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意、民主与中国模式 ● 赖洪毅

来源: 有言 2007-10-11 02:57: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459 bytes)
过去近三十年,中国的成功之处,在于着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在近几年来获得世界、特别是非西方国家的关注。胡温领导人上台后,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也注重民意,在民间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未来,中国应同时渐进地推进民主。依次关注民生、民意、民主,务实地推进中国民主,是中国完善其发展模式的可取与必经之路。

改革的成就在民生经济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首先解决民生问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毛泽东担心其革命被后来的领导人颠覆。他摒弃民主程序和法制,发动群众,进行无休止的政治运动。到1976年毛逝世那年,中国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以消费指数为例)与1953年中国经济建设刚恢复完毕那年比,23年内仅增长57%,平均每年增长2%。在70年代中期,近半数地方的农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多数城市居民还处于仅能维持温饱状态。多数中国人已对政治运动产生厌倦。

  1978年,邓小平上台,全力推动改革开放。1978年到2005年的27年期间,中国居民的平均收入增长了五倍,为毛时代的五倍。中国大部分农村已解决温饱问题,多数地方的农民家庭已拥有电风扇、自行车、固网电话、彩电;近半数农村家庭已有摩托车、洗衣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买了新的住房和汽车。

  中国的经济总量大幅度上升。1978年到2005年的27年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1倍。相比之下,在毛的时代,从1952到1976年的24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2.9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位,从改革开放开始时的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4位。中国外贸总额在世界的排名,从1978年的第27位,腾升到地2005年的第3位。这说明邓小平推动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和注重民生的政策,不仅大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极快地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固然出现了贪污、收入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保障不足、道德水准下降等问题,但人民生活史无前例式的改善,国力的大幅度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上升,都是举世公认的。如中国还沿袭毛时期平均主义的做法,中国经济会出现朝鲜那样的衰退局面,黑市猖獗,民不聊生,国力衰弱。中国绝对不会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仰慕的经济榜样。

  在当前的中国,民生仍可能是政治的重点。理由是,在当前和未来数年,中国民众仍高度关心民生问题。主要的问题有:城乡、各地区、各阶层间收入差距仍然很大;许多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医疗保险;医疗和高等教育费用昂贵和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和融入城市社会面临困难;城市住房价格继续快速上涨;城市日用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偏高;一些大中城市治安情况恶化;人口老年化加剧;甚至环境污染和生态污染严重,越来越影响到民众的生活。这些经济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民众的生活,关系到他们对政权的满意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关注这些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是执政党的自然选择。

从民生到民意:胡温新政的建树

  随着民众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媒体和新闻传播手段不断更新和发达,民意也应成为执政党施政参考和面对的重要因素。虽然中国还没实现全国的选举民主,中国领导人借助当代通信和传媒手段,依赖科学的民意调查方法,仍可迅速了解民众对政策和主要话题的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领导人在施政时有的放矢,尤其是针对民众最关心的民生话题,提出相应的政策。然后通过调查民意,来了解政策执行情况。这样,可形成“了解民意—回应民生议题—通过民意了解政策执行的结果—修正民生政策”的良性循环。

胡温领导人上台后,就经常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意,作为决策的参考。另外,中国领导人也逐渐利用政府和人大的听证会,了解公众对一些事件的态度。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决策者还越来越多地听取有关领域出色、扎实、务实的专家学者的意见。这样,有利于中国参考国际上成功的惯例,结合中国的情况,制定出保障民众利益的有效方案。
民生、民意,还须加上民主

  近十年来,中国片面地突出经济增长的施政,也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与社会问题。突出的问题有:各地官员在推动经济发展时,粗暴地侵犯民众的合法权益。如征地时没有给农民或城市拆迁户以足够的赔偿。不少城乡地方领导搞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也有许多地方官员,耗花巨资建楼堂馆所,购买豪华汽车,游山玩水。

  虽然胡温近年来提倡“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这些问题还仍然存在,一些有劣迹的官员还是顺利晋升。其主要原因是,官员在施政和决策时缺乏党内外民意代表的监督,民主未能充分渗透施政过程。各地主管官员在决定重大项目上马时,无需通过党委会、人大、政协的讨论,无需听取专家的客观论证和媒体的讨论,便匆匆上马。另外,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没有受到同级人大的充分审议与监督。人大无法了解具体财政预算的花销,特别是行政预算中各部门在支付员工薪金、办公室住宅与接待处的建设与更新等细目的开支。结果,人大无法对政府开支进行监督。

  另外,官员的升迁,往往由上级决定,缺乏民众与民主讨论与媒体监督。上级在考虑提拔官员时,一方面遵循量化的考核系统,而该系统至今还是突出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从自己对该官员的印象出发。最能从切身体会来了解各地领导政绩的群众,往往没有发言权。这样一来,官员便片面突出经济增长,大搞形象工程,化费巨大精力和资源款待上级,甚至贿赂主管官员,来赢得上级的好印象。

以民主制度保障民生与民意的落实

  各地官员我行我素,会造成重民生与民意的政策与胡温新政无法顺利实现。以胡温的房地新政为例。近四年来,胡温等领导人力图控制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但近两年来各大城市的房价仍快速上升。分析家指出,原因是地方官既坚持要推动经济增长,也想创造经济增加值和地方税收。各地官员把大量土地低价甚至无价转让给工业制造商,还与勾结地产开发商炒高地价。

  要官员在施政时尊重民意,只有靠推进民主。为此,必须加强人大、政协、媒体、民意对政府官员决策、预算、品行的监督。另外,也要加强党内民主,让党委成员、党代会代表参与决策的讨论,或对各级领导的施政与操守的讨论。最好是让上述代表民意和党员意见的机构,参与官员晋升的考核与评价。同时,也要尽可能理清与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的责任与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官员操守的清廉,官员才会切实在施政中照顾民生和顺应民意,新政才能确实在地方实施。有了“三民”原则的有机结合,中国的发展模式才会在国内外更有说服力和更有吸引力。

·作者为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讲师。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