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zt 

来源: glory1978 2009-01-25 15:02: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306 bytes)
  沔城附近有块地儿叫湖口弦,湖口弦是个草鞋专业村,村里有个草鞋专业户,叫张定边。张定边的草鞋做到了家,晴天不带汗沾灰,雨天不拖泥带水,既美观又扎实。传说有神仙托梦,教他用“十加口的草,元加口的麻,几根木的布”作原料,听起来挺玄乎的,破译了一钱不值,就是田里的草,园里的麻,机上的布。这些普普通通的元素经他一整合,就成了一双宝鞋,穿上它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正所谓兵贵神速,陈友谅之所以连克元兵,占据半壁江山,多半得益于张定边的宝鞋。
  张定边和陈友谅的龙虎会很经典。说是某天赶集,一群爱打秋风的城管看中了他的产品,你一双我一双拿了个精光,也不提给钱,稍有微词还一顿拳脚。这种事很平常,城管不是头一回欺负人了,你得忍着点,打落牙门往肚子里吞。可张定边是个有血性的汉子,受不得腌臜气,奋起反抗。这个年轻人高大威猛,身手不凡,以寡敌众竟然不落下风。恰好县衙的书记官陈友谅路过,见城管又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急忙叫了暂停,严肃批评了一顿。友谅看张定边一身功夫,有心结交,便拉到迎恩楼压惊。一时酒逢知己,将遇良才,两人相见恨晚,当场结为异姓兄弟。
  张定边受过高人指点,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通兵法,懂医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友谅造反,张定边生死相随,同舟共济,是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有一样,张定边很有明星相,骨骼清奇,相貌英俊,一把长须分成五绺,飘飘欲仙,特招人喜欢。正因为如此,历史虽然对友谅毁多誉少,但对张定边却另眼相看。京剧《九江口》的男一号就是张定边。剧情是这样的。陈友谅搞统一战线,与张士诚结为儿女亲家,派手下人胡兰去接女婿张仁,刘伯温活捉了迎亲队,劝降胡兰,派人冒充张仁,混进陈营,谎称八月十五中秋夜联合进剿朱元璋。张定边老谋深算,识破奸计,在婚礼上抓了假张仁。可惜友谅犯了糊涂,对新女婿特别满意,宁可信外人,也不信自己的老弟兄,不顾阻拦如约出兵,遭致大败。幸亏张定边带领八百护卫,扮成渔民埋伏在九江口,友谅才死里逃生。
  这出戏其实是瞎编的,史上只有“康茂才设计江东桥”的故事。一三六零年五月初一,友谅约张士诚联手夹击朱元璋。朱元璋为避免腹背受敌,派康茂才诈降,诱使友谅孤军深入,以便各个击破。都说友谅疑心重,谁都不信,就信张定边一个,我看不像。友谅兵强马壮,信心爆满,大有舍我其谁之势,从来不怕被人骗,哪会怀疑人呢?康茂才也是友谅的老弟兄,多年失去联系,只知道他跟随陈野先投靠了朱元璋,冷不丁派人送信表忠心,当内应,多少有点唐突。张定边多了个心眼,一定要等张士诚的答复,否则按兵不动。但友谅犯了急躁轻敌的毛病,于五月初十提前行动,从采石矶向大胜港进军。等上了江东桥,按约定的暗号喊“老康”,千呼万唤也没人出来,才知道上了当。友谅于四面包围之中狼狈逃窜,几乎搞成了光杆司令。
  长期以来,沔阳人愤愤不平,说友谅要是肯听张定边的,天下未必姓朱。此话无大错。举两个例子吧。一次是五通庙死谏。友谅打了败仗,不坐下来总结经验教训,商议排兵布阵,反而着急上火地宣布称帝,不光成了众矢之的,还闹得众叛亲离。张定边苦苦相劝,友谅不听,一意孤行地坐上了龙椅。朱元璋趁机偷袭九江,友谅措手不及,差点全军覆没。一次是打洪都。按照张定边的意思,汉军应该以部分兵力牵制洪都,主力顺流东下,直捣应天。但友谅又没听他的,偏偏看洪都不顺眼,六十万大军团团围住。原以为洪都城只是一粒小小的瓜子,吃起来才知道是颗核桃,嗑不动,咬不烂,苦战数月,劳而无功,以致全军上下士气低落,直接影响了鄱阳湖决战。
  如果排座次,张定边绝对是元末第一条好汉。徐达善谋略,李文忠善奔袭,常遇春善突击,冯胜善侧击,朱文正善防守,但要说到勇猛,无人出张定边之右!杀元兵,他从无败绩。战太平,他一箭射死了花荣。鄱阳湖上,他更是以一场“斩首行动”震慑西吴,惹得朱元璋也对他爱恨交织。那次表演,发生在那场历时三十七天的大决战晚期,张定边于百万军中发现了朱元璋的指挥舰,突然拨转船头,如离弦之箭直冲目标,旁若无人。三十多只敌船上前拦截,被他一一突破。韩成、宋贵、陈兆先拼死救驾,也被他一柄大刀斩尽杀绝。慌乱之中,指挥舰迷失方向,逃到沙滩上搁浅了,朱元璋闭上眼睛束手待毙,要不是女婿汪清替他挡上一刀,肯定身首异处了。张定边差一点就成功了,关键时刻,常遇春一箭射中他的肩膀,这出戏才算完。
  鄱阳湖失利后,张定边抢出友谅的遗体,驾一叶小舟回到武昌,辅佐太子陈理。一三六四年,朱元璋腾出手来攻打武昌,张定边坚守俩月,毫无败相。刘伯温有点纳闷,明明算出大汉气数已尽的,怎么依旧坚挺呢?他当了一回阴阳先生,暗中查勘地理,终于找出了秘密:原来蛇山是一条龙!他趁黑组织民工在小东门动手,挖断了龙脉。这一招太狠毒,战局迅速明朗,汉军土崩瓦解,陈理看大势已去,不得不开门请降。张定边无力回天,只身出走。受降那天,朱元璋见城门大开,走出一溜文武,匍匐在脚下山呼万岁,不免心旷神怡。但一清点,恰恰少了张定边,顿失得胜之色。
  张定边究竟去了哪儿呢?福建人说,他在泉州灵源山当了和尚,自号沐讲禅师,一面带领僧众开荒种地,一面泡制药茶“灵源茶饼”,普济万民,分文不收,人称“活菩萨”。洪武十年,张定边在山上晨练,忽然扑过来一只斑斓猛虎,被他侧身一掌,打得脑浆四溅,足见他的功力不在武松之下。洪武十二年,张定边在紫云室旁边修了一所经馆,叫“天公案”,联曰“天趣闲中得,公心静里思”。此后深居简出,于永乐十五年坐化,终年一百岁。从这一点来看,他才是笑到最后的人,朱元璋死了二十年他才死。
  沔阳人则另有说法。张定边不愿当降将,只想回老家一门心思打他的草鞋。但是朱元璋不放心,到处找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张定边跑到通海口官路附近,被追兵发现了,眼看前有州河,后无退路,不禁悲呼:“天亡我也!”这一呼效果不错,惊动了芦苇丛中的一只渔船。船上只有父女两人,一看是大汉元帅张定边,赶紧靠岸。原来都是熟人,渔父的儿子叫王厚义,是张定边的亲密战友,不久前战死沙场。王老汉急中生智,把张定边的外衣裹上淤泥沉到水底,逼他跟女儿一道钻进被窝,假冒夫妻,蒙混过关。这种事说起来羞人答答的,没法子证实,如果是真的,张定边算是开了未婚同居的先河吧。
  张定边得救后无以为报,只好以身相许,改名换姓入赘王家。因为这段旧事,后人把他隐居的村庄取了个名,叫救王台。这个说法可信度很高,沔城一带的王姓,都尊张定边为“一世祖”,有光绪进士王冕南的《王氏宗谱》为证。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