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与狼共舞

来源: yinandyang 2009-12-22 08:24: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115 bytes)


本届哥本哈根峰会牵动全球利益的再分配。虽然美国与中、印、巴、南非“基础四国”在会议最后关头协商出一个协议草案,但最终遭到77国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反对,只能将协议草案“进行记录”无果而终。一切留待明年六月重开会议决定。

一、发达国家尽显无赖嘴脸

我试着先把问题简单的拎出来,以便于在复杂的信息中找出主要线索:一是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争端;即发达国家先减、多减,并向国际作出承诺、接受国际监督,发展中国家基于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国内自主减排行动。二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与资金补偿问题;三是透明可监测问题。

第一个问题:《京都协议书》规定,发达国家要在2012年之前,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5%,实际上几乎不减反增了。尤其是美国,人口不到全球的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5%,很黄很暴力;到2020年,仅承诺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 4%,很痞很无赖。这一指标远低于国际社会的期望,引起激烈争吵。欧盟等也是大同小异的一个性质。

第二个问题:全球碳排放累积总量中,发达国家占据了80%,是温室效应的始作蛹者,在实现全球减排的行动中,应对历史负责,给予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援助和资金补偿,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改善、防灾体系建设。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援助性质、对象及数额等方面,使会议大失所望。但是,美国代表团开始提出,每年提供100亿美元给“最需要的国家 ”;还不是“补过”,是“善款”,“无条件”自然也变成了“有条件”。不仅钱少的可怜,而且今后还无法公平切割。

第三个问题:“透明可监测”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的技术援助是无条件的。而美国一开始只同意每年援助100亿美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生态与防灾建设无济于事,也就很难达成2020年的全球减排目标。希拉里在最后时刻,对国际媒体说要我们拿钱可以,但条件是全球可监测的实际减排行动;典型的出尔反尔、诿过于人。

最后结果是,在具体减排数量上没有达成一致,在经济援助上没有具体来源安排;同时美欧还别有用地把对中国的减排指标与实际效果与援助挂钩。最重要的是,美、欧既不想大幅度减排,又不想掏钱“赎罪”,还试图把发达国家的义务强加、转嫁给中国,摆明了是一种“我的就是我的、要怪就怪你们为何要发展”的流氓行径。

二、把戏迭出的一台好戏

碳减排,反过来就是碳能源的消耗指标,控制了排放规模,就等于相对控制了一个国家涉及碳能源的产业、及百姓生活消耗水平。其中还包含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林碳产权交易等派生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排放指标越大,不仅发展余地越大,而且还可以将指标直接转让给需要的国家坐享其成。

在这一轮回合中,谁争取到多大的排放量,就是拿到了多大的发展权,间接利益就是可以把碳排放指标进行交易,换取经济收益。所以,发达国家拼命维护自己的排放指标,以维持经济强权地位和获利潜力。譬如美国,仅以全球3~4%的人口比例占有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排放量,17%的减排承诺,其拥有的排放指标远远高于全球人均水平。如果发展中国家在低碳经济方面缺乏技术与资金支持,又无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未来所处的发展地位将不堪设想。实际上这是争夺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一场激烈的较量。

在这场激烈斗争中,大家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利益,即人类生存安全,否则也不会出现这种协商机制。但是,在这场利益争夺中,发达国家为维护自己利益,百般狡辩,把戏迭出。

丹麦首先打破协商原则,在代表团协商和领导人峰会协商二个阶段,都先后抢先拿出了预先草案。前者欲排除公约、议定书二个小组的研究方案,搞个先入为主,虽遭到会议抵制,但也给本次会议蒙上了阴影;后者欲趁各国领导人行程匆忙之机,来个混水摸鱼,把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方案强加给各国。

会议不能形成有约束力的协议,责任归谁?这是美、欧等国玩的又一手把戏。希拉里突然把每年援助1000亿美元与全球可监测减排联系起来,直指中国不容监测的宣示;希拉里甚至认为中国在此次会议上还另有目的。而萨科齐干脆直截了当地指明是中国阻碍了本次会议决议的形成。足可见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险恶嘴脸。

为了诋毁中国的形象,中国代表团在批评美国等不守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援助过低的问题时,美国代表团却答非所问地大谈中国如何如何有钱,不会向中国提供一分援助。面对哭哭啼啼的海岛国家,似乎中国为了多要点钱横生枝节。不仅如此,言下之意则是中国是不是也要掏点钱出来?用心恶毒至极!

但颇富喜剧色彩的是,就在英法总统取消原定的记者招待会后,大失所望的各国记者却意外地迎来了查韦斯总统。查韦斯总统在临时决定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批驳奥巴马的峰会发言“非常可笑”,还大谈资本主义是导致气候恶化的罪魁祸首,而且盛赞古巴在长达50年的封锁面前屹立不倒。数次让记者开怀大笑的同时,敢想敢说的查韦斯也把这次会议失败的真正原因告诉了全世界。

三、中国的得与失

把此次峰会形容为一次国际战争实不为过,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会议的全过程形成了巅峰对决。虽然说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得到实际好处,更谈不上获得公平发展权力,但相比1919年的“巴黎和会”由发达国家说了算的状况来说,可以视为一次历史性转折的开端。应当说,中国此次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得大于失。

首先,基于中国的国情及环境、能源等可持续发展需要,降低单位GDP能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经济等方面,已经是既定国策。因此,中国的减排是自主性的,而不是迫于什么国际压力。因此,中国可以说是轻装上阵,目的就是要让发达国家在减排上作出让步。无疑,中国这一次在全球面前,尽情展现了一个大国姿态。可以斥责美国代表团无知,可以拍案而起怒斥丹麦首相,可以大声训斥欧盟管好自己就行了。

其次,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中国也可谓尽情尽力;中国不要什么资金援助,与美国代表团争的面红耳赤,为的是国际公平二个字,为的是发展中国家利益;因此,中国尽可以抛开美国在“基础四国”框架内协调立场,也可以对每一个国家负责任地拍胸脯:你们不减,我们仍然按照计划调减!中国的诚意与自信得到充分展现,妄图诿过于中国的丑陋表演不攻自破!

再次,中国坚持在公约和议定书二个轨道内解决问题,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在维护中国未来利益的同时,首开打破西方强国垄断和控制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先河。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尤为重大。“二个轨道”即规定了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可持续发展权力,也规定了不得因此制造任何绿色贸易壁垒。欧盟在炒作碳关税概念时,中国的回答很简单:搞非法贸易壁垒,我们可以反击。

中国之失,可能也就是放弃了作为发展中国家享受的资金援助;但相比发展权来说,得远大于失。而且,那个钱中国能要吗?中国作为自主减排国家,要钱不就给洋鬼子们给掐住了吗?负面效果也不小。因此,中国保持住“不容监察”的自主减排的权力和地位,才是最大的胜利。但激烈的斗争仍将继续!

中国提出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50%,有人认为中国提出的指标太高了、太早了。但其实这是一个相对数。有报道称,中国的碳排放高峰预计出现在2040~2050年。由此可见,中国提出的减排指标,在节能、生态、环保、清洁能源与新型二、三产业的支撑下,不会妨碍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家之言,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所有跟帖: 

谢谢,不忘患难 -子英- 给 子英 发送悄悄话 子英 的博客首页 (35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09:14:41

对,有道理! -PrincessSisi- 给 PrincessSisi 发送悄悄话 PrincessSisi 的博客首页 (38 bytes) () 12/22/2009 postreply 11:59:3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