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与隐缠序

来源: marketreflections 2008-12-25 11:42: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1567 bytes)
书名:整体性与隐缠序
作者:
ISBN:7542837257
出版社:
出版时间:
7-5428-3725-7 CNY21.00 题名与责任者: 整体性与隐缠序 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 戴维·玻姆著 洪定国, 张桂权, 查有梁译 出版发行项: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 载体形态: 248页 图 21cm 丛编说明: 哲人石丛书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系列 书目/索引附注: 有书目 并列正题名: Wholeness and the implicate order eng 其它变异题名: 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 学科名称主题: 量子论 科学哲学 研究 中图图书分类法类号: O413-02 个人名称—等同责任者: 博姆, D. (Bohm, David), 1917-1992 著 个人名称—其它责任者: 洪定国 译 个人名称—其它责任者: 张桂权 译 个人名称—其它责任者: 查有梁 译
有售书店:卓越网 当当网
�Ķ�����������������

帖子82389 积分118963 注册时间2005-10-18 查看详细资料

生活在碎片中或长卷里
2# 2006-7-17 08:55 x2 只看该作者
文:吴燕
出处:中国图书商报 2005年3月

  事情要从很久很久以前的战国时代说起。话说那天荆轲领了燕太子丹的一番信任与期望之后带着樊于期的脑袋和燕督亢地图就来到了秦国。嬴政一看就乐了,却没成想荆轲把这画卷慢慢展开却露出了藏在里面的匕首。原来这荆轲是个刺客。当然后来这件事没能成功,也就给后人留下了“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悲壮慨然。
  美国人戴维·玻姆也有这么一轴画儿,不过,打开时那里面倒没展开匕首来,因为在他的这幅画轴中,卷着的是整个世间万物。我说的是《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这本书,读着的时候我就联想到了一幅长长的画卷,它将我们生活的破碎的世界重新整合为一体。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碎片中。在这个破碎的世界中,艺术、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般成果都被分割成了专业性的东西,而每一种都被认为在实质上是独立于他物的。而旨在弥合分裂而建立起来的交叉学科最终却增加了一些更加分离的碎片。与此相类似,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悠然于其中的自然,也都以这种碎片的方式而存在。在玻姆看来,这种碎片式的生活恰恰是今天诸多危机的原因。不过,尽管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这种生活在碎片中的困境,但这一意识显然并不彻底。而玻姆将要在这本书中完成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厘清碎片与危机的关系,事实上,作者将在厘清概念与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洞悉外部世界的眼光,或曰观察方式。
  通常看来,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大概起源于机械论哲学,但在玻姆看来,如果真要溯源而上,它的起源还要早得多。当人类首次认识到人与自然不是同一的之时,这种破碎化就已经出现了最初的苗头。由此开始,人们“逐渐把这种分割过程扩展到了它正当地发挥作用的限度之外。本质上说,分割的过程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思维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在实际的、技术的和功用的活动中是方便的和有用的。然而,当这种思维模式更广泛地应用到人关于自身和他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的观念时,人就不再把分割结果看成是纯粹有用的或方便,而开始把他自己和他的世界看作并经验为实际上是由独立存在的碎片构成的。当以这种破碎的自世界观作指导时,人就要以某种方式将自我与世界打碎,致使一切似乎是符合他的思维方式的”。打个比方来说:你有一块地,而且正好弄来了不少各种植物的种子,那么在把这些种子种下之前,你多半会先把这块地按照你希望的方式分割一下,比如划个井字或者田字什么的,当然,这是为了种起来方便,长出来自己看着也高兴。但是,假如你真以为划分成不同小块的地真的就是破碎的,那你就错了。因为事实上,这些划分出来的小块土地正是划分土地的人所造就出来的。
  分地问题或许太过简单,会出错的人不会太多,毕竟自己划分的田地自己应该最清楚,但在其他一些境况下,人未必就能这么清醒了。比如说,看待科学的眼光以及对于理论的理解。而此书首先所考察的也正是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原子论为例,它来自两千多年前德谟克利特的智慧的大脑。它的意义在于“使人们用一组单一的基本成分穿过遍及整个存在的单一虚空的运动来理解整个世界的大量变化”,也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它赋予人类的是一种观察世界的眼光。但是后来伴随着原子论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将它看作是一种绝对的真理,而真的认为整个实在实际上只是由或多或少机械地共同作用的“原子建筑块”构成的。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当然,闯祸的并不是原子论本身,而是将原子论视为一种绝对真理的观念。事实上,无论把何种物理学理论作为绝对真理都必然导致物理学中一般思想形式的僵化,而这种僵化最终将促成一个破碎的世界。
  从托勒密的宇宙到哥白尼的星空,从牛顿的刚性铁板到爱因斯坦的弹性垫子,每一种理论之间都会有所差异和区别,如果认为这些理论是对应于“实在自身”的真知识,那么就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约1900年之前牛顿的理论是真实的,而后当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突然变成真理时,牛顿的理论就突然变成虚假的了。这当然与实际的境况并不相符。但是,当我们将一切理论都看作是洞察世界的形式的时候,这种境况就会得以避免:这些洞察形式既不真也不假,它们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清晰,而超出这些范围就不清晰。
  科学的历史为此书的哲学讨论铺展了一片深厚的背景,在追溯历史的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从语言上对这种破碎化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主谓宾结构的现代语言助长了这种破碎化的进程。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结构,而“它在整个生活中导致的功能是使思想倾向于把事物分割成独立的实体,这些实体被认为是本性上固定不变的。当这种观念被贯彻到底时,人们就会获得这样一种流行的科学世界观:认为任何事物最终都是由一组有固定本性的基本粒子组成的”。
  语言的无处不在似乎注定了我们要将破碎进行到底,但玻姆在此书中想做的并不仅仅是将世界撕得粉碎给我们看,他所做的似乎更像是将世界打碎再重建,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一种追问终极问题的乐趣。
  作为一位量子物理学家,玻姆以大量的篇幅从量子理论的角度考察对上述问题加以考察,从而揭示了人类宇宙观从整体到破碎再到重新整合的过程,这种变化的过程显然是令人满意的。正如玻姆在此书中所言,“量子理论中所需要的描述序的一个核心变革,是抛弃把世界分析成分离存在但处于相互作用之中的相对自主的部分的观点。相反,现在乎先需要强调的是未分割的整体性,在此整体中观测仪器与被观测物是不可分离的”。由此,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不再是相互对立的,而成为一个整体实在的、结合在一起并相互渗透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也不可分解。
  在对整体性与破碎性进行了一番从历史到语言再到科学的考察之后,作者在此书中提出了一个隐缠序的概念。以隐缠序来考察运动,我们将看到,运动不再如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是现在的东西与现在不存在的东西之间的一种主动关系,而是“现在的东西的某些状态与现在的东西的其他状态之间的关系,这些不同状态是处于不同的卷入阶段中的”。相应地,我们关于实在的看法也经历了这样一种变迁:以往的理解认为,现在的东西是现在的东西对于现在不存在的东西的一种主动关系,而以隐缠序的观念重新加以审视就会发现,作为一个整体,实在的实质是处于不同卷入阶段的不同状态之间的关系。此时,空间和时间不再是确定不同成分相互依赖或相互独立关系的主导因素。一种关于实在本性的新的观念也呼之欲出。
  整本书读下来就可以发现,作者在此书中所呈现的线索是丰富的,观点也颇具启发性,而他以量子物理学的研究进路而建立起其隐缠序概念的工作也揭示了,科学的发展无疑开阔了人类打量世界的视野,但更重要的是,它同时拓展的还包括人类看待科学本身的眼光。以作者在此书中所反复强调的立场来看,此书所提出的种种理论所带给我们的当然也并不是一种描述实在本性的真知识,与所有的理论一样,它也只是一种洞察世界的方式。

2005年2月14日·北京

帖子82389 积分118963 注册时间2005-10-18 查看详细资料

整体性和决定论:体会玻姆向经典的回归
3# 2006-7-17 08:55 x2 只看该作者
文:钮卫星
出处:文汇读书周报 2006年1月

  要评一本书,一般情况下我都要从头到尾读过一遍,才能动笔。然而手头这一册《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David Bohm著,洪定国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我读过了一遍又回读了部分章节,却仍然感到无从下笔。我相信再读二到三遍,情况也不会有所改善,然而编辑却不能迁就我这般迟钝的领悟能力,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开始写点什么。
  由于需要利用各种“破碎的”的时间看书,不方便作笔记,所以我往往随身带一支红色水笔,把读到的自以为是章节中的要点和警句划出来。然而对玻姆这本书,如果我坚持这么做的话,几乎要把大半本书都涂红。玻姆的思想非常深邃,几乎每句话都值得深深回味,以致很难让我在这里对这本书作出一个简要概述。不过好在书中有12页左右的“导言”是玻姆自己对这本书的概括,从中可以了解全书的概貌。在这里,我作为一名外行读者,就片麟半爪地谈谈读后的感想。
  本书是由玻姆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表的几篇论文集合而成,这种貌似“破碎”的结构并不妨碍玻姆对全书的主题之一――整体性――的贯彻。面对现代的物理学、哲学以及日常语言中表现出来的越来越严重的破碎性,玻姆毅然提出整体性的思想。我认为这是玻姆的思想向经典回归的第一个方面。
  玻姆在第一章末尾一篇叫做《东西方洞察整体性的概述》的附录中一开始就写道:“在文明发展的早期,人们的观念实质上是整体性而不是破碎性的。”我理解玻姆不只是在追溯整体性思维的源头,而是确确实实想回归到早期的这样一种实质上的整体性思维。从该书的的译者之一、曾经师从玻姆的洪定国教授所撰写的“译者序”中,可以了解到玻姆的这种整体性思维来自他跟印度宗教哲学家克里希纳穆尔蒂(J. Krishnamurti)的智力交往。
  玻姆对语言在导致思想的破碎化时所起作用的探究是很有启发性的,他甚至对一些单词做起了一种语言的“思想实验”,发展了一种语言的新模式――流模式――来让读者透彻了解语言所起的破碎化作用。玻姆认为现代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主-谓-宾结构在整个生活中的作用是把存在的总体分割成独立的实体,把描述者和被描述的对象分割成独立存在的两部分。在玻姆主张意识也应该被当做实在的一部分的时候,这种现存的语言模式就无法让我们把握整个实在。
  读到这样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让我联想到玻姆可能并不了解的另一个古老东方文明的经典老子《道德经》中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能够说出来的道理就不会是永恒的道理,这个道理古代东方先贤早就认识到了,玻姆却是在考察了现代物理学和语言学之后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而这个“道”似乎也先后引起不少物理学家的兴趣,如卡普拉(Fritjof Capra)的《物理学之“道”》(Tao of Physics)一书就直接从中国的古老智慧中汲取营养;贝尔(John S. Bell)的“量子物理哲学论文选集”的书名则可以恰当地翻译成《量子力学中的可道与不可道》(Speakable and Unspeakable in Quantum Mechanics)。
  套用米兰·昆德拉的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用语言表达思想时,我们似乎处在这样一个窘境:“人类一说话,思想就破碎。”同时,量子力学对测量行为的正统解释不得不表述为:人们一用仪器测量,波函数就坍缩成粒子。在这里语言表达和仪器测量的行为显示出一种有趣的同构性,并都不可避免地导致破碎化的结果。那么如何在这两种情况下消除破碎性来贯彻整体性的思维呢?玻姆指出的解决之道,一方面是把语言“代数数学化”,另一方面则导致了他向经典回归的第二个方面,即向决定论的回归。
  量子力学表明了一种对整体性的要求:“人们不能再坚持划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一个整体实在的、结合在一起并互相渗透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不可分割也不能分解的。”但是正统的量子力学学派和若干其他学派对此给出的阐释导致非决定论。在深受爱因斯坦思想影响的玻姆看来,非决定论是不可取的,所以他提出了隐变量理论,来实现向经典决定论的回归。
  玻姆用高超的数学技巧(在本书中尽量避免了数学公式)使他的隐变量理论或者后来改叫做的量子势理论包容了现存的量子力学理论,也就是前者能对物理现象给出与后者同样的描述和预言,同时又保留了一种描述新颖事实的可能性。在隐变量理论的描述中,电子或者光子始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都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不像正统解释中那样不被观察时它们是波,一观察就坍缩成粒子。但是,一个电子除了具有通常的一些性质,比如电磁势之外,还具有所谓的“量子势”。“量子势”服从薛定谔方程,在电子的周围扩散开去,一直延伸到宇宙的尽头,而不发生衰减,从而它每时每刻都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譬如在双缝实验中,当一个电子向一个双缝进发时,它的量子势会在它到达之前便感应到双缝的存在,从而指导它按照标准的干涉模式行动。如果观察者试图关闭一条狭缝,无处不在的量子势便会感应到这一变化,从而引导电子改变它的行为模式。这样就巧妙地以决定论的方式解释了双缝实验的结果。
  玻姆的隐变量理论固然避免了非决定论,但是他付出的更大代价是放弃了“定域性”,也就是违背了相对论所要求的所有的因果关系都必须维持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不能超越时空来瞬间地作用和传播。同时“量子势”也让人看到了“以太”的影子。由于这些原因,隐变量理论就一直没有获得爱因斯坦的青睐。
  也有人从“奥卡姆剃刀”原则出发指出玻姆的隐变量是不必要的。但是,无论如何,玻姆通过努力,推翻了冯·诺伊曼的隐变量理论不存在的证明,从而保留了一线希望。也许有朝一日人们能够发展出一套完善的隐变量理论,它不仅能描述物理世界的“显析序”,也能让人们把握“隐缠序”,并最终获得一个玻姆称作为“总世界观”的对待宇宙和意识的整体性思想方法。在这样的“总世界观”中,宇宙中的一切――星系、恒星、生命、意识――包括宇宙本身只是一片浩瀚的“能量海”之上的小涟漪在某些小空间区域内的聚集。这确实是一幅如幻如真的壮美图像。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