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判斷美國的目的 自毀長城 zt

来源: Bluelight涨停突击队 2010-07-28 13:06: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564 bytes)
2010-07-29 00:21:54



美國立心不正者最終害人害己,玩弄薩達姆最終把自己陷入伊拉克泥沼。

  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光明網刊載作者辛一山的文章說,中國寓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講的就是策略陷阱。

  一、

  某跨國鞋廠到中國的一個大城市拓展市場,發現鞋類市場居然給一個國營企業大比例的占有了。跨國鞋廠經調查研究知道國企鞋廠的主產品是拖鞋,因此打垮對手占領市場的針對性策略出爐------輸出人才。人才是跨國企業的專屬人才,他們在原屬
企業的工資待遇保持不變,照領。但必須到國營廠上班,國營廠所發的工資歸這些人才個人所有。由於是跨國鞋廠出來的人才,具有國際的知名度。什麼市場營銷、生產管理等方面的素質確實一流,也正好是國營廠發展所急需的人才。

  不用講,人才在國營企業裡得到重用。人才也通過實際的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什麼減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改進市場營銷體系、……。一切都是從國營廠的利益出發,並且所實行的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這人才也這樣獲取了工人和廠領導的充分信任,廠裡面已經對人才言聽計從了。

  效率提高了,同樣的成本可以生產出了更多的產品,很快市場飽和了。當然了銷售策略怎麼定要問計於那些從跨國企業出來的“人才”。人才介紹一些跨國公司的常用策略,什麼桑地諾為了促進自己的銷售額,故意設計產品的使用期限,衣服和鞋子一定時間後就會壞;三星手機設定一定期限後小視屏或其他零件出現故障;等等。並指出拖鞋滯銷主要是鞋子的質量太好基本上兩年以內都不出問題,如果採取那些國際知名品牌的營銷策略,減低鞋子的使用壽命,如從兩年到半年,那無疑可以增加三倍的銷量。人才還提供了跨國鞋廠的秘密技術------就是在鞋帶上使用機器損傷,使鞋帶在使用半年後出現自然斷裂。

  國營廠採納了人才的方案,果真銷量在一年後大幅上升。半年後,跨國鞋廠的鞋子開始在城市裡上櫃。遭受鞋帶斷裂之苦的顧客當然不會再購買容易斷鞋帶這種品牌的鞋子。國營老廠就這樣輕易的被跨國企業擠垮了,鞋的市場也被完全占領。

  教訓:立心不正,自招禍殃。一個人才的主意經常正確,但並不一定就為企業好,要仔細看清楚他是為誰服務。決策的陷阱隨處都有。



二、
  薩達姆依靠美國的力量在79年掌控了伊拉克政權,嘗到甜頭的薩達姆繼續依賴力量強大美國成為了必然選擇。平時民主常掛在嘴邊的美國也不管薩達姆是否獨裁了,堅決的支持薩達姆的統治。79年的伊朗人質事件使美國臉面盡失,為了教訓伊朗必須讓伊朗人吃點苦頭,於是美國挑唆薩達姆發動對伊朗的戰爭,並從經濟和軍事上大力給予支援,甚至不惜輸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化學和生物武器。

  薩達姆出於貪欲又想皆機拉近與美國的關係,在1980年9月貿然發動對伊朗戰爭,結果這場耗費了大量錢財歷時近九年的兩伊戰爭,沒有讓伊拉克撈到什麼好處。反而因此而讓伊拉克經濟受損人民受到傷害。

  在兩伊戰爭結束後,天真的薩達姆認為伊拉克為了美國利益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美國現在應該給予回報了。90年蘇聯臨近解體,無力干預世界大事,只有美國實力依然強大,是事實上的世界事物仲裁者。在獲得美國默許並慫恿的情況下,薩達姆於1990年8月找借口占領了科威特。

  美國最初顯示出與薩達姆很有默契的樣子,呼籲克制,並表示無意干涉。但強大的伊拉克違反國際公法,恣意侵略別國使得其他弱小國家人心惶惶,先進的發達國家也因為能源的供應問題,不滿意伊拉克的侵略行為。美國就此出面表態準備軍事干涉,整個海灣戰爭美國不但沒有損失什麼費用(大都是別的國家攤派),還輸出了大量的軍火,刺激了美國自己的過內經濟,而且這次的軍事還大大增加了美國的國際威信。可憐的薩達姆被人家作為棋子擺弄還不知道,到美軍飛機襲擊巴格達時還不相信遭受襲擊。

  自此,薩達姆恨透了糊弄他的美國人。又恨又怕的薩達姆挖空心思的想報復美國,可又無能為力。終於在2000年歐元開始公開流通以後薩達姆找到損害報復美國的機會,極力要求歐佩克取消國際石油交易中的美元結算制,代之以信譽較高的歐元。美元是美國強盛的基礎,當年卡扎菲提出不使用美元就遭到美國的轟炸。對於毫無章法亂跳的薩達姆美國人當然不會坐視不管,於是2003年美國占領了伊拉克。玩弄小聰明的薩達姆把自己玩上了絞刑架。美國也不落什麼好,玩弄薩達姆最終把自己陷入伊拉克泥沼。

  教訓:立心不正者最終害人害己。



三、

  俄羅斯的迅速衰落是葉利欽錯誤決策的結果。早在蘇聯沒有解體之前,美國就已埋下了釘子。丘拜斯小組和蓋達爾小組在上世紀80後期通過斯洛文尼亞經濟學家L?茨爾克,和西方經濟學家建立了聯繫,直接接受美國的贊助資金和學術觀點。在美國的宣傳和支持下蓋達爾和丘拜斯迅速成為了有影響力的俄羅斯學者。

  1991年10月後,蓋達爾和丘拜斯先後主持了俄國的“休克療法”和私有化,在俄羅斯經濟體制的改革中,他們是決策者。他們所依照的就是薩繆爾森和弗里德曼的完全自由市場經濟觀點,參考的例子是智利和玻利維亞的“休克療法”。智利的經濟改革實際上還保留著皮諾切特獨裁的集中控制的重要特性,因此並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的成功例子;而玻利維亞因為經濟體系小有又美國這樣強大的經濟體支持,經濟的恢復並不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功勞。“休克療法”是美國經濟學家傑斐裡?薩克斯首先提出的一種宏觀調控方法,主要內容是放開物價、緊縮銀根、穩定貨幣、減少財政補貼和實現貨幣自由兌換,以期抑制通貨膨脹、穩定宏觀經濟。

  錯誤的決策為98年的俄羅斯金融埋下禍根。在這個時候,葉利欽的美國金融顧問萬塔乘機介紹美國的金融經驗(不惜暴露美國的秘密),說美國就是靠發行紙幣來換取外國的物資的,而外國擁有本國的貨幣並不能形成對本國的威脅,最多也只是形成對本國商品的需求。葉利欽聽信了金融顧問的話,吩咐中央銀行委托萬塔在國際外匯市場上銷售五十億盧布。萬塔在外匯市場上以低於正常比率一倍多的比率拋售盧布,由於國際市場上是用美圓結算的很少有盧布需求,因此盧布急速下滑。而在此同時,埋伏於俄羅斯國內經濟的各種美國經濟力量全體發動,拋售手中的股票、債券、房地產、企業、……。恰好俄羅斯有到期的兩百億美圓債務需要償還,而俄羅斯政府手中只有170億美圓的儲備,因此無力對動蕩的經濟進行干預。結果發生了98年的俄羅斯金融風暴。

  1991年時前蘇聯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為3萬多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60%多一點,居世界第二位。那時蘇聯是一個國力強大,科技發達,人民自信,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的令人生畏的國家。現在的蘇聯繼承者俄羅斯是個什麼樣子?據統計,蘇聯解體十年後的2001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為3000億美元,是1991年蘇聯的十分之一。經過金融風暴之後,俄羅斯由可以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大國演變成為二、三流國家。

  教訓:忽視了美國的國家性質,錯誤判斷了美國的目的,自毀長城。俄羅斯想學習美國成為美國那樣的模式,可美國只希望一個支離破碎的俄羅斯出現。(注:本節的一些數據竟憑記憶,沒經過仔細考證,但不影響文章的整體結構)


四、

  過去美國為了讓共產黨失去民心,先宣揚什麼儲蓄過量是“恢谢ⅰ保?坏┽尫啪蛯⑽:φ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