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究竟走出了多少位人民解放军的将帅?(图)

来源: 文且听风 2009-09-02 01:08:3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94 bytes)

  有资料认为“黄埔军校走出的军事将领”中,对共产党方面列举了53位将军。而比较普遍的说法是34人,即元帅4人: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大将 3人:陈赓、罗瑞卿、许光达;上将7人:周士第、陈明仁、陈奇涵、张宗逊、杨至成、宋时轮、郭天民;中将8人: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唐天际、曾泽生、倪志亮、郭化若、谭希林;少将12人:袁也烈、曹广化、李逸民、方之中、洪水、廖运周、张开荆、周文在、白天、朱家璧、徐介藩、高存信。(《党史纵横》 1991年第1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可能与黄埔军校的历史沿革有关。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亲手创办了“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这便是我们一般理解的黄埔军校。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 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学员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陈毅即在武汉分校任政治部文书。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09/1/10106417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恢复重建后的陆军军官学校大门。

  黄埔军校建校前期,除了武汉分校外,还有潮州分校、洛阳分校、南宁分校、长沙分校、南昌分校、成都分校、广州分校等。

  根据1984年6月在北京发起成立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对黄埔军校同学的身份认定条件为:第一,1924年后在黄埔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及其分校的学生;第二,在大陆办的1至23期的中央军校学生;第三,在台湾办的24期以后各期中央军校学生;第四,冠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各种训练班的学生。符合上述规定的黄埔同学,自愿申请,经理事会同意,均可为会员。

  如萧克上将,1926年初欲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由于错过招生期,便考入了设在广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宪兵教练所,后来宪兵教练所和其它在广州的军事学校一起被并入黄埔军校,成立黄埔军校警宪训练班,该训练班的毕业生便被比叙为黄埔四期学生。其他人的情况如莫文骅等也大致如此。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