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祖康:美国导弹防御严重削弱中国核打击能力(图)

来源: civic 2007-12-27 10:31:2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336 bytes)
美国通过两任总统、10多年的努力,终于使导弹防御系统达到实用水平。但在计划伊始,不少中国武器专家却抱残守旧,认为可行性不大,未能为国家决策层提供正确的分析,造成今天的被动局面。

  《今日军备控制》报道 中国官员日益关注美国的空间和导弹防御计划,这项计划将会激起一场耗资巨大并破坏世界和平稳定的军备竞赛。特别是北京普遍认为美国努力消除中国的战略核威胁,从而达到任意干涉中国事务的目的,并破坏大陆推动与台湾统一的努力。如果美国的计划得不到抑制,那么北京就可能被迫作出反应,开始研究本国的空间武器。

  但是,北京不希望看到这种后果的发生,中国官员认为空间武器化对哪一个国家都不利,但是继续和平探索空间是有益于各个国家的。 中国不希望在空间发生战争,而是希望各个国家能签署一份禁止空间武器化的国际公约。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7/12/27/200712270919571de2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已经处于中国反卫星武器的打击范围。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7/12/27/200712270920255acd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美国的陆基中段拦截弹发射,具备拦截洲际导弹的能力。


  美国走向空间武器化

  美国空间武器化的势头正劲的迹象引起中国的不安。2001年1月,由美国会授权的一个空间委员会在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领导下提出建议,“美国政府应该积极寻求“国家空间政策”中所倡导的各种能力,确保总统拥有选择以在空间部署武器,根据美国的利益阻止敌人的威胁,并在必要时抵御敌人的进攻。”

  此外,美国在2002年退出《反导条约》使其能自由发展导弹防御和天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官方支持空间武器化最明显的一项证据就是2004年空军出版的“反空间作战”计划,该计划能帮助美国实现并保持“空间优势”,在空间中有自由攻击敌人并有自由阻止敌人攻击。

  美国已经开始研制大量的军事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用来从地球上攻击空间中的目标,或是从空间攻击地球上的目标。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目前部署的地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表明这是其有意走向空间武器化的第一步。中国专家认为美国部署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的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器可以用来攻击卫星。因为这些系统可以轻松用来攻击卫星,与弹道导弹相比,卫星更易被摧毁,运行轨道更容易被预测。如果美国决定确保“空间优势”,它将首先使用这些武器摧毁敌人的卫星。

  北京甚至更加关注美国强大的多层导弹防御系统,这样一整套系统将提供打击处于各飞行阶段的弹道导弹的能力,包括位于推进段、飞行中段和飞行末段的弹道导弹。此外,中国关注美国可能会在空间部署的拦截器和其它防御系统。2002年12月,五角大楼宣称,美国将继续研究和测试空基防御系统,特别是空基动能(碰撞即杀伤)拦截器和先进目标跟踪卫星。五角大楼指出空基拦截器试验平台预计在2012年开始第一次试验,该试验台旨在为轻型空基动能杀伤拦截器开发和测试各种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五角大楼预计向低地球轨道(LEO)上发射第一颗近战场红外实验卫星(NFIRE),该型卫星可以在弹道导弹飞行的最初几分钟的时间里搜集导弹有关信息。尽管近战场红外实验卫星现在只负责搜集信息,但是美国导弹防御局最初的计划是为该型卫星安装杀伤拦截器,并且还可能再次改变设计计划。

  此外,美国为推进阶段导弹防御而进行的空基激光系统(SBL)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尽管导弹防御局(MDA)在2002年取消了空基激光系统计划,但在其它一些项目中仍保留有一些动能研究计划,这表明导弹防御局还有可能再次启动空基激光系统研究计划。

  同样,其它一些空间计划还可能转变成武器,例如空军有一项关于试验卫星系统(XSS)的小型卫星研究计划,该型卫星可以进行“亲近行动”在其它卫星附近机动,能被用来检查、维护和攻击其它卫星。空军在2005年4月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系统(XSS-11)。此外,空军已经考虑通过空间使用武器进行快速的全球力量投送,例如使用通用航空飞行器和高超音速棒束(也称上帝之仗)。这种空基全球打击能力可使美国在不到90分钟时能瞄准并打击地球上任一目标,实现完全的突然袭击,并提供对不同种类的目标进行灵活打击的能力,例如打击硬式目标、深埋目标或机动目标。

  空间武器和中国的安全

  考虑到美国的军事作战行动和美国的经济日益依赖空间设施,美国很明显有其自身合理的考虑。卫星先天就易受包括地基导弹、激光武器和高空核爆炸的辐射在内的多种武器的攻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目前确实就面临其它可能利用卫星弱点的国家的威胁。大多数分析人士相信当今没有一个国家能真正威胁美国的空间设施。

  在冷战时期,仅有美国和苏联研究、测试和开发空间武器,而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就暂停了其研究项目,但是中国等一些国家具备使用核武器攻击美国卫星的能力,但是这样的攻击是不明智的,因为注定会遭到美国致命的反击。此外,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空基武器不能保护卫星,因为这些武器与卫星一样易受攻击。难怪,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寻求多边谈判防止空间武器化。

  战略核威慑能力的丧失。中国许多官员认为中国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和空间计划的真正目标。在北京看来,华盛顿在这样一套纯粹用于防御和仅仅针对“流氓” 国家的系统上投入这么多资源是难以让人相信的。在中国领导人看来,中国拥有的小规模战略核武库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更确切的目标。

  中国专家关注的是即使规模有限的导弹防御系统也可能消除中国不到20枚能够打到美国的单一弹头洲际弹道导弹的威胁。据中国外交部军控和裁军司前司长沙祖康称,“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很明显自从其部署的那天起就会严重削弱中国有限的核打击能力,这不得不引起中国的严重关注”。还有一些中国专家担心,一旦导弹防御系统开始运行,不论其是否象原计划那样有效,美国决策者都可能轻率采取行动,并且冒受毫无防备的第一击的风险。

  北京特别关注美国不情愿采取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布什政府2001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激起中国的这种担忧。核态势评估特别提到美国有可能在台海的冲突中使用核武器,以及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五角大楼制订的一份“联合核作战条令”指出,美国将保持积极的核态势,包括可能使用核武器、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敌人进行先发制人打击,并增加这些武器在地区(战区)核作战中的作用。这样,一些专家担忧美国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加上导弹防御系统和较低的核门槛会促使华盛顿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动用核武力或以核武力相威胁。

  美国的全球力量投送计划可能给中国造成另外一种威胁,一些正在研究中的空间武器如通用航空飞行器将被用来打击硬式目标、深埋目标和机动目标。这些武器可能对中国正在发展中的机动洲际弹道导弹核武库构成主要威胁。

  因此,中国担心美国未来把空间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结合起来,对中国实施政治和战略上的讹诈。这些系统将给美国更多自由干涉中国事务,包括破坏大陆与台湾的统一。近几年,美国与日本,甚至是可能与台湾在高级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中加强合作,这更增加中国的担忧。

  空间和地面的军备竞赛。中国对美国空间武器化计划的主要担忧,也是中国在联合国裁军大会上经常提出的声明:即美国部署空间武器将会破坏战略平衡和稳定,影响国际和国家安全并损害现有的军备控制公约,特别是那些核武器和导弹公约,从而引发新的军备竞赛。

  因为空间武器同时具备威慑力和易受攻击两个特点,有理由相信一些国家将会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和必要军事手段妨碍空间武器发挥效力。例如其中一个可能的手段就是开发反卫星武器,攻击空基武器系统。世界各国都相信空间武器和传感器卫星本身成为主要的高价值目标,并且是防御性压制攻击中最易受攻击的目标。有理由相信其它国家可能通过一些低费用和相对技术水平较低的卫星设备对抗美国易受攻击的重要空基武器。最后,中国担心美国的空间武器化将会导致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将外层空间变成一个战场。

  此外,空间武器化将会严重破坏军备控制和裁军。美国的空基导弹防御系统的启动将可能导致俄罗斯和美国(为应对俄罗斯)对其核武库作出更小量的削减,中国很可能被迫制造出更多的弹头以维持核威胁能力,这反过来会鼓励印度和巴基斯坦会效仿中国。同样,俄罗斯已经威胁称将对任何部署空间武器的国家作出反应。未能继续推动核裁军进程将会同样影响已经脆弱的核不扩散体制。正如中国裁军大使胡小迪在2001年时警告称,“由于致命的武器在人们头顶的轨道上飞来飞去破坏全球战略稳定,为什么人们应摧毁地面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这不仅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稳定,反而有损于各国的根本利益。”

  中国民用和商业空间活动的受限。在2002年裁军大会上,中国提议举行关于签署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PAROS)协议的会谈。北京认为,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在未来的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2004年国防白皮书中,北京进一步强调中国希望国际社会尽早采取措施缔结国际法律文书,通过谈判防止外层空间的武器化和军备竞赛,以确保和平利用外层空间。

  空间武器化可能限制民用和商业空间活动并且从负面影响经济发展,对此中国特别关注。现在中国拥有各种民用卫星,一个家族的运载火箭,一个现代的空间发射设施,并且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客户越来越多。自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中国在运载火箭的设计和民用和商业空间技术开发领域取得稳健的进步。中国已经开发出人造飞船和高度稳定的运载火箭。在1999年11月至2002年12月,中国发射了4艘无人实验神舟飞船,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05年10月,中国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中国正在计划使用无人飞船探月。美国寻求空间控制将会威胁中国的民用和商业空间活动,并且可能甚至阻止中国进入空间。

  空间碎片。中国同样担心空间碎片日益增多,这些由于人类空间活动50年来所生产的空间碎片已经给飞船造成极大的危害。在美国的空间武器化计划之下,大量的空间武器可能部署在低地球轨道上,这样碎片问题可能会更加恶化。武器的发射和测试同样会增加空间碎片。此外,在低地球轨道部署的空基武器越来越多,将会使民用系统所使用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这些问题将同样会在和平时代发生。一些科学家警告称,如果大量的卫星在战时被摧毁,它们将产生大量的碎片妨碍卫星部署到空间,并且一般会限制空间的进入。事实上,中国科学家及官员声称由于碎片问题,空间武器化将不仅成为一个安全问题,而且还成为一种对环境的威胁。

  中国的反制之道

  一直以来,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防止核讹诈。北京的正式声明中并没有包含潜在应对美国的空间武器化,但是中国许多官员和学者认为中国必须确保美国的行动不会削弱中国核威胁的效力,正如中国一名官员所称:中国不能与美国进行军备竞争,并且中国也不想这么做,特别是在导弹防御系统方面。但是中国并不会坐视其战略利益受到危害,而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中国来说,对军事条令,以及对一系列与大国的关系、台湾问题和军备控制和防扩散的政策进行评估是非常可能,也是非常自然的。

  当然,中国采取的最佳方案也是其正在倡导的就是与各国达成一项军备控制条约,以防止空间武器化。但是如果这项努力失败,且中国认为其合理的安全考虑被忽视,那么中国将很可能研究其它的应对方案来消除这种威胁。因为现在还不明确美国将最终部署何种导弹防御系统,或是美国的空间控制计划将是否得到顺利实施,所以现在很难认识中国最后采取的特定对策。然而,中国是可能考虑一些确定的方案。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对这些方案的讨论是基于中国的能力,而不是基于中国的意图上的。

  制造更多洲际弹道导弹

  中国采取的最简单的方案就是制造更多的洲际弹道导弹。到现在,尽管中国拥有处于五种核武器状态的小型核武库,但是核武器的现代化努力一直放在提高质量上而不是放在增加数量上,主要是通过提高导弹的机动力提高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相比之下,这支部队的规模一直以相当小的速度增长。在没有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情形下,到2015年时,中国可能会制造出不到50枚洲际弹道导弹。因为美国将会部署一个更加全面、运行更成功的导弹防御系统,中国的计划将可能发生极大的变化。为了保持最低的可靠核报复能力,中国核武库的规模和质量将必须发生转变。

  在没有了解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规模,包括拦截器的数量和拦截作战条令时,我们是不容易预测中国确切的反应的。但是我们可以基于一些简单的假设来预测中国核武库规模的变化。例如,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拥有100至250个拦截器,那么中国可能需要100至300枚洲际弹道导弹才能摧毁导弹防御系统。当然,中国可能需要更多的弹头才能突破多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导弹防御对策

  中国同样可以运用一些技术上可行、且成本效率较高的措施,这样导弹弹头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机会就会增高。目前,中国有大量的对策可以摧毁位于阿拉斯加的飞行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在每枚洲际弹道导弹上安装假弹头。另外,中国还可以将真弹头放入雷达反射气球内,对其使用遮蔽物覆盖,使其匿入金属箔团中,使用电子或红外干扰等多种措施,将真弹头伪装成假弹头。北京已经展示出它具有利用假弹头或类似能力。据报道称,中国已经在导弹上安装一些突防辅助设备进行导弹飞行测试,例如1999年中国新型东风-31(DF-31)的飞行测试时就使用突防设备。

  同样,中国还能采用大量的对策应对空基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器。其中一种对策就是开发火箭推进技术,使火箭飞行速度更快,使推进阶段的导弹防御系统变得无效。中国已经在这个方面采取进展,开发出固态燃料的洲际导弹导弹,这种导弹比以前的液态燃料导弹飞行速度更快。

  如果美国的空基激光导弹防御计划重新启动,中国可能开发出特定的对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旋转导弹将激光能散布在比较宽阔的区域内,从而防止导弹被损坏;或是为导弹安装反射部件或烧蚀涂层以保护洲际弹道导弹的脆弱部件。此外,中国可以从范围较小的区域内同时发射几枚洲际弹道导弹,或是在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同时发射一些战区或战术弹道导弹以作为假弹头,从而使空基武器系统不知所措。

  反卫星武器

  此外,有理由相信中国可能寻求反卫星武器等非对称手段应对空基拦截器、空基激光发射器或空基跟踪卫星等处于低空轨道的易受攻击的重要空基武器。

  中国最佳的反卫星武器可能是从地面发射的小型动能杀伤飞行器,它们以较高的速度冲撞卫星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这些武器相对便宜、技术上简单,并且中国已经掌握这些技术。这些飞行器能够攻击位于低地球轨道的卫星,如果配上更大的推进器,他们可以抵达更高的轨道。其它的反卫星武器可能是装有常规火药的空间雷。中国同样可以采用导弹在精确的时间里将大量子母弹投放到低地球轨道上的某一处,摧毁空基拦截器或空基发射卫星。

  象中国这样一些具备将物体放入低轨道上并且将他们提升至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国家同样能在空间紧密跟踪目标。因而,北京应该有能力开发能在低地球轨道或同步轨道上攻击卫星的武器。

  尽管如此,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尽管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可以潜在发展反卫星武器,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开发了它们,或是有意去开发。五角大楼关于中国军力的最近几期报告声称,中国正在开发并打算开发包括一种直接进入轨道的系统、地基激光反卫星武器和用于武器用途的微型卫星等武器系统。但是美国没有证据支持这种声称。考虑到中国在过去20年中积极支持防止外层空间武器化的努力,中国寻求这些反卫星武器将会给其带来外交上的损害,并且这种作法将会是不明智的。但是,如果美国继续发展空基武器,那么中国发展反卫星武器所产生的外交代价将会更少一些。

  重新考虑参与军备控制

  以美国为首的空间武器化同样可能导致中国重新考虑其参与多边核军备控制条约。正如沙祖康所称的,中国的战略利益受到损害时,中国将不会坐视不管,将会采取必要的措施。中国可能被迫评估其在冷战结束时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发展而实施的军备控制政策和不扩散政策。

  例如,中国需要更多的武器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钚和高浓缩铀,为武器提供燃料,但是这样可能危害中国对正在谈判中的裂变材料禁产公约(FMCT)的支持。我们的保守估计是中国现有的裂变材料的贮存量包括两吨武器级高浓缩铀和一吨分离钚,这些燃料可能制造约300个弹头。这样,现有的贮存量足够以维持中国现有的核武库现代化计划。但是,由于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中国被迫扩大其洲际弹道导弹库,它将被迫保留选择权以重新生产裂变材料,并且将不会加入裂变材料禁产公约。

  事实上中国自2000年以来就一直与这些问题联结在一起的,中国主张空间武器化问题与裂变材料禁产同等重要,一直要求裂变材料禁产公约与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的谈判同时启动。但是美国反对任何有关外层空间问题的谈判。这种分歧使得裁军会议未能在近几年来继续举行任何军备控制谈判。为在裁军会议上打破僵局,推动国际军备控制和裁军的进程,中国于2003年放弃将裂变材料禁产公约与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谈判挂钩,并且同意进行裂变材料禁产公约的谈判,但是中国仍寻求进行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的会谈。

  美国实施空间武器化同样会导致中国重新考虑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的支持。中国于1996年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迄今没有批准该条约,部分是因为1999年美参议院否决了该条约。但是美国导弹防御和空间武器化计划将会使中国批准该条约更加困难。为对抗导弹防御系统北京需要开发假弹头或机动弹头等新弹头,中国可能还需要进行额外的核测试。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对中国的核武器项目的约束要比对其它国家的武器项目的约束要大。

  结束语:禁止空间武器化

  考虑到有效且费用较低的对策的可能性,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美国费力部署极端昂贵的空基武器或反卫星技术是愚蠢的。如果华盛顿真正想要减少太空设施潜在的易受攻击性,美国可以选择其它许多方式提高空间的安全,如技术方式、方法规则和军备控制公约。相比之下,空间武器化只能进一步恶化空间安全。正如胡小迪所强调的,为确保外层空间的安全,政治和法律手段仍是有效方式,诉诸武力和发展空间武器将不会达到预期目的。

  在中国看来,保护空间设施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签署禁止空间武器化的公约,正如其在裁军大会提交的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只有通过公约禁止在外层空间部署武器,并且禁止针对外层空间的目标动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才能消除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的突发威胁,确保所有国家外层空间设施的安全,这是维持世界和平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中国关于禁止外层空间武器化的努力始于1985年,当时中国向裁军大会提交了一份有关空间武器化立场的工作报告。中国在2002年裁军大会上就该问题提交了最新工作报告,该报告强调三项基本义务:第一、不在地球的周边轨道部署任何携带任何武器的物体,不在任何天体上安装这样的武器,或不得以任何方式在外层空间部署这样的武器。第二、不针对外层空间的目标动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三、不帮助或鼓励其它国家、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参与该条约所禁止的活动。

  为了推动裁军大会关于防止外层空间武器化问题的工作,2004年8月,中国与俄罗斯准备了两份文件:“防止外层空间武器化的核查文书方面”和“现有的国际法律文书和防止外层空间武器化”。2005年6月,中国提交另一份“有关防止外层空间化法律文书的定义问题”的报告。关于核查的这份报告提出一个观点,即未来外层空间公约中的核查体制将会是极为复杂和困难的,将会面临巨大的技术和财政挑战。它不排除在未来会制订一份核查议定书,但现在是努力绕开该议定书,以免其从一开始就成为防止外层空间武器化谈判的障碍。因此,中国认为应该制订一份外层空间法律文书,而不是制订暂时的核查程序。中国引用了1967 年的外层空间条约说明即使没有一项核查机制,公约能够发挥效力并且能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的计划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极大支持。在近几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压倒多数的决议,要求裁军大会开始关于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条约的谈判。该决议看来并没有使美国感到压力,负责军备控制和不扩散的前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在2002年裁军大会上称,目前管理空间的国际体制是是适用于美国的,美国认为不需要新公约。

  然而博尔顿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现有没有一条公约能有效防止在外层空间测试、部署和使用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外的其它武器。此外,这些法律文书中没有一份包含禁止从地球上包括从地面、海上和大气层中对外层空间的目标动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如果历史能给人们以启示,那么从一开始就禁止测试和部署武器将会比在事后试图裁军和进行不扩散要有效得多。

  原著:张辉(音译),是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进行原子工程管理研究的助理研究员。

所有跟帖: 

好文章。必须认真对待。 -Do_u_read?- 给 Do_u_read? 发送悄悄话 Do_u_rea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7 postreply 12:41:44

不愧是搞军控的,这样两句话,就给了大陆发展军备的借口了,哈哈 -都市红尘- 给 都市红尘 发送悄悄话 都市红尘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7 postreply 13:43:48

美国等以“防御”为名,搞进攻武器同时防卫。我国也需用“防御”之名 -空谷03- 给 空谷03 发送悄悄话 (82 bytes) () 12/27/2007 postreply 22:54:3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