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评:北奥开幕式的点睛之笔--“和”(组图)

来源: n 2008-08-11 16:45:3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12 bytes)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08p/PhotoN/080809/080809131a_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8月8日下午六点开始,中外游客与许多市民来到国家大剧院广场周边,等待观看北京奥运盛会开幕式燃放的焰火表演。当五彩缤纷的焰火映耀在京城夜空,在国家大剧院广场观看焰火的群众欢呼雀跃,祝福奥运!中国加油! 中新社发 冯军(北京) 摄
750) this.width=750' src= 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2/159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美国《国际日报》8月11日发表署名文章说,如果说令世人震撼的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幅向全世界展开的中华民族历史长卷,那么出现在这个长卷上的“和”字,应该是点睛之笔。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历史的经历,也是现实的体验,又是未来的提醒。“和”字所蕴含的博大精深要义,弥足洞穿恒古;用现代的流行术语说,具有普世价值。

  文章摘录如下:

  《书•舜典》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通过音律的和谐之声来展现所追求的境界,这大概是古人最早对于“和”的论述。《周易•干•彖》中说:“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则对“和”的概念做了进一步阐述。明确提出“和”为自然法则的,是《国语•郑语》中史伯所言:“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而后,孔子、老子、墨子和孟子等把“和”从自然法则推展成社会法则,“说文解字”更是把“和”简言成“相应也”。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和平、和睦、和蔼、和和气气及家和万事兴等由“和”字衍生出的词语,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都归宿到一个“和”字上,使得“和”成为一种最高的境界。一个“和”字,浓缩了中华民族求生存、图发展的基本态度。

  汉字是象形文字,也象义。汉字不仅是汉语的语言符号,也承载了中国古代先人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认识的智慧。因此,流传下来的汉字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智慧、思想和哲学的传承。“和”字,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恰到好处地把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的文化、民族精神和现代意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向世界传递出了“和”的信息。

  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对不同意见者秉持和为贵但和而不同的态度、与亲朋好友和睦相处、与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这就是中国所正在追求的,也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要告诉世界的。(孙卫赤)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