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以及珠峰, 一些过去的记忆和资料

来源: lubx 2009-03-06 23:06:4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460 bytes)

喜马拉雅, ABC, 空气稀薄。

 我迷失在狂劲的风雪之中。雪暴在无情抽打山峰的时候,将我推到雪经的一边。4000米的高原上,风暴发出飞机引擎一样呼啸的声音, 能见度很低,大概2米,我尽力地避免在峡谷的底部前进, 以免被雪暴埋没,但对高处地形的不了解促使我小心翼翼往前走去, 一边警惕着别离斜坡或悬崖的边缘太近, 一边迟疑地辨别着行走的方向。呼吸在强风地点中显得困难。寒冷的空气使我的鼻腔和喉咙开始疼痛,没有冰爪, 冰镐的支持,登山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第三条腿的作用。

『空气稀薄。』

我 是怀着一种梦幻般的野心和决心成长起来的,也带有不宜察觉的野性和对浪漫情绪的不现实的追寻。没有它们,我可能会更快乐一些。我思考得很多,大学的愚蠢的教导式教育并没有真正的伤害到我独立的判断,对极限 的挑战就象远方的高山总是使我着迷,吸引着我的灵魂。我无法肯定不屈不挠是否真可以创造奇迹,但我目标高远,以至于我不能确定我是否有必要活到老去。因为 普通人一生可得到和享受的东西在我而立之年之前我应可以得到并远远地摒弃在身后。这种有些天真的想法真的伴随我来到喜马拉雅

空气稀薄。

风力继续加大, 高地的寒冷,雪晶无情地按摩着我冰冻的面颊。我并不是很有雪暴经验的职业登山者, 甚至也不算是有许多经验的业余登山者。大量的登山前自觉的运动和训练是我手中不多的王牌。但这些底牌被几天的腹泻和不能进食抵消到几乎为零。

『喜马拉雅』一直如磁石般吸引着『疯子』、爱出风头的人、无望的浪漫主义者和那些对现实举棋不定的人们。 但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天生舒适和安逸特性的解药。

空气稀薄。 

登山的精神在于对自己极限的挑战,缜密的策划,非凡的勇气和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并从中得到快乐。他们也许津津乐道山的高度和媒体无边的吹捧, 但真正的登山者会更仔细地观察行走的线路并做更大强度的努力。“英雄”是界外人对高度称呼,登山者的“英雄”是在欢呼声中的决然冷静和在危险前爆发的力量和勇气。

空气稀薄。 

每次夜里看着喜马拉雅方向上空, 『那种凄凉的、梦幻般的美』。密密麻麻的星星被涂抹在冷酷的夜空里。想着一轮明月从海拔 8000 米高的安娜普那 I 号峰的山肩上升起。月光沐浴着我脚下这块闪着冷光大地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向远方的她走去。

 

#1,行走在天堂和地狱之间

 

#2。 路漫漫。 登山的人

 

#3  雄鹰傲然而自得地飞翔 

 

 

#4 『那种凄凉的、梦幻般的美』

 

 

#5 危险还是有的, 不能避免时。 就坦然直面挑战

 

 

#6 神谕的光芒穿透喜马拉雅,燃烧着天空。 我的意识也重生

 

 

我去的是安纳普尔那I峰的方向, 

安纳普尔那I峰可以是最难攀登的, 也是最危险的

 

转载十一郎的文字:

截止2004年底珠峰登顶为2249人次,遇难186人,登顶死亡率为8.27%。

2003年2月初稿,2006年初再统计。

二、关于14座8000米级山峰攀登难度的对比说明:
    珠峰在全世界14座8000米级别的独立山峰中(另有8座8000米以上山峰是非独立山峰),其传统线 路(南北各一条,也就是各种商业客户以及中国人攀登的线路)的攀登难度,仅仅比卓奥友峰、加舒布鲁木Ⅱ峰和洛子峰稍难一点。
    在这14座山峰中,难度排在第一等的是:安纳普尔那I峰、乔戈里峰、南迦·帕尔巴特峰、玛纳斯鲁峰、干城章嘉峰。其中,安纳普尔那I峰登顶死亡率高达51%,也就是说,10个登顶者中,有5个以上没回来,乔戈里峰是39%,最低的干城章嘉峰是25%。
    打个比方:攀登珠峰传统线路和攀登K2,好比一个是走楼梯上摩天大楼——而且是有向导的,另一个是爬外墙上摩天大楼——而且很可能是在台风天气下。
    难度排在第二等的是:道拉吉里峰、马卡鲁峰、西夏邦玛峰、加舒布鲁木Ⅰ峰、登顶死亡率都在10%以上。
    难度排在第三等的才是:布洛阿特峰、珠峰、洛子峰、加舒布鲁木Ⅱ峰和卓奥友峰。登顶死亡率都在10%以下。

三、各项首次记录:截止2001年
1922年:7名夏尔巴遇难于雪崩,是珠峰首次攀登报告。
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登,夏尔巴Tenzing Norgay和新西兰人Edmund Hillary由东南山脊完成。
1960年:5月25日,中国队首次由北山脊登顶珠峰。
1963年:首位美国人James Whittaker登顶。
1963年:5月22日,Willi Unsoeld和Tom Hornbein首创西山脊转北壁线路登顶。
1965年:5月20日,夏尔巴Nawang Gombu成为第一个两次登顶珠峰的人。在珠峰的前17次登顶中他占了2次。
1975年:5月16日,日本人Junko Tabei成为首位登顶珠峰的女性,她由东南山脊完成。
1975年:5月27日,中国西藏的潘多是第二个登顶珠峰的女性,也是首位从北侧登顶的女性。
1975年:9月24日,Dougal Haston和Doug Scott Summit首创西南壁线路登顶。
1978年:5月8日,奥地利人Peter Habeler和意大利人Reinhold Messner由东南山脊线路首次无氧登顶。
1978年:波兰人Wanda Rutkiewicz成为首位登顶珠峰的欧洲女性。
1979年:Hannelore Schmatz成为首位登顶后下撤时遇难的女性,她也是第四位登顶的女性攀登者。
1979年:5月13日,前南斯拉夫的Andrej Stremfelj和Jernej Zaplotnik首创西北脊路线登顶。
1980年:2月17日,波兰人Krzysztof Wielicki首次冬季登顶珠峰。
1980年:5月10日,日本人Tsuneoh Shigehiro和Takashi Ozaki首创北壁直上路线登顶。
1980年:5月19日,波兰人Jerzy Kukuczka和Andrzej Czok首创南面柱状山脊路线登顶。
1980年:8月20日,意大利人Reinhold Messner首次单人、首创东北山脊转北壁路线、首次无氧登顶珠峰。
1982年:5月5日,首位加拿大人Laurie Skreslet登顶。
1982年:5月4日,11位前苏联攀登者首创西南柱转大中央沟转西南壁脊路线登顶。
1983年:10月8日,美国人Lou Reichardt、Kim Momb和Carlos Buhle首创东壁转Kangshung壁路线登顶。
1984年:5月23日,首位印度女性Bachendri Pal登顶。
1984年:10月3日,澳大利亚人Tim Macartney-Snape和Greg Mortimer首创北壁转北峡谷路线并无氧登顶。
1984年:10月20日,Phil Ershler成为首位由北侧登顶的美国人。
1985年:Dick Bass成为当时年纪最大的登顶者(55岁)。
1986年:5月20日,加拿大人Sharon Wood首创西肩部转Hornbein峡谷路线,成为北美洲首位登顶珠峰的女性。
1988年:5月12日,英国人Stephen Venables首创东壁-南坳-东南山脊路线登顶。
1988年:9月29日,首位美国女性Stacey Allison从东南山脊线路登顶。
1988年:10月14日,新西兰人Lydia Bradey成为首位无氧登顶的女性。
1989年:5月16日,墨西哥人Ricardo Torres成为首位拉丁美洲无氧攀登者。
1989年:墨西哥人Carlos Carsolio成为首位拉丁美洲无氧登顶者。
1990年:10月7日,斯洛文尼亚Andrej和Marija Stremfelj成为首对同时登顶的夫妻。
1990年:5月10日,新西兰人Peter Hillary(艾德蒙·希拉里的儿子)成为首位第二代登顶者。
1990年:10月7日,Jean Noel Roche 和儿子Roche Bertrand aka Zebulon成为首家同时登顶的父子。他们同乘滑翔伞下撤,17岁的Roche Bertrand也是当时最年轻的登顶者。
1992年:9月25日,Alberto Inurrategui和Felix Inurrategui成为首对同时登顶的兄弟。
1993年:4月23日,夏尔巴人Pasang Lhamu成为首位登顶的尼泊尔女性,但在下撤时遇难。
1995年:5月11日,日本人Kiyoshi Furuno、Shigeki Imoto和夏尔巴Dawa Tshering、Pasang、Nima首创东北脊全程路线登顶。
1995年:5月14日,首位巴西人Waldemar Niclevicz登顶。
1996年:5月20日,eter Kuznetzov、Valeri Kohanov和Grigori Semikolenkov首创北壁的诺顿沟(北-北东)路线登顶。
1996年:5月10日,丹麦人Lene Gammelgaard沿东南山脊路线成为首位登顶的斯堪的纳维亚女性。
1999年:夏尔巴人Babu Chiri成为首位并且是唯一的在顶峰睡觉的人,并创造了在顶峰停留21小时的最长时间记录。
1999年:5月13日,Katja Staartjes成为首位登顶的荷兰女性。
1999年:5月5日,墨西哥人Elsa Avila Carsolio成为首位拉丁美洲登顶者。
2000年:5月17日,Nazir Sabir成为首位巴基斯坦登顶者。
2000年:Davo Karnicar成为首位全程滑雪下降者。
2001年:Roche Bertrand和妻子Claire Bernier Roche共同乘滑翔伞下降到ABC,成为首对一起从顶峰飞翔下撤的夫妻。
2001年:Stefan Gatt成为首位采用单板滑雪下撤的攀登者。
2001年:Marco Siffredi成为首位全程单板滑雪下撤的登顶者。
2001年:美国人Erik Weihenmayer成为首位盲人登顶者。
2001年:中国西藏的Karsang Tendup成为首位登顶的牦牛工。
2001年:Evelyne Binsack成为首位登顶的瑞士女性。p.
首次祖孙前后珠峰登顶:夏尔巴Tashi Tenzing——Tenzing Norgay的孙子。
首位西班牙人无氧登顶:Oscar Cadiach。

编后语:
    珠峰不是今天才开始被人攀登的。就珠峰而言,所有能够发生的伟大和英雄故事,该发生的早就发生过了。
    对于那些依靠保姆式攀登上去的人而言,说什么世界第一、吹什么英雄壮举,确实应该脸红。
    作为户外爱好者,要小心,不要盲目地被国内媒体的喧嚣所蒙蔽。知道历史,才能了解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现实——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登山。

  谁是英雄

    ----
十一郎

 2003年春夏之交,我以登山爱好者的身份,参加了一次得到大量传播的珠穆朗玛峰攀登活动。由于那是电视媒体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程直播世界最高峰攀 登,由于当时正处于特殊的非典时期,所以那一年的攀登活动,每个参与者不仅完成了原本预期的攀登诉求,而且收获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在此,我只能 用“东西”这个词汇去指代这些意外收获,因为实在难以用一个简单的褒义或贬义的词语去形容。
    在珠峰待了近两个月之后,我们回到城市,蓦然发现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解释与定义,似乎与登山本身相去甚远。其中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生在下山后的一次采访中。
    当时正值非典后期,一位年轻的女记者问我:“作为抗非典的英雄,您对我们的读者有什么特别的话吗?”
    “抗非典英雄?”我听了她的问题,有点犯迷糊。
    “是啊。”女记者用很鼓励的神情看着我。
    我要承认,那个时候我刚从高海拔下来,脑子比较傻,但即使是现在,我相信我的回答也依然不会有什么不同:“当非典在广东出现的时候,我正在北京训 练;当非典肆虐全国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山了。就我个人而言,我对非典缺乏直观的体会和认识,我们这次攀登活动的起源也早于非典的出现。所以,很不好意思, 我没法回答您的问题。”
    其实,当我听说自己成为“英雄”的一刹那,心里还是很激动的。毕竟,每个人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些英雄情结。而在和平年代,“英雄”更是一种稀缺的荣 誉。可我无法违背基本的理智,想象自己是位“抗非典英雄”,毕竟我们没有为此做过什么实际的贡献——或许,这样的光荣应该更适合于一位尽责的、普通的护 士。

说英雄,什么是英雄

    在我们说起“英雄”这个词的时候,更多的是指那些利他行为者——为了公共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人。在战争年代,英雄是批量产生的;而在现代社会、和平年代,英雄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也许是由于“英雄”的稀缺,媒体才喜欢寻找各种各样的英雄;也许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有些英雄情结,充当英雄是才成为一种强烈的内心虚妄。可究竟什么是英雄?
    就我所知道的国内登山界,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民间登山逐渐兴起之后,活跃于公众视线的攀登者,大部分是业余登山爱好者。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 的成绩或许是高不可攀的。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国内业余登山爱好者在攀登任何一座7000米以上山峰时,不是倚赖职业高山向导的服务和带领才取得成绩的 ——有些人在山上甚至连烧水、做饭这样的能力都不具备。
    当然,山上山下环境的迥异、登山行为与社会行为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却往往使得公众看到的仅仅是一些指标化的表象。于是,一个在攀登中自身能力不足、却善于攉取最大资源自我吹嘘的人,成为公众心目中的英雄,也就不奇怪了。
    更深一步去想,英雄的价值,不在于“钱、权、势”这些物质层面的优劣,“英雄”是纯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具备相应的内在修养,谈何英雄?

说英雄,购买英雄?

    有一种所谓的现代商业思维认为,什么都是可以通过交换获得的。但这个规则,并不通用于任何事物。
    2000年初攀冰训练的时候,我和同伴们聊天时戏言登山者必须“三有”:有兴趣、有时间、有经济基础。因为有兴趣,才能受得了训练的罪、吃得了登 山的苦,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攀登能力;必须有时间,才能从事长周期的高海拔攀登;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负担登山的投入和因登山而带来的损失。
    但这个“三有”的标准,并不高得吓人,特别是后两点。以四川一座海拔5500米以上的技术型山峰为例,如果队伍成员都是合格的攀登者、能够自主解 决困难的话,7天的攀登周期、以成都为起点,包括交通、运输、食宿、其他消耗、装备折旧等全部开支,人均费用也就人民币一千五百元左右。登山并不是“富人 的游戏”。
    在而今这个追求商业利益的和平年代,为做英雄而去当消防队员、医生等,似乎风险太大。而作为“英雄”,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名利回报的。于是,登山成为了某些人获取英雄光环的一条捷径。
    2002年,为了获得“XX城市最高峰处女登”的光环,就有一位从业于媒体的登山爱好者,不顾同伴的安危、玩了一次高山假失踪;并在下山后,立刻 抛开队友和前来救援志愿队伍,带着小蜜赶回成都,据说只为了把自己的“首登”版本及时发布出去。事后,他获得了来自报纸读者的追捧,但也遭到登山爱好者的 鄙夷。更为有意思的是,时隔3年之后,另一支队伍重新登顶那座山峰,最终发现这位“处女登英雄”当年根本登错了山峰、并很可能刻意隐瞒了这个事实。
    2004年,一位来自西南的年轻女性,参加一次“保姆式”旅游登山活动时,到达了珠峰海拔7028的北坳营地。回去后,她受到了当地的大力宣传和 热烈炒做,竟然被“授予‘XX登峰女英雄’的荣誉称号”。珠峰攀登全程从海拔5200米开始,顶峰是海拔8848米。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仅仅是高 度上的中点而已,并且攀登珠峰真正的难度集中在7500米以上。即使这样,该女英雄的“攀登”,也是依靠年轻的藏族高山协作大力帮助才勉强上去的。公共媒 体宣扬的所谓英雄,到底有多少水分,可见一斑。
    记得2002年,那位年轻藏族协作的老师曾告诉我,有一年他在珠峰协助外国队攀登,在北坳收留过一只流浪狗。我有时会促狭地想,应该给这只流浪狗 挂一个铜牌——“无后援SOLO珠峰”,然后每年攀登季节都把它放在珠峰大本营,让那些熙来攘往的名利之徒,先受些基本常识的普及教育。
    做英雄,固然辉煌。但如果用现实的金钱、权力等去交换一个所谓英雄称号的话,那么这种交换本身,就早已背离了“英雄”的实质内涵——更不要说那些必须依靠他人牺牲才能勉强完成的人了。

“英雄”——多少荒谬借尔之名

    中国的登山,起步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那是一个为完成政治任务不惜牺牲一切的年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登山界,则着重于通过国际联合攀登解 决自身的经费问题,依然是政府垄断的行为;经过最近十几年的演变,国内的登山已经发展到民间登山者的自我实现阶段。对于一名不以此为谋生手段的攀登者而 言,登山的价值或许只在于完成个人的内心愿望,登山的意义或许只体现在当事人的内在体验。
    当有人声称登山是贵族运动的时候,当有人试图以金钱、权力或社会手段借登山去购买“英雄”这种个人荣誉的时候,我们或许要思考一下,这样的登山是不是远离了它的真实内涵?这样的交换会不会遗失了更珍贵的东西?
    皇帝新衣的故事总会在各个角落里上演。在这个现世的、商业化的、和平年代,面对“英雄”的诱惑和迷失自我的危险,作为登山的人,也许需要更多的理智和清醒。

 

攀岩时的风度和礼貌

By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172783,0,1,0.html

爬了几年了,根据自己的一些体会,提一点点看法,大家斧正。
有时多些人一起爬也是件快乐的事情,或许注意一些小事情,会让你攀岩时更快乐些。

一)观众
1)请勿喧哗
绝大多数情况下,攀爬者不需要你的指点。当然,除了技术讨论时间。

我所经历的很多这样的事情:一位在下面不停的喊:“上左脚,侧身,站起来,右边有个大点,抓住,对了,休息一下.....",从起步开始一直结束。当你正 努力的试图onsight一条线路,正在琢磨难点处的动作时,旁边的线路上有位老兄爬上来:“这里有个手点,上高脚...."。我想此时,你努力忍住不说 出声的唯一回答,就是“闭嘴!”

即使是初学者,除了关键的时候可以提示一两句外,也不需要告诉他每个动作怎么做,

三、四个声音同时喊叫更会让他无所适从。如果要教他,等他下来再给他讲解或看其他人攀爬效果也许会更好。

偶尔的加油声和喝彩声可以鼓励攀爬者的斗志。除此之外,所做的就是静静的看着攀爬者。把线路交给攀爬者,让他自己去应付和体会吧。

2)不要干扰保护者
当上边的人正在难点处颤抖着努力不冲坠时,你拿了一个削好了皮的苹果,对正在保护的他亲热地说:“张开嘴,咬一口!”,这无疑让上边爬爬心惊胆战。

后果不止是心理上的,还有安全上的隐患。
如果想让他分享苹果,最好还是等他做完保护以后。另外要管好你的狗,别让它去扯住绳子或舔保护者的脸。

3)不要嘲笑和贬低其他攀爬者。
谁都有开始的时候,看到别人在简单的线路笨拙的做动作,也许就是几年前你自己的样子。

4)注意保护器材
看着别人在自己新买的绳子上踩来踩去,并把快挂粗暴的扔在石头时,谁都会恼火的。

5)至于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别乱扔垃圾等这些是基本的东西,不需要每次都需要人提醒了。

二)攀爬者

1)尊重线路。
也许这条线路对你来说太简单了,你可以选择不爬,但没必要一定要通过穿着拖鞋完成它的方式来蔑视它。

当你完成一条线路时,可以说它很简单,但通过贬低它的难度的方式来提高自己,不会使其他人对你有额外的尊重的。

攀爬更高的难度和比其他人强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要知道牛人之外有更牛之人,懂得攀爬的乐趣在于攀爬的本身会让你自己更快乐些。

2)叫喊时别过分粗俗
据说叫喊可以提高20%的力量,些微的粗话也许可以接受。但过分粗俗的脏话不会把力量提高到30%的。

曾见过的一位中国的攀爬者做每个动作都加一句不同形式的英文,也许他是在炫耀他的高水平的外语。但你也要顾及有多位女士和孩子在场。

3)别过分赖在岩壁上
虽然大家都很佩服你锲而不舍的精神,但你要替你的保护者和其他人想一想,如果实在上不去,就下来歇一歇,或者换条线路。

曾有一位呆在一个地方一个多小时,还是个可以很舒服地站着的平台。下面的叫喊声也充耳不闻,原来是耳朵里塞了MP3上去的!我想下次没有人愿意替她打保护了。

当然,你和搭档在攻某条难度线路是例外。

4)记得要谢谢你的保护者。
想一想,即使你在上边呆了一个小时了,你的搭档还在下面耐心的保护你,虽然脖子有些酸,安全带勒的腰痛,但仍毫无怨言。所以等你安全的降下的时候,对你的搭档说声感谢是应该的,即使是在一起已经烂熟的好朋友。

5)别让陌生人保护你
当然,你确信他是个经验丰富、合格的保护者,也未尝不可。但人家未必还愿意呢。
如果自己的信任的保护者正忙着,那稍微等等吧。

三)保护者
1)安静
别一直对着攀爬者大喊大叫,除了有关安全的提示外,或偶尔的加油鼓励,让他自己爬吧。

2)要专心
把注意力放在攀爬者身上吧。如果要打闹、逗狗,等保护完了再做吧。

3)不要主动去替陌生人做保护
如没必要的话就不去做。毕竟,是把生命交到你手上的事情,人家拒绝你这份热情也上很正常的

 

所有跟帖: 

大顶! 还有1988珠峰南北双跨越也值得一提。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108 bytes) () 03/07/2009 postreply 08:40:18

很珍贵! -泉水- 给 泉水 发送悄悄话 泉水 的博客首页 (72 bytes) () 03/07/2009 postreply 08:42:32

trekking 的安全要注意 -lubx- 给 lubx 发送悄悄话 lubx 的博客首页 (3673 bytes) () 03/07/2009 postreply 09:04: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