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说到体育和足球,太多太多的话,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

来源: 大牛哥 2008-01-26 05:39: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4950 bytes)
诚如文中所说,中国的体育迷大部分都是政治迷,太有道理了。中国有几个人真的爱好过某种体育项目呢?(爱好的标准是至少自己经常玩)在十几亿人口里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过去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中国人不热爱运动(当然,经常把各种草都当成药没事就吃也是一个因素)。

事实上,中国文化本身也不赞成竞技运动,所以中国在没有被西方交流之前,基本没什么竞技运动(龙舟、射箭和拔河算是有限的几项,武术因为过于主观,所以不算)。

说到足球,我曾经写过一篇《闲侃中国足球》,拿到这里再发一次:
《闲侃中国足球》
本人年轻时曾经在体校练过几年专业足球,后来因为身材(不足1米8)和运气原因,没能入选到成年专业(我们那会还没有职业队)足球队,甚为遗憾。从那以后,足球只能当成爱好了。从踢球看球这么多年来,我也有很多心得和这里朋友们切磋一下。
这些年来,一遇到大型比赛,尤其是世界杯或者奥运会的预选赛,中国队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除了两次特殊运气之外,每每总是阴沟翻船,功亏一篑。于是大家就开始口诛笔伐,把中国足球队从头到脚骂个遍。这种爱之深,恨之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足球运动是有着它自己本身的规律的,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多种多样,不是外行人随便一骂就能解决问题的。尤其当这外行是媒体的时候,危害就更大了,会误导全国人民甚至高层决策,比如前几年中国足协就用了阎世铎乱搞了一气。
中国队外战成绩不尽如人意,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比如技术水平不高,身体素质不过硬,教练水平和战术素养低下,甚至还有管理水平和宏观环境等等。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专业视角来聊聊中国队输球的原因。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是一种身体对抗性极强的运动。从身体素质方面看,这项运动本身就不适合中国人。在国外生活过的朋友都有切身体会,同样身高的白人或者黑人,他们的骨架就比黄种人要大,身上的肌肉也更多些,体重自然也就更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足球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身高和力量,尤其是强调力量。踢过球的朋友可能会有这种感觉,在同等速度前提下,体重大者体能占优势。这就好比冲撞中的两个人,互相在背着对方跑,当然体重轻的那个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去保持身体平衡。几个冲刺对抗下来,体重轻的就要先耗尽体力了。这也是每到下半场中国球员体力不支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们平时的体能储备不够,而是消耗过大了。西亚国家都是白人或少部分黑人,在这方面他们的优势要大很多了。
那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我们对日本和韩国的成绩也不好呢?这原因有点复杂。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讲,人的肌肉纤维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长纤维,一种是短纤维。长纤维肌肉比较支持耐力性运动,比如中长跑;短纤维肌肉具有更好的爆发力,适合短距离冲刺。足球恰恰需要在保持一定的耐力同时,更多地要30米左右的冲刺跑,也就是说,短纤维肌肉更能有效地运用在足球运动上。韩国和日本人的人种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他们民族特性之一就是短纤维肌肉。从外观上看,韩国和日本人大都是身材不高,但是很结实,小腿肌肉明显突出,也就是俗称的“萝卜腿”。这种身材类似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人。而我们中国球员大部分来自于北方,是以山东,河南人为代表的黄河人种,这种人的肌肉类型更偏向于长纤维。所以我们看起来速度不快。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队总要是搞地域平衡,在一个国家队里,要有各个地方球员,而不是同一战术特点的球员组合。这样,看起来不错的球员,却因为打法不同,而产生相当多的配合失误,这尤其体现在早期中国队,特别是80,90年代的国家队。比如,当时有几个辽宁球员就必须有几个广东球员,同时也必须要有北京,上海,天津的球员。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在中国足协里都有官员,如果不安排几个队员的话,他们就算没有政绩了。在当时,辽宁队和广东队外战的成绩都比国家队要好,可是捏在一起就不好了,就是这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心理素质。我先举个例子,小时候运动会,可能很多朋友都参加过项目,在比赛前,你会不会心里很紧张,偷偷瞄着旁边的小朋友,心里想赢怕输?对了,足球运动员也是人,他们也有一样的心理。过分的心理紧张会引起肾上腺素升高,血糖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等,直接表现就是体力消耗过多过快,这也是比赛不利因素。那韩国和日本人就不紧张吗?不是,但是他们不会过分紧张,这和国民性格有关。我们中国人似乎天生就更想赢怕输,哪怕在势均力敌或者略占优势的时候也是一样,甲午海战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明实力要高出日本一大截,还是不能战胜。在大部分需要身体素质的体育比赛中,往往是想法简单而直接的一方获胜,就是这个道理。
过去很多年,每到输球的时候,总能听到这样一种比较可笑的说法:中国有10几亿人口,怎么就不能找出几个踢球的来?这种所谓的球迷一听就知道是用嘴踢球的“球迷”。我们可以看看,在中国的10几亿人口里,有几个人真的踢过足球?前些年,只有少数几个省市地区的大城市里,才有相对比较好的足球环境,中国绝大多数人口是没有玩过的,大部分所谓的球迷是从电视机普及以后才“看”球的,而自己从来就没有碰过足球。中国足球的群众基础之薄弱,远远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都知道,只有玩的人多了,拔出来的尖子才是最好的,乒乓球就是最好的注解。

———————————————————————————

至于说到体育职业化,在中国一定是行不通的,原因很多,如果都写出来,将是一篇巨大的论文,本人文笔不好,时间不多,不能长篇大论,严谨论证了。
简单些说,如果职业化了,那么以中国人对体育的热爱程度看,各项体育比赛根本不能成为一个职业,从业人员不能靠所从事的职业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人干了。香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没有政府资助,香港可能早就没有足球队了,因为没人愿意花钱去看他们比赛。
这点上,不仅仅中国,整个东亚和东南亚都基本如此。
另外,如果真的要职业化了,那么各个体育协会(实际上是政府机构)将会失去作为公务员而存在的必要了,他们也会是职业化的最大阻力。毕竟对于中国人来说,权利比什么都重要。

所有跟帖: 

对了,还一定要说说中国体坛的“阴盛阳衰” -大牛哥- 给 大牛哥 发送悄悄话 大牛哥 的博客首页 (776 bytes) () 01/26/2008 postreply 06:01: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