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乍暖还寒,继续发展 (图)

来源: crn2005 2007-04-11 23:27:5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276 bytes)

图∶中日高层互访∶构筑战略性互惠关系。 ??中评社讯 题∶中日关系∶乍暖还寒 继续发展?作者∶金熙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 ??2006年10月,持续五年的中日“政冷”局面迎来了“回暖”的转捩点。从那以来,中日关系在“乍暖还寒”中前行,而随著温家宝总理的访日,中日关系将逐渐进入“暖春”时节。 ??潮落後的新一轮潮起 ??2006年,小泉首相孤注一掷,进行了“八一五参拜”,使中日政治关系陷於最低谷。物极必反。经过五年多的小泉式“剧场政治”,“改革疲劳”和“参拜疲劳”的症状已在日本社会显现。9月底安倍晋三接任首相时,面对的是对内人心思安,对外人心思变的日本现实。 ??安倍首相顺乎了潮流,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上任伊始,安倍就定下了把中国作为首站出访国的方针,为此不断向中方发出友善的信号。在9月底中日副部长级战略对话中,双方就消除小泉参拜造成的“政治障碍”达成了共识。在10月初的国会答辩中,安倍在关於历史问题的表态上实现了重大转变,表示将继承历届内阁关於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 ??10月8日到9日,安倍首相应邀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分别与安倍会见并举行会谈。通过安倍成功访华,中日首脑互访中断五年、首脑会谈中断一年半的政治僵局被打破,中日关系实现了重要的转圜。2006年11月18日,胡锦涛主席在越南河内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再次同安倍首相举行了会晤。2007年1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菲律宾宿务出席东亚系列峰会期间也再次与安倍首相举行了会晤。安倍再次邀请温家宝於今年春季访日,温家宝表示感谢并接受了邀请。 ??2007年1月25—27日,中日第七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在此次对话中,日方向媒体露出“笑脸”,并同意将“综合政策对话”的叫法改为“战略对话”,从而使这一对话名副其实地成为两国间“战略对话”。2006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中将访问日本,与日本防卫厅事务次官守屋武昌举行了中日第七次防务安全磋商,就推动两国国防部门高层对话和舰艇互访等问题进行了磋商。按照安倍访华时达成的共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双方专家小组已于2006年12月26—2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中日政党间交流十分活跃。2006年12月中旬,自民党前干事长、众议员加藤 一等议员代表团访华。2007年1月初,日本执政两党之一的公明党派团访华,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公明党党首太田昭宏时强调,要保持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1月20—23日,日本执政联盟自民党和公明党的国会对策委员长二阶俊博和漆原良夫访华,就组织2万民间人士互访一事进行磋商。1月15日,中联部部长王家瑞率中共代表团赴日,与日本民主党举行了两党定期交流机制第一次会议。2月初,日本自民党众议员、日中协会会长野田毅访华。 ??中日政治关系升温,使两国民间交往出现更好局面。中日已商定,将以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为契机,通过举办“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大力开展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两国互派青少年代表团的活动正在继续进行。日本提出了2007年实现中日500万人往来的目标。 ??中日关系又见潮起。然而,此潮起非彼潮起。虽然中日关系开始转暖,但不会简单地回到1972年後曾出现的“蜜月期”,而是将在螺旋式上升後的更高层次上开始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与上世纪70—80年代相比,国际环境、中日国内诸项条件以及两国间相互作用方式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经过冷战後“重新调整的十年”和小泉执政时期“失去的五年”,中日关系正在由低谷逐步回升。可以说,安倍访华後的中日关系,正在进入1972年以後“友好高涨期”和2001年以来“政冷低谷期”之间的第三时期——“合作与竞争并存期”。 ??“战略互惠”将成主旋律 ??安倍首相上任伊始就提出要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这是日本最高决策层首次在对华关系上明确使用“战略”一词,因而是其对华政策宣示上的重大转变。 ??日本曾长期拒绝在中日关系上使用“战略”一词。1998年江泽民主席访日前在拟定《中日联合宣言》的过程中,日方就曾拒绝采纳“中日战略夥伴关系”这一用语。据当时日本各界反应,“战略”一词只能用於日美关系,而不能使日中关系与其平起平坐。近几年,日本政府又曾执意把中日“战略对话”降一格称作“综合政策对话”。由此可见,安倍上台後提出要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无疑是显著提升对华关系定位档次的重要决断。据报导,连日本政府主管部门也对此缺乏心理准备。显然,如何使这一新的定位从字面落实到实践上,是摆在今後中日两国面前的共同课题。 ??探索和落实“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将成为今年中日关系的主旋律。中日走向“战略互惠”,关键在於“战略”和“互惠”这两点上。推动“战略”关系,就不应只推动经贸与民间交流,而应推动包括政治与安全关系在内的全方位、全局性的合作关系。“互惠”,就不应是一方受益,一方受损。为此,就应在考虑本国的政治与安全利益时,还要照顾到对方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实现“双赢”或“共赢”。 ??两国关系正欲“回暖”,而日本国内传来的不和谐音却让人感到丝丝“寒意”。日本右翼势力并没有放弃推动安倍在2007年内参拜靖国神社的努力。中日间一系列实质性的棘手问题依然摆在那里,有待进行艰难的对话、谈判和磋商。中日首脑会晤和外长会谈馀音未消,安倍首相和麻生外相回过头来就分别在国内演讲和出访途中一路渲染“中国威胁论”,扬言要建立日美澳印“价值观联盟”和欧亚大陆“自由与繁荣之弧”,不厌其烦地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还要在2007年与美国大搞针对中国的一系列军事演习。这些都充分显示出,日本对中国采取著“合作与防范”并举的“两面下注”战略。对这些加深相互间“安全困境”的思维和做法,中国有理由严重要求日本予以澄清,中日战略对话也应把排除这些障碍纳入议题。日本对“战略互惠”的态度是否真诚,也将在战略对话中得到彻底验证。 ??中日两国应坚持安倍访华时达成的“消除政治障碍”的共识,提升安全对话与军事交流的档次,缓解乃至解决领土与海域问题,开展大型经济项目合作。另外,中日还应共同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朝核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推动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强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解决环境、贫困等问题加强双边与多边合作,在更广泛的国际问题上加强政策协调。 ??必须看到,目前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民众感情和舆论氛围还是相对脆弱的。惟其如此,应当对刚刚出现的回升势头倍加珍惜和维护。日方不应把“战略互惠”用作轻描淡写“参拜”问题、掩盖“围堵中国”战略的烟幕弹,不应使刚刚出现的大好局面毁於一旦。 ??可见,目前中日关系的总体温度是“乍暖还寒”,其前景将是既有“阳光”、又有“阴影”,其基本样式将是既要发展共同利益,又要调整相互矛盾。中日关系此番潮起的基本目标,将是力求实现合作大於竞争、共同利益大於相互矛盾的局面。 ??近期内中日关系的议程 ??2007年是中日复交35周年,又是“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种特点,使今年的中日关系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前几年,日本领导人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曾使“历史问题”成为恶化中日关系的主要原因。今年,中日双方应把纪念复交和总结历史教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真正体现到未来两国关系之中。 ??中国领导人访问日本,将成为这一年中日关系的重头戏。中日高层互访能否经常化,是值得关注的一大焦点。中日政治关系如能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安倍首相就有可能在近期内再度访华,胡锦涛主席的访日也将提到议事日程。 ??“中日战略对话”有待於超越相互试探阶段而进入名副其实的“战略”对话阶段。这意味著两国围绕双边与多边问题的对话应得到进一步深化,其目标应是推动两国形成新的战略合作框架。 ??中日安全对话和军事交流能否得到实质性进展,将是检验2007年中日关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中日已就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长斋藤隆今春访华和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今夏访日以及中国舰艇今夏访日和日本舰艇明年访华进行了磋商,其实现前景值得关注。 ??东海问题磋商也将借政治氛围改善之东风而尝试新的突破。目前,“共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已成为中日两国的共识。能否巩固这一成果、进一步扩大共识,是下一步中日磋商的关键。而积极开展能源合作,则将是为两国“共同开发”创造良好政治氛围的重要途径。 ??随著中日政治氛围转暖,日本经济界重新燃起了在如中国版“新干线”这样的大型经济建设专案上一展身手的热情。中日能否共同启动重大经济合作专案,将是考验新型合作关系的重要试金石。 ??今年,近年来由两国青少年交流等掀起的民间交流高潮有望继续得到推动。“汉风”和“和风”如能日益强劲,将能掀起两国文化交流的新一轮高潮。 ??中日政治关系持续改善,有望开创一个“双边促多边、多边促双边”的良性互动局面。根据中日首脑会谈达成的共识,今後两国有望在防核扩散、反恐、防灾、防海盗、卫生与保健、环保与能源合作等广泛领域不断增进共识,提高合作层次。在地区与世界范围内应推动建立何种秩序,这是中日两国共识较少、分歧较大的领域。如何在这一领域扩大共识,也将是未来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日关系的此番潮起,是经历了潮落後的又一次回升,因而格外令人期待,同时也给人以诸多不确定感。今後,如果日本高层在历史、台湾、领土与海域等问题上做出强硬举动,就有可能再度激起中国民众的反感和反弹。当今的中日关系本来就是合作与竞争的复合体,其改善进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将伴随曲折与起伏。但是,既然两国领导人已就发展“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两国利益与情感的钟摆开始向良性互动回摆,那麽未来中日关系将有望继续保持潮起势头。 ??(全文刊载於《中国评论》月刊2007年4月号,总第112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