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歼10亮点:多样化的机载武器+国产化机载电子设备

来源: yinandyang 2009-12-29 17:42: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712 bytes)


国产化机载电子设备

到目前为止,出于保密原因中国官方从未透露过有关歼-10战斗机各种机载电子设备的任务性能细节,同时在中国公开出版的各种航空技术书籍、杂志等资料中也找不到有关记述。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歼-10战斗机上安装的各种机载电子设备全都是中国自行研发的。同样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的航空电子技术专家们在研制歼-10的各种机载电子设备时借鉴和参考了许多来自俄罗斯、甚至是西方国家的同类产品和技术。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合同俄罗斯曾向中国出口过两套完整的“珍珠”机载雷达。这是一种带数字化火控传感器和相控阵电子扫瞄天线的x波段雷达。雷达的关键控制部分都被整合到飞机的油门开关和操纵杆上,雷达数据则显示在上视和下视显示屏上,便于单人作战。该型雷达增强了空对地性能,探测距离为160千米,可以跟踪10~15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的4~6个,还能兼容种类广泛的俄制空对空和空对地弹药。 

不过,中国雷达也并非是俄方设计的简单复制品。中国雷达技术专家为其新雷达使用了自己设计的部件、采用了国产电路板。总而言之,他们已具备研制国产新型雷达的能力。据说,歼-10战斗机所用的新型国产雷达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可同时引导2枚PL-11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或4枚PL-12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攻击这些目标。另外,歼-10雷达为全数字化多模态的脉冲多普勒雷达,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和频率捷变技术。该雷达不仅重量轻,工作精度高,而且还具有对地扫描测绘、大比例多普勒锐化等齐备的功能。现在已知的是,中国在研制歼-10所用的先进雷达过程中,引进和吸收了不少来自以色列和意大利等国的先进技术。 

同俄制第四代战机苏-27和米格-29不同,中国研制的歼-10战斗机目前还没有安装专用光-电设备。不过,中国技术专家对此其实并不陌生。中国从俄罗斯购进的苏-27、苏-30MKK/MK2战机上都安装有光-电设备,中国技术专家完全可以以俄制设备为基础,研制出可用于歼-10的国产光-电设备。在 2008年珠海国际航展上,中国的一家企业展示了一种名为“光-电雷达”的光-电定位系统,从外观上来看似乎可以安装在各型“苏”式和“米格”式战机上。在“光-电雷达”旁边展示有一架双座型歼-10S的模型。在歼-10S模型发动机进气道的下方就挂载着一个安装有这种光-电定位设备的吊舱。

有照片显示,歼-10的驾驶舱已经实现了“全玻璃化”座舱设计,其中最核心的是座舱中安装的多个大尺寸大角度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终端。此外,歼-10的先进电子设备还使飞行员实现了“手不离杆的”全功能驾驶和作战。

多样化的机载武器

歼-10自设计、研制之初就被赋予了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能力。目前,歼-10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空优型战斗机,有着十分强大的制空作战能力。而且在加挂对地、对海作战武器后,也有着强悍的对地、海面目标的攻击能力。通过多年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中国虽然在空空导弹的设计和研制上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机载对地、对海作战武器装备的研发工作一直以来是中国的弱项。不过,近年来这种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中国的导弹研制机构已成功研制出了多种先进的空对舰导弹。这些导弹曾在中国的轰六型飞机(前苏联图-16轰炸机的中国改进版)上进行过多次成功试射。中国在高性能空对地攻击武器的研制方面相对比较滞后,尤其是在空对地导弹及精确制导航空炸弹方面。从2000年起,随着苏-30MKK和苏-30MK2多用途战机的陆续引进,中国也引进了俄制X-29T、 X-59ME及X-31P/A等一系列空对地、空对舰制导武器。不过,现在中国自行研制的国产战斗机的火控系统是否能直接使用这些制导武器,以及中国是否已经在这些武器的基础上研制出了类似的国产装备?目前还有待证实。近期,中国研制了一种名为YJ-91(鹰击-91)的超音速反辐射导弹。该导弹射程约为 110千米,采用被动雷达制导的导引头,是中国专门为打击类似“宙斯盾”舰载雷达系统而设计的,其主要部件参考了俄罗斯X-31P导弹的成熟技术。空射后的YJ-91导弹在初始阶段就可达到1.8马赫的速度,而在末尾冲刺阶段甚至可达4.5马赫的超高速度,不过,这种新型导弹的可靠性如何现在还未可知。

2008年的珠海国际航展上,室内展厅展出的歼-10大比例模型,展示了其强大而又多样化的武器挂载能力:在其机翼下方挂载着用于短距离格斗的 PL-9C(“霹雳”-9C)空空导弹和用于超视距发射的SD-10A中程空空导弹(SD-10A为霹雳”-12导弹外贸型的名称),甚至还可挂载LS- 6(“雷石-6”)激光制导炸弹。LS-6由500公斤级的航空炸弹改进而来,采用了一种可自动弹开的弹翼套件,炸弹尾部安装了用螺栓固定的尾翼,其中可能装有卫星导航接收器以及用来制导的飞行控制/驱动系统,可能被用于打击重要的基础设施或其它很有价值的固定目标。在歼-10中部机身的下方挂载有为增大战机作战半径而加装的副油箱及传统非制导的250千克航空炸弹。除此之外,有证据显示歼-10战机能配备的武器还包括LT-2 (“雷霆-2”) 500千克半主动激光制导炸弹、6联管火箭发射巢及无制导的普通箭弹等多种威力强大的对地攻击武器。另外,中国曾经展示的一架歼-10战机模型上还挂载过 PL-8(“霹雳”-8)短程格斗导弹。

通过对珠海国际航展中展出的歼-10战机模型及中国各大媒体公开登出的解放军空军装备的歼-10战机照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歼-10战机装备有PL-8和PL-9C两种主动制导的短距空空导弹,以及PL-11和PL-12两种中距空空导弹。

PL-8(“霹雳”-8)近距格斗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引起世界关注的空对空导弹。它是在以色列“怪蛇”-3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采用了红外制导,最大射程约为15千米,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过载35g,是世界上出色的第三代红外格斗导弹,成为上世纪90年代至今解放军空军近战的主力武器。目前该导弹广泛装备在中国国产的歼-7E/G、歼-8B/D、歼-10及歼-11B型战机上。

PL-9C(“霹雳”-9C)近距格斗导弹的情况同PL-8的类似。该导弹是在中国早期生产的PL-5(“霹雳”-5)近距格斗导弹的基础上升级而来。而 PL-5导弹是中国在引进和吸收前苏联P-3C及美制AIM-9“响尾蛇” 空对空近距格斗导弹的技术基础上自行研发的。PL-5导弹主要用于出口,中国空军并没有大量装备。与PL-5导弹不同,PL-9近距格斗导弹导引头同 PL-8基本相同,但其外型主要是参考美制AIM-9P导弹。在1986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上马生产PL-8导弹的同时,也开始加紧研制PL-9 导弹。而PL-8导弹中国计划主要自用,并不准备出口。第一批PL-9导弹定型于1989年,此后中国开始研制和生产性能更好的PL-9C改进型空空导弹。1999年3月,PL-9C样弹抗干扰演示大获成功,中国于是决定将其从外销型纳入国家重点型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PL-9C研制成功后,由于其导引头与PL-8可互换,能令后者性能大幅提升。

PL-11(“霹雳”-11)是解放军空军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正式装备的第一种中程空空导弹。该导弹为半主动雷达制导,其制导技术源自意大利的“阿斯派德 ”导弹(即意大利版本的AIM-7“麻雀”中程空空导弹)。1992年,中国的歼-8II型战机第一次试射国产的PL-11型导弹。随后,中国方面又研制出PL-11A改进型导弹,其弹头更重、射程更远。与引进的意大利导引头不同,改进型导引头只在飞行的最后阶段才要载机雷达进行导引。继PL-11A之后,中国又研制出了安装有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改进型PL-11B中程空空导弹。

PL-12(“霹雳”-12)是中国最新研制的超视距先进中程导弹。该导弹的外贸型被称为SD-10A导弹,安装有主动雷达导引头,可在弹载雷达的导引下实施视距外攻击。 PL-12采用正常气动布局,最大发射距离70千米,最大速度4马赫,最大使用过载38G,作战高度25千米,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和很好的下视下射能力。从公开数据可以看出,PL-12的性能指标已达到著名的美制AIM-120及俄制R-77等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水平,具有了“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其高达 38G的使用过载,也可保证导弹能跟踪拦截实施高机动战术的空中目标。PL- 12的战斗部对战斗机和轰炸机等大小目标均有良好的毁伤效果。此外,PL-12的抗干扰能力很强,可有效对抗目前常见的电子干扰方式。该导弹除了装备最新型的歼-10战机外,还用于装备歼-8F和歼-11B战机。

近年来,歼-10战机装备了多种500千克级的制导炸弹,从而大大提高了对地精确打击能力。LT-2(“雷霆” -2)是中国第一种国产激光制导炸弹,在外观上同俄制KAB-500L有很多相似处,国外普遍认为它可能是俄制KAB-500L的一种仿制品。LT-2使用一套半主动激光制导系统,需要一套激光指示器为武器“照明”目标。机载激光瞄准吊舱的最大指示距离约为15千米。LT-2的精度约为6.5米圆概率误差。目前这种500千克的制导炸弹除了装备歼-10外,还可由歼轰-7、强-5、FC-1“枭龙”(JF-17)等多种战机携带。

LS-6是一种防区外投放的精确制导炸弹,主要用于打击机场、码头、桥梁、指挥中心等地面固定目标。LS-6弹翼在平时可以折叠。炸弹在被载机投掷后上方折叠的弹翼自动展开为“一”字形,使炸弹能够以滑翔的方式增大投掷距离。LS-6尾部为X型尾翼,便于对炸弹的飞行姿态加以调控。炸弹采用了多模式复合制导方式,既可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也可采用惯性导航技术。同时它也能接收 中国自行研发的“北斗”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制导与指令信号。 

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最近两年的珠海国际航展上还公开 展示了其最新研制的“飞腾”系列500千克及250千克级精确制导炸弹。FT-1激光制导炸弹采用自动收放“钻石背”飞行组件,作用距离8-50千米以内,主要用于精确打击敌方前沿要点战术目标。制导模式采用红外探测跟踪系统,附加姿态调整(尾部微调动力系统),弹体载体为普通常规航空炸弹,执行方式为投掷前组合安装。FT-2、FT-3型组件式激光制导炸弹是FT-1的改进和增程型,其中 FT-2型激光制导炸弹同样采用自动收放国产“钻石背”飞行组件,其无动力飞行距离最远可达80千米。FT-5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最新研制的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由于重量较轻,可由直升机、无人机及战斗轰炸机携带。该弹体积小、精度高,非常适合攻击点目标,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附带损伤。“飞腾”系列精确制导炸弹目前已装备了歼轰-7A战机,并已形成战斗力。不过,这些高性能的精确制导炸弹是否可以加装在歼-10战机上,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加以证实。

目前,有关中国空军空对地导弹的最近研制情况还不为人知。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歼击机,歼-10现在还只能用无控火箭弹和航空炸弹实施对地攻击。其中,航空炸弹中既包括传统的无制导、自由落体式普通航弹,也包括上述提及的各种新型精确制导炸弹。不过,随着中国空对地导弹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歼-10配备国产空对地导弹的时间将不会太远。而歼-10的雷达火控系统中极有可能已经预留了加装空对地导弹的火控通道。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歼-10可以选用的武器装备将一定会进一步丰富。

从外观上分析,歼10共有11个武器挂架,其中机翼下有6个外挂点,在飞机中后部的机腹下有5个外挂点。而机翼内侧靠近机身的外挂点一般用来挂载容量为 800升的副油箱或航空炸弹。在位于进气道下方最中央的外挂点上,可以加挂光-电观瞄设备吊舱或1600升的大容量外挂式副油箱。机翼上余下的外挂点,一般优先加挂中程和短程空空导弹武器。在以往的航空展示中,歼-10战机的模型在两侧机翼下方中间的外挂点上,通常挂载有两枚PL-12(SD-10A)中程空空导弹。

据分析家判断,歼-10战机的最大作战负载为4500千克左右。除了挂载各种导弹武器、火箭弹和航空炸弹外,歼-10还装有一门用于近战格斗的航炮。航炮为双管身的“23-3”型23毫米火炮,被安装在战机机身下方靠左的位置上。这种航炮在前苏联ГШ-23Л航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约50.5千克,长为 1530毫米,可发射弹头重量为320克的23毫米口径弹药,最大射速为3000-3400发/分。(《现代舰船-军事广角》2009年刊载)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