还是孝顺的女儿,贤惠的妻子,教养三个儿子长大的良母,甚至成为慈祥的祖母。



岁月无情,然而,对于勤奋认真,不断追求努力付出的人,时光又带给她丰硕的收获。所以回首往事,她不会后悔虚掷了时光,也不会觉得选错了道路,她的自传,简单写来跟维基百科介绍的一样:



1947年大学毕业,经马廷英介绍来台,任台湾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助教。1953年任台中一中英文教员。1967年,第二次考取美国国务院傅尔布来特奖助,至印地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进修比较文学。1969年,回台创办中兴大学外文系,出任新成立的外文系系主任。1972年,出任国立编译馆人文社会组主任,兼任教科书组主任。1977年,专任台湾大学外文系,讲授英国文学史、高级英文、翻译等课。曾至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及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讲学。1988年自台湾大学外文系退休,台大颁赠名誉教授位。1992~1999年间,任《中华民国笔会季刊》(THE TAIPEI CHINESS PEN)主编。2009年中兴大学90年校庆,兴大颁赠齐邦媛教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著作有编选、翻译、文学评论、散文等多种,致力引介英美文学到台湾,并将台湾文学英译推介到西方世界,被誉为台湾文学的知音。



齐邦媛主编《中华民国笔会季刊》(THE TAIPEI CHINESS PEN),及参与《台湾现代华语文学》(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aiwan)英译计划,推动英译吴浊流、王祯和、黄春明、李乔、郑清文、朱天文、平路等台湾代表性作家的文学作品,提高台湾文学在国际间的能见度。



在台湾国立编译馆工作期间,推动国民中学的国文教科书改革,剔除政治色彩浓厚的文章,加入杨逵、黄春明、杨唤等台湾现代文学作家的作品;同时亦负责推动西方文化经典及“现代化丛书”的翻译工作,如马克吐温小说集、《柏拉图理想国》、《模拟:西洋文学中现实的呈现》等作品。



品读老人八十岁之后的著作,我看到她一步一步的足迹,步步都写着执着与坚强,平实和智慧。无论是做台大助教,任教中学,出国进修,创办中兴大学外文系,任职国立编译馆,翻译中外文学,编辑教科书,直到回台大做教授,她一路尽心竭力,从没有路中找出路来,从胆小的女孩变成勇敢的学者,从资历最浅的小助教变成著作等身,对台湾文学和教育贡献极大的老先生,多少人听过她的课,读过她的书,受过她的教诲,多少人心悦诚服的叫她“齐老师”!



这本书的前半段更吸引我,而后半段更打动我,从萦绕一生的乡愁和纯真美好的感情开始,在后边,我看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成长成熟的经历。她也曾经夫唱妇随为了丈夫的工作迁来迁去,为了孩子留在家里三年半之久,又为了前途返回中学教课,又为了知识远渡重洋。



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气血甚虚,竟不敢留在屋内,抱着孩子拿个小板凳坐在大门口”无奈而孤独的等丈夫回家。我看到一个忙碌的妈妈,“能从菜场、煤炉、奶瓶、尿布中“偷”得这几小时,重谈自己珍爱的知识——用好的文字抒情、写景、论述都是知识,我自己感到幸福。一班四十多个仰头听我讲课的脸上似乎有些感应,令我有一种知音之感。”这样的叙述,遥远又亲切。



我看到她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努力耕耘之后,“筑梦成真”,在文学,教育,翻译,编辑诸多领域展现着才华,收获着硕果。我看到她暮年依然勤奋不辍,尽力让台湾文学登上国际会议的舞台。我看到她记录了两岸文学初次相逢的冲击,提到了王蒙,张贤亮的《绿化树》,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还有王安忆、莫言、余华、苏童。当然,我更看到她对台湾文学的深厚感情,她“曾经背着轭头往前走,所完成的是一种唐吉柯德的角色”。



让我感动的还有她的归乡之途,“可以和六十多年前一样,看到每一寸土地。可以真真确确地看到那些听了一辈子的地方“;她的怀旧之旅,跟老朋友“为诀别而重逢”。半个世纪之后,他们再一次吟唱:“一九四三春风远”。还有,她再一次瞻仰英雄的墓碑,七十五岁的老人,依然默默怀念,深深思索:“一些连记忆都隐埋在现实的日子里,渐渐地我能理智地归纳出《圣经》传的道是“智慧”,人要从一切虚空之中觉悟,方是智慧。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曼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


她有繁重的家累,她安慰着“永恒漂流”政治主张不得施展的父亲,她支持着为台湾铁路流着汗费着心血的丈夫,还好,她有一位默默无闻却伟大坚强的母亲,她怀念和热爱着母亲:“我应该是她最持久坚定的知音吧……我亦步亦趋地跟着她,走过一切寂寞的日子。她在我最需帮助的时候,总适时地伸出双手,助我脱困,得路前行。我在台中十七年,每次到火车站接她和送她都是生命的转折;我的三个儿子,在我出去求学的几年,因为有她,从未缺少母爱。”



我感慨,在这个世界上,男人和女人,谁更伟大?谁更离不开谁?齐邦媛有一位青史留名的父亲,和一位平凡的母亲;然而,在上帝的眼中,谁更高尚?



至少,在儿女的心灵中和成长的旅程上,“父亲给我理想深度,而我的文学情怀和待人态度却是得自母亲。在我成长的岁月里,颠沛流离的道上,躲避轰炸的树下,母亲讲着家乡原野的故事,家族的历史。她故事中的朔风寒夜,虎狼出没的威胁,春夏牧草重生的欢乐,激发了我一生的想象。”



齐邦媛的父亲,东渡过樱花灿烂的日本,西学过莱茵河畔的德国,一生征战四方;然而,她的母亲的心灵,永远怀念着遥远的中国东北“铁石芍药的故乡”。“祖坟松柏随着故园摧毁,那瓣瓣晶莹的芍药花却永远是我故乡之花。”



“我来自北兮,回北方。”



......“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

所有跟帖: 

谢谢介绍。 -riverside- 给 riverside 发送悄悄话 riversid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7/2010 postreply 06:34:55

谢谢好贴,书写得好推荐得也郑重。 -米飒然- 给 米飒然 发送悄悄话 米飒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7/2010 postreply 17:09: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