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 杭州人的地产广告王牌:“接軌上海後花園,讓上海多一個西湖”!
浙江:接軌上海掀第二波浪潮
新華網浙江頻道(2003-12-17 09:16:38)
新華網浙江頻道12月17日電 誰能做上海的“後花園” 十年前,蘇、錫、常“白天向西看,晚上向東看”,執意背靠上海這棵大樹,不失時機地將自己經營得像模像樣,其經濟實力在國內罕有其匹。十年後,當先行者不再願意提起從前的歷史,甚至有意疏離“後花園”這一概念時,杭嘉湖、南通、海門等後覺者卻在重新扯起爭做“上海後花園”的大旗,將接軌上海的浪潮推進到第二波
日曆將2003年漸撕漸遠。檢點流光便會發現:“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成了中國經濟增長帶———長三角地區“2003經濟進行曲”的主調。
十年前,蘇、錫、常“白天向西看,晚上向東看”,執意背靠上海這棵大樹,不失時機地將自己經營得像模像樣,其經濟實力在國內罕有其匹。十年後,當先行者不再願意提起從前的歷史,甚至有意疏離“後花園”這一概念時,杭嘉湖、南通、海門等後覺者卻在重新扯起爭做“上海後花園”的大旗,將接軌上海的浪潮推進到第二波。在新一輪“接軌上海”的風口浪尖,細看一番,眼下似比從前多了一個“融入長三角”的平湖底色。
底色之下的含義是什麼?接軌上海究竟接軌什麼?為什麼接軌?如何接軌?憑什麼接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有助於讀懂長三角這幅令人目眩神迷的圖畫。
為什麼要接軌
11月24日,“2003台州產品上海博覽會”開幕,由浙江省台州市政府主辦的“走進上海·走近台州”大型系列活動在上海全面展開。把日誌朝前翻,今年的8月15日,台州市經過努力爭取,最終“擠”進了包括上海在內15個城市的市長聯席會議,成為“15+1”的“1”。一番端詳之下,台州“接軌上海”的飛快步伐令人讚嘆。
浙江省松陽縣縣長鄧唐良說,接軌上海熱的背後是沒有人願意失去機遇,更沒有人願被邊緣化。
不僅是台州。時下,“接軌上海”成了長三角地區共同的熱門話語,上海正在成為江浙各市縣推銷自身的大舞臺。自今年7月份以來,江、浙兩省以“接軌上海”為題材的各類推介會、洽談會、投資說明會、研討會已有近百個,平均不到兩天就有一個,這樣的高頻率史無前例。規格也高,南京、杭州、寧波、紹興、麗水等市紛紛由書記、市長或副市長挂帥,率領所轄區縣的龐大陣容來滬推銷、招商。
為什麼接軌上海
“誰能更好地接軌上海,誰就能率先迅速崛起”,這句在上海周邊城市耳熟能詳的話,既揭開了他們是為了智笞陨戆l展的意圖,也是基於對客觀事實的清醒認識。當“昆山奇跡”、“江陰板塊”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熠熠發光之時,龍頭城市上海日益強大的輻射力,使得“長三角”地區眾多的縣市脫穎而出,成為區域經濟的許多新亮點。
榜樣就是力量,在蘇、錫、常等大城市依託上海取得飛速發展的同時,“長三角”地區的其他一些縣市與上海接軌的文章也做得毫不含糊。8月份以來,包括江蘇太倉和浙江平湖在內的一些“長三角”縣級城市接連來滬舉行經貿推介會,都打出了“接軌上海”的旗號。
在許多江浙市縣都有一句大實話:上海看不上眼的小項目對於我們來說很可能是個大項目。今年7、8兩個月的滬上招商熱潮也反映了接軌的實用性。
據不完全統計,江浙兩地在此期間簽約的內外資項目超過400個,合同資金超過300億元。資本總是流向經濟活躍區、市場繁榮區,而接軌就是主動創造條件承接經濟發達地區的“溢出”效應。同時,充分利用上海研發基地、資訊中心、開放窗口等資源優勢,倚仗經濟龍頭的資金、資訊、產業、技術、人才和管理優勢,借上海經濟的“外部性”,借上海之“船”出海,已成為各地方政府在本地發展戰略中的“棋筋”。
人們注意到,眼下正在進行的第二輪接軌上海的熱潮中,浙江的溫度似乎比江蘇更高一些,這是為什麼?
台州“接軌上海”的熱度驟然升溫,乃是一個縮影。今年4月初,台州市領導幹部的“尋找差距之旅”帶回的大量數據表明,把經濟實力在浙江名列前茅的台州市放到長江三角洲的城市群中,卻只能排在中後位置,差距帶來了震動。因十多年高速發展而感覺良好的台州人越來越感到,台州要想在新世紀得到更快發展,就必須打造高定位的“借力”平臺,進一步加強大範圍、高層次上的區域合作。考察團歸來後,包括擬於上海舉辦“台州接軌上海”大型洽談會等五大舉措很快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從台州之例來審視,在第二輪接軌上海的熱潮中,還蘊含著浙江諸市對“失去的十年”力圖奮發追趕這一動因。注意一下上半年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省長呂祖善的講話地點———湖州、嘉興,不難發現,兩市雖與蘇州一樣緊靠上海,卻都在第一輪“蘇錫常”接軌上海時因怠慢、疏離而失去了十年的發展先機。相對於昆山、吳江等蘇州縣市而言,湖州、嘉興落在了後面。有鑒於此,浙江省有關領導認識到,浙江外向型經濟要保持良好增長的態勢,就必須主動“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並借此走向世界。
“接軌上海”的後半句是“融入長三角”,顯而易見,浙江要在長三角經濟圈中取得自己的話語地位。“我們不想被邊緣化。接軌上海就是接軌發展與改革的機遇———對於長三角及其周邊地區來說,這是共同的機遇,不能錯過。”浙西南松陽縣縣長鄧唐良可謂一語中的。
究竟接軌什麼
借助上海這一國際性平臺承接項目、推銷產品、招商引資,這還只是接軌的初步形態。
鄧唐良(浙江省松陽縣縣長):
最為重要的是蘊含於內在的“觀念接軌”。“觀念”聽似虛言,實則第一重要。發展之道首先存乎人之觀念。上海的開放性與市場經濟觀念最值得後發地區借鑒。其次是“體制接軌”,借鑒上海在經濟、行政管理諸方面成功的咝畜w制。再次是介於這兩個層次之間的“做法接軌”,即學習上海市場經濟中先進的咦鞣绞剑?嵘?约骸?
今年9月,浙江省安吉縣農業局副局長王勇來到上海挂職鍛鍊,但他沒有去政府機關,而是去上海飲食行業協會,挂職秘書長助理。與他同行的安吉縣總工會副主席等人也選擇上海市建材等行業協會作為挂職鍛鍊的部門。政府派員到上海行業協會去鍛鍊,這在浙江史無前例。
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挂職鍛鍊是政府培養未來官員的一個重要途徑,從上級機關下基層單位鍛鍊,或從下級單位到上級機關去挂職,以及從落後地區到經濟發達地區實地鍛鍊、取經,這都是幹部挂職的常見方式,而以官員的身份到行業協會去挂職則聞所未聞。
王勇(浙江省安吉縣農業局副局長):挂職鍛鍊原本是政府間的事,棄政府部門而選擇去市場經濟發達、社會開放度高的上海去鍛鍊、挂職,目的無非兩點:一是接軌先進觀念、汲取先進經驗、學習先進做法;二是推介派出地,為派出地的招商引資牽線搭橋。要實現這兩點,去成熟、獨立、離市場貼得更近的行業協會比去政府機關更有優勢。
鄧唐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的高低與人的素質密切相關,尤其是為政者的觀念、能力,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快慢,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很多時候超過了物質基礎與制度因素。
而浙江的“十六字方針”,則進一步為“接軌什麼”作了詮釋。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談到融入長三角時提出:一要“主動接軌”,充分認識上海在長三角經濟圈中的龍頭地位,積極主動地接軌上海;二要“全面融入”,利用長三角地區各省市間地域相連、人緣相親、經濟相融、人文相近的特點,以思想觀念的融合為先導,實現市場相通、體制相融、資源共用、交通共連、人才互通、產業互補;三要“發揮優勢”,發揮浙江的區位、產業優勢,體制先發優勢和外向型經濟發展優勢;四要“實現共贏”,立足於增強浙江綜合實力,整體提高長三角地區的國際競爭力,實現全方位對外開放。
按照上述“接軌方針”,作為浙江省會的杭州進行了戰略性的調整。過去杭州把城市定位的著力點放在省會城市,浙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如今更多地是考慮長三角南翼中心城市。這個轉變,意味著很多層面的規劃都要進行調整。為此,在接軌上海的戰略中,杭州把“規劃共繪”放在首位,強調接軌上海首先是規劃接軌,並把規劃提到“法”的高度,強調違反規劃就是“違法”。在眾多的規劃中,首先是交通規劃,杭州將實施“東網加密”工程,今後5年將投資90億元,建設以“五線兩橋一通道”為主體的160公里高等級公路。這項工程,就是為接軌上海而度身定做的。
其他一些地方也不甘落後。今年年初,江蘇海門市成立了由副書記挂帥的接軌上海研究指導組,統籌研究、籌劃和實施更深層次的接軌合作戰略,努力使海門成為上海輻射蘇北的橋頭堡。浙江經濟四強縣市之一的慈溪,去年11月底把北部的慈溪經濟開發區規劃調整到杭州灣新區。慈溪位居上海、杭州、寧波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地帶,杭州灣大橋竣工後,從慈溪到上海只需1.5小時,小小的縣級市將一躍成為寧波接受上海經濟輻射的前哨。
王國平(杭州市委書記):
接軌上海,是“配”而不是“撞”。上海是重量級選手,而杭州只是中量級,要和上海競爭,難佔上風。現在,杭州很多產業是與上海配套的,比如上海致力於晶片製造,我們就搞積體電路設計製造,杭州是國家積體電路設計的產業化基地,有這個潛力,這就是和上海的產業互補。
接軌上海,是“流”而不是“留”。如今,蘇、浙、滬之間,人流、車流、資訊流、資金流的互動,成為長江三角洲一種新的氣象。在上海資金流向長三角的同時,長三角資金也在不斷涌進上海。目前流入上海的長三角地區的資金金額佔到全國投資上海的一半以上。資本在流動,科技人才、資訊化成果也在長三角互融。上海同無錫已經在全國率先實現雙方城市公共交通卡的互通。據悉,杭州、蘇州也在申請加盟。
楊建文(經濟學家):
≠Y本變“留”為“流”,這是市場彼此開放的重要信號,這種流動,將打破一切市場的藩籬,其效應怎麼估量也不過分。
有識之士指出,從本質上分析,長三角及其周邊地區與上海的接軌,在某種意義上是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的接軌。“近水者智,近山者厚”,海洋文明的特質是其開放性,上海恰是放眼世界的大平臺;而內陸文明則提倡內斂性。當下,長三角後發地區最需在開放中走向未來。
拿什麼接軌
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作為一種集體意識,接軌上海的背後是經濟再次以它強大的引力彰顯了榜樣的力量。當浙西南的小縣東陽也豪情萬丈地提出要做杭州和上海的“後花園”時,它必須清楚:拿什麼去與上海對接?
的確,在“接軌上海”的聲浪中,一些頗有誘惑力的口號頻頻而出。
“麗水是上海企業家打造財富的第二平臺”。前不久,這樣的標語在上海國際體操中心門前迎風招展,吆喝的主兒不是上海,而是“浙江綠谷”麗水。
而湖州則似乎更有底氣地呼喊著“要做上海的‘後花園’和‘菜園’”。
應該說,有些口號也是基於自身條件的。沿黃浦江溯源而上150公里左右,即可到達湖州。這個擁有“太湖、古鎮、名山、竹鄉”的城市,確實有能力做上海的“後花園”。至於“菜園”,也是名副其實。湖州對照上海農產品市場準入標準,制定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十五”發展規劃。
目前,該市已建立面向上海的糧、菜、茶、魚、果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35萬公頃、無公害畜禽基地35個。最近,湖州又在上海掛牌建立了湖州農產品示範基地。
接軌,不僅需要口號,更需要機遇。在“放大江海優勢,全面接軌上海”的豪言壯語下,江蘇啟東將隨著滬崇啟大通道開工建設這一歷史性機遇,打造成為承接上海和國際產業、資本梯度轉移的第一平臺,進而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經濟圈。
想接就大膽地接
“讓上海多一個西湖,讓杭州多一個外灘”,這是杭州為接軌上海亮出的一張王牌。滬杭兩地人緣相親、地緣相近、文化相通、經濟相融,杭州在“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新一輪經濟浪潮中資源優勢明顯。在當地媒體的催化下,杭州市民描繪著一種未來生活的模式:和上海接軌了,杭州和上海就是一個城市了。兒子白天坐著磁懸浮到上海陸家嘴上班,該吃晚飯了,兒子又準時趕回杭州,就像乘公交車,走個單趟不超過一個小時。
杭州一家報紙曾推出全方位、多角度、大篇幅的縱深報道,其奪人眼球的板塊分別是:五十年滬杭;五十年宛在的溫情杭州;那些上海的影子;上海,杭州來了;上海人眼中的新西湖;上海,杭州給你帶來了什麼。
而杭州網,則借上海平臺向世界吆喝西湖博覽會。網頁上,“上海人看西博”、“長三角的新西湖”、“長三角新聞”、“西博上海行圖片”的分頁鏈結,更耐人品味。
與此同時,由杭州市委、市政府掌旗的代表團,以上千人的規模,浩浩蕩蕩奔赴上海,開啟“宣傳杭州,接軌上海”系列活動的序幕,在滬上掀起一股強勁的“杭州旋風”,堪稱是建國以來兩地政府最大規模的一次合作交流。
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說,接軌上海一個很直接的好處,是使杭州的某些功能,儘快躋身國際性城市行列。譬如借助旅遊業的優勢接軌上海,杭州有希望成為東方的觀光之都、會展之都、休閒之都。現在境外遊客到中國旅遊,首選的一般是北京-西安-桂林-廣州-深圳這條線,但如果上海、杭州、黃山聯起手來,情況就不同了,對國際遊客的吸引力不可同日而語,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國際黃金旅遊線之一。
整體觀之,長三角的大小縣市基本上是拿三樣東西作為接軌的籌碼:自然山水、物產以及配套工業或生產基地所必須的勞力與土地。經濟相對發達一些的吳江、嘉興、慈溪等最希望充分利用上海產業鏈所提供的配套機會,發展自己的製造業;經濟相對落後的安吉、麗水則對推銷山水、綠色食品,實現旅遊接軌,將自己變成上海人的休閒、養生地更感興趣。
當然,他們不會忘記,一個地方要實現現代化,還是離不開工業,推介自然山水的目的仍在於招商,所以,他們以土地、人力為優勢的特色工業園的“底牌”是不能不亮的。正是從此出發,他們才能在錯位中解決如何接軌的問題。
接軌的本質是在開放中尋求自身的後發優勢和發展的突破口。其目的是要趕超,不僅要超越自身,也要趕超被接軌者———至少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譬如浙江定的目標便是,到2010年,在GDP等10個指標方面,要佔到全國總量的1/10,逼近上海。由此觀之,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實是一大喜事———該接的那就大膽地接吧。 (中華工商時報/徐壽松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