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飞机与香蕉

来源: 唵啊吽 2008-05-04 13:48: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44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唵啊吽 ] 在 2008-05-05 15:27:3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经济学读书心得(四)飞机与香蕉[科大胡不归] 于:2008-04-28 21:44:32
                    经济学读书心得(四)飞机与香蕉

    大人们永远无法自己理解,还要小孩子反反复复地解释给他们听,真是麻烦!
    于是,我不得不选择了另外一种职业,学习驾驶飞机。我已在世界上大多数
国家的上空飞行过。地理学确实帮了我不少忙,我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中国和美国
亚利桑那州。如果在夜间飞行时迷了路,这些知识可就派上大用场了。

                                              --圣艾修伯里《小王子》

    暂且把上次结尾的问题忘掉,以后再谈。虽然刚骂了法国,但其实我们并不
象精英们所想象的那样狭隘、那样“极端民族主义”(精英们有一点很有意思,
在他们眼里别人不是一个极端就一定是另一个极端,从没想过别人也可能实践中
庸之道的,对此我们只好猜测精英们是以己度人了),我们对法国的文化成就仍
然是很尊敬的,它们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例如圣艾修伯里的《小王子》这则“关
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就令我十分感动。不过感动归感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起来,还是有些令人产生异样感觉的地方。话要从“比较优势原理”说起,这个
原理是我从经济学书中学到的第一个超越常识的、令我感叹经济学家们确实有过
人之处的知识。

    从小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已经告诉了我们社会分工的道理:分工协
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能够提高生产力。例如旧石器时代男人打猎,妇女采集;
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畜牧业分道扬镳。这些分工都是基于自然禀赋的:男人的力量
使他们比妇女更适合打猎,女人的耐心使她们比男子更适合采集;农民出现在培
育了农作物的地区,牧民出现在驯化了牲畜的地区。用经济学的术语说,这叫做
“绝对优势”,这种分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有两个人甲
和乙都会种地和放牧,而且甲干这两件事的效率都比乙高,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

    现代人的第一反应大概是:乙失业了。哈哈,在现实的世界里这固然是很有
可能的,不过如果这个经济体里只有甲乙二人呢?让我们把条件设置得更具体一
点:甲每年能够生产100斤土豆或者60斤牛肉,乙每年只能生产80斤土豆或20斤牛
肉。甲可能对乙的低效率表示鄙视,然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去了。甲分别投入多
少劳动在农业和牧业上呢?这当然取决于甲的个人口味,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叫做
“偏好”:好比说是对半分,50斤土豆加30斤牛肉吧。假设乙也均分自己的劳动,
收获40斤土豆和10斤牛肉。

    突然有一天乙开窍了(也许他是个知识分子,而这就是他的体力劳动效率不
高的原因;当然,我不知道精英是不是有这样的智商),兴冲冲地跑来对甲说:
“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们不要再各自为政了,以后我专门生产土豆,然后和
你交换。如果你想保持50斤土豆加30斤牛肉的消费水平,你可以投入1/4的劳动到
农业上,生产25斤土豆和45斤牛肉,然后我拿我生产的80斤土豆中的30斤换你的
13斤牛肉。最终结果是你获得了55斤土豆和32斤牛肉,--你的两样产品都变多
了!”

    甲将信将疑地问:“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如果我占了便宜,那你不是吃亏
了吗?你是在学雷锋吗?”

    乙面露暧昧的微笑:“我也占了便宜,没吃亏。你看,我最终获得50斤土豆
和13斤牛肉,也是两样产品都增加了!”

    甲不禁觉得有点眩晕:“不会吧,世上有这么好的事?!”

    是啊,两人都获得了更多的物质财富,这怎么可能?其实这是完全可能的。
甲如果把生产1斤土豆的劳动转为生产牛肉,会获得0.6斤牛肉,也就是说甲生产
1斤土豆的机会成本是0.6斤牛肉;而乙生产1斤土豆的机会成本只有0.25斤牛肉。
乙在生产单位产量土豆时付出的成本更低,这就是经济学家所称的“比较优势”。
与此同时,甲在生产牛肉上有比较优势。双方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就会用同等
的劳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总产量。由于这两种机会成本互为倒数,所以没有人会
在两种产品上都有比较优势。这说明在经济学家眼里没有百无一用的人(连精英
都可以用来团结队伍锻炼群众嘛),这是一种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可以用这样
的例子来形象地说明问题:如果比尔·盖茨是最好的打字员,他会去亲自作打字
员吗?不会。他会雇一个打字水平不如他的人,因为他的时间要用来赚更多的钱。
当然,对于现代人开车到健身房跑步的行为,我仍然认为是一种荒诞剧。

    比较优势原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国际贸易中的双赢之所以是可能的,而不只
是政治家的宣传,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记者经常把两国间的贸易争端描述成“贸
易战”,但是这种所谓战争跟真正的战争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它并不是零和博弈。
可惜普通民众大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容易被政客挑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
为什么大多数经济学家(至少是美国的经济学家)都是自由贸易的推崇者,坚决
反对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这不是因为他们被中国(以前是日本)收买了,而
是因为他们的学养。由此我们还可以理解,在毛泽东时代中国被外界封锁导致的
损失有多么巨大。在这个意义上,“自力更生”就注定了要“艰苦奋斗”。此外,
计划经济时代各个地区的“小而全”的建设倾向也造成了经济意义上很大的损失,
比如在贫煤的省份投入比山西更多的资金建设煤矿。在今年雪灾的新闻中我注意
到,胡锦涛亲自恳求山西的工人加紧开采电煤,然后把电煤运出去。为什么要运
煤而不是运电呢?把煤运输几个省的距离,跟把煤就近烧掉发电、把电送过去相
比,哪种办法更经济?当然,以前有更多的国防上的考虑,不能完全算经济帐。
再从哲学的角度敷演一下,比较优势原理说不定还解释了罗素的名言:

    “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

    然而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在赞叹经济学家真聪明之余,读着读着有时候就
会忽然觉得他们不说人话了。比如鲍莫尔和布林德这么讲(《经济学:原理与政
策》第33章第1节):

    “如果新西兰拥有大群的熟练农户和少量的有产业经验的工人,而日本的情
况则相反,那么新西兰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而让日本专注于制造业是合理的。”

    按照同样的道理,巴西应该用自己的香蕉交换美国的飞机,因为巴西的土壤
和气候比美国更适于生长香蕉,而美国有大量的飞机制造熟练工人。当然现在巴
西和美国的贸易也确实是香蕉换飞机。问题是:这样合理吗?

    大多数中国人立刻就会发现:不合理!真正的问题是:美国如果愿意可以自
己种香蕉,但巴西却不会造飞机(巴西能造支线小飞机,不能造大飞机)。所谓
美国和日本的熟练技术工人,根本不是一个给定的禀赋,而是两国在历史上费尽
千辛万苦发展出来的。现在整个世界上,大飞机只有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有充分
的技术力量。在这样的国际贸易中,高技术的一方处于垄断地位,比较优势原理
就不能真正适用了。

    中国人能立刻发现这个问题,而经济学家却不说,这倒不一定是因为经济学
家们居心不良,而更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有切身之痛。据说184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
占世界1/3以上,可是中国人记得最清楚的是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这种技
术的力量比数字的对比有意义得多。1921年维吾尔诗人阿卜杜哈里克·欧伊古尔
作了民族反省的诗篇《我们的弊端》,其中写到:

    掌握科学技术的人们已在蓝天遨游,
    我们却连头瘦驴都没有,只有一双脚板。
    初见汽车时,狂呼“真主啊,这是何物!”
    不用脑筋思考,只是傻眼惊叹。
    我们有满足于自己的“精巧”手工,
    瓦窑里烧出的“精美”土碗可用来喝玉米粥。
    没有谁愿把山河装点得像天堂般美丽,
    只知道高枕昏睡达旦。
    我们之中见不到工程师和学者的影子,
    却有的是贪婪无耻的毛拉做我们的苏丹。

    这是所有落后民族共同的悲哀。当年许多汉族知识分子都觉得中国人搞实业
是没有戏了,只能搞“道德”(辜鸿铭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失败主义者?)。即使
到了今天,中国仍然造不了大飞机,所以我读到《小王子》中的“我不得不选择
了另外一种职业,学习驾驶飞机”时,仍然不免苦笑。圣艾修伯里很有同情心,
可是他不会理解这种所谓选择职业的自由对于落后国家有多么奢侈。这个例子充
分说明政治书和中国政府的老生常谈“没有绝对的自由”是多么正确;事实上这
话也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因为经济学的基础就是许多资源的“稀缺性”,如何
有效率地分配稀缺资源就是(西方)经济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幸好经过百年的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站起来了。这种经历决定了中
国人对于造东西有无需解释的巨大热情,“当裤子也要造原子弹”,“核潜艇一
万年也要造出来”。而印度人也许是因为独立过程中没有经过战争,所以总难免
迷信精神的力量,武器全靠买的,建国60多年连自己的坦克都造不了。中国人完
全清楚,一个国家的力量归根结底不在于帐面上的GDP数字,而在于科技和生产实
力。唯一可靠的强国之路是产业升级,学会造所有的东西,然后才有资格跟发达
国家真正应用比较优势原理。现在大飞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也是中国在
产业升级的道路上需要捅破的最后几层窗户纸之一。印度希望通过绕过制造业直
接发展服务业来强国,注定是成功不了的,到时候看它买谁的飞机就知道了。那
时我们会笑眯眯地对印度人说:

    “让我们各自发挥比较优势,获取双赢!”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三)激励和反应 ZT
•  (二)若为自由故 ZT
•  (一)开卷有益 ZT
•  经济学读书心得(序)ZT
•  莱特牧师舌战捍卫黑人教会

所有跟帖: 

虽然不是很懂,但感觉你说的很有道理,顶之! -网名没错- 给 网名没错 发送悄悄话 网名没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4/2008 postreply 14:28:28

哎哟,坏了,标题漏了“ZT” -唵啊吽- 给 唵啊吽 发送悄悄话 唵啊吽 的博客首页 (30 bytes) () 05/04/2008 postreply 20:57:52

这几天怎么了,唱坛的牛牛们都来这里混了 -drifting- 给 drifti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4/2008 postreply 18:36:32

international trade 101 -bumbumbum- 给 bumbumbum 发送悄悄话 bumbumbum 的博客首页 (51 bytes) () 05/07/2008 postreply 08:34:4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