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耀华中学迎80华诞 “重量级”校友齐到场

来源: Jackwu 2007-10-05 20:21:5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601 bytes)

耀华中学迎80华诞 “重量级”校友齐到场

  办学历史悠久精英多“重量级”校友齐到场

  “10月6日,天津耀华中学喜迎80华诞。海内外的耀华校友将从四面八方会聚母校。他们中有耄耋矍铄的老者,有如日中天的栋梁,更有风华正茂的少年。

  耀华中学的杰出校友中有科学大师张金哲、梁思礼、朱起鹤、周尧和等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有政界巨擘周南、马馼、郑必坚、聂璧初、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市长陈李婉若等,有艺术宗匠蒋大为,有2006年“感动中国”的“人民好军医”华益慰,有为国争光的体育国手雍容、邝征祥、翟秀敏、李惠荣、周玲等。”

  今天,耀华中学将迎来校庆80周年盛会。全体耀华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将共聚耀华,为母校80华诞献上祝福。

  耀华中学历史悠久,是爱国商人——曾任职于开平矿务局和中兴煤矿董事的庄乐峰集国人资金创办的。创办之初名为“天津公学”,1934年,学校更名为“耀华学校”,取意“光耀中华”。80年来,耀华中学秉承“勤朴忠诚”的校训,以培养振兴中华的国之栋梁为己任,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曾执教于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田崇厚、何作艇、刘迪生、钱伟长、骆公权、王守惠、何学师、张肖虎等老师都曾在耀华任教。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耀华中学不断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多年来,耀华中学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优秀人才,为我国和天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科学大师朱传榘、郝诒纯、张金哲、金怡濂、梁思礼、朱起鹤、于敏、王夔、周尧和、孙家锺、王越、王静康、冯士筰、冯培德14位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有政界巨擘周南、马馼、郑必坚、马祖彭、聂璧初、华鹰、陈恒,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市长陈李婉若等,有艺术宗匠黄宗洛、鲍国安、蒋大为、远征、刘欢、齐啸云等,还有2006年“感动中国”的“人民好军医”华益慰、为国争光的体育国手刘匡生、隋树藩、雍容、吕长欣、林萱、邝征祥、翟秀敏、李惠荣等优秀学子。

  从昨天下午开始,梁思礼院士、冯培德院士等几位“重量级”校友开始入住和平宾馆。

  今天,耀华中学80周年校庆隆重举行。经过80年的积淀和传承,这所学校已逐渐形成了“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崇尚民主、广育良才”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仅两院院士就有14位。昨天晚上,来参加校庆的校友已陆续到达,新报走近了部分院士。

  梁思礼院士:

  我在战火中走进耀华

  梁思礼院士,是维新变法先驱、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最小的儿子。1941年在天津耀华中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4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是我国著名航天科学家,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系统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我从两三岁到十七岁一直住在天津,1935年考入南开中学,后来南开中学被日军轰炸后南迁,我就转到耀华中学就读,算起来我也是个老天津人了。”梁思礼院士今年已83岁高龄了,说话仍带着浓重的天津味儿,谈起在耀华上学的经历,梁老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二字。

  梁老说,他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与耀华“结缘”的,那是70年前的1937年7月,日本侵略战争爆发时,梁思礼正在天津南开中学初中二年级就读。日军轰炸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初中部和南开女中后,整个南开中学不得不南迁到了重庆,因为年纪还小,梁思礼没有随学校南迁,他失学了。

  当时的耀华中学坐落于天津英租界,日军还不敢“碰”它。时任校长赵天麟不忍心看着像梁思礼这样一批青年学子失学,就在校舍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二部制办学”。原耀华的学生每天上午至下午3点半上课,南开中学等学校转来的学生3点半之后至晚间上课。一年后二部制又改成上下午分别上课,后转来的学生也渐渐地融入了耀华。

  “我对赵天麟校长不仅怀着感恩之情,更怀着敬佩之情。赵校长曾获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1914年至1920年任北洋大学的校长,他为北洋大学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校训,现在天津大学继承了这个校训,‘实事求是’也正是我的座右铭。”

  这次耀华中学80周年校庆,梁思礼院士还专门为母校题写了两幅字:“勤朴忠诚”“实事求是”。他说一方面是为了纪念耀华中学80诞辰,一方面纪念赵天麟校长的遗训。“赵校长深怀中华民族气节,大义凛然。那时,他除收容了大量爱国学生,还在办学方面对日寇采取‘硬顶’的政策,拒绝讲授日文课程,拒绝用日伪改编的教材,多次接到日本人恐吓信的他也无所畏惧。在学生们的心中,赵校长的人格魅力永远是一座丰碑,现在我每次回耀华都要在他的铜像前鞠躬致敬。”

  冯培德院士:

  母校熏陶使我终身受益

  母校培养我全面发展

  冯培德,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导航/制导/控制专家。1951年至1957年就读于十六中学(耀华中学),1967年至今在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工作,曾主持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国家填补了空白,明显提高了空军主战机种的战术技术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发明三等奖各一次。

  “对任何人来说,中学一段的学习和生活确实对其后来的人生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总是令人难忘的,而耀华这座天津的名校对我的熏陶更是使我终身受益。”昨晚提起母校,冯院士显得十分激动。“我的母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直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做个‘读书匠’,这对我的人生道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冯院士告诉记者:“在学习方面,母校的老师一直教育我们不能偏科,只对数理化感兴趣是不行的,语文、政治、史地也不能忽视。念高中时我的语文在王斗瞻和陶继安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思考深度、概括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是一项极重要的素质。我参加工作后,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十几年,都是亲自写请示、汇报、对外谈判预案和工作报告,这对项目的立项、经费的获取、谈判的成功和成果的被认可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学校培养我们关心国家大事和爱集体、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纪律等基本做人的素质,这对青年人的健康成长无疑是重要的。因为一个自私的人、一个吃不了苦的人,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希望母校再创辉煌

  冯院士告诉记者,目前天津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自己每次来天津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希望母校能够在天津大发展的背景下再创辉煌,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冯院士还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珍惜青春时光,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有宽广胸怀、有创新精神的人。“我们这一代人拼搏一辈子,也顶多是在科技上没有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真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至少还要三到五代人。希望今天的年轻人做得比我们好。除了勤奋外就要看创新精神了,不光是科学家,各行各业都要创新,这样一个民族才有希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