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 -1960)zt

来源: kx888 2009-09-04 08:07:2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128 bytes)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日期:2004-07-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160; 作者:
http://www.bjpopss.gov.cn/bjpssweb/n6431c52.aspx

160;160;160;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 -1960)
160;160;160;160;
160;160;160; 沈志华在《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指出,赫鲁晓夫撕毁合同,撤退专家,的确给中国发展核尖端武器研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有些项目因中方为掌 握设备调试技术而推迟了正式投产的时间,有些项目因设备材料供应不上而影响了整个建设的进度,有些项目则因设计尚未完成而不得不从头做起。但是,客观地 讲,苏联的援助对于中国核工业基础的奠定和基本框架的形成,以及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还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没有中苏在核工业方面的6个协定及其 苏联根据协定提供的设备、图纸、资料和专家的帮助,中国的原子弹不可能在1964年就试验成功;如果没有苏联提供的地对空导弹和苏联专家的培训,中国也不 可能在1959年10月以后就基本排除了国民党飞机对大陆上空的肆意骚扰。如果要判断苏联对中国的核援助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那么可以说,苏联在1960 年停止提供技术、设备和撤退专家的举动,可以延缓但已经无法阻止中国的核试验成功了。
160;160;160;160; 中苏同盟的存在,特别是在两国全面合作的背景下,确定了苏联必然要在核武器方面援助中国,提供核保护或者核技术;1954年至1955年,苏联决定在原子 能的和平利用方面打开对中国的援助之窗,1957年10月又将这种援助的范围扩大到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方面,主要是因为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毛泽东;苏 联不断提高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研制帮助的层次和力度,是中国能在短短10年内制造出原子弹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由于赫鲁晓夫内心深处对毛泽东的不信任,特 别是中苏在核战略和核政策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分歧不断显露,苏联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且时刻都在考虑如何对中国的核武器研制有所制约;当中苏关系开始 出现分歧迹象的时候,苏联首先关闭的就是核援助的大门。总之,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表现出一种既要给予援助又要进行限制的复杂心态。
160;160;160;160;
160;160;160;160;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惩罚“开胸验肺”的医院自取其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八十岁吃牛排──也谈洗牙和体检 zt
  • 看越共怎样讲中共 黎笋谈中国援越及对越自卫反击战 zt
  • 没曾想到 中共高官竟然嘲笑当代工人的国有情结 zt
  • 西方丧失文明操纵权 《当中国统治世界时》激发争论 zt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