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对外国人(胡人)真正的态度 (ZT)

来源: jinhui20 2008-01-13 15:28: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865 bytes)
 唐朝人对外国人(胡人)真正的态度

对待外来居民的态度

http://www.hanminzu.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196676&page=1

   唐朝政府对待外来居民的态度很复杂的,即使是在唐朝最崇尚外来商品时期,对于外来居民而言,最好的办法,也莫过于选择唐朝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惯,而当时许多外来居民也确定这样做的.例如,代宗大历(779),”回纥(回鹘)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系居者又信之”,针对这种情况,唐朝政府颁布诏令规定“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不得效华人”,在诏令中还严厉禁止胡人“诱聚”汉人妇女为妻妾,或者以任何方式冒充汉人,这条诏令的副部可能由于普遍憎恶回鹘高利贷者的结果,但是唐朝还有其他一些与此类似的规定,而这些规定除了出于虔诚的地方长官维护唐朝人习惯的清洁性的强烈愿望之外,没有任何理由。例如,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卢钧翟任岭南节度使时,他发现广州的外来居民与唐朝人杂居一起,不仅没有实行种///族隔///离,而且相互自由通婚。于是卢钧翟强迫他们分处而居,禁止通婚,甚至不许外国人占田和营建房舍,他自认为是在整饬这座荒淫放荡的城市,认为自己是一个正直而坚持原则的人,总归一句话,他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一种种///族清教徒的行为。



     唐朝人对外来居民的称谓有许多俚言俗语,如“富波斯”(因为他们富有,所以他们受人尊敬),“黑昆仑”(因为他们肤色黑,所以他们丑陋),“裸林邑”(因为他们,所以他们是放荡的),至少就唐朝民间而言,对于外来居民的态度总是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当时的人们常常在酒宴摆放一个头戴宽沼帽,蓝眼睛、高鼻梁的小木偶人,用他来表示喝醉的胡人,当这种滑稽的小木偶跌倒时,如果它倒的方向指向哪个宾客,这个宾客就必须将杯中的酒喝干。年轻的诗人们常常在妓///院里用这种木偶人取乐,他们一方面嘲弄取笑这种木偶,一方面也是他们,在苦苦思念着大都市酒肆中那些楚楚动人的伊朗女侍者。在这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的同一时代里,对于外来居民而言,他很可能会在唐朝政府中上升到很高的地位,特别是他本人如果和当时新贵阶层结成联盟,这种可能性就更大(唐朝的新贵阶层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反对世袭贵族的一个社会阶层),在九世纪中叶,一个大食人曾经得到了“进士”这样的殊荣,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唐朝人心目中的“理想的”外国人的形象与真正的外国人分离开了,随着物价的增长,唐朝人对于外来商人的增恶与日俱增。唐朝政权的不断削弱,使政府只能听任异族对唐朝国土的入侵,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唐朝人对外国人的看法。总之,对于外国人不信任和敌视的态度,与外来物品的喜欢,并不是完全不能相容的。这正如一个前德国士兵可以享受法国美酒,但是不承认法国有同等地位一样。以货比人,外国人永远也无法与外国奢侈品相提并论。

回鹘高利贷商人

    八世纪中叶,茶叶商人特别是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新的饮茶风尚并非仅仅在汉人中流行,据说,来到长安的回鹘人在办事之前,第一件事驱马前往经营茶叶商人的店铺。这些嗜茶者的同胞——回鹘高利贷商人在长安西市的胡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数的负债累累的汉族商人和挥霍无度的衣冠子弟,将他们的土地、家具、奴隶甚至祖传的纪念遗物,都当做现金,担保典当给了回鹘高利贷商人。在九世纪中最初几十年里,当物价飞涨,人人都陷入债务中无法自拔时,这些放债人简直就被看成了瘟///疫。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回鹘人的傲慢无礼也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位回鹘人因为在光天化日之下用刀杀死了一个商人而遭到拘////禁。回鹘人行头居然未经唐朝官员审///理而将他非///法营///救出来。唐朝人对回鹘高利贷者的反感越来越深,最后在文宗开成元年(836),唐朝政府明令规定“自今以后,应诸色人,宜除准敕互市外,并不得与蕃客钱贷交关”回鹘人令人难以忍受的傲慢行为,是引发九世纪中叶排////外运动和迫///害外来宗教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language="java" type="text/java">
    唐朝的外来居民还面临着其他一些必须正视的困难。首先他要面对与商业贸易无关,在社会和经济方面没有保障的状况,如果外来商人不幸客死在唐朝境内,他的货物就会被封存起来,如果在短时间内找不到他的妻子或后嗣的话,这些货物将由政府予以没收。而寻找继承人的期限是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的,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外来居民娶了汉族妇女为妻或为妾,他就要留在唐朝境内,绝对不允许外国人携带汉族妇女一起返回其故土。这是在贞观二年(628)颁布的一道诏令中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保护汉族妇女,避免她们与外国使臣及其随从之间的临时婚姻——这些人在离家外出期间,需要用这种露水姻缘得到满足.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

                                                           爱德华.谢弗(美)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唐朝人对外国人(胡人)真正的态度 (ZT)
•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ZT)
•  收缩的帝国:明清时期丧土失地的战略思考(ZT)
•  当代汉语的悲哀(ZT)
•  毛泽东为何反感孔子?(ZT)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