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轮北欧行之四 - 塔林篇 (图文)

来源: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2008-09-18 11:55:5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98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 在 2008-09-18 11:42:0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们船的下一站是爱沙脱尼亚的首都塔林。面临波罗的海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脱尼亚是前苏联最具欧洲特色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独立为毗连的三个小国。当地人大都金发碧眼,最具北欧人的特征。后来我们到了俄罗斯,发现那里的人皮肤更加白皙,但头发多是栗色的。

爱沙脱尼亚在三小国的最北边。首都塔林安静地倚在芬兰湾旁,是个人口仅四十万的小城,分为旧城和新城。当地居民大都住在新城,而旧城是留给游客看的。所以,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漫步在大卵石铺成的街道上,除了偶尔有略杀风景的出租汽车呼啸而过,恍如置身于欧洲中世纪。据称这里的建筑集东欧、北欧和西欧的风格于一身。我们穿过市府广场的集市,爬坡到达山顶的教堂,在手攀绳索,沿着八百多个台阶拾级而上,到达教堂塔楼的顶端,塔林的全景和蓝色的芬兰湾一览无余。据教堂里的告示介绍,这座教堂一直到十三世纪是全欧洲最高的教堂。这六欧元的门票看来值得。

回船的路上,根据所见到的欧洲城市的共同特色,我顺口编几行打油诗:

城里弯弯河一条,

有轨电车满街跑。

各色教堂看花眼,

留神砖路硌了脚。


塔林旧城。


近处是旧城,远处是新城。


静静的塔林与世无争地委身于波罗地海芬兰湾。


但塔林经常要抵御外敌,外国人来了就不走了。早年有北欧海盗,后来又来了俄国人、德国人、苏联人。二战时爱沙脱尼亚死了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个小国往往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但这个矗立在海湾的中世纪炮台仍然见证着这里的人民抵抗外辱的历史。


炮台身后已是一片和平世界。


塔林旧城是完整的中世纪博物馆。


旧城只有游客。当地居民都住在新城。


儿子还是有点看烦了。


市府广场的集市是旧城最热闹的地方。


这里的交易收美元、欧元、卢布、本地的克朗(kroon),甚至人民币。You name it.


从集市出来就奔大教堂。


教堂顶楼游客只能侧身而过。人们久久俯瞰眼下美景不愿离去。


在大教堂顶楼鸟瞰新城和芬兰湾。


旧城一片白墙红瓦。


海湾里有我们的船。可先别走啊!


不知为什么,满街跑的出租车都是奔驰。


和其他欧洲城市一样,塔林也有有轨电车。


爱沙脱尼亚的文字看来与俄文很不同,更接近拉丁文字。想必与其他同样繁琐不堪的北欧文字同祖同宗。看广告牌上面的那一长串,只是三个字。那位高人能试着读出来?看来要想流利地说当地话,非得有口吐莲花的功夫不可。

我们船的下一站就要到俄罗斯了。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庞德的中国汤
•  遊轮北欧行之三 - 伯林篇 (图文)
•  瞧瞧我的电脑
•  美国佬认老乡 (完整版)
•  寿司备忘录的风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