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尘谱――合和大文化简介

来源: marketreflections 2008-12-25 11:28: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37737 bytes)
http://bbs.zxrs.net/dispbbs_33_116369.html

清尘谱――合和大文化简介(上)



关键词:合和 物理 以太场 整体 同一 涡旋 流形 隐缠序 意识 神 社会化 大统一



一、总论



“合”者,结合,整体,同一也;“和”者,分殊而和谐,谐振也。“合”动则显“和”:宇宙万物万事之缘起;“共和”则成“合”:宇宙万物万事之归依。“大”者,广博、包容也。“合和大文化”包含“和合”(分中之合)思想和“合和”(合中之分)思想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以此区别于北京大学张立文先生之“和合学”



合和大文化发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内在同一,科学、哲学、宗教通融一致,东西方文化互补并走向统一。总体上, 人类的不同文化体系,殊途同归地指向同一个本质。



世界之大,包容一切。人类文化的内在统一,本质是世界的内在统一。合和大统一文化的本源,也即是宇宙总本源总关系:以太场及其合和运动关系。以太合和生万物,天人合和显意识,心物、神意合和呈宗教,人类合和有社会。

综合量子理论、相对论、大爆炸论、超弦(超膜)论和传统电磁场论、传统以太论等,得出的新以太场论,不仅可以推演出基本粒子以及宇宙万物的起源、演化以及统一性和同一性关系,也能揭示生命运动、人的思维意识、宗教信仰、社会发展的物理力学实质,并能以此顺理成章地包解全人类文化。诚如先哲所说,“自然科学将包含关于人的科学,而关于人的科学也将包含自然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自然,这种人的自然科学也包括了宗教学、社会学。即是说,以太层次的物理学不仅可以解释宇宙物理运动,也能解释思维、人、社会、宗教问题。它们在逻辑上是关联的、自洽的。



合和大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凝炼和合,任何能自圆其说的或有深度的专题文化都是合和大文化的子集,它都能给予恰当的定位,都能一以贯之。合和大文化不是凭空创新,它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创新——表述它的文句包括不带引号的文句基本上都有出处,当然,也难免作了一点发微。对于暂时看不到世界和人类文化深层结构及统—性的人,本大文化还是很有惊奇之处的——如果没有“惊奇”,它也就没有意义了。



二、同一与统一——以太合和宇宙论



以太场是通统、和化一切的最基础存在,是宇宙及其所有物质的基态,是一切存在和现象的最终本质。它不是传统上认为的仅是电磁波、基本作用力的媒介和填充在物质空隙中的介质,它也不是时空的背景,它与包括这些内容在内的所有存在是同一个东西。用恩格斯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万物由它构成,万物最初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作为实体,永远是同一的,仅在自己的规定中变化”。用布鲁诺的话说就是,“在自然界,尽管形式变化无穷,彼此相续,但永远是同一个物质”。这个“宇宙间唯一的实体是绝对无限的”(斯宾诺莎语)。“天地万物,一体共流”(流形时空) ,它“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易经》语),使世界万物(包括黑洞、真空)连通统一为一个连绵不绝、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仅是统一体,而且还是一个整体黎曼流形的同一体。从根本上说,宇宙间除此永恒的活的以太场外别无任何存在,以太场合和运动形成时空,形成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也可以用现象学的话说,“表层(现象)以下无物存在”。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以太场的“物化”或“幻相”,而本质只有唯一的以太场本身——我们所认为的“物质”(现代科学中的实物和各种场),充其量只是对以太场运动结构人为给出定解条件(序参量)的大泛定方程的定解,“非线性统一场方程的定域脉冲解”(爱因斯坦语)。把以太场称为“一”、“纯有”或“无”、“空”——“纯有即无”(此句为黑格尔哲学名言,而佛教之“空”本身就是“真如”的),称为“道”、“道体”、“气(炁)”、“永恒活火”、“数”、“最高实体”、“单子”、“绝对精神”、“物质”、“存在”、“本体”、“造物主”、“宇宙主宰”等等,都能表达它的一定深意。



连续、唯一的以太场的合和运动显现出基本粒子和万事万物。“同则不继,和实生物” ,“万物以息相吹”。虽然以太场(包括它形成的事物)在本质上没有分离性,但为了方便认识,我们也可以认为,无边界和起始的以太场是全域脉动的无穷无尽交织的“场力线”海洋,或者说“弦”海,即“以太场”的“未中断和未分割的总体(totality)”的隐卷序表现的多维“膜”的波状弦(所有的五种超弦理论和M理论都是以太场基本理论的不同极限,温伯格则说:弦是平滑时空的缺陷构成)——它的“弦动”(实为波动)具有可微可积性。以太场的“场力线”(或称“超弦”、“超膜”、“超泡”)振动合和(纽结或波的叠加、谐振)即粒子(时空量子)——可用波函数描述。不同的振动方式形成不同的粒子或辐射——超弦理论的解释可向此扩展(超引力的量子理论)。波动不足(平滑)或与目前的测认方式另类则是暗能量、暗物质(实质为以太涡旋时空的主体本身)。基本粒子合和形成原子、分子、万物。宇宙恒星由弥漫物质到星云再到球状体,不过是以太涡旋由小浪花而波涛汹涌。



粒子显现为波粒二象性是因为粒子就是场弦(场力线)的振动波包(量子场论的场的激发态)——其中与动量和能量相关的特征分量即是量子的波函数。通常也用波长、振幅、频率表示大小、能量、动量。但是,人们常常不顾峰外部分的存在和效应(如量子干涉和纠缠),看不到场的无限延伸,只看到绝对大小的关节“粒子”(弦线的波包峰部分)。这种全域波动的“不确定”是正则共轭量和测量时耦合作用不确定关系的原因,也是量子统计关系的原因。单粒子(或单色波)可以有衍射行为,可以同时通过双缝或多缝而产生干涉条纹。波是本质,基本粒子的运动即全域关联波的内在传动,它在传动时可具有离散性,即运动波包在一定范围内解构散开和合为平滑的以太场波而变得非定域——特别是不稳定粒子,容易发生波包坍缩(Collapse of Wave Packets),以至其轨迹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断的。“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庄子语),这也是量子隐形传态的依据。粒子效应完全可以用波动效应(含波动合和、和合效应)加以解释。量子理论的描述虽已接近本质,但却需要相对论广延性的统一性和同一性关系。大统一理论只能是以太场的波动理论。



宇宙物质、黑洞、真空都是以太场的表现形式。“黑洞”或者坍缩星跟星体实物一样,是以太场的一种涡旋式运动形式(结构),它能解构物质之振动波使其平滑(当然也能产生辐射),就如拉脱一根绳子上的一个活节结包一样——这即是人们看到的吞噬现象。当然,它也可能跟星体一样解构而弥漫开来,就如抓紧的弹性线团散开一样。而所谓的“真空”也不是绝对的“空”,而是有内在涨落和力学作用的“真空海洋”,它甚至就是以太场的基态——利用对称破缺或者通过激发与退激、共振与消振技术,从真空中激发出实粒子或通过解构(解振)消激、返激穿隧粒子甚至物体,是可能的。



物质和运动同一、等效,“全宇宙中并没有真正静止的点”(笛卡尔语)。物质就是以太场的运动,时、空、质、能、场是统一、同一的。微观和宏观的力学效应(包括物质生成效应)实质上都是以太场的几何效应——一个很广泛的等效原理。以太场的涡旋运动(构造)即时空弯曲表现为物质并使物质分布不均。广义相对论认为是物质分布不均才使时空弯曲,这是由果推因的还原论的相反解说。爱因斯坦真空场张量方程很正确,但他的定性解释不完善。以太场的涡旋即时空构造性质就是物质的性质。引力正是以太场涡旋(弯曲)的内在特性(“引力波是曲率的传播”),星体(物体)、类星体、黑洞则是涡旋(弯曲)结构的重要表现形式——正因此,也可把物质实体看作以太场的“幻像(相)”。物理学上的四种相互作用基本力,包括其化学、生物学上的作用力,本质上都是以太场的涡旋(包括涡旋中的涡旋)运动效应——所谓交换玻色子等,不过是波动结构本身。电磁场、引力场、挠场及其他形式的场都是以太场的表现形式。基态以太场的激发(合和)与退激(和合)对应于物质的产生和消失,场、波动、能量、质量是统一、同一的,即是说,以太场具有内秉的波动性,其波动产生能量,能量的凝聚即质量。其物化逻辑演生关系可以直观表述为:以太场——以太场的内禀波“弦”(涟漪)的振动(合和)——频率(波长、振幅)——能量(动量)——质量(粒子)——万物——以太场(和合),其最常用的主要化生关系式有能频和质能关系式,公式为E=hν和m=E/c2。普朗克波长(10-33㎝)和光速是以太场“实物化”的两个关节数据,也是最大和最小(宇宙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统一和分野的两个主要临界阀值。



实物和场是物质的两种形态,这是现代科学下的常识。而本质上,“空色不异” ——空就是场,色就是场的激发态物质。场是本原,是永恒的,而激发态只是暂时的。因为以太场的涡旋波动就是物质世界,以太场与物质是同一关系,所以不存在物质对以太场的速度,就如没有水波浪相对于水的速度一样。迈克尔逊-莫雷测检否定不了以太论,相反,它成了以太形成万物的一个证据,另外,超星体以及氦元素丰度、光谱线红移、各向同性的3K背景辐射这些说明大爆炸论的现象,也能说明以太场形成万物——它们表明的是以太场形成宇宙的过程和构造,表明的是宇宙学原理、哥白尼原理。如:引力红移,可与星体密度即以太涡旋状态有关——多普勒解释只是一方面的而不是唯一的。背景辐射(大爆炸宇宙论的爆炸残留物),正是以太场涡旋即时空弯曲的附属结果,是以太场的次级涟漪,它有黑体辐射性质,其温度跟涡旋视界张力成正比,跟物质质量和密度相关,即以太场的激发、涡旋有关,这些未必需要与大爆炸论的原初温度相联系——大爆炸论的温度从何而来?整个宇宙的所有运动是连绵的,且具有较完整的对称性,而相互作用的结果得出的总体的基态是简并的。



以太场的唯一性、同一性、整体性和无间断性、不可分割性,使其有无限的自由度,其形成的事物必然在深层结构上具有非局域性(相对性)和具有黎曼时空性质,其产生的涟漪及波包粒子物质必然具有全域相关性、全息性——其相关性甚至具有量子纠缠式的特性。这种关联性是整体性的、全运动的、卷含(重叠)的,用物理学家玻姆的话说,就是“整体性的隐秩(卷)序”。“条条道路通罗马”,可以说,宇宙任何一点都是“宇宙奇点”,都具有“克隆”、“大爆炸”(弦爆、磁爆、场爆)为整个宇宙的永恒潜在关联性——宇宙总质能是守恒的,所以某方面只能说是“永恒潜在”。当然,即使是“大爆炸”,也只是以太场的“推波助澜”,本质上也只有其波浪泡沫的卷扬而无内在的以太生成。对这种大背景现象可用佛家语言总结说,“不生不灭”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大象无形,至极无极,极大与极小同一。从以太渺观层次(10-33㎝)看宇宙或者从宇宙的起始因看宇宙,宇宙是无间断的连绵整体,呈“泡沫”状、混沌状(相当于大爆炸论中爆炸后的早期原始火球能量海状态)——它实为极高层次的有序的“化醇氤氲”,它“恍惚有象、有物”,即充斥着“涡流”(时空弯曲,即宇宙物质和黑洞),因而也可以说,宇宙起源于混沌——实为同一体,且总体上是有序的,“大自然即使在混沌中,也只能有规则有秩序地进行活动”(康德语),而不可能“掷骰子”(爱因斯坦语)。总宇宙无始无终,有的只是生灭不息的涡流运动,它无须“大爆炸”作开始,也不会“热寂坍塌”——当然,小范围则是可能的。



以太场的“一体同观”,是一元论的世界观。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却未必能看到世界深层次的统一性关系,更不用说同一性关系。万事万物同元、同体,彼此关联合和、卷含和无绝对界限——其卷含重叠性不是直观上的“盒子套盒子”或螺旋弹簧镶嵌式,它是势垒场、交互及通用场的一体化相互包容(共形),它可包含多世界体系,有比通常的全息观更深的内涵。试想,无限多种场,是否可同时穿过一个针尖大的孔?对此以太合和宇宙视相,现代科学可以用黎曼流形时空解析。以太场不是平直的,即时空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是相互卷入的——N光年上的一点(或无穷点),是卷入到我们手上的一个粒子里的(缠绕模式测得的结果是1/N光年),可以说不同的点也是同一点,即前面说的“宇宙任何一点都是‘宇宙奇点’”;同样,不同时间也是同一时间。这也可以解释EPR佯谬。空间曲率(度规系数)为零是我们所熟知的平面直观空间,而曲率非零的弯曲空间我们虽不易直感,但却是更本质的真实空间。不妨深入想一想:同一个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直线都相交,任意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大于1800或小于1800(罗氏几何),通过给定点可以作无限多条直线平行于任一给定直线。想通了,才有理解以太合和宇宙的初级可能。或者,直觉一下:自由下落时为何感觉不到重量,全息照像术何以可能?感悟思维者则不妨“止观”,“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格物致良知”而“定、静、安、虑、得”。或直接的宗教信仰而沟通结合。



以太场合和宇宙论(简称合和论),本质上只是在相对论的基础上前进了一点点,即从以太场这一连续的大背景开始,使得“其大无外”的宏观宇宙物理有了内在的“其小无内”的微观同一物理构件,即同质的以太场,但是也因此就统一了广、狭义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学。虽然它基本上还是利用现有物理学的原理、公式,但是却也能够包容已有物理理论能够说明和不能够说明的现象、问题。——作为简介,本文在此不便展开,只能摘要说个大概。关于以太场合和宇宙论的较详细表述和预言、验证,量子场论、相对论、大爆炸论、弦论等与合和宇宙论的相通和不同,有兴趣的可以看《清尘谱—合和大文化导论》之第二章《合和宇宙论》。



在此,不妨说说人类“细推物理”的两种科学文化体系,即:一种是西方科学文化体系,一种是以易学、中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体系。因为 “无极”本来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道”本来就是“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就是大同的以太场的涡旋、破缺对称(对立统一),即合和问题。对于人类科学文化而言,也表现出一个有趣的理一分殊现象。中国古老文化由之发展出的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所谓东方神秘文化体系是以整体关联为基础比类定性并以主体为标准作的演绎,它强调主客合一、以人为本,西方科学则主客二分、以物为本,注重分析,研究单向度事物本身的运动规律、关联。通常的认识是,西方科学文化体系是唯物、理性的,重分析,它才是科学,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唯心的,讲综合,缺乏理性,不是科学。只研究客观实在,不考虑主观的感知,即“力求描述独立于知觉作用以外的世界”,已越来越不可能,甚至变得不科学。相对论已发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依赖于主观的观察者所在的参照系,而量子力学则告诉我们,微观客体的性状依赖于人所使用的仪器,观测量子时观测活动已作用于量子(耦合了),以至人择原理也开始出现在物理学家的研究话语中。而按照自然主义的心物一元论,物理学也不能不研究外部的物理刺激如何形成人的感觉,人的认知和产生自我意识的物理机制。天人之感应,只因天人之合一。这里先不去说这个文化体系上的仁智之见问题。其实,人类的这两种文化体系是互补的,也是可以统一并必须统一的,统一的前提是人文关怀的需要和西方科学发展到研究客体必须研究主体。当然,要统一两种科学文化体系,还有路要走,其关键也就是物理学的大统一理论问题。



三、以太世界与意识、人的本质、宗教、社会的关联统一及人类取向



以太场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自然也是心理学、生理学、化学以及社会学、宗教学、人学等的根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 13:30:10编辑过]



国内第一个“人生搜索引擎”上线!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合和大文化 小大 2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42

积分:11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3 10:42:00
Post By:2008-11-1 13:31:00



清尘谱――合和大文化简介(下)





三、以太世界与意识、人的本质、宗教、社会的关联统一及人类取向



以太场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自然也是心理学、生理学、化学以及社会学、宗教学、人学等的根基。“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浩月照禅心”。一粒尘含大千世界,一只蝴蝶里面不仅包括它自身的组织器官和异于它自身的细菌、寄生虫,它还同时包含有整个世界的信息(结构),因为它的关联性即以太场的无限关联使得它就是世界本身,所以可以说是“一体同仁”(“仁以通为第一义”) 、“万物皆备于己”,这也就是所谓的“佛性”,或者说“无所不在”的“神性”。时空是相对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宇宙在时间上的振荡与它在空间上的“分裂”,并无本质区别。人们在“人乘座光速宇宙飞船”的科学幻想中,通常只考虑了相对论中的钟慢效应,而未能考虑其尺缩和质量效应:人和飞船都近于零体积和无穷质量时,该是一种什么情况?而这,恰恰是神秘文化的科学根据。想通了这些,我们人类会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寄托,使人们心态恢复与天地万物的平衡,大脑程序恢复正常运行,使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产生无比的勇气,渡过难关。



以太场是一切存在和现象的最终逻辑起点。“展开遍四方,入时观自在” ,“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传?系辞上》)。以太场论也正是心理学、宗教神秘文化和现象的深层科学依据。是“天人合一”、“主客合一”、“意识(含超心理学内容)”、“良知”、“佛性”、“精气神合一(还虚)”、“人我物我神我合一”、“三位一体”、“上帝天堂”、 “空明真如”、“佛国净土”、“同体大悲”、“‘狭义物质生产领域彼岸’的大同共产社会”、“时空隧道”等等神秘文化或现象的真正本质和依据。神秘文化并不神秘,终极理想终能兑现。人类在知和行(形)上,超越欧氏绝对时空层次进入以太黎曼流形时空层次是可能的。



意识是人天合和。“原子是有意识的”,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曾说。其实这种“意识”——就其意义效应而识之,不过就是以太场的一体化关联。人因为有精神而自诩为万物之灵,“精神”即精微物质的神韵(关系),“神是绝对精神”,“只有精神的才是真实的” (黑格尔语)。人之所以能认识世界是因为世界与人本质是一体(真实的),其根本性的以太场使得人天合一、人与万事万物具一体之仁,万物皆备于己,心物一元,心外无物,宇宙即是吾心,思维与存在,认识与认识对象(能指与所指)同一——这种同一,当然不是说“意识中的月亮和真实的月亮没有差异”,而是说这两个“月亮”在以太本质上同构,在以太场这个关联层次上同一,即在人的宇宙元意识或无意识层次上同一,是整体性的隐缠序结构。物理学上不可能有超距作用,因而其一元论的认识也不会有超验存在。同一的以太场使得不可能有离开主观的所谓独立客观,也不可能有离开以太场本体的独立主观,因为主体与客体本质上具有同一性——本质是场的全同性、全域相关性。认识是以太“绝对精神”(佛教称阿赖耶识)的显现,是人天合和,是比集体无意识更深的人的宇宙无(元)意识或以太全关联(阿赖耶识藏)的返本还原、开蔽见性,也正如柏拉图所说的“学习即回忆”。任何运动都具有整体关联性,都应当可以描述,人的心理和行为也是一种场现象,是人与环境的函数(有心理学家表述为B=f(PE),B是行为,P是个人,E是环境)。通常情况是,当内外环境的变化引起感受器兴奋时,它就会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后,就产生主观意识上的特定感觉。功能和结构具统一性,认知结构与生物结构具同构性——本质是场的运动几何效应,认知的“开蔽见性”的解构也是一种建构——与先行结构整合的同化过程。认识过程与机体运动是统一的(图式、顺应、平衡), “就人类而言,这些过程正在向宇宙本身扩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语)。也即是说,现在的人还不是进化的顶点,人类还在进化,还要“炼出新的品质”,直到“占有人的全部本质”(马克思语)。在生命的生演同化作用中,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以太场层次的光能,作为高级生命存在的人类,未必就不如植物,仅能使用异养型的同化作用。难道我们人类仅能有现在所看到的这种生存形态吗?当今时代,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四大学科的融合,已经拓展到整体、系统、宇宙结构层次上的相互作用。未来的人类将重新回归到新的阶段,其主要能源必是来源于生物过程。



“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陆九渊语)。思维意识的顶峰(当代超心理学已开始研究),至神为清为通为仁为一,是清醒的、“涅磐真如”(空明) 的主客合一、与天地万物同一,是广泛的“存在即被感知”(佛家则说天眼通、漏尽通),是得意忘言甚至忘形(象)的,是全域关联(全息结构)的展示。即利用意识深入到以太场的程度,无限度地、超导性地与天地万物同一、平等、关联、合和、大通。这也就是人的最高本质、最高自我,是全我、真我,也即是佛、梵、圣、上帝、真主之我。自然,这种自我,也是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的本质。对此,物理学大有文章可做,弗洛伊德似的催眠方法还很肤浅,欲达“真如”态,大脑波至少要比α波更慢,要使θ波甚至δ波状态占主体。



面对上面说的深度,西方现象学已“真实”,但还不彻底。作为物理意义上广域关联的和不中断的过程的认识、生活,从哲学上分析,可以用“哲学是什么”这个提问来说:人们已发现,哲学也是“是”的过程,是当下的“在场”,而不仅是那个刻意(或客观)的“哲学”和“什么”。把握这个“是”,正是“爱”的“智慧”——古希腊人说“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哲学的奥秘是人学。大爱无边,至爱无痕。志于道,居于德(得),游于艺,通(明)于神(神圣、至神),在非局域、全域相关的场的意识力学效应中,把握这种瞬间的永恒性(此在),正是禅、佛、圣、神之行。这也就是存在主义神学家罗森茨维格所谓的投入生活体验的“步入生命”,怀特海说的“实在的能动进程”,苏格拉底的“慎审人生”,东方的禅…… 惟有趋身心于以太场的大化流行(形)之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沐浴上天大道的恩典和神宠,才能天人一体地与万物息息相通——在统摄古今东西方文化和以太场宇宙观后,合和大文化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过渡的“合和太极人”生存方式。



“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历史”(孔德语)。《多马福音》则明确地说,“知悉在你面前的,一切隐藏的必向你展现”。又说,“认识这个世界,此人便找到了他的身体”。而在中国古《尚书》中“身厥命”的“身”字同于“亻身”,而《说文》的解说是:“亻身,神也”。世界的本质,也是宗教的本质和人(包括人的身体与生命)的本质。 “人整体地关切着整体,那整体是他的本真存在,它在时空中(执笔者注:即俗识中)被割裂了”。蒂里希还说, “人对自身存在及意义的关切属于终极的、无条件的、整体的和无限的关切范畴,表现为一种‘宗教’的维度和精神。”前面已说过,宇宙物质全域相关、同一,其中的人是不可能例外的。从以太深层本质上说,人与天地万物并生、齐一、同体,人也是经天纬地、贯古通今的那种一以贯之的宇宙的神圣至道本身。理解、占有这个类本质,人就显示出“大我”、“全我”、“佛性”、“神性”、“良心(良知良能)”、“博爱”(“仁”、“同体大悲”)等,这样的人就是处于天地态的“大人”,研究这样的人的学问就是大人学——自然,它需要从东方神秘文化和西方宗教以及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等等方面来统合,才能被现实接受,才能理解爱因斯坦说的这种“宇宙宗教感情”。在大自然之神韵面前,“人类不值得骄傲”——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神意),而真正的大人,因明了宇宙万物和人是通统同一的,则显出“天既呈我向天笑,地能予人为地娇”。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同一的,是一元的而不是二分的。宗教信仰和认识一样,都是一种物理过程,会发生物理结果。宗教信仰实质上也是认知行为,是因信称义(基督、伊斯兰教)、因悟明义(佛教)的和合——西方“宗教”一词的最初含义是“结合”(安乐哲语),而佛教、印度教、儒教、道教等东方宗教更重视结合。当然,作为物理现象,也“信神如神在”(儒教)。人类最高的信(悟)和义,是和合于以太场的“无限永恒即自在永在这一世界的终极性存在” ,超导性地畅达于其全能、全通、全有本性,也即至高神性,彼岸即此岸,万有即一,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人神物我合一, “相遇”(meeting)与自在同一,当下即永恒。佛、梵、天、真主、上帝,真我、大我、全我,天堂、净土、大同社会,良心、天道、真理,仁慈、博爱、正义、平等、自由,实质是同一义谛,不可离异——德国语言学家史密特神父发现,在印、欧民族的宗教中,至上神(天主)一词的语根都是照耀的意思,与光明、闪电等意思相连,而“放大光明”这个词便是佛教的说法,这其实就是以太场全域波动关联现象。非终极关怀、终极信仰,即非本质畅通于以太场的宗教信仰、非自性宗教,必达不到最高和合,不能同化于“上帝”、“佛”、“梵”、“天”等,进不了大同圣世(天堂),必会产生多重共振,产生异化对立者,是危险的。即是说,“人类的最大危险,就在于无限而终极地执着于某些仅仅值得有限地和初级地投身其中的东西,即崇拜有限而短暂的东西”。所以,对图腾、民间神、偶像崇拜或迷信,需慎之,对生者的个人竭力崇拜,则更是对人的自身本性的当下抹(魔)杀。而充分的社会化——在社会化中科学技术的力量最大,人人都无边博爱,即同体大悲似的和合于万有,人间就会变为天堂。



人“起万有而独尊”(人权在本质上是天赋的),宗教是个体的,也是社会化、和合化的——共和(合)才有大用。 “千灯相照,互映增辉” ,人多力量大,众志成城。以至于“民之所谓,不可不谓(畏)”。人是以太场合和的一种存在者,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解放、与人的超越等价。达于最高境界的个体修炼或信仰之路力量微弱,而共同信仰、人类生活的社会化、和合化即人类力量的和合共振——气功称“组场”、佛教称“共业”,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称为“心力”、“集体力”、“历史合力”等,其力量则是巨大的、全能的。这种和合力量不仅能使人的认识会有一个升华、凝华,而且会使人的形体与精神同一。“若人成为一体,他便被光所充滿;若人分离了,他便被黑暗所充滿”。大爱本身致公,而自私的人为了实现最大自私(最大自我)而利他、博爱、普渡众生或解放全人类,以至于同样达到至公——这也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经济人”的博弈选择。当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整个人类的力量的时候,换一种说法,即当个体意识都进入集体元意识或宇宙意识而形成合力的时候,或者说,“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马克思语)的时候,宗教中的天堂、净土、中国的大同理想、西方的共产主义社会、哲学家心理学家说的超人境界、天人境界,这种人类最美好的境界,即能全面实现。在人类的物质需求时代、异化时代、阶级社会里,即在人的动物性本能情欲即情智分离、形神分离“原罪”和尘世“孽缘”未能平复时,面对整体的浑乱,现实中的个人通常是通过正信以求永生,智者也可以明大我制小我而清醒“在场”地生活于当下,“极目世事平平笑,操手人间款款行”,或者“世事沉浮亦歌笑,悠然不动是此心”,做一个合万化和人我的合和太极人,实现个体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庄子式、禅式解脱——当然,平常人通过一定方式的学习、训练,也完全可以成为智者。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合和及和合的历史。斗争,则仅仅是和合的表面层次(“仇以和而解”),其中的武力战争,也只是野蛮时代(直立态前的人类)才采用的方式,对于文明时代的人,即使斗争,也是采用文明的博弈而均衡,而在天地态时,是没有斗争的。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联的开发越深入越广泛,个人显现的自我就越多。个人是全体人的基础,“社会历史”也是“个体发展的历史”、“个人能力发展的历史”。其极限处,无疑是达到以太场层次的全关联、整体同一,也即宗教和社会理想的最美好境界。这也是人的最大社会化、最大和合化——自然和合规律的社会性标志就是社会化,或者说,人的社会化的程度就是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合化的程度。当然,这是自然规律的表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自然历史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合和关系过程,也可以使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基本性内涵(生产力本质上是人类连动(骚扰)和利用自然即以太涡旋结构的能力,生产关系则是人类牵扰自然的能力的和合关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动力学描述——可参照量子统计力学和中国古老以人为本的定性科学。



社会化、和合化的程度跟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成正比。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致经历过程为植物态、腔肠态、软体(脊索)态、爬行态、直立态、天地态,或者简化为植物态、动物态、类人态、人类态四态。不同的生存发展状态,通常对应于不同的文明或冲突体系、社会制度、种群意向、财产丰度和标志、认识和改造自然及社会的深度、生产方式、劳动工具、生存空间、主客关系、人际关系、人生目标、人的自我意识、人的日常行为等等众多不同性状(《清尘谱——合和大文化导论》之《人类生存发展态式分析比较统计表》中列出了四十九个对比性状)。修齐治平是一条古便道,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人类达于至境的高速通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压迫,促进社会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广义的物质和精神的富有),正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社会主义,就是社会化的主义,社会化的程度与社会主义的实现程度成正比——马克思无疑是最重视社会化大生产的效用的。社会化的极致也即和合的极致,就是大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宗教中的净土、天堂。没有广泛的社会化,就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反面表现主要是保守封闭和反社会化、反民主化、反人类化,是奴役和专制,而不是什么“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向社会化发展的一种主要过渡形式,通常正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参见列宁语)。



四、社会现实的展望



当今时代,政治、文化、经济、生存方式的交流,各种社团、组织,特别是超国界的、世界性的社团、组织的发展,全球化、一体化浪潮,使人的社会性空前增强。世界公民在形成。个体在向类发展,个人在向全体人延伸。而所谓的资本主义,实质已是社会化的资本主义——而不仅是狭隘的“经济资本”主义。国家会消失,世界会统一——“欧共体”、“联合国”就是其国家消亡的自然前奏。今后,象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信联盟、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奥委会及各种面向世界的基金会、奖项,这样的“共体”、组织的内容和形式会增多、扩大——其开拓者、领风骚者,宁非社会英雄乎?

我们人类完全可以有比现在更先进的生存方式。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展示的科技成果,无疑是一个强大的社会化、和合化工具,也潜含着人生境界的升华和预示着全我真我时代的到来。在管理、监察、教育、研究、生产、生活、诚信等方面充分利用此工具,可快速实现廉价高效的大教育、大管理、大智慧、大人生、大文明。自然,人类的和谐、强大,也指日可待。——为此,我们当首先感谢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和比尔·盖茨等广域物质信息时代的开创者。

物质文化时代行将结束,“狭义物质生产领域彼岸”的精神文化时代已正在来临。“我们已生活在一个大同社会的黎明时期”(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语),“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个性”(马克思语),即全能性、神性,离实现不远了——除非人类自行灭亡,否则不会超过一百年,而五十年内必现端倪。



=============================



欲深入了解合和大文化可参见《清尘谱——合和大文化导论》,文中不仅表述了大统一文化思想,更把重点放在分析人及人类历史、现状并提出促进人与社会发展的方法方式上。这些方法方式,虽然主要是针对中国现状,但关于网络大教育系统、民主与集中结合的大成智慧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合和人生系统、网络诚信(关联)系统等系统之建设,无疑也是世界通用的。使用了这些相同的起步平台,发达国家将发展更快,第三、第二世界发展中国家也可实现跨越性飞跃发展,实现工业化、生态化、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民主化、人性化的同步提升。自然,也将使人们更加珍视人生、重视众生和热爱和平。



这种大统一文化思想,您或许会觉得匪夷所思,但这些方法方式,您多半会认为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是易于达到的,因为很多方面已正在实践中,并且,这绝不可能因为某个人的倡导或反对而改变。

《清尘谱——合和大文化导论》目录见:ht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 13:32:44编辑过]



国内第一个“人生搜索引擎”上线!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合和大文化 小大 3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42

积分:11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3 10:42:00
Post By:2008-11-13 12:18:00

为了便于下一步的阅读,请大家勿跟此贴。我将陆续在此发表续贴。








国内第一个“人生搜索引擎”上线!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合和大文化 小大 4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42

积分:11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3 10:42:00
Post By:2008-11-13 12:21:00


哲学是需要穷根究底的,穷理必究其极。所有的理都应该从科学上找根据,否则就难免成为歪理邪说。合和大文化是哲学,更是科学,其所有立论均寻求科学性。在此,先从自然科学方面,说说合和大文化。



一、物质的极大等于极小



从科学实证上看,只能从科学实证上看,因为离了科学实证的任何学说基本上都显得无根,都是臆想。

从科学实证上看,极大物质是什么状况?极小物质又是什么状况?中国古人早就说得非常明白,就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一个东西的外面如果还有存在,它就不是极大;它的内部还可分,它就不可能是极小。只有大到没有外部,才是极大;小到没有内部,才是极小。注意了,这里的“极”,是极值,而不是过渡值,相对值。一个数N,它可以是无穷大或小,(+∞的N或-∞的N),但还可以找到比它更大或更小的+∞N+1或-∞N-1,所以,这个N,不是极值。

可以说,对于极大与极小,“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这话说得非常有理。当一种物质处于宇宙的任何时空、任何情况下,都是它本身,任何事物都被它包括,那么,它才是极大物质。另一面说法就是,当一种物质,在它的任何内部,都是它本身时,它才是极小物质。

什么东西“至大无外”呢?只有物理学上的场。即使象光量子这样小的物体的场――量子场,你也不能确定它的极限边界。老子说得好,“大象无形”。场当然是无形的。有人说,宇宙才是最大的,大约有170亿光年的直径。问题是,170亿光年以外的存在,那又是什么?这是说不清的。所以说,宇宙很大,但它还有外部,它不可能是极限的大。极限的、其大无外的“大”只能是场。

什么东西“至小无内”,同样,只有物理学上的场,它没有不可入性,它不可以再细分。实物是不可以无限分割的,它的可分下限是普郎克波长度,即10-34CM。为什么不说普郎克波长度是极小?因为在这个程度上,由于量子不确定原理,时空已经混淆在一起,这其实就是场的层次。爱因斯坦之后最著明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认为,它是泡沫状的。它是全域关联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场的最小波峰,波峰外的部分仍然属于它自己。场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我们所称的“场力线”,只是一个比喻,一个认识上的需要,而不是本质。

从上面的科学实证上看,宇宙的涨观和渺观是能够统一的,极大与极小是能够统一的,即统一于场,也就是说极大等于极小。合和大文化总结前沿物理理论后认为,“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以太场,其涡旋波动形成一切事物、一切存在。

为什么不用莱布尼兹的“单子”,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国老子的“道”等等,表述这个极限物质,因为这些概念不是科学上使用的概念,还难以跟自然科学概念统一。

有人喜欢用数学逻辑方式讨论,这也不错,但是,要知道两点:首先要知道生活之树常青,实际发生的才可靠;二是所用的逻辑必须完备,不能以偏概全,否则仍然难免于一家之言,成为独断论,并与现实不相符。中国古人说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道理,跟古西腊芝诺悖论一样,是与现实不相符的。

呵呵,谁用“1/x”这个数学式来推论一下“极大等于极小”这个命题。



先说到这里,留点余地给大家思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3 12:29:10编辑过]



国内第一个“人生搜索引擎”上线!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合和大文化 小大 5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42

积分:11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3 10:42:00
Post By:2008-11-17 12:57:00


二、纯有即无即以太场

  

  “纯有即无”,这是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著明哲学命题,出自他的《逻辑学》和《小逻辑》。黑格尔说,“有”应当作为哲学的起点。“开端是有,而不是其他什么,这是开端本身的本性。因此,为了进入哲学,纯有既不需要其他的准备,也不需要别的思考和线索。”“绝对就是有”。换句话说,“有”是不容怀疑的,你即使怀疑一切,也不能怀疑“有”,因为你的怀疑本身也是一种特定的“有”。这就象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一样。这是哲学的第一原理。

  纯有,不附带任何规定的“有”,或者说,任何“有”都是此“有”的“有”,因为只有此“有”、唯一,没有另外的存在,如果对此“有”多说一句,也就是对此“有”作任何具体规定,都会破坏它的“纯”,都可能出于主观臆断,这就不能作为追根究底的哲学的开端。“纯有即无”,意思就是:不附带任何规定的“有”与“无”是同样的。通俗地说就是,无可奉告的“存在”与“虚无”没有两样。也就是说,这个“纯有”既然无可奉告,即它不可感觉、不可直观、不可表象、不可言说,那么,这个纯粹的、无规定性的“纯有”当然与“无”没有区别了。

  合和宇宙论认为,以太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物质”中的“物”的“质”,当然也是一切“本质”中的“质”。有科学家称为零点能态。以太场的涡旋波动形成宇宙万物。从本质和本源上讲,宇宙间唯有此以态场,任何存在都是此以态场,此外别无任何存在。从科学上看,完全可以说,以太场是哲学上的“纯有”。因为以太场通透合和一切现象和存在,所以不能由它形成的任何存在、任何“有”来规定它,以至可以认为它是“无”。这也就是哲学上说的“纯有即无”。但这种“无”,不是绝对的空无没有,而是物理学上的真空,是有内在质能波动涨落的真空海洋。这也是佛家说的“空”、“空明”、“真空妙有”、“真如”、“无色界”, 道家的“道”、“一”。通过这个真空海洋,完全可以激发出实物来。而透过(同化进入)实物,也完全可以自如地与真空以太场平权、同一(空明真如)。




国内第一个“人生搜索引擎”上线!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落石地平线 小大 6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侠

帖子:246

积分:37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7 21:27:00
Post By:2008-11-17 14:09:00

引用楼主:“这个纯粹的、无规定性的“纯有”当然与“无”没有区别了。”

看来“纯有”就是“无”了。加上没有规定性,那“纯有”又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一个信号,也可以是“不纯”之“有”。

请问:这个“不纯”的“有”是不是“纯有”呢?“纯”与“不纯”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国内第一个“人生搜索引擎”上线!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亚生 小大 7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8

积分:5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17 15:41:00
Post By:2008-11-17 17:48:00

貌似物理学家.............不要介意,还在仔细拜读中途有感而发一句呵呵!



国内第一个“人生搜索引擎”上线!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合和大文化 小大 8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42

积分:11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3 10:42:00
Post By:2008-12-8 22:13:00


三、本原上,物质与运动等价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离不开运动,不存在离开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不存在离开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这种观点,是很多唯物论哲学教科书上肯定的,上过十年学的人大都知道,这种观点也是本文所认可的。但如果仅为了说明这种传统观点,本文实在没有必要出现,即使出现也毫无意义。本文要说的是更深入的内容,即物质等价于运动,运动等价于物质。
  

现代科学揭示,物质可分为实物(实体)和场(包括电磁场、介子场、引力场等)。实物具有间断性、并列性,相互不可入性,具有静止质量,通常是明物质。场则是弥漫于整个空间,具有连续性、叠加性,没有静止质量,通常是暗物质,不可直观。任何实物粒子都不能离开有关的场而独立存在,任何场都表现为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场。在一定条件下,实物和场可以相互转化。这样,物质的运动就可以分为实物的运动和场的运动。场的运动是自然界实物粒子各种运动形式的基础。物质运动形式除简单的机械位置运动是比较明显的实物运动外,复杂的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都涉及到场的运动。



从最本原看,以太场是所有“物质”的“质”,是最根本物质,它是一切存在的基础,但因为它是“纯有”,所以它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和常规感知上的“虚无(物质)”,粗俗的哲学家或对哲学粗浅理解者常无视于此而直接视为“无”。中国古人说得好,“同则不继,和实生物”。以太场是全域波动、脉动的绝对运动场,任何实物和次级场都是“纯有”或“无”的以太场的等价运动体――即“合和”。以太场的运动形式等价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也就是说,实体、关系、属性是同一的。离开了以太场物化形式的运动,任何物质都会坍塌解构为以太场(即和合),变为“无”。所以,从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形成上,完全可以说,物质等价于运动――参考《合和宇宙论》、《纯有即无即以太场》等文。



物质等价于运动,运动是否等价于物质?答案是肯定的。以太场的运动必然形成物质,虽然有些物质形式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测认,比如,暗物质。人的精神运动也会产生物质,比如,获得性遗传,这是“精神变物质”――现代神经生理学发现,烦郁、冲动、嗜好、心理变态等会在体内分泌一些酶、激素、维生素,如酶拉多宁、五羟色胺、B12等物质(当然,现在主要是作逆向解释)。俗语说的“心想事成”、“心情好身体就好”等等,是有道理的。



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因为选取的相对参考系而言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8 22:14:28编辑过]



国内第一个“人生搜索引擎”上线!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合和大文化 小大 9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42

积分:11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3 10:42:00
Post By:2008-12-18 23:39:00



人我合一、万物一体论――精奇的合和大文化(四)



地球上的一只蝴蝶、月亮上的一块石头、你、我,有可能是一体吗?回答:是的,是一体,人我合一,天人合一,万物都是一体。

理由:形成万物的最本原的以太场是唯一的、整体的、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它的不同形式的运动表现为不同的物质,表现为原子、细胞,表现为你、我、他,表现为蝴蝶、月亮等等,因为这些不同表现的物质的根和枝叶都是不可分割的同一的以太场,是连通在一起的。任何物质都是整个宇宙的关联体即全息体,宇宙是全息统一的,任何物质只要展开来都能展现全体,而全体就是大全的“一”即以太场。所以说,万物一体。简单例子就如:一根绳子上的不同活节,你只要拉直了就是一体。所谓的个性(体),不过是对共性(体)的分割。



  诗曰: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