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长津湖之战——和钢铁较量的意志 by 环球飞的鹰

来源: 有言 2010-05-21 03:52:5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080 bytes)

“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摘自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著《清长之战》。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公元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这里展开的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当时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联合国军”虽遭志愿军迎头阻击,但仍然认为中国是“象征性出兵”,“并不是不可侮的势力”。因此迅速集中其全部侵朝部队兵力,发动一次能“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企图将志愿军赶过鸭绿江,占领全朝鲜,并要在12月25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为了查清志愿军参战兵力和意图,从11月6日开始,“联合国军”以部分兵力对朝鲜进行试探性进攻,东线美军主要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步7师,还编有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约9万余人沿黄草岭推进。美军步兵第七师一部沿丰山向北,南韩军首都一师据守明川。蛰伏在长津湖地区,准备攻击这支强大的”联合国军”部队的是志愿军九兵团。该兵团由20军、26和27军组成。

在11月21日,20军隐蔽进到柳塘里西南,27军潜到柳塘里和新兴里北部,26军作为预备队由厚昌地区向长津湖靠近。九兵团的部队是准备台湾战役的主力,每个军都是四四制加强营,甚至都是五五制,共计有近15***。由于长期在南方作战,部队没有任何寒区作战经验和思想准备,很多人都还是第一次看到雪。美国形容这支经验丰富的部队行动非常诡秘,在美军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中,也能将10多***的部队神不知鬼觉地潜到长津湖周围。

志愿军虽然人数优势,但其给养和装备极其缺乏,部队防寒装备是空白。九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而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年不遇的严冬。志愿军士兵穿着都是是华东温带的冬季服装,团以上干部的棉衣还没有发放。

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换装,但由于朝鲜战况紧急,20军的列车开进山海关时,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部队看见入朝部队如此单薄的衣装大吃一惊,立即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换给这些部队,但数量极少。而且部队停车时间极短,连当时脱下的衣服很多来不及送上列车。

这些被冻得瑟瑟发抖的部队依旧士气高昂,在缺乏地图的情况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隐没在朝鲜冰雪皑皑的群山中。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白天无法行动,只能在夜间行军赶路。当地朝鲜人冬季晚上都不到户外的,而志愿军则要雪夜行军。在第一天行军中,就冻伤了700余人。志愿军每个班只有1-2床棉被,士兵休息时,将它垫在雪地上,大家挤在被子上只是保持不被冻僵,根本谈不上取暖。

美军白天掌握着制空权,九兵团本来稀少的汽车也被炸得所剩无几。志愿军辎重装备无法运送,所有重型装备都被留在后方,部队轻装携轻便火炮徒步行军。由于体力有限,部队只到战斗打响前这些部队少至两天,多至9天已经没有吃上一顿热饭,有的只能靠打死的马匹和牲畜为生(那时候还没有开始用炒面作口粮)。在冷得浑身战抖的同时,还得靠吃冰雪解渴。

沿长津湖行进的美军部队主力是海军陆战一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历史最长、参战最多的一支“王牌”。二战中,它是美军太平洋战场历次登陆战的开路先锋,被誉为“美利坚之剑”,这支部队是美国的骄傲。

陆战一师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中瓜岛和冲绳最艰苦的战斗,与誓死不降拼命作战的日军精锐浴血奋战,而且所向披靡。在太平洋战争中,曾有陆战1师的美军士兵用手紧握手榴弹伸进日军地堡爆破,防止日军将手榴弹推出,可见其战斗精神非比一般。朝鲜战争中该师率先在仁川登陆。

当听到美军步兵第7师已经进入鸭绿江边惠山镇的消息后,这支部队高昂的士气达也到了顶峰。尽管严寒也出乎美军意料,但他们利用空投补充防寒装备,一路大踏步地向北推进。然而,这支“王牌”的运气并不好。

11月27日,长津湖一带开始普降大雪,气温到了摄氏零下40多度,气候严寒给作战和弹药补给都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为了抓住美军兵力拉得分散、尚未发现志愿军集结的有利时机,九兵团果断决定发动进攻。黄昏,在冰天雪地里已经隐蔽守侯了6天,而且又冻又饿的志愿军九兵团义无返顾地向强大的“联合国军”起了猛烈突袭。两支王牌军在冰天雪地中,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烈交锋。

对美军来说,志愿军的攻击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向美军猛烈冲击。尽管此前志愿军派出过侦察分队潜入美军后方,有的还进行了破坏活动,美军侦察兵也曾发现长津湖附近山上有小股不明部队活动,但美军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的步兵们经过一夜战斗,把一字纵队行进的机械化美军陆战第一师切成了四段。

最初很多美国兵都是在睡袋里面被打死或者俘虏的。由于重型火炮全部未能跟进。只有少量轻便火炮伴随步兵行动,无法对迅速用坦克防护起来的美军防御阵地形成实质性威胁。志愿军携带的迫击炮炮管因受冻收缩炮弹根本放不进去,轻机枪必须时常拨动枪机撞针才能保证随时都能打响,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刺刀和手榴弹,手榴弹竟然成了“重武器”。

当冲锋号吹响时,被冻得快神智不清的志愿军士兵立即从雪地爬起来,猛攻公路上的美军纵队,也有很多因为卧倒时间长已经被冻死没能起来,还有许多勇敢的士兵拖着被冻得坏死的腿冲锋。

完全被钢铁包裹起来的美陆战第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的部队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老练且极其顽强。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美军的应变能力不俗,战术也很独特——他们将200辆坦克在几个被围地点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顽强地支撑,机械化部队集中火力横扫潮水般进攻的志愿军部队。

美军工兵在很短的时间里,冒着炮火迅速开辟临时机场或空投场,一些美军飞机也顶着枪林弹雨降落,后撤伤员,同时运来武器弹药和御寒装备。美军夜间进行了顽强的防守,坚持白天再依靠强大的地空火力掩护,向攻击部队发动猛烈反扑。

志愿军部队基本全是步兵,只配置了少量轻炮兵。装备多数是日制的友坂叁八步枪,有部分M1卡宾枪和汤姆森冲锋枪,轻机枪是捷克式、布伦式等。步行翻山越岭携带的迫击炮炮弹也很有限,相对于美军的自动武器和坦克装甲车,志愿军火力严重不足。

志愿军的步兵在战斗中是不太可能得到自己多少炮火支援的,伴随步兵的志愿军炮兵只有少得可怜的弹药。因此只能靠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尽可能隐蔽接近到手榴弹投掷距离,然后突然投出大量手榴弹,紧接着发动猛烈冲击,以此战术打垮对手。

夜幕是这种战术最好的保护伞,志愿军的士兵们能利用夜色风雪掩护,隐蔽接近公路上的美军。志愿军最大的敌人是严寒,部队毫无寒区作战经验,冻伤减员异常严重,大大超过了战斗减员。就是在这样情况下,还一再成功突入美军阵地,但都因火力不足,冻伤严重,不能于当晚解决战斗,天亮后遭到美军凶猛的反击又不得不一再撤出。

美陆战第一师确实是美国军队中最为凶悍的部队,西方人内心的荣誉与尊严,促使美军士兵也战斗得异常凶猛顽强。为对付志愿军近战,美军不断向附近发射照明弹,将战场照得如同白昼。他们用加兰德步枪和勃郎宁自动步枪、机枪、M3冲锋枪等构成密集的近防火力圈,拼命开火阻挡志愿军浪潮般的突然进攻,大口径机枪和迫击炮配合坦克拦截远处不断运动接近的志愿军散兵线。

美军士兵后来称这种不间断的拼命齐射为“疯狂时刻”。一些美军的机枪由于整夜都在连续射击,在零下40度的气温里也打得滚烫而产生卡壳。美军炮兵迅速展开牵引榴弹炮对周围山地上的目标开火,用炮火配合飞机将志愿军可能隐蔽接近的地段反复的“犁”。美军依仗强大的火力压制四处冒出来的志愿军进攻部队,很快稳住了战线,争取时间建立自己的袋形防御阵地。即便是美军精良的武器装备在严寒中也麻烦不断:有些***被冻住撞针瞎火;车辆熄火,稍不注意发动机水箱就被冻裂等等。

十个小时连续的战斗使美军的武器也达到了使用的极限。黎明时分,一些机枪发生卡壳。部分美军携带的弹药也快耗尽,志愿军的攻势却仿佛没完没了。“只要美军火力稍弱,四处就响起冲锋号和哨声、喇叭声,又冒出凶猛进攻的中国人和横飞的手榴弹”。一些美军士兵祈祷剩下的弹药能撑到天亮空投的时候。

长津湖全线整个晚上都在猛烈的交战,第一夜战斗打成了胶着状。在夜间的战斗中,经验丰富的美军发现志愿军比瓜岛和冲绳的日军更难对付,那些曾令美军胆寒的日军敢死队只是些刻板冲锋的呆瓜而已,尽管狂热和气势汹汹,但很多缺乏战斗经验,用机枪一下就能扫倒大片。而志愿军步兵却冷静和老练得多,遇上扫射就迅速卧到,利用地形不断跃进,有时候一个班集中火力也不容易打中不断运动靠近的志愿军步兵。

美军上尉斯比尔描述“我们飞机和大炮的火力是相当强的,经过几十分钟压制的轰炸与轰击之后,满以为敌人的阵地一定已经被摧毁了,而且飞机的侦察也向我们证实这一点,但是当我们的步兵向前冲锋夺取敌阵的时候,却遭到密集的机关枪与手榴弹回击,我们真不明白敌人那边是怎么回事”。

整个28日白天,美军都在设法打通被截断各部阵地。美军指挥官们意识到遇上了“极其强硬的对手”,美国空军的文件也记载:中国军队是亚洲的一支游击军队,来自农民的士兵每天只吃很少一点口粮就能作长途行军。他们的士兵在中国的多年内战中已经习惯于夜间行军、作战和昼间隐蔽了。中国军队善于偷偷摸摸行动,受过高度的训练,而且生活简朴,是联合国军地面和空中部队很难对付的敌手。

鏖战至11月30日,陆战1师被迫下达撤退命令。12月1日,该师借助强大地空火力的掩护,分头突围南撤。志愿军抓住机会,对陆战1师进行层层阻截,延缓了陆战1师的撤退速度。仅从柳潭里到下碣里21公里的路程,就耗去了这支“雄师”整整3天时间。12月6日,美军大难不死的各部官兵会合,随后又开始新的大溃逃。

在冰雪覆盖的山间公路上,志愿军战士冒着猛烈的空中火力,向陆战1师发起一次次攻击。在一段被称为“地狱溪谷”的路段上,志愿军与敌军展开近战,击毁汽车和战斗车辆100余辆。道路上美军的尸骸随处可见,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难怪美国战史学家痛心疾首地形容,此次125公里的撤退对陆战队来说“简直是一次地狱之旅”。

12月15日,蓬头垢面的陆战1师官兵终于到达东海岸的兴南港。此时,他们早已精疲力竭,狼狈不堪。在费力挡住尾追的志愿军后,这些残兵乘船仓皇南逃,在圣诞节前夜上演了一出敦刻尔克式的大撤退,避免了全军覆没。

长津湖之战,陆战1师伤亡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这在其师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从此风光不再。战后多年,陆战1师的作战处长鲍泽上校还心有余悸地说:“幸亏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1师绝不会逃离长津湖……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噩梦。” //赢家网


所有跟帖: 

顶一下,回来再看了。谢谢转载:)))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1/2010 postreply 09:18:53

谢顶,好文共赏。周末愉快:))) -有言- 给 有言 发送悄悄话 有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1/2010 postreply 19:10: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