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者,难模糊也: "由台返華"的國家機器 ZT

来源: 水里 2008-06-08 15:30:4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98 bytes)
中國時報 2008.06.09 

由台返華的國家機器

周奕成

 外交部通令外館改稱「訪台」為「訪華」。新聞局長史亞平女士說,外交部每隔一陣子都會檢討對外名稱使用問題,外交部會權衡國際局勢、兩岸情勢,提出正式名稱的建議方案並列出優先順序,再根據國內外局勢選擇適用且大家能接受的名稱。外交部長歐鴻鍊先生卻說,這是為了配合新政府的九二共識大方向。出身外交部的史亞平局長說的這是外交官話。歐鴻鍊部長自己講的才是事實。

 我們的政府文書以及媒體用語,從「華」到「台」,走了漫長的數十年。這是一段發現自我的旅程,也是一段走向真實的旅程。好不容易,大多數人都接受了我們是「台」。一九四五年之後來的「第二社會」人,只要一「回」到中國,就知道自己是「台」,回家,就是返台。而不論是一九四五年前後來的,或是無所謂兩個社會歷史的新世代,只要一離開台灣去到外國,就知道我們是「台」,而且只能是「台」,既不能代表「中」,也不能代表「華」。

 今日支持用「台」字的人,未必是反「華」--不是反對中華民國,不是反對台灣做為華人國家,也不是要「去華人化」。同樣地,將海峽對岸稱為「中國」,也是一段面對現實的旅程--從認定那是叛亂團體,是「匪」,到承認那是一個獨立於我們之外的國家,擁有合法的政府(不論是不是理想的政府),我們應該正面與之交往。這當然更不是反「中」。

 支持「台」的人,是誠實、務實的人,也是愛這個土地的人。他們極可能是台灣的大多數人,他們在總統大選中可能投票給謝長廷先生,也很可能投票給馬英九先生。馬總統不可能這麼快就忘記他在總統大選裡口口聲聲的台灣台灣。

 「台」並不否定「華」,卻為什麼我們的國家機器要用「華」來取消「台」呢?馬政府上任才兩周多,我們的外交部就要逆轉從「華」到「台」這段走了幾十年的真實之旅,這絕對不是如史亞平局長所說的例行檢討選擇適用--根本和友邦外國都無關,也不是技術問題,完完全全是個國內政治的問題。歐鴻鍊部長講了老實話,為了要配合九二共識大方向。

 配合九二共識大方向,為什麼就得「離了台,返了華」?原因在於馬英九總統的一中各表有錯誤,而且和他的國家論述有內在邏輯的矛盾。

 什麼是九二共識的大方向?應該是指一中各表。一中各表該怎麼表呢?馬英九總統的表法是「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這樣脫離現實的表法,擺明了這一中各表並不是表述現狀,而是表述法統之爭,也就是國共內戰狀態的延續。以這種一中表法的邏輯,北京自然不代表「華」,台北才是「華」。到台灣來,就不是訪台而是訪華。

 然而馬總統卻也認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我無法理解「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是台灣」這兩句陳述如何可能同時為真--將兩個等式連在一起,將推導出「一個中國是台灣」這樣的荒謬命題。

 台灣中華民國的外交部、陸委會、新聞局乃至所有的駐外和涉外機構,顯然要陷入一段時期的頭腦混亂。空間感錯置的「由台返華」只是發作的症狀之一。這樣的混亂,必要等到馬總統將他的國家論述重整並尋求社會共識之後,才有可能逐漸清明起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