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听到的西藏风俗小事儿

来源: wumiao 2008-03-27 09:33: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845 bytes)

我没有去过西藏,西藏曾是我最希望能去的地方,现在是之一。

几年前还在国内上班的时候,因为我们山东省和西藏的阿里地区结成了互助有好的关系,忘记当时官方的话是怎么说的了,但我清楚地记得西藏阿里地区是我们山东省当时的扶贫重点。其实山东省境内有几个贫穷的地方,例如德州,滨州、菏泽,聊城等地区,那里的人民还比较穷,特别是农村。

我当时所在的单位基本上是搞教育和宣传的,单位有全套的日本索尼摄录设备。我是个大学毕业分去的学生,还不太懂得怎么捣鼓那些贵重的机器。单位有两个摄像,同时还从下面市地借调了两位工作人员。

如果在1996年后出国的朋友一定会知道“孔繁森”这个名字,他是山东省聊城市出来的援藏干部,两次入藏,在高原工作了十几年,很爱西藏,一尘不染,最后死在工作路途之中。后来全国的干部要学习孔繁森,我们单位奉命要拍一部《孔繁森》的电视片,于是副处长带队,又选了三个身强力壮的男同胞奔赴高原去了。

一个月之后他们回来,都变得又瘦又黑。据说副处长到了拉萨,三天没能起床,吐的昏天黑地。高原反应第一就是血压低,人头晕目眩,浑身无力。但他们还是拍了很多美丽的镜头回来,包括藏族的天葬:把去世的人全身割碎,让老鹰叼去吃掉,最后连骨头也要敲碎,如果老鹰连死人的骨头都吃了,藏人就非常羡慕这死者,他们认为这死者是完全进入天堂了,说明死者生前是地地道道的好人,他们便欢呼雀跃。如果老鹰们只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死者家属就会非常难过,哭丧起来。

西藏因为海拔高,那所谓的世界最高山脉,在那广袤的高原上并没有多么宏伟的气势。只有布达拉宫在白云蓝天之下,显得非常高大,庄严,神秘。那些年轻和年老的喇嘛们,穿着红袍子欣然自由地出入。那些普通的藏民,三步一磕头,或者等距离五体投地,从很远的地方来拉萨朝拜。

有一天上班,听几位男同胞在一起议论在西藏的所见所闻。他们几个是沿着孔繁森工作过的地方一路拍摄过去的。包括孔繁森在阿里地区当地委书记,在拉萨当副市长的空镜头,他收养的三个藏族孤儿等。孔繁森,大家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他应该是孔子“繁”字辈的后裔之一,当时我们单位有位处长叫孔繁泰,他生了两个儿子,老二是个调皮蛋儿,曾对大家高声宣称,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孔老二”。

我们省对西藏阿里地区的支援很大,政府每年都要先把对西藏的财物先划出来,然后分批运往西藏。我们山东上交中央的财政也是全国最多的,特别是姜春云当省委书记那些年。北京最满意的有两个省:南有广东,北有山东。

那天听到男同胞说起在西藏拍摄片子的时候,曾借用了一位藏族司机,他和大家一起工作了一个月,名字叫什么已经忘记了。说起他来,这几个男同胞就笑。原来有一天他请假,说他妻子病了,他要回去看看,于是地方政府又请了另一个藏族司机来替他。那个藏族司机一见他就说:你老婆病了,你哥不还在家了吗?他腼腆地说他哥也病了。等他走了,我们这几个老汉民就有点不明白。大家都知道我们山东是孔孟之乡,规矩蛮多的,大伯子和小婶子很少来往,更别说小婶子病了要大伯子照顾的理儿。还没问,那藏族司机就说:他哥俩娶的是一个老婆。

大家吓了一跳,怎么会?连忙问是不是他哥死了,才----不对啊,刚说他哥也病了啊。藏族同胞说,现在就是他哥俩一个老婆,生的孩子不知是谁的,对他哥俩都叫爸爸。

原来藏族还有这么个风俗:哥儿几个尽量娶一个老婆,也不是因为女的少,而是为了尽量不分家,不把家财散开。我们汉族所说的家族大了要开枝散叶在那里是不大喜欢做的。如果娶了一个老婆,一般情况是分不了家的,所以财产就整体延续下去。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但那时候的确有这种情况。

现在看这篇文的人,一定有人要笑了。但我觉得这也没什么,这就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可能在很古老的年代,在那种艰苦的环境里,生存的力量如此薄弱,一家人需要人多力量才大,才能同心协力地对付严酷的环境,这样流传下来的。现在那里生活好多了,这样的情况应该越来越少。

这样的事情,在藏族生活风俗介绍中是绝对不会出现在宣传手册中的。

我曾经写过一个小文章,说该怎么对付西藏的骚乱,朋友说有点像中宣部的宣传材料,其实我也是看到那些暴乱镜头一时有些生气才那么说的。现在想,西藏那个地方,我们还要保护,我们还要支援,我们更要建设,我们最好要和藏族同胞们共同富裕。可是我们还要了解他们的风俗,尊重他们的习惯,还要适应他们的环境,还要有耐心学习他们的宗教。因为毕竟,他们是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山东济南有个西藏中学,我有个同学在那里上过学。顺便扁我这个同学一下,她的学习成绩很差,是考不上好学校才去的,哈哈,反正上学的时候在一个宿舍里她没少打击我。她说学校汉藏学生各半,藏族学生都是国家掏钱让他们来学习的。大家的成绩都不算好,但那里的教学设施几乎是全市属最好的。

济南还有个回民小区,在甘石桥那儿,现在也不知怎么样了。我想每个城市都有一些类似的民族学校和民族小区吧。说起来,我们似乎也做了不少事情,可是还是会有很多事情要发生,担心的是:08奥运前和进行过程中还会有多少隐患呢?

民族的真的不一定就是世界的,如果把纯粹的民族精神和宗教习俗放到世界进步的轨道中,那不知道会让多少民族完全丧身无影无踪了。

总之,让身边的人都满意,已经很难,让全世界都满意,那基本上连门儿也没有。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过去听到的西藏风俗小事儿
•  美国华人生活现象实录一、华人爬梯
•  西藏,该怎么办?
•  贾母真的想让黛玉为孙媳吗?
•  《山水万千》十二、私语

所有跟帖: 

只有扒鸡、牡丹是不能致富的。 -wumiao- 给 wumiao 发送悄悄话 wumiao 的博客首页 (200 bytes) () 03/27/2008 postreply 10:30: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