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08阿3也不老实了,也想得利不成?

来源: 大前两米 2008-06-26 04:29:4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472 bytes)
(一)印军赴中印争议地区探险要留“物证”宣示主权

6月25日,印度陆军组织的一个“探险队”按照计划从乌塔拉坎德邦的马拉出发,前往位于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喀哈特岭冰川进行“高山探险”,并打算“留下探险活动的痕迹”,以宣示“印度对此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探险队员都是陆军精英

  喀哈特岭冰川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海拔4717米,是巴希兰格纳河的发源地,在其周围,海拔6500—7000米的雪山随处可见。按照《印度快报》的说法,喀哈特岭冰川“离印度和中国的边界争议地区距离非常近”,但“喀哈特岭冰川本身并不在争议地区范围之内”。一名印度陆军官员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派遣“探险队”的目的就是要“让国际社会知道,喀哈特岭冰川是印度无可争议的领土,中国或者巴基斯坦军队从来都没有到达过这里。”

  据《印度时报》等媒体报道,印度军方组织的“探险队”一行共20人,其中包括12名探险队员及8名后勤保障人员。这12名探险队员是从印度陆军15个精锐部队中层层选拔出来的。为了完成“探险”重任并确保安全返回,这些探险队员先是在擅长山地作战的印度拉其普特人兵团进行长时间的山地生存训练,随后又到尼赫鲁登山研究所进行了几个月的登山培训。而按照计划,“探险队”将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从马拉出发,在总长165公里的征途中需要翻越多个崇山峻岭,并最终在7月7日到达喀哈特岭冰川。

  要留下几双登山鞋“物证”

  “探险队”的目的不是去“探险”而是去“宣示主权”,这在印度政府、军方以及媒体都是心照不宣的共识。因此,此次“探险队”的活动安排除了要昭告天下之外,还刻意地要在冰川上留下一些“物证”,以便“万一将来中国对此提出领土要求时以此证明印度对此拥有主权”。据透露,“探险队”的“物证”可能会包括几双印度本国生产的登山鞋,另外还有防寒防雨的塑料文件夹,里边将夹上几张印度主流媒体的报纸。

  《印度快报》对此评论说,印度军方此次派遣“探险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针对性行动”,因为“在过去的时间里,频频出现中国边界部队进入印度领土、显示存在之后再撤出的报道。这种情况在中印边界的西段、中段和东段争议地区都发生过。”正因为如此,印度要利用目前实际控制局面的便利,前往上述地区及时“宣示主权”。

  “探险”争地盘已有先例

  像这样以“探险”活动来宣示“印度领土”,在去年已有了先例。2007年10月,印度组织了一次大型的锡亚琴冰川探险活动,遭到巴基斯坦方面的强烈抗议。今年,印度军方曾传出暂停安排的消息,但据悉,印度政府及时发出了“活动继续”的放行信号,因此,今年9-10月间,印度还将再次组织前往锡亚琴冰川的探险活动,以显示该地区“是印度无可争议的领土”。

  6月23日,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琪表示,希望为中国地震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帮助,这反映出目前中印两国相互交往与联系正在日渐密切的现实。中国和印度的边界问题会谈仍在进行当中,印度的“知华派”对于中印合作的战略意义、边界问题的历史复杂性都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而像军方组织的这种“探险”活动,对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二)专家称印度难以走出1962年中印战争战败阴影

印军希望与中国接近,但作为昔日两军对垒的败方,印度仍处处爱拿中国作为对手加以防范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唐璐发自北京 “很大、很复杂、很莫测。”一位印度资深外交官曾经这样描述他眼中的中印关系:时时让人感到它具有向前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但不断出现负面嘈杂声音又令人特别沮丧。其实,中印军队之间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方面,两军之间在不断彼此表达善意并表示希望接近;另一方面,双方都对彼此的战略意图十分警觉,而印度作为昔日两军对垒的败方,更是喜欢处处拿中国作为对手加以防范。

  印度在接近中充满戒心

  据《印度快报》报道,6月7日结束对中国访问的印度外长慕克吉已和中方达成协议:中印在12月份举行联合军事演练。去年12月,中印陆军曾在中国云南举行首次联合反恐训练。不过,在这种友好的气氛中,慕克吉也提出了他一直关心的问题:“中国向巴基斯坦运送武器”。

  印度和平冲突研究所所长班内吉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拟定的中印陆军第二次演练将会在印度西部地区举行。本报还掌握了另一个消息,自去年11月印度空军参谋长作出“没有什么理由能够阻止中印两国空军举行联合演习”的表态之后,有关即将举行中印空军联合演习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据印度报纸《亚洲时代》报道,印度中央政府已经批准印度空军参加同中国的联合军演。

  不过,这并不说明印军减少了对中方的戒心。曾是印度陆军少将的班内吉说,“两国军队近年来的接触很有突破。不过中国在接近中印边界中国一侧建设了很多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印度军方一直担心这些设施并不会完全用作商业目的。”从事情报研究的印度专家拉曼则更明确地指出,“印度军方和情报界尚不确信中国对印度的意图是否全为善意。”

  救灾同时不忘牵制中国

  汶川地震后,记者曾经收到许多来自印度的慰问邮件,其中有一份邮件就来自印度空军的朋友,“我很高兴印度政府这次能够及时派遣空军向中国提供物质援助”。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印度空军运输机直达被印度视为中国军事腹地的四川,向中国运送了包括帐篷、毯子和药物在内的一批物资。此后,印度空军又多次向中国送来救灾物资。

  或许仅仅是巧合。几乎在向四川运输抗震救灾物资的同时,印度空军也宣布,中印边界附近的世界最高机场拉伯格玉尔机场已经正式启用。印度媒体援引印度军方的话说,重新启用这个地处印控克什米尔敏感地区的简易机场,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中国的牵制。

  印军难彻底走出“战败”

  “随着印度国防预算费用不断增加,印度军队的常规和战略武器都在不断现代化,印度军官逐渐克服了1962年对华战争失利带来的综合症,但是在印度官兵中间那种把中国看成是敌手关系的感觉依然挥之不去。”印度尼赫鲁大学的谢钢早些时候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如是说。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在中印两军不断接近的同时,不时地听到杂音,这种杂音有时是印度军方通过媒体表达,有时则是军方否认而被媒体炒作放大:

  “中国军队‘侵入’印度边境”——这个题材从去年开始就被热炒,尽管印度军方不断出来反驳,但是中国军队“侵入”印度的字眼仍然时不时出现在印度媒体,只是“侵入”的地点现在已经从“阿鲁纳恰尔邦”扩展到西部的拉达克一带。

  “中国的深海计划挑战印度洋”——最近英国媒体报道的“位于中国海南的地下核潜艇基地”,使印度国防部门确信,迅速现代化的中国海军积极涉足印度洋地区已经为时不远。

  ……

  说来说去,还是回归那句老话,“中印之间仍然缺少互信”。记者年初曾经参加过一次有中印军方将军同时在场的探讨会,那次会议尽管双方交锋激烈,但是整个会场气氛很好。会后我来到一位被认为属于鹰派的退休印度空军上将跟前,私下询问他对中国的看法。他的回答意味深长:“如果我还在位,那么我讲的话你们听着可能会更加入耳。我现在发表的看法仅仅是代表我自己。我非常主张中印友好,也很欢迎中印军队之间进行各种接触。但是,作为军人,我们决不可能忘记1962年的耻辱。”


(三)印度重启海拔最高军用机场强化对中国作战能力

印度外长慕克吉将于6月4日至7日访问中国。就在印度外长启程前夕,印度军方宣布,5月31日正式重启43年前关闭的道拉伯格-玉尔地军用机场。这座距中印边境仅8公里军用机场的重启,将大大加强印军在边境地区的机动作战能力。

  重在加强中印边境空军战力

  据《印度快报》网站5月31日报道,当天上午,印度空军一架安-32运输机小心翼翼地降落在道拉伯格-玉尔地军用机场上。这次降落意味着这座已经关闭了整整43年的军用机场重新发挥作用。

  据乘坐这次“处女航”的印度西部空军司令PK·巴博拉将军介绍,空军的安-32是从北部城市昌第加起飞,降落的道拉伯格-玉尔地军用机场距离中印边境仅8公里。“这座机场是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期间修建的,当时险些被中国军队占领,1965年因最高当局觉得‘用处不大’,加上它又是世界最高的军用机场,维护保养费用庞大而将其关闭。”“印度空军计划在未来数月里,派安-32定期往返于道拉伯格-玉尔地军用机场和各军事基地之间。重启该机场是印度空军加强中印和印巴边境空军力量系列计划的一部分。”巴博拉将军毫不掩饰地说。

  还要恢复多处弃置机场

  海拔5312米的道拉伯格-玉尔地军用机场具有非同寻常的军事战略意义。该机场位于印度西北部拉达克地区的东北边境,处于喀喇昆仑山口脚下。在此之前,中国在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兴建的邦达机场,海拔4334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机场。

  印度国防智库“空中武力研究中心”主席、前空军少将卡克说,一旦战事爆发,印度驻守当地的兵力,必须尽快增加至少10倍,如果陆路交通受阻,就只有依赖空运,因此这座机场就会变得极为重要。

  据卡克表示,印度军方固定翼飞机最后一次在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降落,是在1965年。他说,重新启用这座机场将有助印度军方加速部队的调防。

  尽管现阶段与中国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卡克表示,中方实际控制的喀喇昆仑山口对印度拉达克地区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有必要重新启用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使印度在与中国的边境争议上能够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据卡克透露,除了在居民多为藏人并有“小西藏”之称的拉达克地区外,在同样与中国有边境争议的印度东北部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地区,印度军方也计划恢复多处弃置不用的军用机场。他表示,印军方在1962年战争期间,曾利用这些机场空运了许多部队。

  印度政府主管国防事务的国务部长拉朱也证实,这些靠近边境的“前进基地”已弃置多年未用,要改善军队的部署调动,许多设施必须重新修建。他表示,当局在西北部的查谟-克什米尔和东北部的“阿鲁纳恰尔邦”,已选定若干机场作为优先重整目标。除此之外,印度还计划在中印和印巴之间修建608公里的公路网,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加强军队部署的机动性。


(四)印度军队要求装备轻型坦克应对解放军

印媒称,中国正在“手指地带”(北部锡金地区)显示军力,这里正是印度派遣轻型坦克的理想地带,然而长期以来要求在该地区部署一个轻型坦克旅(3个团)的呼声依然没有结果,印度急需轻型坦克保卫“自己的领土”。

  据印度《商务标准报》(Business Standard newspaper)6月17日报道,印度陆军和国防研究发展组织有关阿琼主战坦克(58吨级)的不合时宜的争论,引发了一场更大范围内的讨论:如何打造本国的机械化部队。

  文章说,机械化部队是任何一国军队的关键力量,它对敌方发起攻击,它们的坦克、装甲人员输送车和空中机动部队掠过对方的心脏地带,打乱敌人的计划,摧毁敌人的作战意志。

  在上述作战行动中,主战坦克将扮演关键角色,对于印度来说,那就是T-72(42吨级)和T-90(46吨级)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的主战坦克必须是个“多面手”:在公路和野外行动中具备高机动性能,配备计算机的加强型主炮要能有效掌控战场,强固的装甲要能保护乘员的安全,自持力也要好,携带足够的弹药和燃料,以深入敌方腹地作战。

  在上世纪末期,印度从俄罗斯获得了大量坦克,这些坦克既廉价又实用,它们面对的敌人也是无足轻重的,那时巴基斯坦的坦克部队已经落伍了,他们的空军也没能从美国获得另外的F-16战机,也没有从中国获得JF-17战机。

  但是现在印度装甲部队必须面对比巴基斯坦威胁之外更大范围的威胁,整个东北部印度与中国、孟加拉和缅甸的边境线长达11000千米,但是那里只有一个团的45辆坦克。

  但是,印度现役俄制T-72和T-90坦克在水网和多山地带作战显得太过笨重,而且印度已有十几年没有研发轻型坦克了。中国正在“手指地带”(北部锡金地区)显示力量,这里正是印度派遣轻型坦克的理想地带,然而长期以来要求在这里部署一个轻型坦克旅(3个团)的呼声只是在陆军谈论室中讨论一下而已,更没有传达到国防部。

  另外印度的两栖部队也需要轻型坦克保卫印度的海洋国土,比如安达曼海(Andaman)、拉克沙群岛(Lakshadweep)等地,印度为海军建造了坦克登陆舰,还从美国购进了“加拉希娃”号两栖船坞运输舰(美国称为“特林顿”号),却没有为这些两栖舰艇购进必备的轻型坦克。

  轻型坦克也是空中机动部队要求的装备。印度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具备战略空运能力的国家,装备的伊尔-76运输机能够将一个旅规模的空降部队运送到远离印度的目标地区,但伊尔-76只能运送一辆俄制坦克,还不能空投,因此,能够空运并空投的轻型坦克实在是印度急需。

------------------------摘自http://www.sina.com.cn

所有跟帖: 

不准阿三随地大小便! -freerain- 给 freerain 发送悄悄话 freerai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6/2008 postreply 05:09: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