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年磨一劍 目標仍是推進政治談判 ZT

来源: 水里 2008-06-11 16:15: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32 bytes)
中國時報 2008.06.12 

十年磨一劍

楊羽雯

 兩岸展開制度性協商以來,兩度中斷都肇因「一個中國原則」的歧見。第二次復談即將展開,與十年前那次復談相較,變的是兩岸各自的政經實力消長,不變的是,發球權仍在北京一方,目標仍是推進政治談判。

 兩岸兩會即將在三天內走完十年前耗時半年多才走完的復談歷程,而且異於以往的是,兩岸高層官員將上桌談判,中共已不再堅持「一中原則」的前提。表面看來,是因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復談」達成共識,但實則因為中共領導人胡锦涛早已釐定一套新的兩岸談判方針。

 今年兩會,中共很明確將政治談判與其他經濟民生議題區隔,並設定不同的談判前提,除結束敵對狀態等政治談判外,不再堅持以一中原則為談判基礎;而且在政黨平台上,以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為前提,談判不設議題,為未來透過國共平台挺進政治談判預留巧門。

 十年前江澤民為復談架設的一中框架,是從兩次柯江會談上取得「三不」─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一中一台與兩個中國、不支持台灣參加以國家為主體的國際組織。對台則透過汪道涵提出八十六字一中新解,讓一中歧見似有迴旋空間。同時加強批李力道消弭大陸內部雜音,拉抬第二管道和統會先行與海協會會談,升高台灣內部復談的民意。

 這次胡锦涛一樣也沒少作,但在中國國力上升,國際與兩岸面臨新局之際,胡與江在一中的框架上採取不同作法,一開始便主動致電布希表示希望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復談,耐人尋味的是,他對美提到一中各表,對內、對台卻避而不言。這是胡推動兩岸政治談判上很重要的伏筆,預防華府的阻力並緊守原則一步不讓。

 比江澤民幸運的是,川震後台灣的高度善意得使北京意外獲得和緩兩岸關係的觸媒。雖然馬英九在兩岸人事布局、終生不統及強調一中各表等言行上,讓中南海決策人士疑慮李登輝路線復出,但黨中央加大力度宣傳台胞溫情,暫時稀釋內部對馬兩岸路線的雜音。另外這次是以國共平台作二軌,政治實力與正當性都高於以往,再加上這次復談是以兌現英九選舉支票,為台灣經濟救市,與十年前兩岸應付美方促談壓力的背景相較,台灣的積極度較高。因此胡锦涛先經後政的談判布局,比十年前平順得多。

 中共十年磨一劍,等到此刻難得多方有利的新形勢,大陸預定的兩岸議題進程已排到年底的陳雲林訪台,並先藉國共論壇釋出減/撤彈風向球,顯示胡锦涛正加速推進政治談判。他的急迫感其實是來自於他口中的「新形勢」。

 中國近百年來從未如當下,國力上升同時與鄰國關係朝積極方向發展,特別是與俄日韓三國同時處於戰略合作/互惠的伙伴關係;更重要的是,美國總統大選年底才揭曉,對外政策要到明年中才能明朗,美國對東亞情勢乃至兩岸關係的牽制影響降低。而台灣經歷強人、民粹政治後,正處於政經實力衰退,政府統治能力脆弱的谷底,輪到胡锦涛等到這一刻,豈能不加緊腳步,用力把握這百年不遇的契機,讓兩岸問題取得卅年來最大的進展?

 (作者為曾任記者主跑兩岸新聞,目前為文字工作者)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