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蘑菇云:中国核工业发展五十年的惊天巨变zt

来源: kx888 2009-09-04 08:10:5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641 bytes)
中国蘑菇云:中国核工业发展五十年的惊天巨变

苏联开始援助中国,后期关系出现裂痕(1)

http://book.ifeng.com/section.php?book_id=660&id=44355



  面对美国的核威胁与核遏制,新中国最现实的选择是获得苏联的援助。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49年8月,刘少奇秘密访苏期间就曾提 出参观苏联核设施的请求,但被斯大林拒绝了。不过,作为一种友好的表示,苏联人还是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纪录片。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50年初,毛泽东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又请毛泽东观看了苏联进行原子弹试验的纪录影片。不仅如此,斯大林甚至表示苏联愿意为中 国提供核保护。后来缔结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曾明确说,当缔约国的一方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其中就暗 含有核保护的意味。

   

  然而,核保护是一回事,核援助则是另一回事。毫无疑问,如果不是为了重大利益,谁都不会将打开核武库大门的钥匙轻易交予别人。 1952年底,以中国核物理专家钱三强为首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苏之前,苏联科学院院长涅斯梅亚诺夫院士在提交给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报告中建议,只向钱三强 等人介绍"一般性质的科研工作,而不要让他详细了解第一总局课题范围内的工作"。这个第一总局的工作领域,就是原子能科研、铀加工管理和核动力装置制造。

  

  因而,当钱三强提出苏方能否提供有关核科学仪器和实验性反应堆时,得到的回答颇像外交辞令: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在斯大林时代,中苏之间的合作基本上局限于朝鲜战争,连经济上的来往都很少。这种局面在斯大林去世后,才有所改观。原因是斯大林的去世引起了苏联领导层之 间激烈的权力斗争,赫鲁晓夫自知没有斯大林的威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为了获得中共的支持,他开始积极调整对华政策,其基本方面就是 加大了对中国的一系列援助。 在核援助的问题上,赫鲁晓夫的态度与斯大林基本相同,就是可以提供核保护而不是输出或转移核技术。由此可以看出,这是苏联的既定国策。所不同的是,赫鲁晓 夫迈出了支持中国进行核研究的一小步。很明显,核研究将为核武研制奠定技术基础。实际上,赫鲁晓夫之所以这么做,除了苏联基本政策的因素,还有一个不便明 言的理由。就在赫鲁晓夫访华前夕,苏联政府已向美国递交了一份备忘录,表示愿意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问题上,继续与美国政府谈判。但更深层的原因是,赫鲁晓 夫已经意识到,核武器的大规模使用,不仅会导致两败俱亡,而且有可能毁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由此看来,赫鲁晓夫不答应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而答应帮助中国 进行核研究,已经很难得了。

  赫鲁晓夫回国以后,中苏两国政府便开始了有关原子能研究合作的谈判。1955年1月17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说,为促进和平利用原 子能,将给予中国和几个东欧国家以科学技术和工业上的帮助,其中包括实验性反应堆和加速器的援助。1月20日,中苏签订了《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放射 性元素的寻找、鉴定和地质勘察工作的议定书》。根据这个协定,中苏两国将在中国境内进行铀矿的普查勘探,对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由中国方面组织开采,铀矿 石除满足中国自己的发展需要外,其余均由苏联收购。作为核合作的开始,中国需要摸清自己的核原料家底,而苏联则期望获得核原料的稳定来源。因为,随着苏联 核武器生产计划的扩大,原来从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购买的铀矿石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在中国寻找新的铀矿资源。

  议定书签订不久,苏联即派出大批地质专家来到中国,帮助中方进行铀矿的普查和勘探。这其中就包含有一个援助条件,苏联援助中国原 子能工业的规模,取决于中国有多少铀矿。 在各有所需的基础上,合作进展很快。4月27日,以刘杰、钱三强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与苏联政府签订了《关于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协 定》,确定由苏联帮助中国进行核物理研究以及为和平利用原子能而进行核试验。苏联将在1955-1956年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设计和建造一座功率为 6500~10000千瓦的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一个使粒子获得12.5百万~25百万电子伏特能量的回旋加速器(即通常所说的一堆一器),并无偿提供有关 原子反应堆和加速器的技术资料,提供足够维持原子反应堆运转的核燃料和放射性同位素,培训中国的核物理专家和技术人员。
  是年10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安置苏联援建的一堆一器的基地开工建设,以索洛诺夫和阿里柯谢夫为代表的苏联专家组,为基地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年12月,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会议期间,苏联公布了核电站的建造情况,法国发表了提取放射性元素钚的方法, 美国展示了核电站发展计划。虽然是和平利用方面的情况,但仍然揭开了许多核技术的秘密。中国被拒之门外。会后,苏联派出了一个以诺维科夫教授为团长的苏联 原子能科学家代表团来华访问,介绍了日内瓦会议的情况,传达了会议科学成果方面的文件。12月26日,周恩来与苏联代表团举行会谈,双方就《中华人民共和 国1956-1967年原子能事业规划大纲(草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讨论中,苏联科学家主动表示,苏联准备给中国核工业建设以全面援助。果然,此后苏 联的核援助进一步扩大。1956年4月7日,中苏签署协议规定,为便于向设在罗布泊的中国第一座核武器试验中心运送设备,准备铺设从哈萨克斯坦至兰州的铁 路。 同年8月17日,中苏两国政府又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 顺应形势的发展,1956年11月2日,中国设立主管核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改名为二机部)。

  1957年5月,沃尔比约夫率领十几位专家来到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沃尔比约夫是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的亲密助手之一,是此 次派驻中国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的专家组组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苏方提供的帮助是高层次的,也是真诚的。在这些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一堆一器相继建成。关键 的是,通过教学和实验,一大批中国核技术专家成长起来。沃尔比约夫专家组刚到中国时,核物理研究所里只有60位核物理专家,而到1959年11月,苏联撤 走所有专家时,这个集体的人数已经增长到6000人,足足增长近了100倍。这批专家成为中国在失去苏联援助后,独立自主开展核试验的技术骨干。

  10月15日,中苏正式签署了《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 定》)。协定规定,苏联将援助中国建立起综合性原子能工业;援助中国原子弹的研究和生产,并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作为原子弹制造的关键环节, 向中国出售用于铀浓缩处理的工业设备,并提供气体扩散厂初期开工所用的足够的六氟化铀;1959年4月前向中国交付两个连的岸对舰导弹装备,帮助海军建立 一支导弹部队;帮助中国进行导弹研制和发射基地的工程设计,在1961年底前提供导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并派遣技术专家帮助仿制导弹;帮助中国设计试验 原子弹的靶场和培养有关专家等等。

  但从1958年下半年起,由于在"大跃进"、"东西缓和"等问题上,中苏之间发生了严重分歧,苏联开始收缩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只提 供给中国一般技术,对高新技术特别是国防领域的尖端技术进行了严格控制。对苏联的上述做法,毛泽东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评论说:"'无私援助',基本对,但也 有所保留。这是人之常情,不见怪,大界限里还有小界限。"

  实际上,中国认为苏联这种有所保留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协定签署时,中国已经认可了这种"内外有别"原则。即使是经济上的 援助,也要在容许的范围内,更不要说涉及国家机密的核技术了。而在中苏对立以后,赫鲁晓夫宣称苏联在原子能和核武器研制方面没有任何保留,完全满足了中国 的要求,则是言不副实的。

  毛泽东当时说了一番极具气魄的话:"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 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 -1960)zt
  • 惩罚“开胸验肺”的医院自取其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八十岁吃牛排──也谈洗牙和体检 zt
  • 看越共怎样讲中共 黎笋谈中国援越及对越自卫反击战 zt
  • 没曾想到 中共高官竟然嘲笑当代工人的国有情结 zt
  • 所有跟帖: 

    ^-^ 我们争气的年代,..... -子英- 给 子英 发送悄悄话 子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4/2009 postreply 08:13: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