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郑芝龙 第二章 - By 我的父亲

来源: 虔谦 2008-12-13 17:46: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155 bytes)
海王郑芝龙

作者: 我的父亲



第二章 从石井村到香山澳,菲律宾


一 . 初抵澳门

先说一说澳门。

随着世界“地理大发现”,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合西班牙人,开始把视线紧紧的盯住东方海域世界。
在明正德年间(1505-1521),葡萄牙人已经进入中国,只是因为自闭禁海的明王朝,无法辨识这些西方人来者是谁,又来自何方?只好采用了伊斯兰民族对欧洲人的泛称,称葡萄牙人叫“佛郎机”。
这些葡萄牙人在其国王的支持下,进一步用武装舰队入侵屯门,干起杀戮洗劫的海盗行径。后遭到中国水师痛击。

以后,为了商贸利益,广州于嘉靖八年(1529)重开海禁。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人诈称他们舟船因触礁遭沦,奉供天朝的贡物被水淹湿,求借濠镜(澳门半岛古称)晾晒。直至嘉靖三十六年(1557),时中国正处在明朝政府腐败无能,澳门遂日渐为其所据。

至万历之年(1573),葡萄牙正式向中国政府交纳地租,一直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长达276年为葡萄牙人租居时期。鸦片战争后,澳门总阿玛勒宣布停止向中国政府缴纳地租,澳门被葡萄牙公然侵占并就此沦为其殖民地。

澳门位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西岸,与香港、广州鼎足分立,素有“东方钻石”之称,与“东方之珠”香港隔海相望。澳门在明朝由香山澳管辖,古时又称香山澳,清朝形成澳门同沉——广州知府管理。
从十六世纪中时至明末,澳门是为中国海外贸易的惟一港口,也是当时联系欧、亚、非海上贸易航线最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

从明万历至崇祯末年(约1573-1629),是澳门海外贸易最蓬勃发展时期。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左右,郑芝龙从石井村来到香山澳(澳门),澳门已是世界商贾云集的中外贸易中心。
澳门,为郑芝龙启开一个前所未见的欧洲早起的海外世界。


二 . 芝龙家世

万历三十八年(1610),“发尚被面”(时十六岁)的郑芝龙带着二弟芝虎,五弟芝豹走出海陬一角的石井家门,来到当时已是万商云集的广东香山澳门,投奔时在澳门经商的舅父黄程——他是郑芝龙吉继母的兄弟。

先介绍一下郑芝龙的家世。

石井郑氏一世祖郑绵,字原永。因宋靖康之乱,其兄弟一行由中原避祸入闽,或居莆(田),或居潮(州)。郑绵排行第五,郑氏后人称这位一世祖为五郎公。入闽后先从侯官(现福州市)南下居泉郡之武荣(现南安丰州(镇)),筑室家居,以农事耕稼为业,后遇灾荒之年,颗粒不收,生活难以为继。因闻澳海地区,有较多海域谋生之道,遂举家徙居南安杨子山麓石井村。

郑绵传至第九世——郑氏后人称西庭公。西庭公有子(第十世)二:
长子郑土啊,字毓觐,号春庭。妻黄氏,无出。继娶黄氏,子二长子郑芝鳌,次子郑芝兰。
次子郑士表,字毓程,号象庭,妻徐氏,生四子:即芝龙(字甲,号飞黄,小命-官),芝虎、芝麟(早殇)、芝凤(官名鸿逵),复娶黄氏,生子芝豹。黄程,即芝豹亲生母亲黄氏兄弟。

石井江直面东南闽海,可通航南太平洋,海运四通八达。

明王朝自朱元璋开始,禁海中外通贸达三万多年。但是,海禁虽严,在这个顺时顺水的东南海陬,私商出海,仍往返不断。时在明中叶,石井郑氏族人,已有闽海蹈洋径贾商贸的。

据《石井郑氏家谱》(明末本)记载:郑芝龙祖龙郑啊兄弟所房名下与他同辈的子弟,前往澳门并在当地死去的既有:郑啊、郑裕、郑廷禄、郑廷啊、郑廷桂、郑琬等人。与他父亲间同辈的子弟当中,有郑大都“中年夭折,葬中山澳”,郑益琦“少年夭折,葬广澳”,郑益惠“中年夭折,葬广澳”等人。还有与其同辈的族人郑居郎、郑居啊兄弟和郑居士等人都是在菲律宾、吕宋过世的。(汤锦台:《开启台湾第一人——郑芝龙》)。
郑家因而日渐宽富。至郑芝龙祖父西庭公时,郑家即不乏读书应举之人。

郑芝龙父亲郑士表和伯父郑士啊,兄弟二人,从小都勤奋苦读,不问生计,热衷仕途,一门心事追求科举之道。遗憾的是,郑家两昆仲,终其一生皆与功名无缘。科举无望,仕途难登,可谓赍志未伸。
郑芝龙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滨海的儒商(海商)之家。


三. 来自大海的“一线光明”


郑芝龙继母黄氏娘家兄弟黄程长年经营海上贸易,是当时澳门颇有名气的海贸商家。黄程看中这胸有大志、孔武有力的芝龙三兄弟,又是嫡亲外甥,就留在身边,协管商务。

当时西方天主教,已从葡萄牙传入澳门,为了商务上需要,更为了自己发展创业的需要,郑芝龙在澳门加入天主教,接受统治澳门的葡萄牙天主教的洗礼。

成为一名天主教徒的郑芝龙,取名贾斯帕(Jaspar),教名尼古检斯(Nicolas)。

信奉天主教以后,他接触了当时中国人极少了解和接触到的西方海洋文化。

汤锦台先生根据史料,郑芝龙曾从澳门到菲律宾的一段文字:

“郑芝龙在澳门停留的时间可能不是很长,或许只有一年上下,这之后又前往马尼拉寻找新的机遇。不过,按中国人传位的习惯,他在澳门停留时间,还好是他进入婚娶年龄的阶段,就是在这段期间,他很可能在当地娶了以为陈姓女性为妻。类似他这样,在澳门年少结婚的郑氏家人并不止他一人,在他祖父郑AA兄弟各房之下与他同辈的郑氏子孙当中,就有多人”。

郑芝龙的这位妻子,祖系漳州平和县,因年荒移居廉州合浦县三林乡,因寇全家皆没”。廉州当时属广东所辖(现居广西),陈氏可能是在家中遭寇后转居澳门的。她与郑芝龙结婚后未生有儿子,但可能生有女儿,就是后来在澳门嫁给欧洲人的那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显然一直住在澳门,是由母亲抚养长大,但在郑芝龙后来投降清人之前,曾应郑芝龙的要求,与夫婿罗德里格斯和他的父亲贝罗(manucl bcllo)同往安海住了一段时日”(《从开启台湾第一人——郑芝龙》56页)。

根据汤锦台先生记述:郑芝龙与第一个妻子相聚时间很短暂,不久,又一人独往吕宋闯荡。他在菲律宾同样没有发展机会,过着穷困日子,甚至比在澳门更为不济。后来又犯事,被西班牙当局判处极刑,但在最后关头,因华人求情,侥幸脱逃,死里获生。他在菲律宾又住不下去,又开始踏上新的人生旅途,从苏门答腊三佛齐(巨港),爪哇的万丹到日本的长崎,最后他选择了在闽籍华人聚集地处九州西吹的平户作为他的下一个归宿地。

汤锦台先生根据史料,记述郑芝龙曾一度离开澳门前往吕宋菲律宾,还到过苏门答腊、爪哇等东南亚国家闯荡,应该是可信的。至于郑芝龙在澳门曾娶一个陈氏女,并剩下一个女儿之事,已经为当今郑氏研究者所引述。

郑芝龙特具语言天赋,在洋人麋集的生活环境中,不久就初AA卢西塔尼亚(lusitania)语,学会葡萄牙文,又曾给荷兰人当过小翻译。

澳门当时是葡萄牙的租借地,是西方第一代殖民主义者——葡萄牙在东方的重要商AA,也是东西方经济贸易中心。西方海洋文化,开始撞击东方古老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的大陆文化。

尼古拉一官(当时葡萄牙人对郑芝龙的稔称),就在这东方经济,文化汇聚之地,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磨练了本领,开始受到西方海洋文化的熏陶,是国人接受西方海洋文化的先行者。

西方殖民者投向海洋,开放海洋,对郑芝龙固有的儒学传统道德,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明天启二年(1622)就在郑芝龙抵澳门的第二年,荷兰殖民主义者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接踵而来。是年,荷兰殖民者用武力,侵占中国澎湖。

澳门两年的生活,虽然未能伸展郑芝龙的宏图大志,却在青年郑芝龙思想上发生大变化。
广垠无边的海洋,让他第一次看到了大海的一片光明。
宏图大展之志虽未遂,而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会却在这时候在他身边降临。




欢迎阅读:
父亲作品: 海王郑芝龙 第一章 (一)
海王郑芝龙 第一章 (2)
虔谦散文选: 撒向人间都是爱 (下 天涯篇)
一瞥完美,曾经年轻- 回复 jwangl
有关小说/人物, 逃避和真实等, 回复并欢迎砸砖
黑夜 白天 (写作年代: 大学)
爱恨之间: 从闽南“做扣”说到孟买血案 (图)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