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来源: kx888 2009-09-06 20:11:2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085 bytes)
人性探微:李自成为什么会禁淫杀?(2008-10-28 09:07:39)
标签:人性 心理 文化 历史 分类:心灵草原

李自成为什么会禁淫杀? 王溢嘉



  每个人都有成长性动机,问题是它的强度和持续度。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的前半期,一路烧杀、奸淫劫掠,跟张献忠等人并无二致,就像《明史纪事本末》所说:“初,自成流劫秦、晋、楚、豫,攻剽半天下,然志乐狗盗,所至焚荡屠夷”,是名符其实的“流寇”。但到后来成了气候,觉得自己可能得到天下,特别是在谋士李岩“欲图大事,必先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及牛金星“禁淫杀,据中原,收人心”的建议下,李自成开始改头换面,约束部属,编造“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发布“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告示,俨然成了“仁义之师”。这样的转变对他所建立的大顺政权能顺利进入北京多少有些帮助。



  每种行为都有引发它的动机或需要,我们可以用人文心理学家马思洛的理论来理解李自成在不同阶段的行为表现及其动机:马思洛将动机分为“不足性动机”与“成长性动机”两大类,不足性动机是消极的,主要在满足如饥饿、口渴、性欲、财物等基本或较低层次的需要,成长性动机则是积极的,主要在满足一个人爱与归属、自尊与受尊重、自我实现即自我超越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它会驱使一个人朝比现在更好、能发挥更多潜能的方向迈进。这些需要的满足有它的先后顺序,也就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后知63926;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李自成早年所率领的“义军 ”,很多都是饥民,他们在开始时的一路烧杀、奸淫劫掠,可以说就是来自“不足性动机”,当这些需要获得满足后,在谋士的建言下,李自成产生了“成长性动机 ”,想要“自我超越”,于是行为发生转变,开始“禁淫杀,收人心”,成了“拯生民于荼炭”的“仁义”之师。



  不管你本来是何许人,每个人都会有“成长性动机”,也都可以表现出他更好、更高的一面,问题是这种动机的强度和持续度,李自成的大顺军在进入北京之初秩序尚称良好,但不久即开始拷掠明朝官吏,四处抄家,而惹毛了吴三桂,使得情势为之丕变。很多人说这是李自成及其同伙的“本性难移”,但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李自成的眼界有限,成长性动机不足。



  所谓“成王败寇”,我们在揣测某些人行为为何发生转变时,常会赋予“不良”的动机,但真正“不良”的也许是他无法坚持那昙花一现的“善良”动机。



本文收录于《看到人心深处》(人性探微)一书。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