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研究

来源: MengHua2008 2010-01-28 05:08:0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166 bytes)
zt 中国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研究

  汉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关于汉代的农业生产水平,学术界争议还很大。对汉代平均亩产估计高者,如吴慧认为汉代平均亩产折市制为每市亩264斤[13]。估计低者,如马大英就认为折市制仅66.36~67.83市斤/市亩[14]。更为普遍的是居中者,认为汉代亩产折市制为100市斤/市亩上下[15]。差异如此之大,令人无所是从。这里且按曹贯一的估计,汉代亩产58.5市斤到117市斤之间,人均原粮占有量为456市斤[16]。
  
  唐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唐代是历史上相当繁荣的一个时期,对这一时期人均粮食的估计,传统上一向是被认为居历代最高峰的。近年来,随着对宋、明经济的研究的深入,虽然这一观点已经不再被认可,但不影响我们对唐代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的评价。鉴于唐代亩产争议较少,这里取吴慧的说法,认为唐代人均原粮占有量达到1256市斤[13]。
  
  宋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关于宋代的人均粮食计算,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估计:宋代1159市斤[13]。但吴慧的数据采纳了金代的数据跟南宋进行加权平均,而忽视了金人入侵中原造成的破坏。因此,对吴慧的数据进行适当的修改是有必要的。郑正,王兴平利用《宋史 卷173.食货上》重新计算了宋代人均粮食耕种面积,并将宋代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修正为661.5kg[5],折合1333市斤。这里采用这个数字。
  
  明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学界对于明代的粮食生产的讨论,张显清作过一个相当细致的总结:“余也非提出,北方折合今制,每市亩平均产麦,两宋为0.694市石,明清为1.302市石;南方每市亩平均产稻米,两宋为1.387市石,明清为2.604市石[18]。吴慧提出,北宋全国南北平均每市亩产原粮325.8市斤,明代中后期全国南北平均每市亩产原粮346市斤[19]。唐启宇提出,明代较宋代亩产提高50%[20]。曹贯一提出,明后期,折今制,常年稻谷亩产488市斤,旱地麦粟亩产157.3市斤;宋代,折今制,稻谷亩产286市斤,麦粟亩产100市斤[21]。明较宋,稻谷亩产提高70%,麦粟提高57%。姜守鹏提出,宋代亩产量约为165斤,明代为245斤,增长48.5%[22]。李伯重提出,明末江南水稻亩产量约为1.7石(米),南宋江南平均亩产量应仅为1石左右(米)[23]。郭松义提出,明后期全国南北水旱粮食平均亩产256市斤,每个粮农平均生产粮食6510市斤。他还对每个农业劳动力所产粮食扣除各种开销后所能供养的人数及生活水平作出推算:明后期,平均每个粮农劳动力可养活8.3口人;清乾隆中期,可养活8.9口人;清乾隆末,6口;清末,4.6口。明后期,平均每个粮农人口除自身粮食消耗外,可向社会提供粮食458市斤,清乾隆中期,提供441市斤;清嘉庆中期,121市斤,清末,50市斤[24]。以上数据虽然很难说是精确的,且众说不一,但从这些概数中仍可看到明代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即粮食总产、单产,明后期较明前期提高,明代较其前代提高;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养活人口数量、向社会提供粮食数量方面,除乾隆中期外,总体上明代高于清代。”[17]。按照这个总结,这里取郭松义的数字,认为明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为1741市斤 [24]。
  
  清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明清之际天灾不已,又战乱频繁,直到康熙二十二年,国内战争才基本结束。农业经济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恢复,到了乾隆中前期,清代经济达到最高水平。但是清初农业经济的具体水平,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主张低水平的,认为清初与清末水平相当,即亩产二百斤多;主张高水平的,则认为清初较明代又有发展。从上面张显清的总结性的文字里,我们可知现在的一般看法:清初的单位亩产高于明朝,但由于人口增加过快,人均反而下降[17]。具体数字上,吴慧认为清初367市斤/市亩,人均占有粮食628市斤[13]。郑正,王兴平同意吴慧的亩产数字,但对清代的人均田亩数则认为吴慧估计过低,按郑正,王兴平的修正数据,计算得到清朝前期的人均占有粮食是1541市斤[5]。郭松义则认为清朝康乾盛世时的人均占有粮食是1705市斤,乾嘉时期为1021市斤,晚清仅仅为861市斤[24]。再参照张显清的说法,可以认定在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虽然不及晚明,但并不比晚明减少多少。这里取郭松义的清初数字,清朝前期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为1705市斤。

  但清朝后期的衰败和倒退则是众所共见的。按照西方学者利用近代对晚清民国的研究整理资料,得到1840年以来的一些数据[25]:

  年份/单位面积亩产(市斤/市亩)/人均耕地面积(市亩)
  1840/217.3/3.248 1845/217.3/3.248 1850/217.3/3.248 1855/212.9/3.316 1860/206.5/3.765
  1865/201.9/3.493 1870/204.7/3.448 1875/207.3/3.403 1880/209.9/3.361 1885/212.7/3.320
  1890/215.1/3.281 1895/217.3/3.249 1900/218.9/3.224 1905/221.7/3.183 1910/223.1/3.162
  1915/225.1/3.135 1920/227.4/3.104 1925/229.9/3.070 1930/232.5/3.035 1935/236.7/2.981

  按这张表计算,把单位亩产乘以人均耕地面积,就得到各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
  年份/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1840/705.8 1845/705.8 1850/705.8 1855/706.0 1860/777.5
  1865/705.2 1870/705.8 1875/705.4 1880/705.5 1885/706.2
  1890/705.7 1895/706.0 1900/705.7 1905/705.7 1910/705.4
  1915/705.7 1920/705.8 1925/705.8 1930/705.6 1935/705.6

  其中1860年的数字与其他年份差距较大,可能数据来源有误,按照一般的统计原则,不予考虑。那么,晚清到民国的一百多年来,人均粮食占有量居然一直徘徊在705市斤上下。这个数字不但远不及清初盛世,更远不如晚明,甚至比起唐朝、宋朝都远远不如。
  
  四、总结

  把上面的结论加以总结,得到下表:
  ===========================================
  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时期:汉代 盛唐 北宋 晚明 清初盛世 晚清民国
  人均:456 1256 1333 1741  1705  705
  ===========================================

  可以看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自汉代以来,一直到明代,一直是在上升的,直到清代才开始下降,到晚清民国,下降到最低点,但仍有705斤。

中国60-70年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一直低于700斤!!!
其中1960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30斤!!!

所有跟帖: 

咳,农民跟地主能“人均”吗? -69201- 给 69201 发送悄悄话 69201 的博客首页 (24 bytes) () 01/28/2010 postreply 12:04:51

慈禧一顿要上100盘菜,一天花4万两白银,溥仪在自传中说 -69201- 给 69201 发送悄悄话 69201 的博客首页 (1263 bytes) () 01/28/2010 postreply 12:18:54

同意.您说得对.. -子英- 给 子英 发送悄悄话 子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8/2010 postreply 12:34:02

把这省下的白银,铸成慈禧像挂在胸前,确实需要时 -69201- 给 69201 发送悄悄话 69201 的博客首页 (64 bytes) () 01/28/2010 postreply 13:53:11

说得对,再顶!..:)... -子英- 给 子英 发送悄悄话 子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8/2010 postreply 13:57: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